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以爱为名的支配
》
售價:HK$
64.4
《
台风天(大吴作品,每一种生活都有被看见的意义)
》
售價:HK$
55.2
《
打好你手里的牌(斯多葛主义+现代认知疗法,提升当代人的心理韧性!)
》
售價:HK$
66.1
《
新时代硬道理 广东寻路高质量发展
》
售價:HK$
79.4
《
6S精益管理实战(精装版)
》
售價:HK$
103.3
《
异域回声——晚近海外汉学之文史互动研究
》
售價:HK$
112.7
《
世界文明中的作物迁徙:聚焦亚洲、中东和南美洲被忽视的本土农业文明
》
售價:HK$
102.4
《
无端欢喜
》
售價:HK$
78.2
|
編輯推薦: |
北欧如何从一个靠打鱼捕猎为主的落后国家迅速登上人类文明的巅峰?
德国凭什么成为欧盟的“新盟主”?
谁要为美国的“盛极而衰”负主要责任?
拉美国家如何沦为“灾难资本主义”的试验场?
“失去二十年”的日本还能否东山再起?
曾经称霸世界的大英帝国如何沦为一个“三流国家”?
俄罗斯转型二十多年为何还没有恢复到苏联的程度?
未来的亚洲格局如何?
中国成功崛起还要闯哪些关?
如此尖锐的诸多问题,都可在本书中寻求答案!
|
內容簡介: |
什么才是主流的文明,什么才是文明的逆流?哪个国家才是中国的榜样?哪种道路才是中国的追求?为什么有的国家享受着高福利,经济也可以大幅领先,而有的国家福利平平却欠债累累,为什么有的国家的人民可以轻松快乐,而有的国家的人民却要吃苦受累,是谁在调动民愚,又是谁在挑动民粹,关于世界我们到底了解多少?我们如何才能将中国建设成一个国家繁荣,人民幸福的“好社会”?自由、民主、文明这些理念应该以什么样的路径实现才对?
本书是一部对当今“ 世界大时局” 进行通盘战略性分析的著作,详细讲解了北欧、德国、美国、英国、日本、拉美、东南亚、冰岛,北非、南欧等世界十大经济变革的典型案例,不仅对这些国家经济变革的经验得失进行了总结,而且为中国在未来实现“ 长久繁荣” 开出了药方,并指明了未来50 年世界发展的“ 大趋势”,以供中国参考。
|
關於作者: |
高连奎,中国著名经济学家,“中国年度风云图书奖”得主。现担任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世界经济主管,上海交通大学海外教育学院专家顾问,中国专家学者协会理事,已出版著作有《中国大形势》、《中国大趋势4:中国经济未来十年》、《中国大时局》、《世界如此危机》等。
高连奎的文章及观点主要见于国内外的知名刊物,如新加坡《联合早报》,香港《信报》,香港《亚洲周刊》,香港《经济日报》,中国内地《人民日报》,《半月谈》,《中国经济周刊》等,具有广泛的影响力。高连奎在经济学上提出了“平衡经济学”原理及“低生存成本社会”理论,与林毅夫,滕泰一起是中国真正建立了自己独立完整思想体系的三个学者之一。
|
目錄:
|
序言 对福利社会和大政府的八大谎言
第一章
北欧如何攀登人类文明的巅峰
富而自由的国家
北欧是如何炼成的
“合作主义”社会模式
“由国家提供服务”与“不让一个人掉队”
本章结论
第二章
德国为何成为欧盟新盟主
德国模式的政治特色——“社会国”原则
德国模式的经济特色——“社会市场”经济体制
德国的养老制度——退休者几乎完全依赖政府
本章结论
第三章
英国为何衰落得这么严重
中国买下英国?——英国核心资产纷纷被外国收购
撒切尔改革只繁荣了3 个月,却让英国衰落了30 年
哈耶克主义:反智与阴谋论的合体
本章结论
第四章
美国为何由盛转衰
从美国梦到缺乏现金和希望的国家
从“进步时代”到“伟大社会”建设
——历任总统的“美国梦”
美国衰落三大原因之一:“赌场资本主义”毁了美国
美国衰落三大原因之二:巫毒经济学的危害
美国衰落三大原因之三:
消费主义从来与美国的成功无关
对罗斯福新政和凯恩斯主义的六大缪判
本章结论
第五章
亡国的苏联与艰难复兴的俄罗斯
苏联是发达国家,但俄罗斯不是
“民主化”后一夜醒来
“俄罗斯式”的转轨道路
索罗斯如何参与搞垮美国?
