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人格阴影 全新修订版,更正旧版多处问题。国际分析心理学协会(IAAP)主席力作
》
售價:HK$
67.0
《
560种野菜野果鉴别与食用手册
》
售價:HK$
67.1
《
中国官僚政治研究(一部洞悉中国政治制度演变的经典之作)
》
售價:HK$
62.7
《
锂电储能产品设计及案例详解
》
售價:HK$
110.9
《
首辅养成手册(全三册)(张晚意、任敏主演古装剧《锦绣安宁》原著小说)
》
售價:HK$
121.0
《
清洁
》
售價:HK$
65.0
《
组队:超级个体时代的协作方式
》
售價:HK$
77.3
《
第十三位陪审员
》
售價:HK$
53.8
|
編輯推薦: |
面对孩子的逃学,她没有责骂,只有理解,在弄清原因的基础上进行疏导,终于让孩子重返课堂;
当孩子沉迷网游,她没有限制阻挠,而是巧妙拆分孩子的上网时间,同时善加引导,将孩子对网游的痴迷扭转到设计网游的兴趣上来,并最终以此为职业;
对于孩子早恋,她没有高压扼杀,而是从恋爱的责任出发,引发孩子思考,从而妥善处理恋爱和学习的关系;
面对孩子辍学、放弃高考的决定,她没有强迫压制,而是给予充分的考虑时间,同时潜移默化地引导,孩子终于重返校园。
淡定的心态让这位母亲没有急于否定孩子,反而冷静地找出最佳技巧解决育子难题,最终养育出一个内心强大、自信阳光的出色男孩。这正是一位母亲感到最为放心和骄傲的事情。
|
內容簡介: |
这是一个是非常成功的家教个案,是一个普通中国家庭中的亲子故事,是一个每天都在成长着的妈妈和儿子的寻常故事。
泠风老师用款款深情的文字记述了自己陪伴儿子成长的点滴琐事,记述了儿子从一个体弱、胆怯的孩子到一个健康、勇敢的小男子汉;从一个人见人夸的优秀学生到一个让班主任头痛的“扯后腿”考生;从一个痴迷网游并且早恋的叛逆少年到一个以研究游戏为事业的专业人士的螺旋式成长的故事。在妈妈恰如其分的引导下,儿子从没有放弃对知识探索的热情和对未来的憧憬,最终变成一个内心坚强、阳光自信的出色男孩。
全书采用故事性叙述,字里行间充满母亲对儿子浓浓的爱和满满的信任。文笔生动,令人有畅快、愉悦的阅读体验。
孩子辍学、放弃高考的决定,她没有强迫压制,而是给予充分的考虑时间,同时潜移默化地引导,孩子终于重返校园。
淡定的心态让这位母亲没有急于否定孩子,反而冷静地找出最佳技巧解决育子难题,最终养育出一个内心强大、自信阳光的出色男孩。这正是一位母亲感到最为放心和骄傲的事情。
|
關於作者: |
泠风
原名刘云萍,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北京作家协会会员。
曾从事科普记者、杂志主编和专职作家等工作,出版过《西花厅岁月》、《真情李春平》、《解读北京的符号》等7部著作。作品曾多次获奖,并被收入高三语文教材中。
自从有了儿子,她就以当好贤妻良母为正职。多年来她一直专注教育心理问题,曾以讲座的形式为大学生、中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并积累了丰富的现实经验。2008年汶川地震后,她曾以专家身份受邀参加中国慈善总会组织的心理救援团,为灾区学生进行心理疏导。
|
目錄:
|
引子/什么样的孩子才算成功/001
序/母亲,我的良师益友/007
第一章/做淡定的妈妈,不替代孩子成长/001
我们都是“独立人”,谁都替代不了谁/003
培养孩子的自信,从洗内裤、洗袜子开始/011
在力所能及的家务中,让孩子学会自力更生/017
“事事包办”只会让孩子“长不大”/023
孩子的职业规划,应该由他自己去完成/029
第二章/爱孩子,就别让他对你的爱产生怀疑/037
孩子的信心和活力源于家长的陪伴和关注/039
适时放手、保护孩子的自尊,才是母爱的真谛/046
只有不讲条件的爱,才能给予孩子温暖和信任/051
