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胡适文存(精装,全七册)(只有在博物馆才可以见到的版本,附赠钱玄同1920年文物级宣纸手稿一份,民国书精装原版影印,原封面,原版式,繁体竖排,再现民国书香)

書城自編碼: 2138850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古籍集部
作者: 胡适 著
國際書號(ISBN): 9787119084022
出版社: 外文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3-09-01
版次: 1 印次: 1
頁數/字數: 全七册/1900000
書度/開本: 32开 釘裝: 精装

售價:HK$ 7420.0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养育女孩 : 官方升级版
《 养育女孩 : 官方升级版 》

售價:HK$ 50.4
跨界:蒂利希思想研究
《 跨界:蒂利希思想研究 》

售價:HK$ 109.8
千万别喝南瓜汤(遵守规则绘本)
《 千万别喝南瓜汤(遵守规则绘本) 》

售價:HK$ 44.7
大模型启示录
《 大模型启示录 》

售價:HK$ 112.0
东法西渐:19世纪前西方对中国法的记述与评价
《 东法西渐:19世纪前西方对中国法的记述与评价 》

售價:HK$ 201.6
养育男孩:官方升级版
《 养育男孩:官方升级版 》

售價:HK$ 50.4
小原流花道技法教程
《 小原流花道技法教程 》

售價:HK$ 109.8
少女映像室 唯美人像摄影从入门到实战
《 少女映像室 唯美人像摄影从入门到实战 》

售價:HK$ 110.9

 

建議一齊購買:

+

HK$ 344.1
《李太白全集/重排修订本/全5册/繁体竖排/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
+

HK$ 2332.0
《独秀文存(精装版)(建国后首次独家出版足本《独秀文存》以民国》
+

HK$ 1465.1
《四库全书(全四册)(插盒)》
+

HK$ 11466.0
《四库全书(全本皮面精装,共12册,简体横排,文白对照,评注插》
編輯推薦:
有人告诉你“牺牲你个人的自由去争取国家的自由”可是我要告诉你“为个人争自由就是为国家争自由,争取个人的人格就是为社会争人格。真正自由平等的国家不是一群奴才建立起来的。胡适如是说。时间已经过了将近一个世纪,当我们重新思考这句话的时候,我们仍然能感受到其中蓬勃的,撼动着人心魂的力量。但是,切莫认为他是一个善于鼓吹的人,如果是这样那我们又错认了他。
当前的中国社会要建立一个平等的,稳定的,宽容的,共同进步的社会,必须重新去理解胡适先生,去读他的文章不可。
內容簡介:
《胡适文存》是新文化运动的领军人物胡适最重要的著作,在近代史上产生过广泛的影响。1927年散文家陈源推选新文学的十部杰作,《胡适文存》名列榜首。此书集中体现了胡适先生的哲学思想、学术主张、文学理论、白话文思考,以及新文化运动的探索,可以说涵盖了其一生的成就。
此次影印出版的《胡适文存》精装版总计七册,共2
2卷。其中,《胡适文存》4卷以民国十年1921年12月在上海亚东图书馆出版的初版本为蓝本;《胡适文存二集》4卷以民国十八年1
9 2 9年3月在上海亚东图书馆出版的第六版为蓝本;《胡适文存三集》9卷以民国十九年1 9 3
0年10月在上海亚东图书馆出版的第二版为蓝本;《胡适论学近著》5卷以商务印书馆在民国二十四年1 9 3
512月出版的初版本为蓝本。
影印本以“原版式、原封面”为原则,几乎原封不动地保留了原始版本的信息。为版本研究者、近现代史研究者,胡适学术研究提供了忠实的资料。
關於作者:
胡适(1891.12.17—1962.2.24),汉族,安徽绩溪人。原名嗣穈,学名洪骍,字希疆,后改名胡适,字适之,笔名天风、藏晖等。现代著名学者、诗人、历史学家、文学家、哲学家。因提倡文学改良而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胡适是第一位提倡白话文、新诗的学者,致力于推翻二千多年的文言文,与陈独秀同为五四运动的轴心人物,对中国近代史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曾担任国立北京大学校长、台湾中央研究院院长、中华民国驻美大使等职。胡适兴趣广泛,著述丰富,在文学、哲学、史学、考据学、教育学、伦理学、红学等诸多领域都有深入的研究。1939年还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提名。
目錄
《胡適文存》
序例
1
卷一

