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超越百岁看这本就够了
》
售價:HK$
55.8
《
亚洲戏剧史·南亚卷
》
售價:HK$
143.4
《
中国历代竹器图谱与数字活化
》
售價:HK$
557.8
《
EDA技术与设计(第2版)
》
售價:HK$
85.0
《
揉碎浪漫(全两册)
》
售價:HK$
70.3
《
古籍善本
》
售價:HK$
537.6
《
人民币国际化报告2024:可持续全球供应链体系与国际货币金融变革
》
售價:HK$
87.4
《
道德经新注 81幅作者亲绘哲理中国画,图文解读道德经
》
售價:HK$
143.4
|
編輯推薦: |
简媜以散文知名,其文字曾经入选海内外多种文学选本,获得过台湾岛内三大散文奖。简媜的散文颇具古典文学的素养,传统浪漫的情怀,而又带着现代主义的虚无思想及后现代的解构观。
|
內容簡介: |
《梦游书》可能是很多人最喜欢的简媜文集,它尤其让置身于都市、习惯了城市空气和氛围,甘心付出却时时矛盾的人产生共鸣。简媜的笔虽然写的是过去的台湾,却分明映照出了正在经历繁荣和日益失去厚重的当下。在这样的亲切味道里,像捡拾珍宝一样,简媜一点点收集起了那些她看重的人间情谊。本集一共收录了简媜三十九篇文章。而所描述的多数是简媜在台北郊区生活时,所看到、想到和经历到的细微小事,不但亲切,而且亲近,就如同夕阳将下的安静时刻,一个朋友正带着你来到台北郊区,边走边与你分享他的生活和心事一样。
|
關於作者: |
简媜,台湾大学中文系毕业,当代散文名家,著有《胭脂盆地》《旧情复燃》《梦游书》《天涯海角》《红婴仔》等。她下笔一贯摇曳恣纵,自成风格,其血色旺盛过人,却始终维持着一种从容的学院气息。
曾获吴鲁芹散文奖、中国时报文学奖等,是《台湾文学经典》最年轻的入选者,也是台湾文坛最无争议的实力派女作家。
|
目錄:
|
都会边界
台北小脸盆
发烧夜
榕树的早晨
仇?树
砌墙派
赖?公
水昆兄
上班族之梦
疑心病者
魔女的厨房
女作家的爱情观
一只等人的猴子
叫卖声
粉圆女人
一枚煮熟的蛋
深坑老街
马桶树
上?殿
水姜哀歌
落 葵
白雪茶树
吠 鞋
野地的雪茄花
空 屋
冬日出草
牧神的便条纸
忧郁对话
忧郁对话
一次演讲
传真一只蟑螂
苦闷文件
处方笺
寂寞像一只蚊子
背起一只黑猫
寂寞的冰箱
青苔巷
鹿回头
梦游书
图 腾
破灭与完成
半夜听经
梦游书
代后记
掌灯刻骨——记洪范版《梦游书》
|
內容試閱:
|
雨夜赋∣自序《梦游书》
世界在你掌中,你在谁掌上?
深坑雨夜,嗅不到人味,却仿佛有人在外头欷歔。从冬季第一场冷雨开始,每晚倚着巷子灯杆,朝我的书房吹气。迟归的车拐弯,溅了洼,他还是干的。就这样养成旧习惯,飘雨的夜,我坐在书房,他站在老地方,偶尔目遇,好像一个在看上辈子,一个看下辈子。现在,从敞开的落地玻璃门飘来他吞吐的寒息,吹动油纸灯罩上手绘的一朵蓝玫瑰、一朵红玫瑰、一朵黄玫瑰。我已盘坐半个时辰,静静看他吹弄着灯,终于听到落花声了。花瓣落在素净的桌布上,缓缓流血,一滩蓝的,一滩红的,一滩黄的,溶在一块儿变成黑烟。灯罩的枝桠上只剩两只小凤蝶,一蓝一红,订过亲似的,平日栖息甚远,被他逗弄,惊活了,扑落蝶粉,从我眼前飞走,于书房半空回舞。也许,我应该起身去关门,阻止书房变成半部《聊斋》。
