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秩序四千年:人类如何运用法律缔造文明(世界重归混乱,文明岌岌可危,法律与秩序是我们仅有的武器。穿越时间,鸟瞰全球,一部波澜壮阔的人类文明史)
》
售價:HK$
154.6
《
民法典1000问
》
售價:HK$
99.7
《
国术健身 易筋经
》
售價:HK$
33.4
《
古罗马800年
》
售價:HK$
188.2
《
写出心灵深处的故事:踏上疗愈之旅(修订版)(创意写作书系)
》
售價:HK$
66.1
《
控制权视角下的家族企业管理与传承
》
售價:HK$
87.4
《
冯友兰和青年谈心系列
》
售價:HK$
167.3
《
利他主义的生意:偏爱“非理性”的市场(英国《金融时报》推荐读物!)
》
售價:HK$
77.3
|
編輯推薦: |
南怀瑾先生依据西汉小戴所传曾子《大学》原经,对其本旨、微言大义重新加以阐释,旁征博引,融会古今中外学说与历史。《大学》原文仅千余字,而此“微言”约有四十万字,讲解之详尽、涵盖有关学养之广阔不言而喻。
本版《原本大学微言》与之前大陆出版的简体字版有较大的差异,我们遵循南师嘱托,根据其最早的《原本大学微言》为底本进行重新整理,不论是内容还是表述方式,都保留了原本的真实风貌。
界均为人敬重,堪称“一代宗师”。
|
內容簡介: |
儒家代表作之一的《大学》,与《中庸》、《论语》、《孟子》合称“四书”。但我们现在通常看到的《大学》是二程及朱熹对原本《大学》改编、注解而成的。南先生认为《大学》原文本来就是儒家追求“内圣外王”之道的集中表述,逻辑严密,文气通顺,粲然可观,不必加以篡改。为了向大众揭示原本《大学》短短千余字中所包含的微言大义,先生特依据西汉小戴所传曾子《大学》原经,对其本旨重新加以阐释,内容包括《大学》的价值,七证(知、止、定、静、安、虑、得)的修养工夫,“格物”至“正心”的内圣(明)之学,“修身”至“治国”的外王(用)之学,内外兼修之道,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历史教训,王朝更替与儒学的演化,中外文化的反思与前景,等等,旁征博引,融会古今,取精用宏,妙语连珠。《大学》原文仅千余字,而此“微言”约有四十万字,讲解之详尽、涵盖有关学养之广阔不言而喻。
|
關於作者: |
南怀瑾先生依据西汉小戴所传曾子《大学》原经,对其本旨、微言大义重新加以阐释,旁征博引,融会古今中外学说与历史。《大学》原文仅千余字,而此“微言”约有四十万字,讲解之详尽、涵盖有关学养之广阔不言而喻。
本版《原本大学微言》与之前大陆出版的简体字版有较大的差异,我们遵循南师嘱托,根据其最早的《原本大学微言》为底本进行重新整理,不论是内容还是表述方式,都保留了原本的真实风貌。
|
目錄:
|
第一篇 开宗明义
一、原本《大学》的原貌
二、从教授来访说起
三、沉冤莫白的“四书”
四、书生大半出农村
五、启蒙教育的申思
六、乌鸦式的读书法
七、先摆几个方块阵
八、大人之学的探讨
九、中原文化的精品
十、《大学》修养的次第
十一、朱晦翁改《大学》
十二、“明明德”要“明”什么?
第二篇 七证的修养功夫
十三、千古难明唯自“知”
十四、沿流不“止”问如何
十五、实在难能说一“定”
十六、宁“静”致远究如何
十七、无处将心为汝“安”
十八、众里寻他千百“度”
第三篇 内明之学
十九、万古帝王师之学
二十、知所先后的知性
二一、致知与格物
二二、智知万物自知难
二三、物欲催人肯自怜
二四、身心情智与物化
二五、诚意正心修身与知至
二五、尧舜不来周孔远
第四篇 外用之学
二七、三代以后的帝王与平民
二八、帝王 齐桓公
二九、身世堪怜一霸君
三十、秦始皇治国之道评议
三一、历代帝王修身齐家有几人?