寄陳獨秀
1
文學改良芻議
7
附錄一 文學革命論(陳獨秀) 24
附錄二 寄陳獨秀(錢玄同)
29
寄陳獨秀
39
附錄答書
42
歷史的文學觀念論
45
答錢玄同書
51
附錄一錢先生原書
57
附錄二錢先生答書
67
建設的文學革命論
71
論文學改革的進行程式
97
1
盛兆熊先生來信
97
2
答書
104
答汪懋祖
107
答朱經農
109
1
原書
109
2
答書
115
答任叔永
121
(1)原書
121
(2)答書
127
跋朱我農來信
133
致藍志先書
137
答藍志先書
139
論句讀符號(答“慕樓”書)
145
答黃覺僧君《折衷的文學革新論》 149
講頒行新式標點符號議案(修正案) 157
論短篇小說
175
文學進化觀念與戲劇改良
195
追答李濂鏜君
215
讀沈尹默的舊詩詞
219
談新詩
225
《嘗試集》自序
257
《嘗試集》再版自序
284
什麼是文學(答錢玄同)
297
中學國文的教授
303
《國語講習所同學錄》序
325
卷二
詩三百篇言字解
1
爾汝篇(藏暉室讀書筆記之一) 7
吾我篇(藏暉室讀書筆記之二) 15
諸子不出於王官論
23
《墨子小取篇》新詁
35
實驗主義(七篇)
75
問題與主義(五篇)
147
杜威先生與中國
199
清代學者的治學方法
205
井田辨(四篇)
247
論國故學(答毛子水)
285
卷三
國語文法概論
1
《水滸傳》考證
18
《水滸傳》後考
147
《紅樓夢》考證(改定稿)
185
卷四
歸國雜感
1
易蔔生主義
13
美國的婦人
39
貞操問題
63
論貞操問題(答藍志先)
79
論女子為強暴所汙(答蕭宜森) 91
“我的兒子”
95
(1)汪長祿先生來信
95
(2)我答汪先生的信
99
不朽
105
不老(跋梁漱溟先生致陳獨秀書) 119
(1)梁先生原信節錄
119
(2)跋
123
我對於喪禮的改革
127
新生活
147
新思潮的意義
151
工讀主義試行的觀察
165
非個人主義的新生活
173
許怡蓀傳
191
李超傳
207
吳敬梓傳
225
先母行述(1873—1918)
237
寄吳又陵先生書
245
朋友與兄弟(答王子直)
249
《曹氏顯承堂族譜》序
251
《吳虞文錄》序
255
《林肯》序
261
一個問題(小說)
271
終身大事(遊戲的喜劇)
283
《胡適文存二集》

序言
1
卷一
《國學季刊》發刊宣言
1
發起“讀書雜誌”的緣起
29
王莽
31
記李覯的學說
43
費經虞與費密
75
讀《楚辭》
139
古史討論的讀後感
149
一個最低限度的國學書目
165
附錄一 《清華週刊》記者來書 185
附錄二
答書
185
附錄三 梁任公先生《國學入門書要及其讀法》 190
梁任公《墨經校釋》序
237
附錄一
梁任公先生來書
246
附錄二
答書
253
論墨學
259
《章實齋年譜》自序
273
《淮南鴻烈集解》序
279
卷二
《科學與人生觀》序
1
附錄一
陳獨秀先生序
29
附錄二
答陳獨秀先生
41
附錄三 答適之(陳獨秀)
44
孫行者與張君勱
53
讀梁漱溟先生的《東西文化及其哲學》75
附錄一 梁漱溟先生第一次來書 86
附錄二
答書
86
附錄三
第二次來書
89
五十年來中國之文學
91
附錄 日本譯《中國五十年來之文學》序213
五十年來之世界哲學
217
卷三
十七年的回顧
1
祝《白話晚報》
9
黃梨洲論學生運動
11
《政治概論》序
17
《天乎帝乎》序
25
我們的政治主張
27
附錄 關於《我們的政治主張》的討論35
我的歧路
91
附錄一
王伯秋先生來信
102
附錄二
傅斯棱先生來信
104
附錄三 答伯秋與傅斯棱兩先生 107
聯省自治與軍閥割據(答陳獨秀) 109
附錄 對於現在中國政治問題的我見(陳獨秀)119
國際的中國
128
一個平庸的提議
129
一年半的回顧
141
與一涵等四位的信
153
這一周(六十七則)
157
卷四
吳敬梓年譜
1
《西遊記》考證
51
附錄 讀《西遊記考證》(董作賓) 106
《鏡花緣》的引論
119
跋《紅樓夢考證》
169
附錄《石頭記索隱》第六版自序(蔡孑民) 183
《水滸續集兩種》序
193
《三國志演義》序
219
高元《國音學》序
233
趙元任《國語留聲片》序
239
再論中學的國文教學
245
《中古文學概論》序
261
評新詩集
269
《嘗試集》四版自序
289
《蕙的風》序
295
歌謠的比較的研究法的一個例 309
北京的平民文學
323
附錄 談北京的歌謠(常惠) 335
《國語月刊》“漢字改革號”卷頭言 353
讀王國維先生的《曲錄》
359

