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漫画三国一百年
》
售價:HK$
55.2
《
希腊文明3000年(古希腊的科学精神,成就了现代科学之源)
》
售價:HK$
82.8
《
粤行丛录(岭南史料笔记丛刊)
》
售價:HK$
80.2
《
岁月待人归:徐悲鸿自述人生艺术
》
售價:HK$
61.4
《
女人的中国医疗史:汉唐之间的健康照顾与性别
》
售價:HK$
103.8
《
资治通鉴熊逸版:第四辑
》
售價:HK$
470.8
《
中国近现代名家精品——项维仁:工笔侍女作品精选
》
售價:HK$
66.1
《
宋瑞驻村日记(2012-2022)
》
售價:HK$
115.6
|
編輯推薦: |
★老照片留下一座城的百年风云,勾起多少记忆与想象
★全新装帧设计、全新图片处理,楚尘文化精制珍藏版
◆帝王将相,宫殿楼阁,北京遍布历史文化遗迹,许多惊天动地的大事都在这里发生,政治、军事风云人物你方唱罢我登场,各领风骚。
◆作者围绕“帝都”这一老北京的关键词,以一个“老北京”的视角和口吻,讲述了皇宫、王府,天子、权臣,仕女、富户,以及其他各个阶层的人物与事迹,有史实,有传说,文字质朴,引人入胜。
◆300百余幅珍贵历史老照片,图文并茂,活色生香,赏心悦目。
※老城影像丛书※
徐城北:《老北京·帝都遗韵》、《老北京·巷陌民风》、《老北京·变奏前门》
叶兆言:《老南京·旧影秦淮》
吴亮:《老上海·已逝的时光》
黄爱东西:《老广州·屐声帆影》
流沙河:《老成都·芙蓉秋梦》
陆文夫:《老苏州·水巷寻梦》
林希:《老天津·津门旧事》
|
內容簡介: |
宫阙华苑,鳞次栉比;
帝王将相,纵横激荡。
北京是风云际会之所,尤其是近代以来,政权更迭频繁,各方势力你方唱罢我登场,始终处于中国政治舞台的中心地带。
故宫的神秘,园林的壮美,城墙的宏伟,街巷的参差,以及皇室变故、士女传闻、百姓趣事,在徐城北朴实而略带京味的语言中,别有一番韵味。
书中所选300余幅老北京照片中,城墙、王府、庙宇、戏院、牌楼,以及当时的人物及景物,其中很多今天已经无迹可寻,幸好可以在这些文字与旧照中神往与缅怀!
|
關於作者: |
徐城北
1942年出生于重庆,三岁时随父母迁居北京,1965年毕业于中国戏曲学院。现为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北京大学兼职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京剧文化和京城文化,已出版各类著作近百部,主要作品有《老字号春秋》、《品戏斋夜话》、《京剧与中国文化》、《中国京剧小史》及《梅兰芳三部曲》等。
|
目錄:
|
自 序
第一章 进入北京
古城,布满岁月的风尘
幸存的城楼
第二章 帝京气象
永远的中轴线
天朝上国,舍我其谁?
“天子”留下“足迹”
俯瞰中原
秦直路
王气不可泄漏
第三章 破碎王朝
最后的圆明园
大清皇帝懂得了新名词:租界
第四章 街头巷尾
照片上的旧牌坊
胡同情思
不紧不慢,有板有眼
第五章 晨钟暮鼓
有声无言
宗教是统治者手中的一根拐棍
忍俊不禁的神像
女性的温柔,男人的仗义
第六章 庙会梨园
儿时旧梦
戏园子,名角儿,常座儿。
挽 歌
第七章 大都子民
羊杂碎、胡椒盐
衣食住行
图片上的老北京人
第八章 世俗风景
“秦直路”远去了
不折不扣合乎礼仪的废话
天棚鱼缸石榴树厨子肥狗胖丫头
北京大事记
|
內容試閱:
|
l
俯瞰中原
第一次来到北京的人,如果他蓦然站在了天安门广场,他肯定能感受到“这就是首都,这就是中国”,自己则是它的公民。旧时代明、清、民国第一次来到北京的人,如果蓦然间站在了城市中心地带,他肯定会感受到“这就是帝京”,自己则是它的臣属或子民。
帝京气象,首先要求得有一个“像样儿”的城,得有一个可以俯视八方的制高点。北京的制高点,在昔日就是景山又称煤山上的万春亭,它是皇帝的私家园林,老百姓是进不去的。它的位置高于皇宫,甚至高于三大殿上皇帝的宝座。在三大殿上,皇帝宝座后边有屏风,上朝的大臣能看见,不上朝的老百姓自然看不见,屏风起到一种衬托托皇帝威严的作用。而这整座东西向展开的景山煤山,就等于是皇帝宝座后的一座特大屏风,平时走在街上的老百姓,随便一抬眼都能看得见。切莫轻视这“随便一抬眼”,皇帝的权势和威严,也就全渗透在里头了。
