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爱,从懂孩子开始》(著名影星陶虹重磅推荐的早教佳作!著名儿童发展心理学专家罗静博士助您构建孩子的安全感、意志力、目标感,让所有父母在爱孩子的路上少走弯路!)

書城自編碼: 2153999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親子/家教家教理论
作者: 罗静 著
國際書號(ISBN): 9787512706064
出版社: 中国妇女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3-11-01
版次: 1 印次: 1
頁數/字數: 257/240000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100.7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乾隆制造
《 乾隆制造 》

售價:HK$ 87.4
资治通鉴臣光曰辑存 资治通鉴目录(司马光全集)(全二册)
《 资治通鉴臣光曰辑存 资治通鉴目录(司马光全集)(全二册) 》

售價:HK$ 304.4
明代社会变迁时期生活质量研究
《 明代社会变迁时期生活质量研究 》

售價:HK$ 316.2
律令国家与隋唐文明
《 律令国家与隋唐文明 》

售價:HK$ 76.7
现代吴语的研究(中华现代学术名著3)
《 现代吴语的研究(中华现代学术名著3) 》

售價:HK$ 65.0
天下的当代性:世界秩序的实践与想象(新版)
《 天下的当代性:世界秩序的实践与想象(新版) 》

售價:HK$ 77.3
德国天才4:断裂与承续
《 德国天才4:断裂与承续 》

售價:HK$ 109.8
妈妈的情绪,决定孩子的未来
《 妈妈的情绪,决定孩子的未来 》

售價:HK$ 42.6

 

建議一齊購買:

+

HK$ 73.8
《陪伴是最好的教养》
+

HK$ 100.7
《捕捉儿童敏感期(珍藏版):了解孩子内心的早教经典,解除育儿焦》
+

HK$ 82.6
《规矩和爱——中国父母必读书(孩子需要爱,更需要规矩!哈佛教育》
編輯推薦:
三维平衡早教理论创始人罗静博士的首本力作,解析0~6岁孩子的心理成长,助力孩子未来!
著名影星陶虹重磅推荐的一本透析早期教育本质的好书!
罗静博士的300场全国巡回早教巡讲,场场爆满,座无虚席!
爱奇艺网站《静观育儿》视频专栏同步在线,点击量超过百万!
近300个真实案例,深度解读孩子成长中的心理问题。
內容簡介:
无论我们生活在地球的哪一个角落,对孩子都拥有同样的爱。然而,因为不懂孩子,很多父母往往在用一种错误的方式表达着爱。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体能、智能和心理应平衡发展,即三维平衡。而其中对心理能力的培养更是重中之重,但却又常常被广大父母忽略。本书着力于帮助父母建构孩子安全感、意志力和目标感这三方面的心理能力。在此过程中,父母还可以从书中学习爱的技巧、接受爱的训练,真正找到走进孩子内心世界的钥匙,因为只有如此才能与孩子进行真正意义上的沟通!
通过“懂”,让孩子们更快乐、更幸福地成长,正是早期教育的意义所在!
關於作者:
罗静: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儿童发展心理学博士、博士后
中国心理学会心理学普及工作委员会委员
中国优生科学协会理事
《积木宝贝闯世界》电视栏目特邀嘉宾
中央电视台、天津卫视、河南卫视、山西卫视特邀嘉宾
《我和宝贝》杂志特邀专家
《北京晨报》教育专栏作家
《营养与优生》杂志专栏作家
《心理与早教》杂志专栏作家
积木宝贝国际早教副总裁兼首席教育官
目錄
上篇 安全感,给孩子一座最坚实的靠山
引言:安全感是什么
Part 1 你的爱,孩子安全感的源泉
黏妈妈的孩子,安全感不足
孩子在探索,父母要守护
爱的抚触:皮肤上的安全感
Part 2 海绵一样的孩子,吸收并反映你的情绪
坏情绪的小孩都是父母一手培养的
别让孩子成为亲密关系困难户
Part 3 家庭是爱的容器
做个构建孩子安全感的智慧妈妈
做个积极介入孩子成长的智慧爸爸
别让隔代教养消费孩子的安全感
中篇 意志力,让孩子成长为完整的自己
引言:意志力是什么
Part 4 请尊重“地心说”期孩子放大的意志
“对付”叛逆期的孩子,小意思
有了“我”,孩子才有了“心机”
父母们,是时候扔掉你们的分离焦虑了
Part 25 让孩子做自己
放手孩子自己成长
与自我意识萌发期孩子沟通的法则
冲突:孩子自我成长的黄金机会
Part 6 让孩子学会Hold住
父母要引导孩子的自我控制
有需求,要恰当地表达出来
面对危险,让孩子保护自己的身体
下篇 目标感,黑夜中指明方向的北极星
引言:目标感是什么
Part 7 告诉孩子,“你可以”
别让孩子在通往胆怯的路上越走越远
向因不自信导致的拖拉说“不”
帮孩子建立规则意识
Part 8 让孩子知道,“我很好”
别让畸形的自尊心伤害孩子
比出来的自尊毫无意义
勿因孩子撒谎儿误伤他的自尊
恰当的爱,成就孩子的自尊心
Part 9 培养同理心,加强目标感
懂爱的孩子才有同理心
要自我,不要自私
附录:要为上幼儿园做的心理准备
后记:我们都是爱的守望者
內容試閱
上篇 安全感,给孩子一座最坚实的靠山
那甜蜜的摇篮和床铺,父母的心和夜晚的灯,
以及每一次智慧的回应,都为孩子驱散襁褓中的暗影。
待孩子羽翼丰满,便能展翅即飞,没有丝毫犹疑,
因为他早已知道,
父母的爱,不多不少,一直在原地。