《胡適文存三集》
胡適文存三集自序
1
卷一
我們對於西洋近代文明的態度 3
附錄 機器與精神(林語堂)
23
請大家來照照鏡子
39
漫遊的感想
51
(一)東西文化的界線
51
(二)摩托車的文明
53
(三)一個勞工代表
58
(四)往西去
61
(五)東方人的“精神生活” 64
(六)麻將
68
歐遊道中寄書
73
寄慰慈(三封)
73
寄志摩(兩封)
77
名教
91
卷二
幾個反理學的思想家
111
(一)引子
112
(二)顧炎武
116
(三)顏元
121
(四)戴震
133
(五)吳敬桓
151
治學的方法與材料
187
整理國故與“打鬼”(給浩徐先生的信)207
附錄一
西瀅跋語
213
附錄二 主客問答(浩徐)
218
讀書
221
廬山遊記
235
卷三
《左傳真偽考》的提要與批評 277
(一)著者珂羅倔倫先生
277
(二)作序的因緣
279
(三)什麼叫做“《左傳》的真偽” 280
(四)論《左傳》原書是焚書以前之作 282
(五)從文法上證明《左傳》不是魯國人做的 287
(六)關於這一部分的批評
292
(七)下篇的最後兩部分
299
入聲考
311
附錄
寄夏劍丞先生書
339
後記
350
讀《呂氏春秋》
353
(一)《呂氏春秋》的貴生主義 353
(二)《呂氏春秋》的政治思想 363
(三)《呂氏春秋》與李斯 386
卷四
禪學古史考
395
從譯本裏研究佛教的禪法
423
菩提達摩考(《中國中古哲學史》的一章)449
書後三則
462
論禪宗史的綱領
467
(一)湯用彤教授來書
467
(二)胡適答湯用彤教授書 468
白居易時代的禪宗世系
475
跋宋刻本《白氏文集》影本 481
附錄一
單不庵先生來書
489
附錄二
答單不庵先生書
498
附錄三 單不庵先生二次來書 501
附錄四 再答單不庵先生書
511
附錄五 單不庵先生三次來書 512
附錄六 三答單不庵先生書
517
附錄七 單不庵先生四次來書 519
附錄八 四答單不庵先生書
528
附錄九 單不庵先生五次來書 530
海外讀書雜記
533
(一)敦煌寫本的略史
534
(二)敦煌卷子的內容
535
(三)神會的“顯宗記”及語錄 538
(四)所謂“永嘉證道歌” 541
(五)《維摩詰經唱文》的作者與時代 544
卷五
重印乾隆壬子本《紅樓夢》序 551
考證《紅樓夢》的新材料
565
(一)殘本“脂硯齋重評《石頭記》”565
(二)脂硯齋與曹雪芹
568
(三)秦可卿之死
575
(四)《紅樓夢》的“凡例” 579
(五)脂本與戚本
584
(六)脂本的文字勝於各本 593
(七)從脂本裏推論曹雪芹未完之書 600
百二十回本《忠義水滸傳》序 607
(一)《水滸》版本出現的小史 607
(二)十年來關於《水滸傳》演變的考證 611
(三)我的意見
624
(四)論百二十回本
636
(五)《水滸》版本源流沿革表 657
卷六

