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现代世界史(影印第10版)(世界现代史领域的殿堂及学术教科书、全世界几代学人透过他的眼睛看历史)

書城自編碼: 2245013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歷史歷史普及讀物
作者: 著者:美 R.R.帕尔默 乔?科尔顿 劳埃德·克莱默、推
國際書號(ISBN): 9787510071256
出版社: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 2014-01-01
版次: 1 印次: 1
頁數/字數: 1312/1157000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488.8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盗墓笔记之秦岭神树4
《 盗墓笔记之秦岭神树4 》

售價:HK$ 57.3
战胜人格障碍
《 战胜人格障碍 》

售價:HK$ 66.7
逃不开的科技创新战争
《 逃不开的科技创新战争 》

售價:HK$ 103.3
漫画三国一百年
《 漫画三国一百年 》

售價:HK$ 55.2
希腊文明3000年(古希腊的科学精神,成就了现代科学之源)
《 希腊文明3000年(古希腊的科学精神,成就了现代科学之源) 》

售價:HK$ 82.8
粤行丛录(岭南史料笔记丛刊)
《 粤行丛录(岭南史料笔记丛刊) 》

售價:HK$ 80.2
岁月待人归:徐悲鸿自述人生艺术
《 岁月待人归:徐悲鸿自述人生艺术 》

售價:HK$ 61.4
女人的中国医疗史:汉唐之间的健康照顾与性别
《 女人的中国医疗史:汉唐之间的健康照顾与性别 》

售價:HK$ 103.8

 

建議一齊購買:

+

HK$ 83.3
《台湾往事:台湾经济改革故事(1949-1960)》
+

HK$ 66.6
《猿形毕露》
+

HK$ 93.6
《政府与市场:变革中的政府职能》
+

HK$ 92.8
《中国现代国家的起源》
編輯推薦:
看点一:殿堂教材
半个世纪以来,该著始终是研究现代世界发展历程的最杰出的单卷本作品,世界高端学府首选殿堂级教科书,被视为历史专业学生求学生涯最值得推荐的第一本和最后一本专著。
看点二:经典再续
七种文字的译本风行全球,2002 年第9 版仅在美国销量便已突破200 万大关;2009年中文第10版一经发行,便得到国内读者的一致热评,莘莘学子受益颇多。
看点三:原版来袭
典雅的用词,弥补译本不够到位的缺陷,呈现出客观的历史原貌。作者对历史逻辑的把握,通过地道的英文表达,流畅地传递给每位读者。思辨有力地论述,引导读者更好地探究现代世界历史的发展规律。
看点四:名家推荐
中国现代化研究的先驱罗荣渠先生极为推崇本书,曾于20 世纪80 年代大力促成了第5 版中译本的出版;著名思想文化史家何兆武先生挥毫力荐;一直以本书作教材的清华大学历史系刘北成教授亦欣然作序推荐。
看点五:现实情怀
本书以洋洋150 万言、318 幅图片和67 幅地图来回答这样两个问题:现代世界究竟如何成型?西方文明成长和扩张的历史对当代中国又有何借鉴?作者们期望,本书能为我们未来的道路提供有益的思考,从而有助
內容簡介:
自1950 年初版面市以来,帕尔默等人所著的《现代世界史》便一直被誉为一部殿堂级的历史学术教科书。在60多年的时间里,本书作者不断修订,已出至第10 版,其销量在同类作品中一直名列前茅,是半个多世纪以来美国世界史教科书中寿命最长、读者最多、影响最大的一部。
本书内容丰富、领域宽广,以洋洋百余万文字阐述了现代欧洲的崛起这一历史性的事件。在作者笔下,曾经默默无闻的欧洲(或曰西方),在16世纪以来的五百多年里,引领创造了一个囊括全球的政治、经济、军事、科技诸方面的世界体系。
作为一部将传统叙事与结构分析相结合的作品,作者在以政治和制度的演变为主线的同时,对社会史、文化史、宗教史诸方面也作了简洁而生动的阐释。全书贯穿了作者的人文关怀和现实情怀,思想的火花与睿智的表达时时可见,使得阅读本书成为一次美妙的思想之旅。
關於作者:
著者
R.R. 帕尔默(R.R.Palmer,1909—2002),美国著名历史学家,1934 年获康奈尔大学博士学位,1936—1977年间先后执教于普林斯顿大学、华盛顿大学和耶鲁大学。作为法国大革命研究权威,以及美法两国革命比较研究的先驱,帕尔默曾先后担任美国法国史研究协会主席(1961),美国历史学会主席(1970),同时也是美国哲学学会、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的活跃成员,并被欧美多所大学授予荣誉学位。1990 年,帕尔默被意大利林琴科学院授予费尔特里内利奖。
本书是帕尔默的代表作,此外他还著有《18 世纪法国的天主教徒和不信教者》(1939),《民主革命的年代:美国与欧洲的政治史》(1959)等。
乔· 科尔顿(Joel Colton),哥伦比亚大学哲学博士,1950—1989 年任教于杜克大学历史系,曾任洛克菲勒人文科学奖学金与研究项目主席,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古根海姆基金会、洛克菲勒基金会成员。
劳埃德· 克莱默(Lloyd Kramer),康奈尔大学哲学博士,北卡罗莱纳大学历史系教授,斯坦福大学、康奈尔大学兼职教授。
推荐者
罗荣渠(1927—1996),著名历史学家,曾任北京大学世界现代化进程研究中心主任。代表作《现代化新论——世界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堪称我国现代化理论和现代化进程研究的奠基之作。
何兆武(1921— ),著名翻译家,思想文化史学者,清华大学思想文化研究所教授。
刘北成,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世界历史》编委,世界近代史学会副秘书长。
目錄
出版前言 1
序一 用“现代化”的视角解读现代世界史 罗荣渠 2
序二 现代世界史的标准著作 何兆武 4
序三 历史教科书的黄金标本 刘北成 6
致中国读者 9
第五版序 11
List of Illustrations
插图目录 25
List of Chronologies, Maps, Charts, and Tables
大事年表及地图、图表目录 33
About the Authors
关于作者 36
Preface
前言 37
Geography and History 
导论:地理与历史 1
Chapter 1 THE RISE OF EUROPE
第1章 欧洲的兴起 9
1. Ancient Times: Greece, Rome, and Christianity
古代:希腊、罗马、基督教 10
2. The Early Middle Ages: The Formation of Europe
中世纪初期:欧洲的形成 18
3. The High Middle Ages: Secular Civilization
中世纪盛期:世俗文化 28
4. The High Middle Ages: The Church
中世纪盛期:教会 37
Chapter 2 THE UPHEAVAL IN WESTERN CHRISTENDOM,1300–1560
第2章 西方基督教世界的动乱,1300—1560年 49
5. Disasters of the Fourteenth Century
14世纪的灾难 50
6. The Renaissance in Italy
意大利的文艺复兴 56
7. The Renaissance outside Italy
意大利以外地区的文艺复兴 69
8. The New Monarchies
新型君主国 73
9. The Protestant Reformation
新教改革运动 77
10. Catholicism Reformed and Reorganized
天主教的改革和改组 93
Chapter 3
ECONOMIC RENEWAL AND WARS OF RELIGION,1560–1648
第3章 经济复兴和宗教战争,1560—1648年 99
11. The Opening of the Atlantic
大西洋的开放 99
12. The Commercial Revolution  
商业革命 106
13. Changing Social Structures 
社会结构的变化 114
14. The Wars of Catholic Spain: The Netherlands and England 
天主教西班牙的战争:荷兰人和英国人 121
15. The Disintegration and Reconstruction of France
法兰西的解体与重建 130
