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理性犯的错:日常生活中的6大思维谬误(现代行为经济学的领路人、社会心理学泰斗托马斯?吉洛维奇经典著作抵御错误、可疑观念,培育正确的思维习惯)"

書城自編碼: 2204075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哲學/宗教哲學
作者: 托马斯 吉洛维奇
國際書號(ISBN): 9787300181929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4-01-01
版次: 1 印次: 1
頁數/字數: 230/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121.9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一个人·谁也不是·十万人(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反思自我的巅峰之作)
《 一个人·谁也不是·十万人(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反思自我的巅峰之作) 》

售價:HK$ 54.9
重写晚明史(全5册  精装)
《 重写晚明史(全5册 精装) 》

售價:HK$ 781.8
汉末晋初之际政治研究
《 汉末晋初之际政治研究 》

售價:HK$ 135.7
强者破局:资治通鉴成事之道
《 强者破局:资治通鉴成事之道 》

售價:HK$ 82.8
鸣沙丛书·鼎革:南北议和与清帝退位
《 鸣沙丛书·鼎革:南北议和与清帝退位 》

售價:HK$ 121.0
从康德到黑格尔的发展:兼论宗教哲学(英国观念论名著译丛)
《 从康德到黑格尔的发展:兼论宗教哲学(英国观念论名著译丛) 》

售價:HK$ 62.1
突破不可能:用特工思维提升领导力
《 突破不可能:用特工思维提升领导力 》

售價:HK$ 79.4
王阳明大传:知行合一的心学智慧(精装典藏版)
《 王阳明大传:知行合一的心学智慧(精装典藏版) 》

售價:HK$ 227.7

 

建議一齊購買:

+

HK$ 147.9
《稀缺:我们是如何陷入贫穷与忙碌的》
+

HK$ 103.5
《信任的假象:隐藏在人性中的背叛真相》
+

HK$ 173.9
《群体性孤独:为什么我们对科技期待更多,对彼此却不能更亲密?》
+

HK$ 137.5
《人的七张面孔(人际关系大师约翰·戈特曼经典作品,用研究跨度2》
+

HK$ 121.6
《选择的悖论:用心理学解读人的经济行为(《商业周刊》、《福布斯》
編輯推薦:
在篮球比赛中,找到手感的球员总能连续命中?德军轰炸伦敦选择了特定的攻击区域?一洗车天就下雨?领养了孩子的不育夫妇,更容易生育自己的孩子?超能力真的存在吗?人们往往乐于在随机事件中发现规律,只注意对自己有利的证据,看到自己想看到的事物。
本书作者托马斯 吉洛维奇是现代行为经济学和社会心理学界泰斗,美国康奈尔大学心理系最优秀的教授之一,作为怀疑调查委员会的成员,他致力于审视风行一时的重大社会现象,破解谣言背后深刻而广泛的思维陷阱。
一本平实、严谨、丰富、真诚的非虚构类科普读物,从遍布身边的普通心理现象写起,你也可以从中看到自己。
湛庐文化出品。
內容簡介:
现代行为经济学的领路人、社会心理学界泰斗、美国康奈尔大学心理系著名教授托马斯 吉洛维奇代表作。看起来最合理的结论往往都是错的,心理学大师解密人们认知世界的“思维习惯”,勿让“理性”的推理蒙骗了自己。
一本拨云见日的顿悟之书。从认知、动机和社会三方面探讨了生活中常见的思维谬误,帮助我们绕开思维陷阱,抵御错误、可疑观念,培育正确的思维习惯。
列举了大量实验和事例,从如今炙手可热的都市传说切入,让各种无根据、不可靠观念的来龙去脉无可遁形。
适合学生和广大心理学爱好者。
關於作者:
托马斯 吉洛维奇
美国康奈尔大学心理学教授,同时担任该校行为经济学与决策研究中心联合主任,在行为经济学和社会心理学领域享有盛名,被称为“完美学者”。
他与行为经济学鼻祖阿莫斯 特沃斯基以及诺贝尔奖获得者丹尼尔 卡尼曼长期合作,研究了“热手效应”等为人深信的认知现象,并与卡尼曼合作编写了《启发与偏见:直觉判断的心理学》。
身为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院士、美国科学促进会会士、美国心理学学会成员等组织的一员,他最近的研究得到了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和美国国家心理健康研究所的支持。
目錄
前言 你以为的不一定是你以为的
第一部分:思维谬误的认知因素
第1章 无中生有——对随机数据的错觉
人们习惯在周遭世界中看到秩序、模式、意义,而随机、混乱、无意义让我们觉得不快。人类本性憎恶那些缺乏可预见性和无意义的事物。因此,我们愿意在本没有秩序的事物中“看到”秩序,在原本偶然的信息中找寻含义。
? 在篮球比赛中,找到手感的球员总能连续命中吗
? 德军轰炸伦敦是选择特定攻击区域还是随意乱炸
? 为什么奥运冠军一成为封面人物就会丢了金牌
关键词:热手效应 聚集性幻觉 因果理论 回归谬误
第2章 管中窥豹——对不完整、不典型数据的误解
人们倾向在不完整、不典型信息的基础上得出结论。我们只注意有效的结果,忽略无效的结果;我们只寻求证据,去证实已有的信念。人们通常未能认识到某个特别的观念建立的基础是不充分的,它们不过是宛若真实的幻觉。
? 选拔考试真能预测一个人的实际表现吗
? 东德和西德、斯里兰卡和尼泊尔之间,哪两个国家更相似
关键词:自我应验式预言
第3章 先入之见——对模糊、不一致数据的偏颇评价
人们倾向于只看到他们想看到的东西,总结出他们期待总结的内容。对那些与我们先前的观念一致的信息,我们通常会直接接受,而那些与我们先前的观念不一致的信息,就会遭到我们严格的审查,而其价值也会大打折扣。
? 为什么我一洗车天就下雨
? 为什么身穿黑色队服更容易被判犯规
关键词:巴纳姆效应 蔡格尼克效应 消极重大行动
第二部分:思维谬误的动机因素和社会因素
第4章 观念的动机决定因素——对自身自利,对世界自欺欺人
我们无意识地过滤数据,只看到有利于自己观点的信息,一厢情愿地曲解已有信息。人们的偏好不仅影响到他们所考虑信息的种类,同样也影响到他们所检验信息的数量。我们像对待自己的物质财产一样,占有、保护我们的观念。
? 为什么94%的受访者认为自己比别人强
? 评估自己的潜力和别人的潜力为何有双重标准
? 为什么输球者比赢球者更优秀
关键词:禀赋效应 优势幻觉 乌比冈湖效应
第5章 被曲解了的二手信息——相信别人告诉我们的事情
信息在传播的过程中,不可避免会被曲解。人们喜爱故事胜过真实数据,为了讲好故事,会抹去背景,只叙述自己关注的事情。看似一手的记录实际上是二手的,那些我们认为是二手的信息通常都是三手、四手甚至是五手的。
