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股票大作手回忆录
》
售價:HK$
55.8
《
秩序四千年:人类如何运用法律缔造文明(世界重归混乱,文明岌岌可危,法律与秩序是我们仅有的武器。穿越时间,鸟瞰全球,一部波澜壮阔的人类文明史)
》
售價:HK$
154.6
《
民法典1000问
》
售價:HK$
99.7
《
国术健身 易筋经
》
售價:HK$
33.4
《
古罗马800年
》
售價:HK$
188.2
《
写出心灵深处的故事:踏上疗愈之旅(修订版)(创意写作书系)
》
售價:HK$
66.1
《
控制权视角下的家族企业管理与传承
》
售價:HK$
87.4
《
冯友兰和青年谈心系列
》
售價:HK$
167.3
編輯推薦:
本书由星空华文传媒文学总监、《中国达人秀》文学总监、上海戏剧家协会和电视家协会会员史学东撰写,是直击当下电视大片现场与
幕后的最新力作。
随着电视娱乐节目的日益大众化以及网络视频的日益普及,中国电视受众成为一个越来越不可忽视的巨大的社会群体,电视娱乐节目的内容导向与口碑也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虽然业界与公众媒体不乏电视批评与褒奖,但零星的颁奖典礼说辞、介乎纸媒与网络的表层言论,较之电视变革中的现状与电视从业者队伍的扩容,还是日益凸显出电视评论与电视实践指导类书籍的严重滞后和缺位。
近几年来,一轮新的电视变革悄然兴起:全国半数卫视引进模式节目,但总体状况堪忧,模式的泡沫危机日益显现。同时,选秀的“七年之痒”对于中国综艺电视,既暗藏末日狂奔的危机,又显露背着水一战的征兆。在这样复杂的电视语境下,《中国好声音》以“大型音乐类评论节目”的姿态出现,一路创造全国收视奇迹,并重新定义了电视综艺的大片品质。
本书作者从观察者、参与者与研究者的角度以《中国好声音》和《中国达人秀》两台广受好评并创收视率奇迹的电视综艺节目作为案例,深入具体地剖析了当下社会影响巨大的电视业态变革和模式运作
內容簡介:
电视大片来了!当音乐影视大腕现身电视综艺,当百姓草根能人扎堆选秀舞台……有哭,有笑,有失望,有期待,还有什么比电视真人秀更直接地演示人生的真相?真人秀大牌的标志,不再是说大道理,而是开始去理解对面的小人物;电视大片的要义,也不是攀比行头,而是真诚地去传播时代的细节。
作为直击当下电视大片现场与幕后的最具权威的观察与报告,本书以缔造缔造电视大片奇迹的真人秀巅峰之作——《中国好声音》和《中国达人秀》作为案例,深入具体地分析了当下社会影响巨大的电视业态变革和模式运作,细致入微地剖析它们的内在机理、运作模式以及价值建构,探寻电视在激烈竞争的背景下焕发出的巨大创造力和人文价值,为中国电视发展进程做了一次标志性的总结与探索。全书以多数未经披露的第一手资料,如:刘欢为什么“退出”?谁站在了周立波和徐铮之间?金池为何难进“春晚”?吴莫愁为何不说故事?平安真的无需“保险”么……详尽揭示了《中国好声音》和《中国达人秀》等电视综艺节目的制作内幕。
全书风格贴近时代,时尚前卫,文笔优美,言辞犀利,思辨的叙述、诗化的语言让全书具备了散文般的可读性。海上文人钱文忠和毛时安先生对本书赞赏有加,认为它是一部传播优秀文艺理念、具有文化责任的优秀作品。
關於作者:
史学东,@TV东语。《中国达人秀》文学总监。上海市戏剧家协会、电视家协会会员。电视策划人、总撰稿。所策划撰稿节目《大师谢幕》、上海主持人公益广告获得2009年“星光”提名奖;《闪电星感动》获2011年电视栏目大奖。曾在《上海文学》、《萌芽》等刊物发表小说、诗歌、散文、评论数十万字。2012年《中国好声音:唱响时代的分贝》入选中国“第六届当代文艺论坛”文集。
目錄 :
第一章 真人秀大战
1 引进PK 本土
A 电视大片来了 003