本章结论
第六章
日本的前景
不能小看日本——日本重振的可能性
失去的“二十年”——日本政府的几个幼稚性错误
全球经济的“日本化”危机
曾经风光一时的“日本模式”
本章结论
第七章
哈耶克?弗里德曼与拉美改革
两大异端:哈耶克主义与法西斯主义的异同
拉美“试验场”与弗里德曼的
“灾难资本主义”哲学
铜矿保护了智利
阿根廷经济的百年兴衰
反弹政治:拉美左翼运动的崛起
本章结论
第八章
亚洲四小龙与东盟的变革
亚洲四小龙的崛起与衰落
亚洲金融危机的四大成因
“东盟五国”新势力
本章结论
第九章
冰岛、北非与欧洲
冰岛:整个国家变成一支投资基金
北非:革命了,问题还在
欧洲债务危机三大深层根源
所谓“希腊是高福利国家”的谬误
本章结论
第十章
中国的前景
中国经济的增长势头
民众所要求的是提高自己的生活水平
中国一直是历史的主角
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十大风险
保障中国经济安全运行的三个层次
本章总结
第十一章
总结:一个国家如何做才能实现持久繁荣
保持经济“无波动增长”
经济治理:从“宏观调控”走向“精准调控”
用最多的精力培育增长点
持续的社会投资
本章结论
第十二章
50 年大周期下的世界大趋势
人类50 年一变的大周期
为什么有社保的国家不会发生动乱
世界模式3.0——社会福利型国家
世界模式4.0——社会投资型国家
世界模式5.0——低生存成本社会模式
本章结论
|
內容試閱:
|
美国衰落三大原因之一:“赌场资本主义”毁了美国
赌场资本主义毁了美国
现代意义上的金融放松管制,最早始于1960年代前后的美国。20世纪下半叶,美国银行法律和监管体制经历过多次重大变革,但金融自由化集中在1980年代里根上台以后。美国政府逐渐放松金融管制,银行开始跨地区设立分支机构,不断开发新的金融产品,坚持多年的地域限制和分业经营限制被打破。 索罗斯说:“八十年代中期里根政府出台对信贷放松管制的政策,以及市场‘原教旨主义者’对于市场的自我修正能力的过分信任,导致了美国市场的信贷泡沫越来越大,并最终引发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
美国九十年代在金融业的放松管制方面也迈出了半个多世纪以来最大的两个步骤。取消了对金融机构在市场准入上对地理和产品两个方面的限制。虽然早在1987 年联邦储备委员会就开 始允许商业银行经营与其银行业务密切相关的公司证券的承销和交易同时规定此类收入不得超高其总收入的5%(这一比例以后被逐步提高),在此后也陆续为JP 摩根公司经营证券业务和花 旗银行收购经营保险和证券业务的旅行者集团开了绿灯。
1994年国会正式通过了《瑞格尔尼尔法案》。这一法案正式结束了关于跨州经营和设立分支机构的所有限制。而打破产品上的限制则经历了更为复杂的过程。
真正从法律意义上彻底废除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还是在1999年11月国会正式通过了GLB 法案。GLB法案废除了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中最核心的两个条款,即禁止国民银行和州成员银行设立以经 营证券业务为主的附属机构和禁止国民银行和州成员银行与证券经营机构拥有共同的管理人员、工作人员和董事的规定,这就意味着,隔离商业银行与投资银行的防火墙被拆除了,但由于格 拉斯斯蒂格尔法案中另外两条(16条和22条)依然有效,因而,与欧洲的全能银行所不同,美国的银行不能直接来经营证券和其他业务而必需通过另一个法律主体进行。 因此,GLB 法案在废除了银行证券产品混合经营的禁令的同时,创造了两个新的公司形式,金融控股公司和金融子公司(Financial sub- sidiary)。前者用 以取代原先的银行控股公司并赋予其非常广泛的业务范围,可经营银行、证券、保险以及商人银行(这里主要指直接投资)等业务;后者则是由国民银行设立的经 营金融性活动的子公司,其业务范围比金融控股公司略窄,不包括保险业务但经联储和财政部(货币监理署)批准可经营商人银行业务。