? 为什么小艾伯特的故事被歪曲了
? 定居宾夕法尼亚的德国人为什么变成了荷兰人
关键词:恐惧的准备理论 故事的信息性和娱乐性 基准率数据
第6章 言过其实的社会支持印象——别人也相信我们所相信的
我们对某个事物的看法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他人对此事物的看法的影响,也喜欢把自己的观念、态度、癖好强加在别人身上。我们经常夸大他人对我们所持有观念的认同程度。因为我们的观念似乎获得了更多的社会支持,这样的观念就更难以被改变。
? 什么样的信息会容易让人信服
? 不同意对方意见时人们倾向公开质疑还是默许点头
关键词:错误共识效应 缺乏负面反馈
第三部分:生活中思维谬误的典型实例
第7章 为什么江湖游医和保健品会大行其道
原始部落给气量小的人强制喂食肝脏,因为他们认为肝脏是宽容之源,早期的医生给气喘患者开具狐狸肉处方,因为狐狸以忍耐力著称……心理意象治疗、信仰治疗……当传统医学无力回天的时候,一些替代的医疗实践给了人们以希望。
? 吃什么真的能补什么吗
? 喝醋能减轻关节炎带来的僵硬感吗
关键词:顺势疗法 整体医学
第8章 为什么人们对社交技巧的作用深信不疑
自夸、自我设障、抬出名人以提高自己身价……这都是我们在生活中常见的社交策略,它们究竟使我们和他人更亲近,还是更容易被人嗤之以鼻?
? 同学们怎么看待那些声称自己从不读书成绩却很好的学生
? 拍马屁这招管用
关键词:自我设障 抬出名人以提高自己身价 谄媚与逢迎
第9章 为什么人们相信超感官知觉
对超心理学领域的研究可谓疑云密布,科学家们经过一百多年的共同努力都没能证明超心理能力的存在,可为什么读心术、千里眼、先知仍旧深深地吸引着我们,而且很多人对此深信不疑?
? 杜克大学的学生真的预言到了两架747客机的相撞吗
? 随手翻开报纸看到熟人去世的概率有多大
关键词:心灵感应 读心术 心灵致动
后记 让理智更理性
致谢
译后记
內容試閱
对随机事件的错误认知
如果我状态好,信心就会不断地累积……会觉得没人能拦得住我。投中第1个球真的非常重要,特别是空刷。接着就能投中第2个、第3个……然后就会觉得自己无所不能。
——沃尔德 弗里(World B. Free),美国篮球运动员
原名为劳埃德 B 弗里(lloyd B. Free)的沃尔德是一名职业篮球运动员。他这段陈述表达了几乎所有喜欢打篮球或看篮球比赛的人们共有的一个观念,那就是相信篮球场上存在“热手效应”(hot hand)现象。这个术语是指在篮球场上,成功(和失败)倾向于自我推广或维持。人们认为球员在连续投中几个球后会变得放松、自信起来,这样下去,随之而来的胜利就不言而喻了。与此相反,人们认为当球员连续几次投篮不中之后,他就变得“手冷”,紧张、犹豫不定起来,接下来投篮命中的可能性也就不大了。
“热手效应”是各行各业的人们普遍相信的“成功孕育成功”、“失败造就失败”的另一个版本。在某些领域,事实确实如此。金融运作的成功会在金融方面促成更大的成功,是因为某人的初始财富让他更有资本去运作。在艺术领域取得的成功可以促使人取得更大的成功,是因为这次成功为艺术家赢得了声望,可以强烈地影响人们对固有的模糊刺激所作出的判断。但在另一些领域(说到这里,博弈类游戏立刻在我脑海里闪现),人们对此观念同样坚信不疑,但事实上,在这些领域中,这种现象是不存在的。那么篮球比赛也是这样吗?在这项运动中成功能够自我推广吗?
为解答这个问题,我和同事曾进行过一系列的研究。同以往一样,研究的第一步是把“热手效应”转换成一个可测试的假说。如果一个球员的表现受到手的冷热周期的影响,那么与前一次(或前几次)投篮失误后命中的概率相比,他就更有可能在前一次(或前几次)投篮命中之后再次命中。这就意味着,一个球员的命中(投失)行为应该是聚集在一起的。
我们采访了 100 名博学的篮球迷,来测定人们对“热手”含义的理解是否如此。他们的反应证实了这点:91% 的受访者表示,一个球员在前一次或两次命中后更有可能继续命中,这个概率要比他投失一次或两次后再命中的概率高。事实上,当我们请受访者对我们假想的一个投篮命中率为 50% 的球员作出估计时,他们预测,该球员在先进一球的情况下,第二球命中率为 61%,先投失一球的情况下,第二球命中率为 42%。最后,84% 的受访者认为,把球传给刚刚连续命中的队友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也调查了每名球员的个人表现记录,进而分析,如果球员的每次投篮在统计上都是不相关的,他们连续命中的次数是否会超过概率所允许的范围?是否他们连续投中 4 次、5 次或 6 次的概率更高?或者比如说,是否比抛硬币时连续 4 次、5 次或 6 次抛出同一面的概率还要高?相关数据表明,根本不存在这种倾向性。对此进行的一系列更复杂的额外研究分析也得出了相同的结论:某个球员特定一次投篮的表现与他之前的投篮结果没有关联。(有趣的是,那年我们对 8 名费城 76 人队球员的访问结果也表明,他们也坚信自己倾向于连续命中。)