但这样的时刻非常妖娆,他不算善意也不恶,我不算允许也不拒绝,无须为挣扎而挣扎,目的而目的。他从另一个时空慢慢渗透进来,我所在的凝固时空慢慢被解冻:记忆冲淡、事件消隐、心绪缥缈。仿佛庞大的过往是别人的包袱,替她看管而已;活着也是她的职务,暂时代班而已。我只是一个虚构人物,因包袱需要背负,职位应该填空,才被虚构出来把日子往下过。所以,看起来像一个有血有肉的真人,聚会于上国衣冠座中,穿梭于城都烟云里;人们以贵宾的礼数款待,我渐渐自以为真,却总在星夜的归途中,确定无人跟随了,走回荒原上的鬼瓮。把新识的名字叠手帕一样叠得齐整,放进她的五斗柜;至于褪色的帕子,送给野外的饿狼当饼干。新谈的语句,收入珠宝盒;至于锈了的赝品,丢给夏蛙当润喉的糖吧!保持一种早已过时的洁癖传统,等待她回来取包裹时,每一件都光鲜亮丽。那袭华服总是挂在树钩,浮出活人身体才有的温雾,而回复虚构的我,六伏天也结冰。月光替古瓮上了银釉,我把它睡黑,然后聆听时间穿着邪门的靴子,在瓮壁踢踏金属步。一天收工了,一年收工了,一桩故事收工了。
这也是终于不去关门的原因,在外头欷歔的人因被我虚构而成真,我被造化虚构而成真,两个青梅竹马。如果不是他不知节制地吹扬稿纸,我愿意在逐渐恢复荒域的时空旅途,用丽鬼的舌头向他叙述雨夜的妩媚。纸张在地板上滑行的声音针灸我的耳,才想到应该写下几个字,铅块一样增加纸的重量。毕竟,作为一个虚构的活人,只剩这件事动了真感情。
“又是一本出轨的集子!”写下这几个字,显然不够重;“不喜欢不受控制的稿纸!”纸角还在拍飞。我想起有一叠命名为“梦游书”的旧稿,也许可以挖到铅块,遂抱出来摊在地上。恐怕是吮了数年的雨,有些字长出霉芽儿了,舀一舀,够一碗汤。说来可悯,看过去的稿子像在偷阅陌生人的密件,不相信写过那些,可见创作活动里隐含职业性死亡。这也是时间最血腥的刀法,把人按在砧板上,切葱似的大切八段,哪一段喊痛再切八段,直到你习惯了死亡。
收了旧脚印,勉勉强强掰出几块铅屑,镇压了雨夜的欷歔。
这是第八本散文集。除了《水问》《只缘身在此山中》《月娘照眠床》循着预定的计谋行进,既完成它们单独的主旨又往前推动另一阶段的思索,以期终有一天,这些集子共同完成一个密闭系统。1987年,《月娘照眠床》出版后,原应着手此一系统的第四本书,却陷入泥淖里。一方面找不到新声音,已娴熟的技巧显然不能负荷新题材;另一方面,对生命的所思无法高拔,因而不能给自己一套道理去建构书的内涵,以期承续前书,伏笔来者。思想贫瘠比技巧软弱更难堪。
散文这种文体,固然具备宽阔的腹地,去引进其他文体之所长,但也有先天局限。就单纯的时空、事件人物、情感哲理而言,相对于复杂度较高的文体,更能做精致、深潜的描写;但就承受思想体系而言,显出器量了。以至于单篇收拢成书,常有拆散七宝楼阁之感。这不是“散文”的错,从另一角度看,其实并不存在清楚明白的规矩叫“散文”,只在与其他文体并列时才出现相对性的存在“散文”(更多时候,这两个字统称了不能纳入其他文体的文章。),这意味着作者可以在“散文”的大名号下自行决定他所要的面目。在如此自由的气氛下,若还有散乱七宝之感,则是作者的问题了。
我所要的面目,早不以单篇经营为满足。这也牵涉现今以消费倾向为主流的媒体走势,过多的计划性编辑策略或篇幅设定促使作者偏离自己的工程投入零卖市场,就算是依既定理路而行的单篇原创,也因刊载问题,终究有见树不见林之感。这使我把媒体发表视为预告而已,转而要求一本书才是基础归宿。于是,作者显然必须赋予这本书完整的解释了。而宏观整个文学生命,每本书若是一颗星子,它们要共同完成的星系是什么?这已脱离单篇、单书范围,逼视整体思想了。人可以憧憬成熟,无法在一夕之间成熟。我对散文有一个梦,却陷入所预设的困境里;梦愈大,渊谷愈深。然而,不管还要陷溺多少年,耗费多少气力,我愿意等下去。如果,一辈子能等到一个梦,这被虚构的人生才算拥抱了唯一的真实。
所以,四五年来已结集的作品都是苦闷中的游戏。这些戏墨,的确带给我秘密欢愉,却是乱臣贼子。