16. The Thirty Years’ War, 1618–1648: The Disintegration of Germany
三十年战争,1618—1648年:德意志的解体 135
Chapter 4 THE GROWING POWER OF WESTERN EUROPE,1640–1715
第4章 西欧日益强大,1640—1715年 145
17. The Grand Monarque and the Balance of Power
路易十四和均势 146
18. The Dutch Republic 
荷兰共和国 149
19. Britain: The Civil War 
英国:内战 155
20. Britain: The Triumph of Parliament 
英国:议会的胜利 162
21. The France of Louis XIV, 1643-1715: The Triumph of Absolutism
路易十四时代的法国,1643—1715年:专制主义的胜利 169
22. The Wars of Louis XIV: The Peace of Utrecht, 1713 
路易十四发动的战争:《乌得勒支和约》,1713年 181
Chapter 5 THE TRANSFORMATION OF EASTERN EUROPE,1648–1740
第5章 东欧的变化,1648—1740年 189
23. Three Aging Empires 
三个衰老的帝国 190
24. The Formation of an Austrian Monarchy 
奥地利君主国的形成 199
25. The Formation of Prussia 
普鲁士的形成 203
26. The “Westernizing” of Russia 
俄罗斯的“西化” 211
Chapter 6 THE SCIENTIFIC VIEW OF THE WORLD
第6章 科学的世界观 225
27. Prophets of a Scientific Civilization: Bacon and Descartes
科学文明的先知:培根和笛卡尔 226
28. The Road to Newton: The Law of Universal Gravitation
牛顿之路:万有引力定律 231
29. New Knowledge of Human Beings and Society
关于人类和社会的新知识 240
30. Political Theory: The School of Natural Law
政治学说:自然法学派 249
Chapter 7 THE STRUGGLE FOR WEALTH AND EMPIRE
第7章 争夺财富和争夺帝国的斗争 257
31. Elite and Popular Cultures 
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 258
32. The Global Economy of the Eighteenth Century
18世纪的世界经济 265
33. Western Europe after the Peace of Utrecht, 1713–1740
《乌得勒支和约》后的西欧,1713—1740年 274
34. The Great War of the Mid-Eighteenth Century: The Peace ofParis, 1763
18世纪中期的大战:《巴黎和约》,1763年 282
Chapter 8 THE AGE OF ENLIGHTENMENT
第8章 启蒙时代 297
35. The Philosophes—and Others 
哲人及其他 298
36. Enlightened Despotism: France, Austria, Prussia
开明专制制度:法国、奥地利、普鲁士 311
37. Enlightened Despotism: Russia 
开明专制制度:俄国 320
38. The Partitions of Poland 
三次瓜分波兰 325
39. New Stirrings: The British Reform Movement 
新的骚动:英国的改革运动 329
40. The American Revolution 
美国革命 338
Chapter 9 THE FRENCH REVOLUTION
第9章 法国革命 349
41. Backgrounds 
背景 350
42. The Revolution and the Reorganization of France
法国的革命和改组 355
43. The Revolution and Europe: The War and the “Second”Revolution, 1792
革命和欧洲:战争和二次革命,1792年 370
44. The Emergency Republic, 1792–1795: The Terror
非常共和国,1792—1795年:恐怖统治 374
45. The Constitutional Republic: The Directory, 1795–1799
宪法共和国:督政府,1795—1799年 383
46. The Authoritarian Republic: The Consulate, 1799–1804
专制共和国:执政府,1799—1804年 389
Chapter 10 NAPOLEONIC EUROPE
第10章 拿破仑时代的欧洲 395
47. The Formation of the French Imperial System
法兰西帝国的形成 396
48. The Grand Empire: Spread of the Revolution
大帝国:革命的传播 404
49. The Continental System: Britain and Europe
大陆封锁体系:英国和欧洲 409
50. The National Movements: Germany
民族运动:德意志 414
51. The Overthrow of Napoleon: The Congress of Vienna
拿破仑的倾覆:维也纳会议 421
Chapter 11
INDUSTRIES, IDEAS, AND THE STRUGGLE FOR REFORM, 1815–1848
第11章 工业、思想与争取改革的斗争,1815—1848年 433
52.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in Britain
英国的工业革命 435
53. The Advent of the “Isms”
各种“主义”的出现 443
54. The Dike and the Flood: Domestic
传统势力与新浪潮:国内方面 457
55. The Dike and the Flood: International
传统势力与新浪潮:国际方面 461