《三俠五義》序
661
(一)包公的傳說
661
(二)李宸妃的故事
670
(三)《三俠五義》與《七俠五義》687
《海上花列傳》序
707
(一)《海上花列傳》的作者 707
(二)替作者辯誣
714
(三)《海上奇書》
721
(四)《海上花》是吳語文學的第一部傑作728
《兒女英雄傳》序
741
《官場現形記》序
767
《老殘遊記》序
789
(一)作者劉鶚小傳
789
(二)《老殘遊記》裏的思想 801
(三)《老殘遊記》的文學技術 814
(四)尾聲
823
《宋人話本八種》序
825
附錄《燈花婆婆》(節本) 847
讀吳承恩《射陽文存》
851
重印《文木山房集》序
855
關於《鏡花緣》的通信
859
附錄一 孫佳訊先生回信 860
附錄二 《鏡花緣》補考(孫佳訊)862

卷七
《陸賈新語》考(跋潮陽鄭氏《龍溪精舍叢書》本《新語》) 873
漢初儒道之爭
879
再論王莽
885
讀《北史》雜記
891
(一)北方名族的“鑄象蔔” 891
(二)魏朝曾訂正北方語音 893
(三)《北史》記男色之風 894
(四)崔浩
895
(五)北朝的女權
896
蘇洵的《辯奸》
901
歐陽修的兩次獄事
903
考作象棋的年代
911
胡笳十八拍
915
建文遜國傳說的演變(跋崇禎本《遜國逸書》殘本) 917
焦循的《論語通釋》(與馬幼漁先生書)
929
翁方綱與《墨子》
931
跋朗兆玉刻本《墨子》(傅沅叔先生藏)
935
墨字
945
附錄一
邵瑞彭先生來信
947
附錄二
墨子入神仙家之雜考(邵瑞彭)
947
《宋元學案補遺》四十二卷本跋
951
附錄 《宋元學案補遺》四十二卷本跋(單不庵)
954
除非
959
中國教育史料(與陳世棻先生書)
971
《吳淞月刊》發刊詞
975
卷八

《白話文學史》自序
981
《詞選》自序
997
詞的起源
1007
元人的曲子
1027
《曲海》序
1037
揚州的小曲
1043
《吳歌甲集》序
1047
跋《白屋文話》
1055
附錄
《白屋文話》自序(劉大白)
1060
三百年中的女作家(《清閨秀藝文略》)
1067
賀雙卿考
1081
《南通張季直先生傳記》序
1087
《小雨點》序
1093
論長腳韻
1099
(一)單不庵先生來書
1199
(二)答單不庵先生書
1101
(三)單不庵先生二次來書
1107
論翻譯(與曹孟樸先生書)
1123
附錄
曾先生答書
1125
卷九
人生有何意義
1143
(一)答某君書
1143
(二)為人寫扇子的話
1144
愛國運動與求學
1145
中國公學十八年級贈言
1155
今日教會教育的難關
1159
祝賀女青年會
1171
慈幼的教育
1175
《市政制度》序
1183
《四角號碼檢字法》序
1189
後記
1206
追想胡明複
1211
內容試閱
文学改良刍议

今之谈文学改良者众矣,记者末学不文,何足以言此?然年来颇于此事再四研思,辅以友朋辩论,其结果所得,颇不无讨论之价值。因综括所怀见解,列为八事,分别言之,以与当世之留意文学改良者一研究之。
吾以为今日而言文学改良,须从八事入手。八事者何?

一曰,须言之有物。二曰,不摹仿古人。三曰,须讲求文法。四曰,不作无病之呻吟。五曰,务去滥调套语。六曰,不用典。七曰,不讲对仗。八曰,不避俗字俗语。
一曰须言之有物

吾国近世文学之大病,在于言之无物。今人徒知“言之无文,行之不远”,而不知言之无物,又何用文为乎?吾所谓“物”,非古人所谓“文以载道”之说也。吾所谓“物”,约有二事:

(一)情感 《诗序》曰,“情动于中而形诸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此吾所谓情感也。情感者,文学之灵魂。文学而无情感,如人之无魂,木偶而已,行尸走肉而已(今人所谓“美感”者,亦情感之一也)。