在此监管框架下,多数金融机构经批准都可以通过金融控股公司或金融子公司的形式开展跨地 区跨产品跨行业的多种业务。虽然许多金融机构将会根据其自身具有的特点和优势而找出一个特定的市场定位(某些地区或某类产品),但所有机构的潜在经营范围 却被扩展到几乎不受限制的地步。正如GLB法案被称为“金融现代化”法一样, 实际上这确是美国现代金融史上的一次大解放。它意味着在美国实行了近70年、对国际金融界产生重大影响的金融分业经营制度,终于走向终结,以“猫”“鼠”双赢走进了金融发展新纪元。
赌场资本主义的特点
在过去的工业资本主义那里,人们通过勤劳工作、创造发明而致富,而现在这些品德在金融资本主义面前变得一文不值。德国社会学家韦伯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书中所描述的 那些导致资本主义成功的因素,例如勤俭、节约、勤奋努力等美德,已经被金融资本主义所抛弃。与产业资本密切的经济民族主义也荡然无存。如今的许多投资银行家是没有国家概念,没有道德底线,也无所谓社会责任的人。从前有个“美国梦”,即在一个自由的国度里,人人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而获得成功。这个梦现在不再现实。金融资本主义不需要传统意思上的勤劳、努力等美德,它的美德是“机会主义”。
当今资本主义的金融资本主义,和实体经济的关系也已经有了质的变化。虽然实体经济还是依赖于金融经济,但金融经济可以脱离和独立于实体经济而运作。这是一种单向面的依赖,即实体经济依赖于金融经济,但后者不必依赖前者。
金融在成为当今资本主义的绝对核心之后,明显呈现出三大趋势。第一是金融资本挟持了政府,甚至整个经济。金融资本(例如华尔街)往往是“过大而不能倒”(too big to fail)。其逻辑就是,“我倒下了,也要把你(整个经济)拉倒;因此,你如果还想活下去,你首先必须把我救活”。事实上也的确如此。为了拯救经济,美国政府动用了大量的纳税人的钱来拯救美国的金融业。
相反,金融业还是根据自己的逻辑发展。当然,除了威胁政府,金融资本实际上也早已经开始操控政府决策。例如,西方国家早就有征收金融交易税的思想,意在遏制过度投机的金融交易。但那么多年了,这个思想还只停留在思想。要把此思想转化成为政策和法律非常困难。原因很简单,金融业用其巨大的财富力量在背后作梗。即使是像2008年那样大规模的金融危机,也没有促成美国政府推动这个立法进程。
第二,当代金融业不产生就业。不产生就业是当代金融业的性质决定的。首先是全球化。金融资本最具有流动性,全球化时代更是如此。资本的特性就是流向可以获得最高回报的地方。 因此,很容易理解,在美国政府动用纳税人的钱拯救了金融业之后,美国金融资本并没有意图来扩大国内的投资,拯救实体经济;相反,它仍然流向海外发展中国家,因为在那里,它可以获取远较国内高的收获。
其次是当代金融业的技术性质。当代金融业不是为实体经济服务,而是用货币炒作货币,因此它可以使用大量的高科技,是高度电脑化的行业。从其所雇用的员工的结果来看,只有老板 和少量的技术操控人员(那些毕业于著名大学的优秀分子,也即金融工程人员),不需要传统金融业所雇用的大量雇员。因此,华尔街在不断制造着富翁的同时也在解雇大量的员工。美国联 储局主席伯南克最近抱怨说,失业已经成为美国的“国家危机”。这表明如果金融资本主义照此发展下去,其越发达,就业情况就会更加糟糕。
美国版的“金融立国”,本质上是怎么一回事呢?美国的房贷公司向没有能力还贷的人提供了次级贷款。华尔街的投资银行将这种次级贷款变成了证券进行销售,赚取了手续费。投资银行本身和相关的公司购买了部分证券,赚取了利益。然而,泡沫破灭之后,次级贷款化为泡影,投资银行也破产了。
美国的“金融立国”实际上是在泡沫中,将资金贷给没有偿还能力的人,赚取利益。即使这种经济模式能在短时间内赚取巨大的收益,但一旦泡沫破灭,就会走向崩溃。美国的“金融立国”只不过是空中楼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