56. The Breakthrough of Liberalism in the West: Revolutions of 1830–1832
自由主义在西方的突破:1830—1832年的革命 468
57. Triumph of the West European Bourgeoisie
西欧资产阶级的胜利 476
Chapter 12
REVOLUTIONS AND THE REIMPOSITION OF ORDER, 1848–1870
第12章 革命和秩序重建,1848—1870年 483
58. Paris: The Specter of Social Revolution in the West
巴黎:西方社会革命的幽灵 484
59. Vienna: The Nationalist Revolutions in Central Europe and Italy
维也纳:中欧和意大利的民族主义革命 490
60. Frankfurt and Berlin: The Question of a Liberal Germany
法兰克福和柏林:自由德意志问题 498
61. The New European “Isms”: Realism, Positivism, Marxism
新欧洲的各种“主义”:现实主义、实证主义、马克思主义 503
62. Bonapartism: The Second French Empire, 1852–1870
波拿巴主义:法兰西第二帝国,1852—1870年 512
Chapter 13
THE GLOBAL CONSOLIDATION OF LARGE NATION-STATES, 1859–1871
第13章 大民族国家在全球范围的强化,1859—1871年 517
63. Backgrounds: The Idea of the Nation-State
背景:民族国家的观念 517
64. Cavour and the Italian War of 1859: The Unification of Italy
加富尔与1859年意大利战争:意大利的统一 521
65. The Founding of a German Empire and the Dual Monarchy of
Austria-Hungary 
德意志帝国的建立与奥匈二元君主国 525
66. Liberalization in Tsarist Russia: Alexander II
沙皇俄国的自由化:亚历山大二世 537
67. The United States: The American Civil War
美利坚合众国:美国内战 544
68. The Dominion of Canada, 1867 
加拿大自治领,1867年 549
69. Japan and the West 
日本与西方 552
Chapter 14
EUROPEAN CIVILIZATION, 1871–1914: ECONOMY AND POLITICS
第14章 欧洲文明,1871—1914年:经济与政治 561
70. The Modern “Civilized World” 
现代“文明世界” 562
71. Basic Demography: The Increase of the Europeans
基本的人口统计:欧洲人口的增长 565
72. The World Economy of the Nineteenth Century
19世纪的世界经济 574
73. The Advance of Democracy: Third French Republic,United Kingdom,
German Empire  
民主的进步:法兰西共和国、英国、德意志帝国 584
Chapter 15
EUROPEAN CIVILIZATION, 1871–1914:SOCIETY AND CULTURE
第15章 欧洲文明,1871—1914年:社会与文化 601
74. The Advance of Democracy: Socialism, Labor Unions, and Feminism
民主的进步:社会主义、工会和女权运动 602
75. Science, Philosophy, the Arts, and Religion
科学、哲学、艺术和宗教 609
76. The Waning of Classical Liberalism 
古典自由主义的衰落 622
Chapter 16 EUROPE’S WORLD SUPREMACY, 1871–1914
第16章 欧洲的世界优势地位,1871—1914年 629
77. Imperialism: Its Nature and Causes 
帝国主义:性质和原因 630
78. The Americas  
美洲国家 638
79. The Dissolution of the Ottoman Empire 
奥斯曼帝国的解体 643
80. The Partition of Africa 
瓜分非洲 650
81. Imperialism in Asia: The Dutch, the British, and the Russians
帝国主义在亚洲:荷兰人、英国人和俄国人 659
82. Imperialism in Asia: China and the West 
帝国主义在亚洲:中国与西方 666
83. The Russo-Japanese War and Its Consequences
日俄战争及其后果 672
Chapter 17 THE FIRST WORLD WAR
第17章 第一次世界大战 677
84. The International Anarchy  
国际上的无政府状态 677
85. The Armed Stalemate 
战争过程 687
86. The Collapse of Russia and the Intervention of the United States
俄国的崩溃与美国的干涉 696
87. The Collapse of the Austrian and German Empires
奥匈帝国和德意志帝国的崩溃 701
88. The Economic, Social, and Cultural Impact of the War
大战对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影响 703
89. The Peace of Paris, 1919 
巴黎和会,1919年 709
Chapter 18 THE RUSSIAN REVOLUTION AND THE SOVIET UNION
第18章 俄国革命和苏联 719
90. Backgrounds 
背景 721
91. The Revolution of 1905 
1905年革命 728
92. The Revolution of 1917 
1917年革命 733