(二)思想 吾所谓“思想”,盖兼见地、识力、理想三者而言之。思想不必皆赖文学而传,而文学以有思想而益贵;思想亦以有文学的价值而益贵也:此庄周之文,渊明、老杜之诗,稼轩之词,施耐庵之小说,所以夐绝千古也。思想之在文学,犹脑筋之在人身。人不能思想,则虽面目姣好,虽能笑啼感觉,亦何足取哉?文学亦犹是耳。

文学无此二物,便如无灵魂无脑筋之美人,虽有秾丽富厚之外观,抑亦未矣。近世文人沾沾于声调字句之间,既无高远之思想,又无真挚之情感,文学之衰微,此其大因矣。此文胜之害,所谓言之无物者是也。欲救此弊,宜以质救之。质者何,情与思二者而已。
二曰不摹仿古人

文学者,随时代而变迁者也。一时代有一时代之文学。周秦有周秦之文学,汉魏有汉魏之文学,唐宋元明有唐宋元明之文学。此非吾一人之私言,乃文明进化之公理也。即以文论,有《尚书》之文,有先秦诸子之文,有司马迁、班固之文,有韩、柳、欧、苏之文,有语录之文,有施耐庵、曹雪芹之文。此文之进化也。试更以韵文言之:击壤之歌,五子之歌,一时期也。三百篇之诗,一时期也。屈原、苟卿之骚赋,又一时期也。苏、李以下,至于魏晋,又一时期也。江左之诗流为排比,至唐而律诗大成,此又一时期也。老杜、香山之“写实”体诸诗(如杜之《石壕吏》《羌村》,白之《新乐府》),又一时期也。诗至唐而极盛,自此以后,词曲代兴。唐五代及宋初之小令,此词之一时代也。苏、柳(永)、辛、姜之词,又一时代也。至于元之杂剧传奇,则又一时代矣。凡此诸时代,各因时势风会而变,各有其特长。吾辈以历史进化之眼光观之,决不可谓古人之文学皆胜于今人也。左氏、史公之文奇矣,然施耐庵之《水游传》视《左传》《史记》,何多让焉?《三都》《两水》之赋富矣,然以视唐诗宋词,则糟粕耳。此可见文学因时进化,不能自止。唐人不当作商周之诗,宋人不当作相如、子云之赋,即令作之,亦必不工。逆天背时,违进化之迹,故不能工也。

既明文学进化之理,然后可言吾所谓“不摹仿古人”之说。今日之中国,当造今日之文学。不必摹仿唐宋,亦不必摹仿周秦也。前见国会开幕词,有云:“于铄国会,遵晦时休。”此在今日而欲为三代以上之文之一证也。更观今之“文学大家”,文则下规姚、曾,上师韩、欧,更上则取法秦汉魏晋,以为六朝以下无文学可言,此皆百步与五十步之别而已,而皆为文学下乘。即令神似古人,亦不过为博物院中添几许“逼真赝鼎”而已,文学云乎哉。昨见陈伯严先生一诗云:
涛园钞杜句,半岁秃千毫。所得都成泪,相过问奏刀。万灵噤不下,此老仰弥高。胸腹回滋味,徐看薄命骚。

此大足代表今日“第一流诗人”摹仿古人之心理也。其病根所在,在于以“半岁秃千毫”之工夫作古人的钞胥奴婢,故有“此老仰弥高”之叹。若能洒脱此种奴性,不作古人的诗,而惟作我自己的诗,则决不致如此失败矣!

吾每谓今日之文学,其足与世界“第一流”文学比较而无愧色者,独有白话小说(我佛山人、南亭亭长、洪都百炼生三人而已)一项。此无他故,以此种小说皆不事摹仿古人(三人皆得力于《儒林外史》《水游》《石头记》。然非摹仿之作也),而惟实写今日社会之情状,故能成真正文学。其他学这个,学那个之诗古文家,皆无文学之价值也。今之有志文学者,宜知所从事矣。
三曰须讲求文法