PART 1 你的爱,孩子安全感的源泉
本章主题:父母的爱,是指向分离的
父母对孩子们的误解,从孩子一出生就开始了。在襁褓中,孩子就开始了与外界建立初始的信任与安全依恋的旅程。父母的爱,是孩子顺利踏上这一旅程的力量之源,是孩子智慧与勇气得以成长和滋养的前提。
我们都宣称爱孩子,可是,不是每个父母都会爱的。不是不爱,是不懂爱。父母的爱,应该是指向分离的。父母必须在孩子一出生就明白这一点。正因
为孩子有一天会离开我们,我们才更要在孩子离开之前,给他们准备好行囊。行囊的功能是什么?当面对困难的时候,孩子会知道,父母的爱是稳定的,永远不会真正走远;
当面对陌生世界的时候,孩子会知道,因为有爱的缘故,自己完全可以勇敢迈开探索的第一步;当被他人指责、遭到反对的时候,孩子仍然会知道,任何人的任何评价都不至于让他失去自我、否定自我。因为丰盈的早期的爱,早已确凿地告诉过他,自己一定是值得爱的、是有价值的。
行囊里装的就是父母在孩子生命早期所给予的完整、智慧的爱。这种爱,不会把孩子的脆弱当作烦恼,不会把孩子的好奇当作麻烦。

