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FANUC工业机器人装调与维修
》
售價:HK$
99.7
《
吕著中国通史
》
售價:HK$
62.7
《
爱琴海的光芒 : 千年古希腊文明
》
售價:HK$
199.4
《
不被他人左右:基于阿德勒心理学的无压力工作法
》
售價:HK$
66.1
《
SDGSAT-1卫星热红外影像图集
》
售價:HK$
445.8
《
股市趋势技术分析(原书第11版)
》
售價:HK$
221.8
《
汉匈战争全史
》
售價:HK$
99.7
《
恶的哲学研究(社会思想丛书)
》
售價:HK$
109.8
|
內容簡介: |
书籍应该是什么样子?古今中外的书籍都有不同的样子,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不同的认识。然而,书籍并不就是我们所认为的那样,书的外貌应该取决于书的内容,书的样子只为阅读而存在。读者在阅读图书的过程中,通过翻动、审视、思辨、聆听、触摸、联想,这些由多个途径得到的信息犹如“片片砖瓦”,因此,设计又可以看作是设计师实现的“萃取思想结构——固化物质形态”的过程,一个合理的房屋结构正是书籍所该有的样子。
|
關於作者: |
冯龙彬,书籍装帧设计人员,从事书籍装帧多年,在这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因此编写此书,希望和广大读者共享
|
目錄:
|
1.绪论
2.从设计形式到设计信息
3.书籍设计中的信息建构
4.对于关系的设计
5.对于层次的设计
6.人性化设计
|
內容試閱:
|
设计者的路
作为设计者,设计的目标在哪里?设计的路又如何走?
我们有必要回顾一下书籍设计发展的历史,这对我们今天的设计依然有着重要的意义。纵观书籍设计的发展史,不同时期的书籍,有不同的装帧概念与形式。书籍设计随着书籍的出现而逐步发展。书籍形态与所用的材料因各个历史时期的不同而各具特色。书籍设计经历了一个“原始→古代→现代”的发展过程。在这个历程中,书籍设计的概念从无到有,从浅入深。
从原始时期的甲骨刻字,到造纸术与印刷术发明之前,都没有书籍设计这一概念,“书籍”仅仅是承载文字信息的物体。原始人类取材自然界的现成物质材料,把石头、甲壳、兽骨、金属、陶瓷、砖瓦等作为刻字的载体。
后来出现了更加便于刻、写的材料,例如莎草纸、蜡版、泥版、羊皮纸、竹简,丝帛等。为了方便携带,人们也对材料进行编串,但与现在所说的书籍设计不是一回事情。自从印刷术出现后,我国古代书籍装帧陆续经历了卷子装、旋风装、经折装、蝴蝶装、包背装、线装等设计形式。受到编简形式影响,帛书依然采用卷筒的形式,纸书出现初期,也效法帛书,亦是将写好的长条纸书,形成卷子形式。阅读时卷住两边,只看中间的文字,为了方便读者的操作,文字是竖排的,方便双手握住和卷曲页面,信息呈现的方式是多变的,可以完全打开,看到整个页面,也可以卷曲到每次可以只看附近的行。但是不断的卷曲页面,对读者造成了不小的麻烦,因此,古人重新设计了书籍的形式,这就是旋风装。旋风装以一幅比书页略宽略厚的长条纸作底,把书页向左鳞次相错地粘在底纸上,设计的改变不仅是书籍的外形,而且是文字信息呈现的方式和读者的阅读方式,这样读者每次可以看到一页的文字,减少了翻卷的次数。但是新的问题出现了,旋风装的外观没有摆脱卷子装的影响,收纳时依然是卷曲的,所以每次打开时,页面不平整,阅读显得不便。经折装出现在唐代晚期,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的书籍装帧,完成了从卷子装向册叶装的转变。经折装继承了传统的阅读方式,而每页平整,既考虑到人们的阅读习惯,又有所创新,阅读更加方便。雕版印刷的书籍出现以后,特别是进入宋代雕印书籍盛行以后,由于书籍生产方式发生了变化,引起书籍装帧方法和形式也相应发生变化。为了适应雕版印书的特点,人们创造了蝴蝶装。但是因为蝴蝶装的书页是单面印刷,翻阅时,每隔一页就出现无字页面,阅读不便。为了克服这个问题,古人经过改进蝴蝶装,出现了包背装。对于包背装的进一步改进就是线装书了,墨香纸润,版式疏朗,字大悦目,素雅端正,而不刻意追求华丽,再加以行、界、栏、牌的辅助阅读,已经走向目前我们比较熟悉的阅读方式。至此,基本形成我们现在看见的图书外观,只是还不是很彻底,仍保留着古时的阅读方式,即竖排,从右往左阅读。从这里我们可以发现,技术的变革对书籍设计的影响很大,而不断的探索适合人们阅读的方式是不变的追求。书籍形式的不断改变都是为了更好的呈现内容信息。