今之作文作诗者,每不讲求文法之结构。其例至繁,不便举之,尤以作骈文律诗者为尤甚。夫不讲文法,是谓“不通”。此理至明,无待详论。
四曰不作无病之呻吟

此殊未易言也。今之少年往往作悲观,其取别号则日“寒灰”、“无生”、“死灰”;其作为诗文,则对落日而思暮年,对秋风而思零落,春来则惟恐其速去,花发又惟惧其早谢。此亡国之哀音也,老年人为之犹不可,况少年乎?其流弊所至,遂养成一种暮气,不思奋发有为,服劳报国,但知发牢骚之音,感唱之文。作者将以促其寿年,读者将亦短其志气,此吾所谓无病之呻吟也。国之多患,吾岂不知之?然病国危时,岂痛哭流涕所能收效乎?吾惟愿今之文学家作费舒特(Fichte),作冯志尼(Mazzini),而不愿其为贾生、王粲、屈原、谢皋羽也。其不能为贾生、王某、屈原、谢皋羽,而徒为妇人醇酒丧气失意之诗文者,尤卑卑不足道矣!
五曰务去滥调套语

今之学者,胸中记得几个文学的套语,便称诗人。其所为诗文处处是陈言滥调,“磋跎”,“身世”,“寥落”,“飘零”,“虫沙”,“寒窗”,“斜阳”,“芳草”,“春闺”,“愁魂”,“归梦”,“鹃啼”,“孤影”,“雁字”,“玉楼”,“锦字”,“残更”,……之类,累累不绝,最可憎厌。其流弊所至,遂令国中生出许多似是而非,貌似而实非之诗文。今试举一例以证之:

“荧荧夜灯如豆,映幢幢孤影,凌乱无据。翡翠衾寒,鸳鸯瓦冷,禁得秋宵几度。幺弦漫语,早丁字帘前,繁霜飞舞。袅袅余音,片时犹绕柱。”

此词骤观之,觉字字句句皆词也。其实仅一大堆陈套语耳。“翡翠线”,“鸳鸯瓦”,用之白香山《长恨歌》则可,以其所言乃帝王之衾之瓦也。“丁字帘”,“幺弦”,皆套语也。此词在美国所作,其夜灯决不“荧荧如豆”,其居室尤无“柱”可绕也。至于“繁霜飞舞”,则更不成话矣。谁曾见繁霜之“飞舞”耶?

吾所谓务去滥调套语者,别无他法,惟在人人以其耳目所亲见亲闻、所亲身阅历之事物,—一自己铸词以形容描写之。但求其不失真,但求能达其状物写意之目的,即是工夫。其用滥调套语者,皆懒惰不肯自己铸词状物者也。
六曰不用典
吾所主张八事之中,惟此一条最受友朋攻击,盖以此条最易误会也。吾友江亢虎君来书曰:

“所谓典者,亦有广狭二义。饾饤獭祭,古人早悬为厉禁;若并成语故事而屏之,则非惟文字之品格全失,即文字之作用亦亡。……文字最妙之意味,在用字简而涵意多。此断非用典不为功。不用典不特不可作诗,并不可写信,且不可演说。来函满纸‘旧雨’,‘虚怀’,‘治头治脚’,‘舍本逐末’,‘洪水猛兽’,‘发聋振瞶’,‘负弩先驱’,‘心悦诚服’,‘词坛’,‘退避三舍’,‘无病呻吟’,‘滔天’,‘利器’,‘铁证’,……皆典也。试尽抉而去之,代以俚语俚字,将成何说话?其用字之繁简,犹其细焉。恐一易他词,虽加倍蓰而涵义仍终不能如是恰到好处,奈何?……”
此论极中肯要。今依江君之言,分典为广狭二义,分论之如下:
(一)广义之典非吾所谓典也。广义之典约有五种:

(甲)古人所设譬喻,其取譬之事物,含有普通意义,不以时代而失其效用者,今人亦可用之。如古人言“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今人虽不读书者,亦知用“自相矛盾”之喻,然不可谓为用典也,上文所举例中之“治头治脚”,“洪水猛兽”,“发聋振瞶”,……皆此类也。盖设譬取喻,贵能切当;若能切当,固无古今之别也。若“负弩先驱”,“退避三舍”之类,在今日已非通行之事物,在文人相与之间,或可用之,然终以不用为上。如言“退避”,干里亦可,百里亦可,不必定用“三舍”之典也。

(乙)成语 成语者,合字成辞,别为意义。其习见之句,通行已久,不妨用之。然今日若能另铸“成语”,亦无不可也。“利器”,“虚怀”,“舍本逐末”,……皆属此类。此非“典”也,乃日用之字耳。