家长的养育态度,将决定孩子的性格养成/058
第三章/教育,从塑造孩子的性格开始/063
男女有别,性格塑造远比智商培养更重要/065
从“掐尖”开始,实施心理抗挫折教育/071
不断学习,是为了更好地帮孩子进行心理疏导/078
耐心、理解、永恒的爱,才是调节孩子情绪的万能法/085
第四章/不焦虑,找原因,修正孩子的错误或不当行为/093
肯定孩子的正确动机,你的批评引导才会奏效/095
理解和认同孩子的感受,用平常心对待他的逃学/100
先接受,再引导,帮孩子脱离网瘾“泥潭”/104
电脑游戏也能转为激活孩子学习兴趣的火花/110
早恋非“猛虎”,引导得当也会产生积极效果/114
第五章/适合孩子的学习方法,才是最好的方法/121
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从一本本好书开始/123
让管理零花钱来带动、促成孩子学习上的自律/128
写+说,提高孩子的逻辑表达能力/133
别给孩子“要我学”的压力,给他“我要学”的动力/137
从兴趣入手,帮孩子轻松渡过英语学习关/145
第六章/孩子,才是自己思想的主宰/151
不要“以己度他”,多听听孩子的想法/153
尊重孩子的看法,他将更加自信自律/157
引导孩子坦率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做有主见的自己/163
你能尊重孩子的想法,孩子才会接受你的看法/167
第七章/沟通,以孩子能接受的方式进行/173
放下家长的架子,像好朋友一样和孩子对话/175
和颜悦色,开启亲子顺畅交流之门的第一把钥匙/178
激发孩子的谈话兴趣,让他体会畅所欲言的快乐/184
有效辩论替代无效唠叨,你对孩子的了解和帮助会更多/189
第八章/树立榜样,给孩子最好的情商教育/195
用你的行为去教孩子待人处世/197
你的情绪自控和调节,是对孩子最好的情绪教育/202
你的“看淡”,能有效减弱孩子受到的心灵伤害/210
好妈妈要学会宣泄和控制自己的情绪/216
好妈妈必须给予孩子的几种品质/218
尾声/227
|
內容試閱:
|
我们都是“独立人”,谁都替代不了谁
生命的自然生长过程任何人都无可替代,孩子的成长和生长同样不可代替。如果把孩子的成长定位为人生的一项运动,好妈妈应该是一名合格的教练,她的责任是在指导中帮助孩子一步步走向成熟,而不可以越俎代庖。
“母亲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对孩子的成长影响深远并直接关系社会。”这句话,是我母校——北京师范大学第一任校长范源濂先生说的。范先生是中国现代教育史上著名的教育家,他讲这话的时候大约是在1924年。63年之后,我成为母亲,并且渐渐理解了这句话的真正含义。
我的这段“老师”生涯很独特。夏楠出生不到10个月生父就去了国外,在他生命的前6年,我都是以一个“单身妈妈”的身份独自抚育着儿子。没有老人帮衬,没有保姆搭手,一个人养育孩子的过程自然十分艰辛,但也正是在这种没有人干扰的家庭环境下,我才能够坚持自己的教育理念,引导着一个性格懦弱的小男孩逐步长成一个具有责任感的阳光男子汉。因为这个结果,所有过去一切艰辛的努力付出都值得。
我对儿子童年时代的许多回忆,总是和他如何健康成长连在一起。在这个成长过程中,心理健康是最重要的环节,这是目睹了一个“神童”的生活后我的最大感受。
夏楠3岁的时候,他们幼儿园来了一个特殊的孩子——一个12岁的“天才”少年,我们姑且叫他棒棒。棒棒是个西北的孩子,在他当教师的父亲的特殊辅导下数学水平超常,因而在本该上初中的年龄即被一所重点大学破格录取。那时候,大学少年班的名头在中国正火,宁铂、张方等“天才”少年的名字几乎家喻户晓,那些“神童”的家长理所当然成为众多望子成龙的爸爸妈妈的偶像。
