新書推薦:
《
真谛全集(共6册)
》
售價:HK$
1156.4
《
敦煌通史:魏晋北朝卷
》
售價:HK$
162.3
《
唯美手编16:知性优雅的编织
》
售價:HK$
54.9
《
情绪的惊人力量:跟随内心的指引,掌控情绪,做心想事成的自己
》
售價:HK$
50.4
《
棉的全球史(历史·文化经典译丛)
》
售價:HK$
109.8
《
超越百岁看这本就够了
》
售價:HK$
55.8
《
亚洲戏剧史·南亚卷
》
售價:HK$
143.4
《
中国历代竹器图谱与数字活化
》
售價:HK$
557.8
|
編輯推薦: |
奇妙的演化与我们的大脚趾、拇指、咽喉以及我们爱恋、悲伤、喜悦的情感联系在一起。
演化科学家发现,能将人和动物区别开来的众多特征中有六个是最明显的——大脚趾、能对掌的拇指、生理结构特殊的咽喉,以及笑、哭和亲吻的能力。这六个特征看似无关,其实却是紧密相连的。它们各自在人类演化的道路上标示出一个岔路,而我们就在这些岔路口与其他物种分道扬镳。
|
內容簡介: |
《重返人类演化现场》一书借鉴以往的考古发现、研究理论以及最新的脑部扫描技术,结合了人类学、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等众多领域的创新成果,解释了人类由两类因素塑形的过程:一类是社会关系和内在自我认知,另一类是直立行走、制造工具和使用语言的能力。随着每个因素的展开,沃尔特带我们重返演化现场,探索人类如何成为今天的这个样子。这些最新的科学解读,不同凡响且饶有趣味,更能深深的启发人的思维。
|
關於作者: |
奇普·沃尔特(Chip Walter),科普作家、记者、电视制片人,曾任CNN主管。现为卡耐基梅隆大学梅隆学院常驻作家。经常在《科学美国人》(Scientific American)和《经济学人》(Economist)上发表文章。著有《仅存的猿》(Last ape standing)等著作。现居宾夕法尼亚州匹兹堡。
译者简介:
蔡承志,科普图书专职翻译作家。译有《食物与厨艺》(三部)、《创作大事的不传之秘》、《大脑比天空更辽阔》、《知识的365堂课》、《无限大的秘密》、《如何帮地球量体重》等。
|
目錄:
|
序言 为什么我们是独一无二的?
绪论
Toes 脚趾
第一章 大脚趾的异想传奇
第二章 昂首挺立:性和单一人科先祖
Thumbs 拇指
第三章 发明之母
第四章 幻人——梦幻动物
Pharynx 咽
第五章 凭空酝酿思想
第六章 我就是我:意识的产生
第七章 言辞、打扮和异性
Laughter 笑
第八章 嚎叫、呜啼和呼喊
Tears 眼泪
第九章 会哭泣的动物
Kissing 亲吻
第十章 双唇的语言
尾声 智脑:人种,2.0版
致谢
|
內容試閱:
|
人的直立站姿是他决定性发展的起点。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Freud)
人种的故事源远流长,蜿蜒曲折,最早是从一块辽阔神秘大陆的草原开始的。站在东非塞伦盖蒂(Serengeti)平原上,你不禁要自觉渺小。大致而言,面对周围整片广袤的世界,你会清楚地了解自己不过是个微不足道的凡人。草原一望无际,灌木丛和猴面包树(baobabtree)零星散置,一直绵延到地平线。山峦、树林、峡谷和云朵等事物全都缩小了。至于狮子、牛羚和斑马等较小的动物,则全都在暑热当中消失无形,因为以你能力卑微的双眼,完全瞧不出这些渺小的细节。
感觉上,这片浩瀚的平原是另一个世界,然而这里却是我们的老家,因为人类就是在类似这样的地方,步履蹒跚地挺立身形,踏上漫长旅程,迈向现代。或许也因为如此,这片平原才让人有永恒的感受,仿佛那是亘古至今永远存续的地方。