(丙)引史事 引史事与今所论议之事相比较,不可谓为用典也。如老杜诗云,“未闻殷周衰,中自诛褒妲”,此非用典也。近人诗云,“所以曹孟德,犹以汉相终”,此亦非用典也。

(丁)引古人作比 此亦非用典也。杜诗云,“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此乃以古人比今人,非用典也。又云,“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此亦非用典也。

(戊)引古人之语 此亦非用典也。吾尝有句云,“我闻古人言,艰难惟一死”。又云,“‘尝试成功自古无,放翁此语未必是”’。此乃引语,非用典也。
以上五种为广义之典,其实非吾所谓典也。若此者可用可不用。

(二)狭义之典,吾所主张不用者也。吾所谓“用典”者,谓文人词客不能自己铸词造句,以写眼前之景、胸中之意,故借用或不全切,或全不切之故事陈言以代之,以图含混过去,是谓“用典”。上所述广义之典,除戊条外,皆为取譬比方之辞。但以彼喻此,而非以彼代此也。狭义之用典,则全为以典代言,自己不能直言之,故用典以言之耳。此吾所谓用典与非用典之别也。狭义之典亦有工拙之别,其工者偶一用之,未为不可,其拙者则当痛绝之。
(子)用典之工者 此江君所谓用字简而涵义多者也。客中无书不能多举其例,但杂举一二,以实吾言:

(l)东坡所藏仇池石,王晋卿以诗借现,意在于夺。东坡不敢不借,先以诗寄之,有句云,“欲留嗟赵弱,宁许负秦曲。传观慎勿许,间道归应速。”此用蔺相如返壁之典,何其工切也。
(2)东坡又有“章质夫送酒六壶,书至而酒不达。”诗云,“岂意青州六从事,化为乌有一先生”。此虽工已近于纤巧矣。

(3)吾十年前尝有读《十字军英雄记》一诗云,“岂有酖人羊叔予,焉知微服赵主父,十字军真儿戏耳,独此两人可千古”‘。以两典包尽全书,当时颇沾沾自喜,其实此种诗,尽可不作也。
(4)江亢虎代华侨诔陈英士文有“本悬太白,先坏长城。世无鉏霓,乃戕赵卿”四句,余极喜之。所用赵宣子一典,甚工切也。
(5)王国维咏史诗,有“虎狼在堂室,徒戎复何补。神州遂陆沉,百年委榛莽。寄语桓元子,莫罪王夷甫。”此亦可谓使事之工者矣。

上述诸例,皆以典代言,其妙处,终在不失设譬比方之原意。惟为文体所限,故譬喻变而为称代耳。用典之弊,在于使人失其所欲譬喻之原意。若反客为主,使读者迷于使事用典之繁,而转忘其所为设譬之事物,则为拙矣。古人虽作百韵长诗,其所用典不出一二事而已(“北征”与白香山“悟真寺诗”皆不用一典),今人作长律则非典不能下笔矣。尝见一诗八十四韵,而用典至百余事,宜其不能工也。

(丑)用典之拙者用典之拙者,大抵皆衰情之人,不知造词,故以此为躲懒藏拙之计。惟其不能造词,故亦不能用典也。总计拙典亦有数类:
(1)比例泛而不切,可作几种解释,无确定之根据。今取王渔洋《秋柳》一章证之:

“娟娟凉露欲为霜,万缕千条拂玉塘,浦里青行中妇镜,江干黄竹女儿箱。空怜板渚隋堤水,不见琅琊大道王。若过洛阳风景地,含情重问永丰坊。”
此诗中所用诸典无不可作几样说法者。
(2)僻典使人不解。夫文学所以达意抒情也。若必求人人能读五车书,然后能通其文,则此种文可不作矣。
(3)刻削古典成语,不合文法。“指兄弟以孔怀,称在位以曾是”(章太炎语),是其例也。今人言“为人作嫁”亦不通。
(4)用典而失其原意。如某君写山高与天接之状,而曰“西接杞天倾”是也。