由于单篇撰写时皆抱持灭念,使得回头总整理显得困难。四五年来未结集的作品近一百五十多篇,扣除非原创的杂笔,约有一百二十篇,其中,数篇小说,我祝福它们从此消灭不再被记忆;其他的散文,有的缺剪报,有的未登却在编辑台上失踪,有的连登在何处都忘了。原存底稿多在迁徙中消灭,既然当时不在乎,显然非钟爱之作,不必倒追了。所以,留在身边的剩一○一篇,主要包括为台湾的《联合报》缤纷版开的“生活美学”专栏、《联副》“四块玉”、《中时晚报》副刊“掌中戏”专栏,以及诸如此类原因而写的诸如此类稿子。
此次分“都会边界”、“深坑老街”、“忧郁对话”、“梦游书”四条理路整编,稍微看到一个都会的边缘人、记诵歌词却找不到乡曲的人、走入群体无法交谈的人、终于回归内在作茧的人,多年来在四处荡秋千的姿态。我不忌讳承认,自己是个住世却无法入世、身在闹纷纷现实世界心在独活寂地的人。不必细述这条路如何通过矛盾、冲突等必经阶段而成形,对我而言,当发现现实世界的履历反而壮大了寂地面积这个事实后,已经清楚明白自己的户籍所在地了。从寂地往外看,似乎只剩下去确认作为一个人,对现实世界必须负起哪些责任——责任是为了感激,而源于感激的任何行动,其实,已经不存着能从现实世界“得到”什么的念头了。事情变得简单起来,我愿意再回到现实世界时,不断表达对于“生”的敬重,实践对“美”的向往,因为,从寂地出门时,我信仰了“灭”。这本书,可以说是从现实世界出走后,尚未落籍寂地之前的驿程记录了。
一○一篇中,有的文章重新修订,变了调;有的败笔太多无法整容;有的文情过于轻俏,那种戏谑文字在当时有其产生的背景,整编时发现彼时的亮音变成不得体的尖叫;有的虽不乏灵彩,却给不出名分,亦舍之。总共收入三十九篇,定名《梦游书》。
留下来的,仍是罪文。
世界在你梦中,你在谁梦里?
寒雨的子夜,你用来回忆还是遗忘?你厚了,或更薄?订明日的盛宴还是向昨日赋别?
[精彩试读]
台北小脸盆
我到台北正好满十五年,其间大搬家十五回,局部播迁二十多次,在一个地址居住最久的不超过四年。搬来搬去,没离开台北这个小脸盆,只不过杠掉一个个住址,像一只骚动的小鸟进行它的内部流浪。
不挑剔地说,我颇喜爱台北,但严格地审视,我到现在还在努力适应台北。
如果有人像我一般,在生命最活泼的前十五年完整地生长在与世无争的平原乡村,听懂天空与自然的密语、窥视山峦与云雾的偷情、熟悉稻原与土地的缱绻、参与海洋与沙岸的幽会、牢记民俗与节庆的仪礼,也学会以叔伯兄嫂一路喊遍全村每一个人……那么,没有理由在往后岁月寻求另一处地方当做原乡。贫穷却娟秀的小村赋予我生命的第一度肯定,潜育我的性情、人格与尊严,启蒙我去追求美、爱。尤其爱,一群有爱的朴素农夫共同使秀丽小村变得雄壮,让他们的子弟从小看不到刀光血影的厮杀、狰狞的仇恨或恶意背叛、奸佞的陷害……只学会一种和平的善意,包容生活中的灾难,也具备一股原始冲动,去接近爱、给予爱。最大的爱产生最大的美,最大的美发动最虔诚的依归。小村教会我这些,使得无论流徙到何种穷山恶水,都能尊贵地活得像自己。
十五年前,来台北的第一天就迷路了,这确是不祥的预兆。当时一个人提着两袋国中课本准备次日参加高中联考,日暮黄昏,在复兴南路附近走来走去,亲戚家的巷弄门牌老是找不到(我还没学会打公用电话),最后干脆问路往金华国中试场走,我憨直地认为到学校找间教室睡一晚,天亮爬起来考试,一切解决了。就在再兴小学附近,一个骑单车、穿制服的外省老先生拦着问:“你是不是姓简?”我吓坏了,否认。“你从宜兰上来考高中对不对?”我点头如捣蒜。他的表情如抓到小匪谍般高兴,原来是亲戚发动左邻右舍及大厦警卫全力缉捕我。她向他们形容:瘦瘦小小、笨笨呆呆的乡下国中毕业生就是她!