棒棒的事迹曾被报刊大肆宣扬过,小小年纪的他成为校园的一道风景。夏楠入托的幼儿园与那所大学一街之隔,因此棒棒是我们可以亲眼目睹的唯一“神童”。那时候,经常有家长跑到校园里想找陪读的棒棒爸爸取经,对人家孩子那么小就能入读大学羡慕不已。幸好,幼儿园是首都女记协所办,早教早慧是王牌之一,所以园长以提供父子俩免费午餐为条件,请棒棒的爸爸来幼儿园做讲座。
家长会那天,幼儿园礼堂人满为患,很多爸爸妈妈一起到场,连窗户上都趴满了脑袋。当棒棒爸爸宣布要在幼儿园里挑选一些孩子特别培养时,家长们更是激动得欢呼雀跃。此时,我无意中发现坐在院子里秋千上的棒棒显得十分孤寂。
几天后接到幼儿园电话,知道夏楠通过了智力测试,被棒棒爸爸选中了。我当时的确有些得意,毕竟这证明咱的孩子小脑瓜还灵光,能够成为“神童”爸爸的培训对象。
然而待到走近棒棒父子,我不得不对这个天才少年的培养方式产生了怀疑。在父亲的指令下,棒棒的一天安排得很紧凑,他上午在大学听完数学课就要急急赶去附中上物理、化学;下午要去附小和四年级的孩子一起上语文课——因为过于偏重数学,他的语文水平明显低于同龄孩子;晚上则要在父亲监督下去解一大堆数学题。能够轻而易举解出微积分题的棒棒在音乐、体育、劳作、常识方面全是空白,因为他从小就没上过这些课,所有的时间都被用来学习那些证明自己是“神童”的数学了。因为没体验过集体生活,棒棒甚至连3岁孩子玩的一些游戏也不会,在幼儿园和三四岁的孩子一起玩时显得笨手笨脚。和棒棒接触几次,我发现这孩子几乎不会笑,每每和人说话都要先转头看看他父亲的脸色,而且语言表达和生活自理能力极差。他的每一天、每一时都是在父亲的安排下度过的,每堂课、每件事都要得到父亲的允许。在父亲的指挥棒下,棒棒就好像是一个被操纵的机器人,他不缺少解题的高智商,但缺少朋友,缺少童真,缺少生命中成长的快乐,更缺少一个自信的内心。
心理出了问题的孩子步入社会后会产生更多问题,这在中外书刊中不乏例证。棒棒的成长过程让我恐惧,我自然不会同意夏楠步其后尘。
从这时起,我开始深入思考一个妈妈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所处的正确位置应该在哪里。我之所以一直思索妈妈的定位,最初是因为个人环境所迫。当时我既要当妈又要当爹,幼儿园的老师也是清一色的女性,而夏楠恰恰又是一个十分文静的孩子,我最怕的就是儿子性格偏“娘”,于是拼命在自己和孩子间划清界限。
那天,带夏楠去看病。儿童医院的孩子很多,妈妈们抱着患病的孩子在注射室门前排队,一个五六岁的女孩儿坐在地上大哭大叫不肯打针,她的妈妈一直在连哄带求:“乖孩子,打了针病就好了。妈妈不想让你疼,要是能代替你就好了……”说到这儿,这位妈妈自己的泪水也顺腮而下。
这位母亲的话让我一激灵。“代替”孩子承受病痛疼,这是一个妈妈多么朴素的愿望,但这愿望又是多么不可理喻。
中国有句老话,“孩子是妈身上掉下来的肉”。然而,从这块“肉”能够独立呼吸之时起,他在身体上即和母亲划清了界限。从母体分离那一刻,孩子开始了自己特有的人生经历,无论降生在什么环境,他的身体都在日复一日地渐渐长大——那是生命的自然生长过程,任何人都无可替代。这位妈妈当然明白疼痛是不可替代的,所以她就糊涂地为自己的无法“代替”而自责并落泪。
那位妈妈大概不明白,孩子的生长仅仅是成长的一部分,成长和生长一样,同样不可代替。是呀,当孩子在公园里奔跑爬山,在大海边玩沙逐浪,在花丛中捕捉昆虫,在风寒里堆雪人打雪仗……没有哪个妈妈想替代孩子去享受这份认知中的快乐,去剥夺他们通过实践探索认识世界的过程。同理,当孩子遇到痛苦、遇到困难、需要思考或者选择的时候,妈妈也不应该产生替代的意愿,因为那也是孩子成长过程的一部分,而且是更为重要的部分。
好妈妈应该什么样?我在一次看足球比赛时有所顿悟。如果把孩子的成长定位为人生的一项运动,那么好妈妈应该是一名合格的教练,她的责任是在指导中帮助孩子一步步走向成熟,而不可以越俎代庖。你看,哪一场足球比赛不是运动员在场上竞争,然后拼搏争取获得进球?如果教练唯恐运动员表现不好就冲进去和他一起比赛,或者索性把运动员推在一边自己忙活,那岂不是一件很滑稽的事情?