景山上边的万春亭,是地理和物质上的制高点。而政治上的制高点,就是皇权皇位的传递或变异。每个皇帝都有一大堆儿子,按规矩是长子继承皇位,这种规矩已经延续了许多朝代。
一般来说,无论是年迈的皇帝,还是皇帝身边的丞相重臣,都是要小心翼翼去遵从的。然而历史又不断发生意外——可能是皇帝有偏心的,特别疼爱宠妃生的小儿子;可能是哪个小儿子生来就盯着这“九五之尊”,联合大臣谋朝篡位。像清代的雍正即位,他本是“皇四子”,凭什么就继承皇位?有传说讲,老皇帝遗诏上原来写的是“传位十四子”,可被执掌遗诏的亲信大臣事先改了一笔——把那个“十”字上边加了一“横”,就变成“传位于四子”。当然,这仅仅是传说,可能是仇恨雍正的人的演绎;但无论如何也解释不清的事实是,就在雍正即位不久,原先和雍正最有竞争力的两位皇兄、皇弟,就不明不白死去了。所以说,昔日每当老皇帝死和新皇帝登基的时刻,就是政治制高点上正在发生明争暗斗甚至是谋杀之时。在大多数情况下,老皇帝一死,从北京到全国要举丧好长的时间,不许娱乐,不许唱戏,街市上不许“见红”……侯宝林相声中说的“卖菜——尤其是卖红萝卜的,在国丧时期真要想卖,也得弄个蓝布套把萝卜套上再卖”,则是极而言之却又无比真实的夸张。
有时在皇位继承上也会发生变异,比如慈禧和光绪两人之间的“斗法”。一个是保守派,一个是革新派,身边都围绕着一批人物,也集结了一股不小的力量。斗争中一直是“后党”占优势,后来光绪被囚禁在南海瀛台,为防止他再和外边联络,慈禧命令把围墙都修了双层。我们如果能到实地去驻足品味,那“滋味”肯定是够悲辛的。帝后争斗到最后,都病倒在床,而且都很沉重,很难说是谁先死,但俩人挣扎着都不肯先死。因为事情的后果是明摆着的:只要有一个先死了,后死的那个只要还有一口气,就能把政权拿回到自己手里,然后颁布圣旨……据说,病体沉重的慈禧曾让太监把自己抬到瀛台,一直抬到病体更加沉重的光绪的病榻前,娘俩儿就这样一言不发地默默相视——在这一刻,两人的内心活动肯定够丰富也够刺激的了,最后,才是光绪悻悻地走了,慈禧也就在当天夜里一命呜呼……关于光绪的死因,有人认定是慈禧感到自己不行了命人先给光绪下毒,可近人调出光绪藏在宫廷御医的病案一看,发现光绪还是因疾病过重“自己死的”。
在此之前,传说慈禧有一个阴谋,想借光绪去天津小站阅兵之机刺杀光绪,但这件事并没有落实,慈禧身边的重臣信誓旦旦说“没有”,后来袁世凯也说“没有”。
在此之后,在政治制高点上发生的重要事件就更多。辛亥革命在武昌举行,孙中山就任了临时大总统,共和大势所趋。末代皇帝溥仪下诏宣布退位,中国的封建王朝从此结束。稍后,北京的袁世凯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篡夺了几乎全部的权利。孙中山从中国大局出发,情愿把大总统位让给袁,但坚持要袁必须到南京来当这个总统。就在孙中山委派的迎请袁南下的人一到北京,袁悄悄策划了一场兵变,借以证实自己确实无法离开北京。迎袁的人轻信了,南京一边也无奈了,最后袁世凯终于在北京继任了大总统。
此后,围绕袁世凯恢复帝制在北京展开的争斗更是层出不穷。蔡松坡巧妙逃出北京回到云南,公开宣布讨袁;袁当了几十天皇帝,最后灰溜溜病死;张勋率领自己的“辫子兵”挺进北京,宣布复辟,在那几天北京东华门大街上跑来跑去的,都是清王朝的遗老遗少,这也成为北京近代史一个短暂奇景。冯玉祥发动了北京政变,把一直在故宫里受优待的溥仪轰出北京,赶到天津去当寓公;孙中山抱病北上进入北京,几次演讲都受到热烈欢迎,但最后逝世于北京。最初灵柩葬在西郊碧云寺,几年后移灵南京,但从碧云寺一起灵,经颐和园最后进入北京市,沿途几十万人飞泪如雨相送,那情景却是北京历史上从来还没有过的。
如果没有以上这些发生在北京的完全可以称为“历史事件”的事儿,那么后来和今天的北京,也就不成为北京了。北京的那种大度大方和独有的帝京气象也就无从显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