93. The Union of Soviet Socialist Republics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742
94. Stalin: The Five-Year Plans and the Purges
斯大林:第一个五年计划和大清洗 749
95. The International Impact of Communism, 1919–1939
共产主义的国际影响,1919—1939年 759
Chapter 19
DEMOCRACY, ANTI-IMPERIALISM, AND THE ECONOMIC CRISIS AFTER THE FIRST WORLD WAR
第19章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民主政治、反帝国主义以及经济危机 763
96. The Advance of Democracy after 1919
1919年以后民主政治的进展 763
97. The German Republic and the Spirit of Locarno
德意志共和国和洛迦诺精神 768
98. Anti-Imperialist Movements in Asia 
亚洲的反帝运动 773
99. The Great Depression: Collapse of the World Economy
大萧条:世界经济的崩溃 785
Chapter 20 DEMOCRACY AND DICTATORSHIP IN THE 1930S
第20章 20世纪30年代的民主与独裁 795
100. The United States: Depression and New Deal
美国:萧条和新政 796
101. Trials and Adjustments of Democracy in Britain and France
英法民主政体的试验和调整 799
102. Italian Fascism 
意大利法西斯主义 808
103. Totalitarianism: Germany’s Third Reich
极权主义:德意志第三帝国 813
Chapter 21 THE SECOND WORLD WAR
第21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 827
104. The Weakness of the Democracies: Again to War
民主国家的弱点:战争又起 828
105. The Years of Axis Triumph 
轴心国家胜利的时期 837
106. The Western-Soviet Victory 
西方和苏联的胜利 845
107. The Foundations of the Peace 
和平的基础 859
Chapter 22
THE COLD WAR AND RECONSTRUCTION AFTER THE SECOND WORLD WAR
第22章 冷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重建 865
108. The Cold War: The Opening Decade, 1945–1955
冷战展开的十年,1945—1955年 866
109. Western Europe: Economic Reconstruction
西欧:经济重建 882
110. Western Europe: Political Reconstruction
西欧:政治重建 886
111. Reshaping the Global Economy 
世界经济的重塑 896
112. The Communist World: The U.S.S.R. and Eastern Europe
共产主义世界:苏联和东欧 902
113. The Communist World: Mao Zedong and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共产主义世界:毛泽东和中华人民共和国 908
Chapter 23
POSTCOLONIAL NATIONS IN ASIA AND LATIN AMERICA
第23章 亚洲和拉丁美洲的后殖民国家 915
114. The Emergence of Independent Nations in South Asia
南亚独立国家的产生 917
115. The Emergence of Independent Nations in Southeast Asia
东南亚独立国家的出现 925
116. Changing Latin America 
变革的拉丁美洲 933
Chapter 24
EMPIRES INTO NATIONS: AFRICA AND THE MIDDLE EAST AFTER THE SECOND WORLD WAR
第24章 从帝国到民族国家:“二战”后的非洲与中东 945
117. The African Revolution 
非洲的革命 946
118. Ferment in the Middle East 
中东的动荡 969
119. Revolution and War in the Persian Gulf
波斯湾的革命和战争 981
120. The Developing World 
发展中的世界 989
Chapter 25
COEXISTENCE, CONFRONTATION, AND THE NEW GLOBAL ECONOMY
第25章 共存、对抗和新的全球经济 995
121. Confrontation and Détente, 1955–1975
对抗和缓和,1955—1975年 996
122. Collapse and Recovery of the Global Economy: The 1970s and 1980s
全球经济的崩溃和复兴: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 1010
123. The Cold War Rekindled 
冷战再起 1021
124. China after Mao 
毛泽东之后的中国 1027
Chapter 26
THE INTERNATIONAL REVOLT AGAINST SOVIET COMMUNISM
第26章 对苏联式共产主义的国际反叛 1033
125. The Crisis in the Soviet Union 
苏联危机 1034
126. The Collapse of Communism in Central and Eastern Europe
中东欧共产主义的垮台 1039
127. The Collapse of the Soviet Union
苏联的解体 1046
128. After Communism
苏联和东欧之后 1050
Chapter 27 THE CHANGING MODERN WORLD
第27章 变动中的现代世界 1065