黏妈妈的孩子,安全感不足
我不止一次听妈妈们跟我抱怨:“我家孩子怎么那么黏人!”不知道为何,这种话我听起来总觉得像是在炫耀呢。对于那个光溜溜来到这个世上的小人儿而言,你就是孩子的天。面对着这个陌生而充满凶险的世界,无助的孩子不黏着你,还能怎么办?如漫画里的孩子对于妈妈离开的反应:
妈妈要出一趟远门,行李都收拾好了。似乎鉴于之前的经验,妈妈不打算告诉孩子,趁着孩子正在专心地搭积木,妈妈跟奶奶小声交代了一番就偷偷溜走了。孩子玩累了,喊妈妈,发现没有回应,着急地在屋里转圈找妈妈,找了几圈没找到,于是开始大哭。当天晚上,孩子就得了荨麻疹。
孩子的“存在哲学”
孩子因为跟妈妈分开而得了荨麻疹,其实这种现象在小小孩中,尤其在1岁以前的宝宝身上比较普遍。从中医的角度看,忧伤肺,而肺主皮毛。很多时候孩子心里的焦虑说不出来,就会有一些身体上的反应,比如患上湿疹、荨麻疹等。这也被称为心因性疾病,通俗些说,就是心病。
孩子也会有“心病”?要真正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我们还要先了解孩子们的“哲学”。
1.每次分别都是“生别离”
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在研究儿童发展心理学时使用了一个概念:客体永恒性。所谓“客体永恒性”,即指脱离了对物体的感知,仍然相信该物体持续存在的意识。比如,一件物体不在眼前,孩子仍能够相信,这件物体没有消失,仍然在这个世界的某个角落。
孩子从9~12个月开始,慢慢感受到客体永恒。但是在这之前,孩子的逻辑是非常决绝的,即你在眼前,你就在;你不在眼前,你就不在。所以,对孩子来说,每一次分别几乎都像是场悲壮的“生别离”。所以妈妈会发现,有些孩子是妈妈走到哪里就跟到哪里;有些孩子夜里睡不安稳,需要妈妈在身边才能睡踏实。
我认识一个朋友,她的孩子每2个月就会得一次湿疹,全家人都着急上火。她问我,我告诉她这根本不是病,这是孩子情绪上出了问题。因为我这个朋友非常忙,每隔2个月就会出一趟远差,持续1周以上。于是对孩子而言,每一次和妈妈的分离,都是一次痛苦的经历,孩子会觉得恐慌,无法理解妈妈为什么会周期性消失。中医讲恐伤肾,孩子的身体抵抗力自然而然会下降。所以,有时候孩子身体生病,不过是情绪生病的投射。
2.害怕被遗弃
从出生开始,在孩子的概念里自己就是和妈妈一体的。等到自我意识萌芽后,发现妈妈是会离开的,这时又会开始随时担心被抛弃。所以,就经常会出现孩子黏妈妈,妈妈一离开就焦虑的情况,归根结底就是孩子害怕被遗弃的心理所致。这种害怕被遗弃的恐惧心理,一般会给孩子带来两种表现:一个是陌生人焦虑;一个是分离焦虑。
孩子在半岁左右时开始进入陌生人焦虑期,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认生。当孩子不认识的人第一次出现的时候,孩子会表现出对陌生人的提防和抗拒,并会转身寻找妈妈的庇护。之所以会这样,就是孩子与自己的照料者形成了较好的依恋关系,很自然地会出现对其他人的排斥,这对孩子而言是具有保护性的。1岁前后,孩子随着自己探索范围的扩大,陌生人焦虑的状态会有所减轻。但在孩子2岁前后,还会存在陌生人焦虑的情况。妈妈所能够做的,就是始终给孩子足够的爱的回应。
同样是半岁起,孩子有了分离焦虑。从出生起,他们就和自己的抚养人建立了一种亲密的联结。随着妈妈产假的结束,孩子必须经历一天中长时间与妈妈的分离。分离焦虑严重的孩子,通常在妈妈离开后,会有强烈的不适反应和情绪失控表现。当然,并非每个孩子都会有这么大的反应,如果妈妈或者孩子的抚养人懂得从孩子一出生起他与你的分离之旅就已经开始了,那么就会懂得如何教会孩子适应更加丰富的世界,而非永远依偎在妈妈身边。但如果父母不能意识到自己对孩子的爱必须要指向分离,对孩子过度保护,使得孩子缺乏接触和探索外界的机会,那么孩子在上了幼儿园后,还会要经历不短的分离焦虑期。比如有些孩子只要一上幼儿园就容易生病,这就是孩子没法离开妈妈的实证。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妈妈要短暂离开孩子,必须要让孩子知晓,并且在承诺孩子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回到他身边。否则孩子就会认为你不要他了,由此引发强烈的焦虑情绪。