(5)古事之实有所指,不可移用者,今往乱用作普通事实。如古人灞桥折柳,以送行者,本是一种特别土风。阳关、渭城亦皆实有所指。今之懒人不能状别离之情,于是虽身在滇越,亦言灞桥,虽不解阳关渭城为何物,亦皆“阳关三迭”,“渭城离歌”。又如张翰因秋风起而思故乡之莼羹鲈脍,今则虽非吴人,不知莼鲈为何味者,亦皆自称有“莼鲈之思”。此则不仅懒不可救,直是自欺欺人耳!
凡此种种,皆文人之不下工夫,一受其毒,便不可救。此吾所以有“不用典”之说也。
七曰不讲对仗

排偶乃人类言语之一种特性,故虽古代文字,如老子孔子之文,亦间有骈句。如“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微。”此三排句也。“食无求饱,居无求安”“贫而无馅,富无而骄”“尔爱其羊,我爱其礼”,此皆排句也。然此皆近于语言之自然,而无牵强刻削之迹;尤未有定其字之多寡,声之平仄,词之虚实者也。至于后世文学末流,言之无物,乃以文胜;文胜之极,而骈文律诗兴焉,而长律兴焉。骈文律诗之中非无佳作,然佳作终鲜。所以然者何?岂不以其束缚人之自由过甚之故耶?(长律之中,上下古今,无一首佳作可言也。)今日而言文学改良,当“先立乎其大者”,不当枉废有用之精力于微细纤巧之末,此吾所以有废骈废律之说也。即不能废此两者,亦但当视为文学末技而已,非讲求之急务也。
今人犹有鄙夷白话小说为文学小道者,不知施耐庵、曹雪芹、吴趼人皆文学正宗,而骈文律诗乃真小道耳。吾知必有闻此言而却走者矣。
八曰不避俗语俗字

吾惟以施耐庵、曹雪芹、吴趼人为文学正宗,故有“不避俗字俗语”之论也(参看上文第二条下)。盖吾国言文之背驰久矣。自佛书之输入,译者以文言不足以达意,故以浅近之文译之,其体已近白话。其后佛氏讲义语录尤多用白话为之者,是为语录体之原始。及宋人讲学以白话为语录,此体遂成讲学正体(明人因之。)当是时,白话已久入韵文,观唐宋人白话之诗词可见也。及至元时,中国北部已在异族之下,三百余年矣(辽、金、元)。此三百年中,中国乃发生一种通俗行远之文学。文则有《水游》《西游》《三国》之类,戏曲则尤不可胜计(关汉卿诸人,人各著剧数十种之多。吾国文人著作之富,未有过于此时者也)。以今世眼光观之,则中国文学当以元代为最盛,可传世不朽之作,当以元代为最多,此可无疑也。当是时,中国之文学最近言文合一,白话几成文学的语言矣。使此趋势不受阻遏,则中国乃有“活文学出现”,而但丁、路得之伟业(欧洲中古时,各国皆有俚语,而以拉丁文为文言,凡著作书籍皆用之,如吾国之以文言著书也。其后意大利有但丁(Dante)诸文豪,始以其国俚语著作。诸国踵兴,国语亦代起。路得(Luther)创新教始以德文译《旧约》《新约》,遂开德文学之先。英法诸国亦复如是。今世通用之英文新旧约乃一六-一年译本,距今才三百年耳。故今日欧洲诸国之文学,在当日皆为俚语。造诸文豪兴,始以“活文学”代拉丁之死文学。有活文学而后有言文合一之国语也),几发生于神州。不意此趋势骤为明代所阻,政府既以八股取土,而当时文人如何、李七子之徒,又争以复古为高,于是此千年难遇言文合一之机会,遂中道夭折矣。然以今世历史进化的眼光观之,则白话文学之为中国文学之正宗,又为将来文学必用之利器,可断言也(此“断言”乃自作者言之,赞成此说者今日未必甚多也)。以此之故,吾主张今日作文作诗,宜采用俗语俗字。与其用三千年前之死字(如“于铄国会,遵晦时休”之类),不如用二十世纪之活字;与其作不能行远不能普及之秦汉六朝文字,不如作家喻户晓之《水游》《西游》文字也。
结论

上述八事,乃吾年来研思此一大问题之结果。远在异国,既无读书之暇晷,又不得就国中先生长者质疑问题,其所主张容有矫枉过正之处。然此八事皆文学上根本问题,—一有研究之价值。故草成此论,以为海内外留心此问题者作一草案。谓之刍议,犹云未定草也,伏惟国人同志有以匡纠是正之。
民国六年一月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