129. Western Europe after the Cold War
冷战结束后的西欧 1066
130. Nation-States and Economies in the Age of Globalization
全球化时代的民族国家与经济 1069
131. Intellectual and Social Transitions in Modern Cultures
现代文化中的智识与社会转型 1079
132. International Conflict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21世纪的国际冲突 1099
133. Social Challenges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21世纪的社会挑战 1110
Appendix RULERS AND REGIMES
统治者与统治年代 1116
Suggestions for Further Reading
延伸阅读:建议与书目 1121
Index
索引 1221
內容試閱
序一 用“现代化”的视角解读现代世界史
罗荣渠
用“现代化”概念来取代“西化”概念,这绝不仅是一个修辞上的问题,而是对观察现代世界的“西方中心论”观点的修正和突破。这在本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出版的近现代世界史著作中,有明显的转向。在这里,我要特别推荐美国著名历史学家帕尔默(R.R.Palmer)与科尔顿(Joel Colton)合著的《现代世界的历史》②。此书的一大特色,就是以“现代世界”的形成为主线,从“现代化”的新视角来观察近期世界历史的进程。作者对“现代化”的含义没有严格的界定,但作为本书的核心概念的“现代世界”(modern world)是不同于古代的“希腊世界”、“罗马世界”、“拜占廷世界”或“阿拉伯世界”的。现代世界是从近世以来世界历史进程的整体关联性的观点出发的。要了解现代世界,必须从欧洲开始,因为从16世纪以来欧洲在数世纪中建立了一个空前强大的、全球性的政治、军事、经济、技术和科学体系的综合体,这是由欧洲及欧洲人移民后裔组成的国家构成的“文明世界”。到19世纪70年代,世界上确实已存在一个“以欧洲为中心的文明世界”。③按作者的观点:“欧洲是世界上首先变成现代的部分地区,世界的其余部分则正在进行一个持续的现代化过程,而现代世界正在变成一个日益相互连结的整体。”④作者称此为“新的全球一致性”(a new global uniformity)。书中也使用了“西化”和“欧化”二词,主要是用于俄国和日本“借助仿效西方而实现现代化”的历史过程。⑤在区分“现代化”和“西化”两个概念时,作者显然把现代化理解为一个包括西方在内的世界历史范畴。书中写道:
20世纪后期,全世界各民族都还在经历“现代化”的历程。它有许多形式,其中最明显的标志是飞机、超级市场、电脑技术和城市人口稠密。……结果之一,是在文明的某些方面出现新的全球一致性。现在已不再是“西化”的问题,如过去日本和俄国经历过的那种情况,也不是人们有时警觉地指出的世界被美国化的问题。这是一个过程,美国人和欧洲人曾经起过主要作用,但它的产生毕竟是由于采用现代科学、技术、医学、运输以及电子通讯工具等的结果;哪里采用这一切,哪里便出现这种过程。看来,包括各种文化和种族的整个人类都有可能发展从事这些活动的能力,同时他们都有这种活动能够满足的种种需要。⑥
从“西化”到“现代化”,表面上看只是修辞上的变化,但实质上是对现代世界变革趋势的再认识。就近代中国思想界对这一认识过程的演变而言,在清末以来关于东西方文明的日益激烈的争论中,已出现所谓“新学”与“旧学”之争。但“新”与“旧”是一个朦胧的概念。到“五四”前后,进一步认识到这是传统东方(中国)文明与现代西方文明之争。从朦胧的维新意识到较明确的现代意识,这在“五四”时代启蒙思想家的著作中已经出现。例如当时陈独秀在《法兰西人与近世文明》等文章中即已认识到,中国的近世文明实质上仍是古代文明,而只有欧洲的近世文明才是真正的近世文明。“‘近世文明’者,乃欧罗巴人之所独有,即西洋文明也”。①这是给西洋文明以明确的时代定位。到了30年代,在有关“全盘西化”和“中国本位文化”的论争中,现代意识就更加明确了。哲学家冯友兰曾指出从“西化”概念到“现代化”概念,是一种思想上的“觉悟”。他写道:
现在人常说我们要近代化或现代化,这并不是专是名词上改变,这表示近来人的一种见解上底改变。这表示,一般人也渐觉得以前所谓西洋文化之所以是优越底,并不是因为它是西洋底,而是因为它是近代底或现代底。我们近百年来之所以到处吃亏,并不是因为我们的文化是中国底,而是因为我们的文化是中古底。这一觉悟是很大底。即专就名词说,近代化或现代化之名,比西洋化之名,实亦较不含混。基督教化或天主教化确不是近代化,或现代化,但不能不说是西洋化,……②
从东西文化的分野到“现代”与“前现代”的分野,可说是从文化形态史观到社会进化史观的分野。关于“现代”概念的争论,过去主要是哲学的和美学的含义;而今天我们对“现代”的定位则主要是历史学的,是现代发展意义上的。东方的西方化,这是一个西方的概念;东方的现代化,则是一个新概念,是第三世界发展中的新概念。
序二 现代世界史的标准著作
何兆武
本书《现代世界史》的作者R. R. Palmer为美国耶鲁大学教授,曾任美国历史学会主席,他的两个合作者J. Colton为美国杜克大学教授,L. Kramer为斯坦福大学教授。本书于1950年初版,此后曾经多次增补修订重版,巍为美国出版的现代世界史书中的一部标准教科书。
和历来许多西方(尤其是美国)的历史书籍一样,本书的书名虽为世界史,但其内容基本上却以只讲西方(西欧和北美)为主,对于非洲、中东伊斯兰世界、印度、中国、东南亚以至拉丁美洲基本上均被排除在核心叙事框架之外。西方中心主义乃是西方史学界所挥之不去的一种偏见,是读者不可不察的。当然,从另一方面说,这也向中国读者们表明了西方中心论的偏颇;它可以有助于我们了解在西方占主流地位的历史见解的立场和观点。以往,“二战”后西方有关世界历史的著作,大多是只写到“二战”的结束为止,而本书则以较多的篇幅一直叙述到21世纪的开端;这一点有助于我国的读者了解当今西方知识界对于“二战”以后当今世界局势的看法。我国解放以来的半个多世纪,对于西方知识界的历史观点颇为隔膜,亦正有如西方知识界之并不了解我们的观点和看法。双方之间能够做到更多的相互了解,这无疑是一桩有益的工作。阅读不同思想背景之下的著作,无疑能有助于我们对历史得到一种更全面和更深入的看法。
本书的最后附有一份“延伸阅读:建议与书目”,长达百页,所著录的书目不下数千种之多,一个读者自然无法、也无必要全部阅读。不过其中一部分是已被西方学术界公认是有代表性的著作,读者不妨就自己所感兴趣的题目选择一些作为进一步阅读的资料,以期能对有关问题得到进一步的知识和了解。学术的生命在于能不断的创新,而其必要的条件则在于百花齐放和百家争鸣。思想或学术定于一格,就必然要导致僵化。不断的创新就要求有各种不同的见解为读者提供各种不同的参照系。这里的这部书为读者所提供的,便是当今美国历史学界一部分相当流行的见解。其中的优劣得失,正可为我国有关世界史的研究和知识提供一份参照系,而并非仅只是向一般读者提供某些有关的知识而已。