3.一维的世界 
3岁以前,孩子的思维基本都是一维的。在孩子的一维世界里,一切都很简单,如果给他母乳,那么他就不需要其他食物甚至奶粉;如果是妈妈带孩子,那么他就不需要其他抚养人。只吃一样东西,只认一个人,如此得以存活的,也只能是孩子。
这种一维性决定了孩子只需要那么多,大人给得再多,孩子也吸收不了。因此,如果在早期给孩子频繁地更换抚养人,孩子的体质往往不会好。因为他们需要的是唯一,而不是多样化;需要的是稳定,而不是改变。孩子们的身心消化不了这样的变化。拿抚养人来举例,在中国,妈妈生完孩子后会坐月子。此时,孩子一般都和妈妈睡在一起,不会分床,更不怎么出门。这与西方育儿方式有着很大区别,也让母亲和孩子之间的依恋关系变得更加紧密,让孩子对自己所认定的唯一抚养人更加依赖,所以孩子大一些后的分离焦虑和认生等现象会更加普遍,表现也更加强烈。这些强烈的表现不过是孩子爱妈妈的证明,是在独特的、更加紧密的中国式家庭观念下长大的孩子会有的正常表现。
爱的三原则
正因为孩子的上述思维特点,父母给孩子提供的爱,就应该要满足以下要求:
1.稳定的抚养人
所谓的稳定,就是不能随便更换抚养人。比如1岁之前是妈妈,1~2岁变成爸爸,2~3岁变成奶奶,3~4岁变成姥姥了,这个模式肯定不行。孩子6岁之前,尤其是3岁之前,家庭环境一定要稳定,抚养人要稳定,否则孩子受不了。那些小时候家里经常人来人往的孩子,长大后很容易发生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
如今,我们在国内检测到多动症的出现概率达到了6%~8%,这是一个相当大的数据,跟小的时候家庭环境过于复杂或者是家庭环境过于嘈杂有着紧密的关系。针对这个问题,父母能够做到的就是,首先给孩子提供一个稳定的早期家庭环境;其次,专人持续地照顾孩子,营造一个好的、有规律的家庭生活。
2.给孩子一个安全岛
所谓“安全岛”,就是让人可以放松的氛围。可以是一个自己信任和依赖的人,或者一个环境很舒适的地方,也可以是某个自己特别喜欢的物品。安全岛最大的意义在于为我们的情绪提供一个缓冲区,帮助我们整理心情,从而更好地面对生活中各种难题、挫折和阻碍等。
就像我一个朋友告诉我的,每当他遇到任何困难的时候,就会去姥姥的坟前坐一会儿,说话或者沉默都可以,然后心情就会好起来,浑身充满了正能量。姥姥的墓地对我的朋友而言,就是一个安全岛。安全岛对于成人很重要,对于孩子同样重要,它能够帮助孩子缓冲成长过程中的许多挫败感和无助感,排解负面情绪,净化孩子的内心,让孩子变得更加强大。
父母应该成为孩子的第一个安全岛。但是,有时父母并不宽容;如果孩子有情绪了,要哭了,有的妈妈会说:“别哭,你已经是个小男子汉了。”只是,这样的话只能将孩子从自己身边推远。接纳孩子的情绪,是父母成为孩子第一个安全岛的最佳途径。
常有妈妈很纠结地问我:“是不是孩子一旦有需求,我就要满足?比如孩子一哭我就应该去抱?一饿我就应该去喂?”我的答案是肯定的:“只要孩子有需求,就应该给孩子反馈;所谓‘反馈’,即情感上必须要有回应,让孩子知道你在。至于是否立刻满足孩子的具体需要,帮孩子解决问题,则要靠父母自己去把握。”孩子就是通过哭闹等方式表达自己的需要。父母对孩子的需要越敏感,反馈越及时,那么孩子就越会觉得安心、觉得稳定。如此,亲子之间就能建立好的依恋关系,父母自然而然就会成为孩子的第一个安全岛。
2岁以后,孩子需要更多的安全岛。因为孩子很快就会长大,父母不能永远陪在孩子身边,当孩子再遇到困难的时候,需要有自我疗伤的能力。因此,父母应该帮助孩子获得更多的安全岛,比如让孩子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允许孩子更多地探索和接触外界事物。随着孩子人际交往活动的增多,一位孩子喜欢的老师、环境很好的图书馆、某个小朋友,一个毛绒玩具……凡是能让孩子感觉舒服、获得更多积极情绪的地方、人或事物,对孩子而言都是安全岛。
等到孩子长大,他们内心就可以承载更多的困难和不如意。不会总是问妈妈:“我该怎么办呢?”也不会一遇到问题就变得脾气暴躁、情绪失控;更不会成为性格懦弱、自卑脆弱的人。所以,亲爱的父母,如果你的孩子喜欢什么,你一定要为他感到骄傲。但是千万不要强迫孩子喜欢你喜欢的东西!尊重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帮助孩子构建自己的安全岛,能够帮助他们更健康地长大。