不过非洲莽原并不是自古就在那儿。距今600万年前,非洲远比现在酷热。事实上,当时整个世界都是如此。雨林界线曾向北移,到达伦敦的纬度。如今已属干旱草原甚至沙漠的地区,当时却是苍翠繁茂的热带丛林,那里就像伊甸园一般,有各式各样的猿类共同生活。后来又过了一百万年,有一种生物演化出两个分支,到最后,其中一类孕育出人种,另一类则发展成黑猩猩和大猩猩。古人类学是一门不怎么精准的学问,我们、黑猩猩和大猩猩都出身于同一群猿类,然而那个单一物种究竟在何时真正地分道扬镳,各自踏上不同的演化道路,迄今在科学界仍有激烈争议。多数人都认为,应该发生在距今600万—500万年之前,也就是中新世结束之际。不过在那个时期,灵长类种群还没有分化。环境很温暖,并有可供藏身的栖息所,食物也十分充沛,而且掠食动物相对较少。
地球是颗暴躁、善变的行星。大陆漂移;山脉升高;洋流去向不定,忽而从北转南,或从东转西;陆地分裂爆炸碰撞。就是这样扰攘不止的地质现象,连同其他种种原因,让地球上的生命变得如此狂野而又繁茂滋长。生命在演化的压力下自行改造,并在地球不断造就生成的崭新生态栖位中觅得一席之地。适应作用一方面能够生成新的物种,另一方面也把不能因应调节的物种彻底消灭。
变动固然是地球本色,不过600万年前的扰动情形似乎特别严重。南极地区覆盖冰帽。全球温度逐日下降,海平面也是如此,于是海域赤道洋流受阻,最初发生在地中海东区海域,接着是直布罗陀,最后则出现在巴拿马地峡,也就是当初南、北美洲浮现之时,从沉陷的海域中露出的狭窄陆地。地中海排流之后重新充水,接着又排流枯竭,水位高低取决于洋流的怪诞行径和地球漂泊的陆块。当海水流光,那里就会形成山。这些山有时从盆地拔地而起超过1500米高,接着在后续亿万年间又重新淹没在水平面下。
正当这些现象在地球西侧开展之时,印度洋各陆块则由庞大的地壳板块承载着向北漂移。印度次大陆延续了先前3500万年的态势,继续冲撞南亚大陆,到当时已经深入大陆近2000千米,而且就像铲雪机一般,在前头高高铲起了青藏高原和喜马拉雅山脉。
这种漂移作用还把科学家口中的“印尼活门”进一步向北拉扯。这道活门由一群群岛屿和陆块组成,控制着从北太平洋流向印度洋的几十亿吨海水,发挥类似水闸和水坝的功能。然而随着海平面下降,活门所属的大型岛群也向北偏移,北太平洋较低温的海水则开始向南流动,为非洲沿岸带来了冷空气。随着清冷的寒风横扫印度洋面,大陆气候也慢慢开始改变。JamesD。Wright,“ClimateChange:TheIndonesianValve”,Nature4112001:142?143。于是丛林后撤,昔日的森林和草原地区也开始化为撒哈拉沙漠。
这种后退现象进行得并不是很快,也没有清楚划分的界线。近来科学家发现了600万年前的植被化石遗迹和同位素,显示出当时埃及以南埃塞俄比亚地区的湿度和森林分布都高于先前的设想。这些地带并非热带丛林区,却也不是辽阔的开放莽原。森林依然沿着河岸丛生,茂密地分布于山谷地区,而且往后几千年间,仍有众多树丛在平原上生长,接着塞伦盖蒂一类的草原才开始把森林彻底挤到一旁。
随着东非平原日渐寒冷、干燥,浩瀚的大陆也分裂开来。非洲和亚洲开始分离生成红海、亚丁湾,内陆更深处则形成大裂谷,那是一处地质伤疤,从叙利亚绵延到莫桑比克南部,总长超过5000千米。庞大的火山升起,熔岩涌出,爆炸喷出岩浆、烟尘和灰烬,四散遍布至成千上万平方公里的范围。非洲最高峰乞力马扎罗山是个特别引人瞩目的喷发结果——熔岩层层堆叠将近6000米高,山顶还有积雪和冰河,然而这座山峰却几乎正好坐落在赤道上。其他地方的地表像庞大骨头般断裂一样,当裂缝成形,庞大的山谷也随之展开,形成耸立达数千尺高的山壁。
对于在这个区域平静地生活了那么久,且不愿改变固有习性的猿类而言,那段森林缩减、空气改变、地表确确实实就在它们脚下移位的时期,绝对会让它们不知所措。它们并不知道,这种变迁会让猿类本身改变到何等深远的地步。
在直立人之后接连出现了好几种生物,清楚地显现了我们的血统源流,然而这幅图像依然很难描绘出完整的面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