妈妈和孩子的关系亦是如此。当孩子走进成长的运动场,面临的是奔跑、是竞争、是挫折、是摔倒、是经验、是进步、是愉悦、是享受,是过程的幸福与快乐的成功……此时此刻,无论孩子表现得如何差劲,身为“教练”的妈妈都没有理由冲进场内,因为那里不是你的驰骋领地。妈妈是教练,教练的职责就是适时指导,纠正偏差,然后放手让孩子在成长的运动场纵情奔跑,最后一起享受成功进球的喜悦。
我以前不太看足球,但是那次偶然从足球比赛中有所领悟之后,我喜欢上了足球。
然而,仅仅是妈妈懂得成长不能替代的道理还不够,还要让孩子明白“我是我,你是你”,他的成长之路才能更为宽阔。
夏楠要上小学了,开学前一天学校召开新生家长会。老师在会上向家长们提出三个要求:第一,每天要接送孩子;第二,每天要为孩子准备好第二天的书本文具;第三,每天要督促孩子完成作业。
尽管学校提出要求,我依然不想混淆自己和孩子的身份。从学校回来,我和夏楠聊天,告诉他每天自己收拾好文具,放学后认真完成作业,才能做一个合格的小学生。没有哪个刚刚入学的孩子不想做合格的小学生,夏楠高兴地答应了。
毕竟只是一年级的孩子,丢三落四是少不了的。有一天,夏楠垂头丧气地回来了。原来,他忘记带算术课用的一套小尺子,被罚站整整一节课,这让他感到既害怕又丢脸。
“妈妈,老师说了,让家长别偷懒,每天晚上帮我把第二天用的文具准备好。”夏楠把书包一扔委屈地说。从他的表情里,我看出他是怕再挨批评,把被罚站的原因归结于妈妈。
“哦,被罚站了,你是不是觉得很丢脸啊?”我问。
夏楠点点头。
“你是不是怕回来妈妈也要批评你?”
他又点点头,眼泪也忍不住地淌了下来。
“妈妈不会批评你,反而还要表扬你呢。”我微笑着说。
“表扬我?为什么?”夏楠有点奇怪。
“你看,别的同学都是家长给准备的文具,所以老师没有批评他们。可是夏楠每天是自己准备文具呀,这一点你比他们棒,所以应该受到表扬。”听我这么一说,夏楠挂着泪珠的小脸露出笑容,那模样真的很可爱。
看到他情绪缓和了,我接着说:“其实,一次忘记带东西也没什么丢脸的,每个人都会有犯个小小错的时候,以后注意就行了。所以,只要夏楠以后再细心一点,下次就不会忘记带文具了,也不会被老师批评了。”
同一件事,妈妈和老师的态度完全不一样,这让夏楠没有想到。他很快释怀去做作业。但对于我,这件事并没有结束,我需要引导孩子理解在成长过程中他的那一份责任,而不能让他产生依赖。
跟那么小的孩子讲责任他肯定理解不了,最巧妙的方式就是实物比喻。
吃晚饭时,我先在夏楠面前放了一碟他爱吃的菜,告诉他多吃点,吃了好长身体。但是没一会儿,我却把菜使劲儿往自己碗里夹,一边夹一边还说:“妈妈替你吃一口,妈妈替你长一点。”夏楠哈哈大笑,说妈妈你真糊涂,你吃了营养在你肚子里,怎么能让我长大呀。我也哈哈一笑:“真的,怎么忘了,妈妈和夏楠其实是两个人哪。”
吃完饭,我让夏楠给我捶背。他坐在沙发背上用两只小脚使劲踹,我说好痛哟。我猛然回身捏住夏楠的脚,他痛得叫起来。我说:“你替妈妈痛一下嘛。”夏楠晃着小脑袋连连说:“没用没用,我痛了你也得痛,生病是不能代替的。”