数据提供给我们的惊人的否定结论和人们普遍相信的 “热手效应”之间存在矛盾,我们该如何解释?多数人的第一反应是,他们的观念是正确的,数据出错了。“热手效应”的确存在,如果继续争论下去,他们会认为它只是没有在我们的数据中出现而已。也许“热手效应”没有得到数据支持,只是因为炙手可热的球星被对方的防守队员盯得太紧了,或者比赛中投篮难度增加了,从而抵消了这种效应。换句话说,“热手效应”被从逆向作用的其他现象掩盖了。为了检验人们这种替代性解释是否站得住脚,我们必须分析一下在投篮难度和对方防守压力恒定不变的条件下球员的投篮命中记录。对此最直接的做法就是分析球员的罚球记录,罚球都是在与球筐等距离的位置上、在排除了防守压力的情况下进行的。如果“成功孕育成功”的理论是正确的,那么球员在第一次罚球命中之后再次罚中的概率要高于在罚丢一球之后罚中的概率。但事实并非如此。我们对波士顿凯尔特人队两个赛季罚球记录数据的分析显示,连续罚球的结果都是不相关的。平均来看,球员在第一次罚球成功后再次罚中的概率是75%,在第一次罚丢后罚中的概率也是 75%。
此项研究结果依然不令人信服,一些人努力通过其他理由为他们的“热手效应”寻找依据。他们认为也许我们没有充分地理解这个观念的真正含义(尽管我们有最初的调查结果为证)。也许球员的命中和投失不能像掷硬币那样连续出现一样的结果,不过,和掷硬币不同,球员可以在投篮前预测他们的下一投是否会命中。换句话说,也许“热手效应”实际上是指命中或投失的可预测性,而不是指命中和命中、投失与投失的聚集效应。
我们同样对这种解释进行了检验,得出的结论是,它也是不成立的。我们邀请了一组大学篮球队员进行实验。我们请球员沿着与球筐等距离的一条弧线上站立并投篮 100 次。在每投之前,球员都要根据自己对此球命中可能性的感觉打一个或保守或冒险的赌。结果显示,球员们相信他们可以连续命中:他们倾向于在前一次命中后打一个冒险的赌,在前一次投失后打一个相对保守的赌。不过,他们连续命中的结果之间没有关联,所以,他们的赌和下一次投球结果之间也没有联系。换言之,球员不仅不能连续投篮命中,也不能在事前预测他们的某次特定投篮是否会成功。就是根据人们对其重新下的定义来看,“热手效应”的理论依然不成立。
为什么看起来的确像是连续命中
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尽管一个球员的表现记录中没有出现连续命中(或投失)次数超过概率所允许次数的内容,但这并不意味着球员的表现就是由概率所决定的。一次特定的投篮是命中还是投失,不管这一结果是否由众多非概率因素决定,其中最重要的因素应该是对方进攻球员和防守球员的技术。不过,有一个因素无法影响和预测投篮结果,它就是前几次的投篮结果。这就是我们研究的结论。
为什么人们相信“热手效应”的存在呢?对此至少有两种可能的解释。第一,就是人们的先入之见会影响他们对自己所看到事物的解释。人们心目中已经预先有了一套信心影响表现的理论,因此在看到自己人生的第一场篮球赛之前,他们就已经期待看到球员连续投篮命中这个结果了。这种先入之见随后影响了他们对球赛的解释和记忆。赛场上球员连续命中或投失这一现象特别明显,观众记忆深刻,而对连续现象之外的无规律现象,观众们要么没注意,要么没记住。对投篮后篮球进入篮筐但又弹出来这一时常发生的现象,如果它发生在连续命中之后,就会被观众解释为“差点投中”;如果它发生在连续投失的情况下,就会被认为是“手完全冷了”的证据。(我们在第 3 章中将对人们的理论和先入之见的这种偏见效应作详尽的阐述。)
第二种解释是,心理学家发现,人类对机会序列的形态存在一种强大的直觉。这种直觉是具有根本性的,可以在没有任何明确理论支持的条件下发挥作用。比如说,人们对掷硬币过程中正反面交替出现的频率的期待比实际投掷结果高。因为概率产生的变化要少于我们直觉期待的变化,所以,真正随机的序列在我们看来就显得太有序或太无序。掷硬币连续出现 4 次、5 次或 6 次相同结果与我们对掷硬币的公平结果(正反面等概率交替出现)的期待冲突,尽管在连续 20 次掷硬币测试中,连续出现 4 次正面朝上的概率是 50%,连续出现 5次正面朝上的概率是 25%,连续出现 6 次正面朝上的概率是 10%。因为普通球员投篮命中的可能性是 50%,那么一场比赛中,如果他有 20 次投篮机会,他就非常有可能连续投出 4 连中、5 连中甚至 6 连中(这让他看起来“手正热”)。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