由于极度低能,城市生活是我高中课程外的黑狱。亲戚住电梯大厦五楼,我却会“晕电梯”,下楼买豆花,才拐几个弯,迷路了,端着一碗豆花不知怎么办。忘记随手关门或缺乏带钥匙意识,害亲戚常常喊锁匠;每天通车三小时往返新北投念书(如果没坐错车的话),她在我的书包放一包塑料袋、白花油、毛巾,郑重警告:“你觉得要吐了,就赶快下车!”每趟车至少发作两回,青白着一张脸赶到教室已第一堂课。亲戚看我天天像垂死病人,建议休学重考。我问:“有不用通车的学校吗?”她答:“台北没有,除非回乡下。”年少自尊心强,不闯出名堂决不返乡。痛下决心跟台北汽油味拼了。书包、口袋放的不是少女最爱的胭脂水粉,是晕车药、万金油、白花油、绿油精、保心安油、酸梅、撒隆巴斯,活活像个西药房,如此抹油、呕吐一年半,有一天,忽然不晕了。
台北仍是异乡。无论如何努力仍被当做乡下土团,渴望有一个朋友,却总在名单之外。我相信不是故意,只是存在彼此之间的差异太根深蒂固,以至于无法交融。我活得孤单,沉默得像一块铁,失去快乐的能力,仿佛过去的桃源小村是一场梦,眼前的鸽笼铁壁才是真的;那群亲切的村妇渔郎都是梦中人,城市的冷脸才是本貌。我在原该欢乐的年纪早熟起来,那是躲入稿纸以后的事。常常虚构不同的人物,在稿纸上排山倒海地向他(或她)倾诉。稿纸活了,我也活了;有时我们跟随文字到无人的海边开始对话;有时攀越高峰,在温暖的小山洞里闲聊……我不知道这就是想象之翱翔,写作的发轫;只知道它使我省略去寻一个愿意聆听我、我愿意恳谈的现实人物,也避免搭乘令我作呕的车行去找寻一处美好的情境。想象解决现实困厄,阻止无枝可栖的少年坠入偏执的怨恨情结。文字书写隐含一种距离,在情感倾诉之后,反过来引导自己去透视事件的虚实、省思人我隔阂的因由,进而宽宥产生隔膜的城乡渊源。由宣泄而沉思而宏观而回到善良的本性去谅解,我遂愿意以更大的诚恳接近城市、关怀城市人。这是重要的一课,使敏感多思的我不至于变成人格扭曲的城市客,也意外的,把我逼成作家。
从作家眼光观察台北,是我继续留下来的原因之一。小小的脸盆,莫名其妙掉入一个附带历史使命的包袱,涌入各地来的移民或流浪客(三四十年代的山东人、四川人、湖南人等政治性移民;五六十年代的台南人、屏东人、宜兰人、花莲人、雅美族人、布农族人等经济性岛内移民;七十年代的菲律宾人、马来西亚人、大陆客等兼具政经因素的跨国流浪客)。这些人带着特殊的文化根性来到台北城,原先不打算落籍,却又不小心繁衍出第二代、第三代。由于脸盆太小,这些人及子裔很容易借由通婚、经济活动无形中搅和一起,不断翻出台北的新面目,其速度之快,连定居台北的人若三个月不出门,一样迷路。台北因着她的特殊命运,展现了迷人的戏剧性格。有戏的地方,就是作者最爱的地方。
就个人的生活圈而言,我显然已适应类似:中午在娘家公寓参加民俗节日大拜拜;下午到国际级的观光饭店啜饮欧式咖啡;晚上在圆环老招牌的路边摊吃肉羹米粉,购买大陆来的天津栗子、西瓜霜,秤一斤南投土产的冻顶乌龙,选几个加州蜜李、日本大苹果或热带榴莲;买纯山东手艺的大馒头,夹港式腊肉当消夜。回家看NHK小耳朵,独酌“苏联”伏特加。我习惯了萍水相逢。
台北打破四季,模糊国界,兼蓄最草根的古典与最前卫的现代。勇于善变,拙于处理变化所带来的灾难,终于出现独树一帜的台北逻辑:以变治乱,用变动解决旧问题,新的问题则用更新的变法,所以,看起来没问题了。
半是乡下人,半是台北人。也许我将逐渐往回乡的路迁徙,但确定忘不了台北这个魔术小脸盆,她收留我的绿色少年,允许我把梦打造成黄金,至少,小脸盆内留下十五处我蜕变的烙印,并且有继续增加的可能。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