放眼世界历史,把具体的历史条件置于世界历史的整体背景之下加以考察,似乎是历来我国史学研究领域中一个较为薄弱的环节。缺乏了一个宏观的世界历史的整体背景的把握,而把观点仅只局限于某一个特定的领域之内或某一个特定的观点之上,终究是不可能窥见人类文明历史的堂奥的。对世界历史的整体把握,本应是史学研究与认识中不可或缺的一环。解放以前,我国史学界在这个领域,可以说是并没有多少值得称道的创造性的贡献。解放之后最初的一段时间是全面学习苏联,于是便直截了当地简单复述苏联的教本,读不到什么新意或创见。及至中苏交恶之后,就连苏联的教材也绝迹了。要到改革开放之后,才逐步放开眼睛看世界和世界的历史,开始介绍国外的世界历史著作和他们的观点和方法。至于讨论世界通史的,作者Palmer的本书应不失为一部值得参考的读物。
兹值本书中译本即将杀青之际,爰缀数语如上,籍以供读者们参考。
2009年1月于北京清华园
序三 历史教科书的黄金标本
刘北成
《现代世界史》是20世纪后半期在美国享有盛誉的一部大学教科书。1987年,该书被《纽约时报》评选为“所有时代的19部经典教科书之一”。
该书的第一作者罗伯特·帕尔默曾在1970年被选任美国历史学会主席。他的主要学术贡献之一,便是这部大学教科书。2002年,第一作者帕尔默去世,《纽约时报》上发布的讣告称:美国几代大学生是通过他的眼睛去看现代世界历史。此言不虚。
美国的大学没有规定的政治课,但一般设有必选的通识教育课程,其中包括美国史和世界史。《现代世界史》自1950年第一版问世,与时俱进,不断修订,到2007年已是第10版。在近60年的时间里,该书在世界史教科书中的销量始终名列前茅。据相关资料显示,到第9版时,该书总销量已接近200万。考虑到美国校园里教科书循环使用的情况,使用过该书的学生数量就更为庞大了。多年来,选用该教科书的大学始终超过1000所,包括许多著名学府。美国大学委员会在高中设立了一个教育项目,为“成绩优秀、天资聪颖”的高中生提供了一种可以申请大学学分的“高级课程”(Advanced Placement),其难度相当于大学的基础课程。本书是许多学校讲授AP课程之一“欧洲历史”时选用的教材。本书作者还为此编写了辅导书。不难想见,美国的许多精英学生都曾接触过这部教科书。可以说,近60年来,本书是美国的世界史教科书中寿命最长、读者(学习者)最多、影响最大的一本。
当然,美国的大学教科书与其教学一样,是多元化的。据笔者所见,美国的世界史教科书迄今大抵有三个潮流,依出现时间分别是文明史、现代化史、全球史。文明史出现较早,至今不衰,但文明史观的内涵因时因人而不断变化。其中影响较大的教科书,在20世纪前期是海斯、穆恩、韦兰合著的《世界史》,在后期是伯恩斯、拉尔夫等合著的《世界文明史》等。现代化史是与现代化理论一起在20世纪中期兴起,帕尔默等合著的《现代世界史》可为代表。全球史是20世纪后期在“殖民地革命”和全球化的形势下兴起的,近来风头颇劲,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和本特利、齐格勒的《新全球史》可为代表。
几位美国学者曾总结说:“20世纪的专业性历史虽然种类繁多,但大多是在‘现代化’的标志下写的。西方世界被定义为这个普遍现代化过程中的表率,西方以外的世界随后跟进。这种观念并不令人意外,毕竟现代化的观念自18世纪就在塑造西方历史的发展。……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心理学、人类学……的研究工作也和历史学一样,受一个主要问题引导:现代世界是如何形成的?西方走向现代化的轨迹给世界其他地区提供了什么教训?”①在各种回答中,20世纪中期,源于德国思想家韦伯的现代化理论成为美国最有影响的一种历史解释。当时的现代化史观至少包含两个主要观点,一个是欧洲特殊论,一个是传播论。欧洲特殊论强调欧洲自身的特殊因素导致欧洲成为现代化先发地区,传播论则强调其他地区的现代化是欧洲传播现代文明的结果。这种史观在主要方面是合理的,但也有严重缺陷,正如批评者所说,完全是在欧洲的路灯下看世界。
许多世界史教科书或多或少会受到这种现代化史观的影响,而《现代世界史》则是其中的典型。翻开《现代世界史》第一章,扑面而来的即是:“看来奇怪,一部现代世界史竟然从欧洲中世纪说起,因为欧洲不等于世界,中世纪又非现代……”从全书目录看,该书的视野几乎完全局限于欧洲和欧洲人所涉及的地区,这种极端性确实有些“奇怪”。正是在批判“欧洲中心论”的浪潮面前,第10版前言不得不对该书的论述体系做出辩护。该书也退入“欧洲历史”或“西方文明史”的课堂。
尽管如此,《现代世界史》依然被推崇为“教科书的黄金标本”(美国历史学会,2002年)。中国的世界史学界也非常看重这部著作。依笔者之见,至少有如下几个理由:
首先,当时的现代化理论或现代化史观虽然掺有意识形态因素,但不是简单的意识形态宣传,而更多地是历史学和其他社会科学的一种富有成果的科学化努力。即便是意识形态的因素,也需要分析,其中包含着理性进步开放的启蒙价值观,更不能一言以蔽之地否定。我们在泼掉洗澡水时要把婴儿抱出来。从世界范围看,现代化是一个未完成的工程,现代化理论也是一个开放的领域,仍具有很大的发展前景和解释力。
其次,《现代世界史》不是现代化理论的图解,而是一部出色的历史叙事。历史总是比理论更丰富生动。现在一些宏大叙事往往抛弃历史学讲故事的传统,而《现代世界史》把历时性叙事与重大论题较好地结合起来,将法国学者布罗代尔所说的事件、局势和结构三个层面比较合理地结合起来。读者不难发现,该书既长于联系和比较,铺张了宏大视野,又洞幽烛微,揭示历史细节中的奥妙。该书的叙事修辞也受到众口一词的称赞,阅读中译本也依稀能体会到其英文的典雅和雄辩风格。
第三,《现代世界史》具有超乎一般教科书的厚重学术性。帕尔默、科尔顿本身都是杰出的欧洲史专家,他们以高屋建瓴的学术见识,博采众长,充分吸收了历史学科长期积累的学术成果。该书内容之丰富,论述之开阔而细密,见解之深刻睿智,阅读起来既可能是一种享受,也可能不太轻松。该书还探讨了许多重要学术议题和概念,像封建主义、重商主义、民族主义、波拿巴主义、帝国主义、社会主义、极权主义等等。这种讨论把读者带进了更复杂的学术领域。另外,该书行文多有反讽之词和闪烁不定的评价。这会让许多寻求一个答案的学子感到困惑。其实,这些“无定见”之见都有学术研究的成果做依托,反映了学界的各种争议和歧见。学术性在这里不仅仅表现为科学研究的成果,也包括尊重学术自由的态度。而读者不仅可以学到知识,也会受到自由探讨精神的熏染。
1988年《现代世界史》第5版中译本问世。现在我们见到了第10版的中译本。20年过去了,笔者认为,这部《现代世界史》依然值得推荐。
读过中国的教科书,再读读这本教科书,或者再读读全球史教科书,在多元对话中,我们对世界的理解会不一样。
致中国读者
我们非常高兴向中国读者介绍A History of the Modern World的最新版中文译本。这部著作在美国以及全世界的教师、学生和普通读者当中都拥有极其忠实的读者群,并且在不同时期被翻译成瑞典语、芬兰语、波斯语、阿拉伯语、西班牙语、意大利语,其第五版在十几年前还被翻译成了汉语。