三二、刘邦打天下而不能“齐家”
三三、慈惠爱人的汉文帝
第五篇 内外兼修之道
三四、从自净其“意”做起
三五、修身与正心
三六、中国文化传统的“家”
三七、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第六篇 齐家治国
三八、从治国必齐其家说起
三九、周室治国齐家的故事
四十、治国当家的原则
四一、法治与治法
四二、先看《诗经》怎么说
四三、炼石补天靠母性
四四、治国齐家须女宝
第七篇 治国平天下
四五、人世难能天下平
四六、天平不自作低昂
四七、上太容易下台难
四八、魏晋南北朝的时代
四九、南朝权位戏连场
五十、所治在法,能治在人
五一、义利之辨的财经学说
第八篇 儒学演化与国家发展
五二、宋儒程明道《定性书》点滴
五三、“四书”、“五经”和中国文化
五四、儒家经学与李唐五代
五五、两宋守文弱主的由来
五六、宋初文运和宋儒理学
五七、南宋王朝和四书章句
五八、蒙古西征与西方人的误解
五九、明清的科举与宋儒的理学
六十、外示儒学内用佛老的清朝
六一、从雍正说到乾隆
第九篇 西方文化与中国
六二、鸟瞰西方文化的演变
六三、反思检讨三大问题
六四、结语:中国希望和平共存的世界。
|
內容試閱:
|
丙子年的初秋,也就是1996年的8月底,有一位美国哈佛大学的教授来访,他是刚从美国到湖南,参加岳麓书院孔子会议返美,路过香港,事先经人约好时间,所以才有见面一谈的机会。不是这样,我实在没有剩余的时间,可以与宾客应酬。平常有人问我,你那么大的年纪,还忙些什么呢?我只有对之苦笑,实在说不清楚。因为一个真正立心做学问的人,实在永远没有空闲的时间。尤其是毕生求证“内明”之学的人,必须把一生一世,全部的身心精力,投入好学深思的领域中,然后才可能有冲破时空,摆脱身心束缚的自由。这种境界,实在无法和一般人说,说了别人也不易明白。自幼诵读益处多
话说回来,这位名教授来访,谈到在哈佛大学的一次汉学(中国文化)会议上,中外学者到了不少,大家共同研究读“四书”之首的《大学》。当大家研究开宗明义第一章,讨论“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各人都发挥自己的观点,很久还没有一致的结论。有一位来自国内某名大学的学者便抢着发言说:我看这个问题,何必浪费精神,花很多时间去讨论,只需把“明明德”的第一个“明”字去掉就好了!全场的人听了,为之瞠目结舌、啼笑皆非。
这位教授说完了这个故事,当时我们在座的人,也只有为之一笑。我便问:后来怎么办呢?他说:后来我就私下对他说,你太狂妄了……。这个人最后才向大家道歉。我听完了说:我几十年,在国外,甚至在国内,听过这样的妄人妙(谬)论太多了,所谓“司空见惯,不足为奇”。但我心里不但震惊万分,同时也惭愧自责,感慨不已。
因为我在童年正式读家塾(就是请先生到家里来家教),开始就是先读《大学》,并认真背诵《大学》。长大以后,转到民国初年所谓的洋学堂读书,对于《大学》、《中庸》,早已置之不理。但因为基本上有童子功背诵的根底,所以在记忆的影子里,始终并未完全去掉。后来在中央军校教习政治课,又碰到要讲《大学》、《中庸》,因此,驾轻就熟,至少我自己认为讲得挥洒自如。接着在抗日战争的大后方四川五通桥,为了地方人士的要求,又讲过一次《大学》、《中庸》。每次所讲的,大要原理不变,但因教和学互相增长的关系,加上人生经验和阅历的不同,深入程度就大有不同了。但开风气不为师
到了台湾以后,步入中年,再经过历史时代的大转变,对人对事的了解更加深入。正如清人钱谦益的诗所说:“枥中马老空知道,爨下车劳枉作薪”,颇有感慨。所谓“枥中马老空知道”,钱诗是感叹自己虽是一匹识途的老马,但马老了,毕竟是无用了,把它豢养在马厩里,当做一匹千里马的活标本罢了。“爨下车劳枉作薪”,十九世纪以前,中国用的车轮,都是木头做的。这种木头的轮子,在长年累月的旋转奔走之下,外表已被磨得损坏不堪了。乡下人把它换掉来当柴烧。当柴烧没有多大的价值,因此叫它做“车劳”。“爨下”,就是指烧饭的灶下。你只要读懂了这两句诗,也就可想而知我的心境了!
因此,当时对校长蒋先生所著的《科学的学庸》,虽然并不认同其见地,而且我对学问的态度,也决不苟且,但政治部邀请我去讲,如果拒绝,在当时的人情面子上,也是势所不能。这中间微妙关系的自处之道,正如《大学》后文所讲“缗蛮黄鸟,止于丘隅”,“于止,知其所止”,完全在于操之一心了。
回想起来,我也真的有过很多次冲动,希望有一二个后起之秀,能够立志研习原始儒家的学问,我将为之先驱,如清人龚定盦所说的“但开风气不为师”。然而,我也毕竟失望了。我也曾经对一般成年的学者同学们讲过几次,希望记录成编,但每次的记录,我都不满意,又加舍弃。不是同学们记不好,实在是我讲得不透彻,讲得不好。古人说:“百无一用是书生。”不过,要真正做到百无一用的书生,确也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成本代价太高太大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