B 五大品牌的金字塔 008
2 《中国好声音》PK《中国达人秀》
A 四大卫视上演“四大家族”斗法 014
B 节目升级和模式源头的爱与哀愁 019
C 从“新郎”到“伴郎”:电视大片的主持人 024
3 四大导师PK 四大偏锋
A 刘欢,为什么“退出”? 030
B 那英,天后“二”了? 038
C 哈林,娱乐神经毁了? 046
D 杨坤,40∶60 错了? 052
4 收视率PK 广告
A 被投诉的电视广告 059
B 转椅 VS龙椅——电视综艺VS 电视剧 063
第二章 真人秀的真相
1 电视的真相
A 刘欢的两个拥抱 069
B 《黑镜》隐喻的真相 072
2 真实、事实、现实、故事
A 黄勇,美甲店小老板? 076
B 谁“抛弃”了徐海星? 079
3 小众和主流
A 戴着芍药花的袁娅维 083
B 《My Way》——张玮路在何方? 087
4 才艺和情感
A 独上西楼的张玉霞
B 蹲在地上的王乃恩 091 095
5 中国电视说故事
A 没有故事的梁博 101
B 不说故事的吴莫愁 106
第三章 电视的思维
1 设计与反设计
A 苏珊大妈摆拍“啃”苹果? 113
B 为什么问卓君“县里面的”? 119
C 谁站在了周立波和徐铮之间? 122
2 电视的语境
A “送你葱”——趋同思维和异质思维 128
B 王隽逸?SUMMER?吉克隽逸 132
C 李代沫:音乐不减肥 136
3 导演在跳伞
A 郑虹:“达人秀”与“好声音”的双声道 141
B 邹宏宇的钢琴 周礼虎的奖杯 147
C 多亮会笑了 151
4 剪辑是把杀猪刀
A 刘欢被“剪嗨”了? 155
B 那英被剪“对掐”? 161
C 杨坤被剪火了? 165
5 她们在歌唱
A 王韵壹:必要的丧失? 170
B 金池为何难进“春晚”? 175
第四章 巅峰时代
1 故事和梦想
A 梦想观察员崔永元:其实我就是那个小丑 185
B 平安,无需“保险” 191
C “文艺青年”金志文 195
2 对决的时代
A 没有高潮的“勇气”:权振东PK 王乃恩 199
B 这一牵手,已有千年:吴莫愁PK 吉克隽逸 204
3 暴利想象PK 媒体误读
A 13 个字=1.4 亿? 211
B 媒体误读的商业逻辑 214
4 电视的存在主义
A 全媒体时代的电视复兴 219
B 文化自觉与电视表达 224
尾声 MOMO:一个人的生活 229
附录 《中国好声音巅峰之夜颁奖词》 235
內容試閱 :
电视大片需要什么
读《电视大片的真相》
@小忻
一
真人秀节目的形式之所以能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很重要的一点是它在单一的纪实节目、影视剧、谈话节目、电视竞技、新闻直播等类型中找到了交叉点,综合了这些电视类型的特征,向观众传达了比以往而言更多的细节信息。而这些细节信息,包括“人物前传”、幕后花絮、排练过程、人物访谈等等,在一般人的概念中是无脚本、不预设的,既所谓“真”的信息。然而《电视大片的真相》中《苏珊大妈摆拍“啃”苹果?》一篇却明确地告诉我们“达人秀”的“真”来自于
“无设计、不达人”的理念,苏珊大妈啃苹果的镜头不是通常意义上的摆拍镜头,而是后期剪辑导演在前期抓拍镜头中选取的镜头来辅助反映她的身份背景,苏珊大妈的故事设计的确立是基于大量真实素材的基础上,通过有取向性和目的性的剪辑处理,来锁定其特质。以当下最时髦的大数据的讲法,那就是,大片级的真人秀不是掌握这些碎片化的数据,而是对这些有意义的数据进行专业化的处理,其关键就在于对数据的“加工能力”。