“现代性”包含有很多不同的方面,但是历史学家通常特别关注其政治和社会发展方面,因为这二者使现代社会迥异于前现代社会。
大多数现代国家都在朝向一种更民主的政府形式发展,而所有的现代民族国家,不管是否民主,都在力图动员其民众的力量与支持。旧有的习俗往往在现代社会中失去其原有的影响力,而历史上传承下来的宗教则要么被质疑,要么被转化。 在生活质量方面以及个人的发展和自由方面往往存在着更高的要求。在性别与种族之间,在不同的宗教信徒之间,以及在同一国家的不同地区之间,现代社会往往能激发出更大的平等。大多数现代政府都致力于缓和高收入者与低收入者之间极端的差距。社会变迁运动可以缓慢而循序渐进,也可以诉诸疾风骤雨并伴有灾难的革命,但是在现代社会,总是存在着某种形式的运动,这是毋庸置疑的。
像所有其他社会和民族一样,中国通往现代化之路也经历了不同的阶段,然而近代中国早期的历史,却包含了力图克服内部软弱和不和的前仆后继的努力,因为这种内部的软弱和不和,使得中国的大部分国土备受欧洲及其他外部力量的统治和剥削。这种外部干涉在从鸦片战争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一个多世纪里十分普遍。
在经过长期的抗日战争和内战之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使得中国终于建立了一个高度统一而独立自主的现代政权。其后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大多受苏联范例的启发,结果引发了激烈的社会变化,人民也曾受苦,骚动时有发生,尤其是在1966—1976年的十年“文革”动乱期间。同大多数国家一样,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也使那些被过快的经济和政治变动扰乱生活的中国人蒙受了很大的个人损失。尽管革命的一代经历了20世纪70、80年代的狂热,现代化了的中国领导人还是抛弃了苏联模式,开始改革。正是改革,稳健地扩展了中国在现代全球体系中的角色。进入21世纪早期,中国已被广泛认为是当今世界一支领导性的经济力量,同时被视为欧亚非及美洲商业市场的中流砥柱。中国集中精力于出口型经济增长、海外投资、科技突破、空间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进步,以及对高级管理技能的吸收。简而言之,中国成为了“全球化”进程中的领导型参与者,它的经济不再仅仅体现在几个大城市里,而是体现在一体化的全国经济中。尽管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仍然落后于城市,但是农村已经不再被忽视。中国也已成为全球拥有核能力的强国之一,并且是联合国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换言之,中国已经毫无疑问地成为我们所讨论的“现代世界历史”中一支主要的影响力量。
也正因为如此,本书在中国的翻译出版就尤显恰逢其时。显然,现代世界的挑战和机遇已经双双出现在当今中国社会;而中国面临的问题——如人口增长,对矿物燃料资源的依赖,环境污染,在农村降低或消灭贫困——也曾以各种不同的形式出现在其他现代民族的历史中。
中国为20世纪最后几十年以来的世界树立了经济大发展和现代化的光辉典范。本书作者们致力于描述“现代世界”是如何出现于欧洲和其他地区,并在经济、政治、社会、科学和文化等方面改变了当地的前现代社会的。我们同样深信,那些深刻而长远的社会转变进程已经改变了全世界的所有地区,而这种改变本身的历史也将为当今中国带来全新的分析性的视角,从而在中国实现巨大的飞跃。
乔·科尔顿
劳埃德·克莱默
第五版序
这部过去很受欢迎的书能够出到第五版,使我们深感愉快。开本是新的,又增补了一些材料,但《现代世界史》的内容和范围,基本上保持前几版的特点。我们两个作者曾经仔细地进行修订,希望这部书会更加有用,更加引人入胜。在许多地方,我们把语言加以精炼,又对通篇文字作了修饰。这样,虽然充实了一些章节,同时对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部分,根据当前的发展进行了改写和扩充,但第五版的篇幅仍然与第四版大体相同。
本版增加了一些地图、图表和插图;又加上一个附录,说明中世纪后期之后若干国家和城市人口的情况。我们对地图、图表、图解、图片的说明词进行了审查,有的作了补充,以使这些形象化的材料能更好地、更紧密地同正文联系起来。对于一向作为本书特色之一的大量参考文献目录,又补充了最新的内容,现在它的条目已达数千条。总之,我们已尽力而为,以便使这部内容复杂的巨著更便于阅读、更易于消化。全部章、节和小节的结构,经常出现的相互参照条目,年表,以及详尽的索引,全都是为着这个目的而安排的。本版还附有大学生学习指南,专供乐意使用者使用。
从第一版起,本书一开始便把欧洲和欧洲文化的现代史作为一个单位来加以叙述,其后各章在说明世界历史时,则力图把世界看作一个统一的、至少是互相关联的世界。本书的重点是国际范围的局势和运动,或者说是欧洲人及其后裔共同完成的事情与所面临的问题。因此,国别史处于从属的地位,而且,在讨论每个国家历史时,对该国与较大范围文化发生关系的诸方面,则加以详尽的说明。对于欧洲内部(例如东西欧之间)在历史上形成的地区差异,有所阐明。对南北美洲的历史,是插入书中许多地方随时加以叙述的;对亚洲和非洲在19世纪的发展情况,也是这样处理的。本书讲到很多制度史。有相当多的篇幅用于叙述思想史,这不仅出现在一些专门讨论思想的章节中,而且贯穿全书,在叙述制度和事件时,也始终密切联系思想。社会和经济发展方面,也像战争与革命的影响一样,都占据不少篇幅。由于我们的时代在很大程度上是受政治决策左右的时代,所以,我们认为,从最广泛的意义上说,本书可算为一部政治史,因为,许许多多事物,如宗教、经济、社会福利和国际关系等等,都是作为公共问题而出现的,要求由负责的公民或官方人士采取公众行动。我们认为,当前人们喜欢研究的许多主题,诸如妇女史、家庭史、劳工阶级史、少数民族史以及数量方面的研究等等,只有把它们放在一种宽广的格局(正像本书所提供的这样)的内部去看待,才能理解得最透彻。
我们要再一次感谢多年来帮助本书写作的人们,尤其要感谢作为第五版顾问的五六位人士。我们感激A. A. 诺普公司的戴维·福尔麦和詹姆斯·肯普,前者积极促进这一新版的出版,后者细心地校阅了本书的原稿。由于重要的决定都是由我们自己作出,实际写作亦都是由我们自己动手,所以,本书的错误、不完善之处、未必妥当的判断以及种种可能出现的缺点,一概由我们负全部责任。埃丝特·帕尔默和雪莉·科尔顿,对这部历史书的最新版本贡献良多,因而这部书也可作为婚姻、友谊和智力上合作的一种永久纪念品。
R. R. 帕尔默
乔·科尔顿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