3.有效陪伴
合格的父母,首先是不能缺席的。即便陪伴孩子的时间少,也需要寻找到方法提高陪伴质量。同样,如果不懂孩子,即便随时在孩子身边,却因为方法不当,也并不能给孩子构建好的安全感。所以,父母应该学会用爱和智慧滋养孩子。
不要以为你待在孩子身边就叫陪伴。适当的亲子游戏,逗引孩子的一次开怀大笑,都比枯坐在孩子身边半天强很多。为了引导孩子走向勇敢和独立之路,父母可以陪孩子多做一些和分离课题有关的游戏,比如经典的捉迷藏游戏。让孩子通过游戏懂得虽然父母会暂时消失,但父母对自己的爱、那些安稳和快乐却不会变。
假如父母不得不离开,也是有方法的。比如像我一样的在职妈妈们,每天上班前的时光,往往是个难熬的时间,若父母能够设计一些有趣的分离仪式,那么孩子与妈妈分开将会变得更加容易。即使多短暂的分离,都应该有个这样的分离仪式,让孩子知道他不会被抛弃。这是孩子安全感的重要来源之一。
比如,每天早上上班我都会跟女儿说一声“开心,妈妈上班去了哦”,并且轻轻刮一下她的小鼻子,从来不会为了避免她的哭闹纠缠而偷偷溜走。从最开始的哭泣、焦虑,到注意力转移,该玩什么就玩什么,再到现在给我一个甜甜的飞吻,有时候还会从自己正忙得事情中抽出身来跑到我跟前亲我一下,然后挥挥小手跟我告别。开心经历的过程,还算顺畅。亲密不过度,依恋不扭曲,这意味着孩子对父母的依恋是健康的。
在我和开心之间,那些亲昵的亲亲、抱抱,必须要说的道别的话,就是我们的分离仪式。分离仪式的设计以简单好操作为原则。如小宝宝多以皮肤接触为主,大一些的小孩则可以男孩选择碰拳头、手掌、晃肩膀之类偏男性化的,女孩选择亲亲、抱抱等偏女性化的分离仪式。有心的父母,还可以编个属于自己的口号、儿歌之类,表扬孩子的勇敢,并让孩子体验到分离是件有趣的、正常的、可接受的事情。
母乳的心理意义
刚出生的孩子也有视力,只不过是高度近视。他们的视力所能及的距离,恰恰是妈妈抱他在怀里哺乳时,从孩子眼睛到妈妈的脸的距离。母乳喂养,似乎天然有着营养供给之外的深层意义。如我们这个漫画故事里讲述的:
孩子饿了,跑到正在忙的妈妈身边,钻进妈妈怀里掀开衣襟开始寻找奶头。可妈妈怕孩子缠着自己而影响了工作,就把孩子推开。孩子哭了,妈妈也无暇理会,一直沉浸在自己的工作里。孩子哭着哭着就睡着了,哭着哭着也就长大了。长大了的孩子,变得有力量,也变得和当初的妈妈一样。此时,角色出现了倒置:妈妈寻求孩子的关注,结果只得到孩子的冷漠回应。
漫画的内容,也许让我们觉得有些匪夷所思,认为是不是夸张了些。之所以我们会有这种想法,那是因为我们对母乳的意义认识还不够。我曾经接触过这样一个案例:
一个4岁的小女孩,看起来很乖,只是走到哪里都喜欢抱着一个枕头。不管做什么都要抱着那个枕头,吃饭的时候、睡觉的时候、出门玩的时候……孩子的父母觉得非常头疼,而周边的人则觉得很是纳闷。
经过了解我发现,那个枕头是妈妈的衣服缝的。那上面有股奶香味,确切地说是妈妈的味道。孩子妈妈总是出差,不能陪在孩子身边。所以这个枕头,就是孩子自我补偿安全感的的替代物。
对孩子来说,母乳不仅仅是不可替代的最佳营养品,还是最温柔的情感的慰藉。每个孩子都是哭着来到这个世上,只有静静躺在妈妈的怀抱里吸吮母乳时,倾听着妈妈那熟悉的呼吸声和心跳声,才能获得类似子宫里的那份踏实和安全感。哺乳过程中,孩子的脸轻轻贴着妈妈的乳房,妈妈温柔地抱孩子在怀里,在这种肌肤相亲的触感之中爱在流动。
研究发现,有部分人因为婴儿时期没有得到足够的母爱、母乳,在长大之后会表现出对乳房的过度迷恋,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恋乳癖”。还有一些未经过母乳的孩子长大后,不容易与人建立亲密关系,因为他们最初的记忆里,缺乏这样和谐、温暖的情感信息,他们爱的能力也未得到充分滋养,于是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情感障碍。
因此,母乳不仅仅是不可或缺的物质营养,更是一种精神营养是否经过母亲哺乳的全过程,将对一个人一生的心理产生重要影响。母乳喂养时,妈妈的怀抱就像一个安全的港湾,温暖而舒适,可使孩子获得充分的满足感和安全感。母乳喂养是孩子在这个世上和妈妈的最亲密接触,是建立安全感的基石。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