真人秀在提供细节信息的量上是丰富的,这是这个时代对信息数据的渴求的反映。不可避免的是,信息社会,人们不得不对单一源信息抱持怀疑姿态,进而接受信息的混杂性。当真人秀试图反映选手的真实生活时,无法摆脱社会层面中更海量的信息来源——偏见和盲区存在于其中。在《谁“抛弃”了徐海星?》一文中,“好声音”导演金磊的自我剖析:我们是否曾经退缩?我们是否恐惧传言而没有努力真正保护一个好声音?“好声音”中的徐海星是一个很典型的案例,媒体评审团在评审中恰恰是以“好的声音”语境之外的信息细节对徐海星做出了评判,史学东认为,徐海星的案例只走到一半,游走于“撕裂情感”至“启迪人生”的过程中,因此这样的情怀与境界难以抵挡屏幕之外的人性猎杀与媒体评审的冷遇。
如果说“达人秀”和“好声音”呈现了节目自身对细节加工处理规范,那么到《电视大片的真相》,作者就像是对这些原有的细节又进行了新的加工处理。读完之后就能发现,《电视大片的真相》不像它的书名和它书封的颜色那样,让人预判其要么有“血淋淋”揭内幕的“煞气”,要么是“磨刀霍霍”向真相的“霸气”,而是充满温情与自省。
“电视大片的要义,不是攀比行头,而是真诚地去传播时代的细节。”
这是作者在自序中的一句话,也可作为我对本书的直观感受。作者没有纠结于如何勾勒整体,或者是数据的呈现,或者是案例的客观与全面,而是着力于重组台前幕后、来源各异的细节,用热忱的文字糅合出个人态度和观点。当你为节目热血激昂之后,打开这本书,就仿佛给自己一个机会,心平气和地去重新审视真人秀的真实、事实、现实和故事。我想,这样的定位,也许能帮助读者从书中林立的人物、形色的片段中捕捉到一些观察的视角和细节的入口。
二
《电视大片的真相》腰封大大地写着,本书是为“电视民工自备,电视学子必备,电视观众准备”。但我读完此书后认为,不准确。
不知是不是因为是一本讲电视的书,或者是我也暗示了自己这本书的语境,读《电视大片的真相》给我一种看电视片的感觉。一个很有趣的现象是,《电视大片的真相》的篇目标题有很大一部分自带了“?”,在放下了标题的烟幕弹之后,作者又开始用文字信息还原出视觉的场景,回放节目信息时因局限性而被忽略的地方。可有时候作者没有老老实实地给出标标准准的回答,有时候又仿佛是要抛出一个个新的问题来拷问观众。比如讲杨坤的“逆袭”没有过多重温杨坤在“好声音”导师的成功之路,《杨坤被剪火了?》特写了杨坤与选手郑虹之间的互动细节,《杨坤,40:60错了?》从另一个角度解读杨坤的选择。《独上西楼的张玉霞》在好声音的止步,让观众思考才艺和情感是难以区别和衡量的困境。《从“新郎”到“伴郎”:电视大片的主持人》从程雷在成为“达人秀”主持人之后的心态转变讲真人秀主持人的定位。从文字的角度来说,无论爱不爱电视,这本书都是好读本。
直接参与幕后策划者写行业书是业界常态,然而《电视大片的真相》还是特殊个案。以一部行业实例教学书来衡量它的话,书中篇章的处理看起来都不像“学院教科风”。
我不太了解电视行业,但是电视行业是一个实践性行业可说是共识,作为对实践案例的具体分析,本书特意强调了对空洞理论知识和行业宏观现象分析的摒弃,转而以小视角去解读具体问题是其成功之处。然而作者也刻意避开已有分析和观点,这让这个“真相”的揭秘似乎成了余韵,少了案例分析的完整感。
应该要看到的是,史学东是严肃公允的电视人,她对亲身参与的节目进行揭底和经验分享秉持着客观自省的精神;与此同时,我以为她的胸臆之迂回,言常不尽,也源于作为“局内人”的身份,作者的态度隐匿在精心推敲的“金句”之中,章节段落虽有提点,接收全在读者,无论电视人还是非电视人。好在,作者借《梦想观察员崔永元》向我们清晰表达了本书的“逻辑”——真人秀是“真”学,也是“人”学,电视大片是在人性和技术品质两个端口的极致追求,“人文情怀和体贴入微的契合点”才能铺设“更有力量的梦想轨道”。
因此,我们不妨用看广告案例地心态去阅读《电视大片的真相》,案例是无法复制的,所以不要关注说什么,而是表达什么。你能读出的,就是这个“局内人”告诉你的“电视大片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