生病是不能代替的,这个道理夏楠已经懂了。后来,我和夏楠做过一个游戏,让他在纸上画出一大一小两个人,我们一起挑出一个人不能由别人替代完成的一些事情。吃饭、喝水、上厕所、睡觉、起床、生病、痛疼、高兴、生气、想法、长高、走路、吸收知识……夏楠掰着小手指一个一个地数,明白了妈妈和孩子是两个不同的独立人,有些事情是不可以让别人替代的。
“我是我,你是你。”我告诉夏楠,“学习是你的事情,你的事情一定得你自己来完成。所以妈妈不能帮助你准备文具。”为了帮助夏楠以后上学不再丢三落四,我写了一张大字纸条贴在他的书桌上方:做完作业,整理书包,带好明天的文具!忘了可要罚站哟。
夏楠显然明白了我的意思,从那以后他依然自己准备学习用具,而且再也没有忘带过什么。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夏楠的学习从来没让我们费过心,这让邻居朋友都很羡慕。
美国一位心理学家曾经做过一项研究。他发现,孩子上学之后,群体的尊敬与喜爱对他而言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同学们的看法有时会比老师和家长的教导产生更大的影响。的确,夏楠的经历让我体会到,孩子害怕在同学面前丢面子,所以他最初上学因为忘记带文具或者作业没有做好而受到批评时就会感到难以忍受,这时好强的心态会促使他立即在这方面加以弥补,他的学习自律性也就通过一件件小事被激发出来。久而久之,孩子对学习方面的许多事形成了习惯,当然也就让家长省心了。反之,如果那时我因为孩子被罚站了而感到心疼或者自责,每天帮助他整理文具课本,孩子的好强心态就会渐渐地转化成依赖心态,那反而让他失去了养成好习惯的机会。
所以,不要因为孩子小就刻意替他们去做他们自己应该做的那些事情,巧妙利用孩子的好面子心理会让他在踏进校门之初养成学习上的许多好习惯。
根据我的经验,从孩子上小学的第一天开始,妈妈可以在以下几方面刻意培养他的自律意识:
1.坚持让孩子自己收拾书包和第二天必须带的文具,不要因为孩子小就认为他收拾不好,或者因为干得慢就把他推到一边自己上手。为了防止孩子遗忘,妈妈可以帮助他列出一张表格贴在书桌前,开始的时候稍稍提醒一下,过了一两周他养成习惯之后就不要再管了。小孩子总会有粗心的时候,即使他有一两次因为忘带东西受到批评,妈妈也绝对不要心软,坚持——提醒——坚持就一定会产生效果。
2.要求孩子在一定时间内写完作业,妈妈不要坐在身边,更不要一笔一画把着手辅导。科学研究表明,当一件事一成不变地坚持21天之后就会逐步养成习惯,而最初的好习惯正是孩子学习上自律形成的起步。孩子刚上学时的学习兴趣都很浓,也害怕被老师当众批评,所以会力争在规定的时间内写完作业。当他在最初一个月养成自觉写作业的好习惯之后,学习的自律性就会慢慢培养出来。
3.让孩子自己选择第二天要穿的衣服,并且拿出来放在床边准备好,这样有助于第二天督促孩子起床上学。当孩子穿上自己喜欢的衣服,他会更愿意早点来到学校,以一个亮丽的形象出现在同学们面前。
很多妈妈一直在寻找让孩子自律的秘诀,其实,这个秘诀的基本一条无非就是六个字:“我是我,你是你”。划清家长与孩子的界限,划清“教练”与“场上队员”的界限,妈妈就迈出了成功教育的重要一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