近代以来,随着西方印刷术的传入,我国机器印刷代替了雕版印刷,产生了以工业技术为基础的装订工艺,出现了平装本和精装本,由此产生了装帧方法在结构层次上的变化,封面、封底、扉页、版权页、护封、环衬、目录页、正页等等,成为新的书籍设计的重要元素。
中国现代的书籍装帧设计,应该是随着“五四”新文化运动的进行而真正产生发展起来的。“五四”新文化运动促进了中国现代书籍设计的诞生与发展,这是中国书籍设计的重大变革期,是这个时代思想更新所带来的产物。“西学”的兴起促使书籍品种增加并带来阅读方式和书籍形态的变革,而铅印技术及现代印刷设备和纸张的引进促使这种变革成为可能。随着先进文化的传播,新兴的书籍装帧艺术也受到整个社会的广泛认同。从“五四”到“七七”事变以前这段时间,可以说是全国现代书籍装帧艺术史上百花齐放、人才辈出的时期。这段时间既是书籍装帧艺术的开拓期、繁荣期,同时,也巩固了装帧艺术地位,并培育了一批创作队伍的重要时期。鲁迅说:“如作书面,不妨毫不切题,自行挥洒也。”在他眼中,书籍的装帧已经是一件堪与著书本身比肩而立的事业了。①处在新文学革命的开放时代,当时的设计家们博收众长,百无禁忌,什么好东西都想拿来一用。丰子恺先生以漫画制作封面堪称首创,而且坚持到底,影响深远。陈之佛先生坚持采用近代几何图案和古典工艺图案,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钱君匋先生认为,书籍装帧的现代化是不可避免的。他个人便运用过各种主义、各种流派的创作方法。但他始终没有忘装帧设计中的民族化方向。丰子恺等人为上海《新女性》杂志撰写的文章中最先引进“装帧”一词,当时引用的是日本词汇,其所指的就是书籍的封面设计。但此时,对“装帧”一词的理解比较局限,仅仅是书籍的“封面设计”。甚至封面设计可以不考虑书的内容,仅仅追求一种装饰美。设计者的工作只是“装修工”而已,并没有深入到书籍的内容中。
1949年以后,出版事业的飞跃发展和印刷技术、工艺的进步,为书籍装帧艺术的发展和提高开拓了广阔的前景。中国的书籍装帧艺术呈现出多种形式、风格并存的格局。“文革”期间,书籍装帧艺术遭到了劫难,“一片红”成了当时的主要形式。70年代后期,书籍装帧艺术得以复苏。1979年举办的第二届全国书籍装帧艺术展览会。是自1959年举办的第一届时隔20年后的一次书籍艺术的文艺复兴。
为了更好地发展书籍设计艺术事业,20世纪80年代,我国先后成立了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装帧艺术研究会(后改为装帧艺术工作委员会)及中国美术家协会插图、装帧艺术委员会。1984年,邱陵先生编写的《书籍装帧艺术简史》一书由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问世,填补了我国书籍设计艺术史论方面的空白。此时,“装帧”一词,已被大家广泛使用。在1986年举办的第三届全国书籍装帧艺术展览会中.一批中青年艺术家脱颖而出。形成了装帧艺术界老、中、青艺术家汇聚一堂的新局面。邱陵、任意、张慈中、吴寿松、张守义、王卓情、宁成春、章桂征、陶雪华等设计家,用各自独特的艺术语言,设计了大量优秀的书籍设计艺术作品。如张守义的《烟壶》、邱陵的《红旗飘飘》、陶雪华的《神曲》、章桂征的《祭红》等。
进入90年代,出版事业蓬勃发展,国际设计界的交流日趋广泛。1990年秋天.在北京中国工艺美术馆举办了“中日书籍装帧艺术展”。还举办了邱陵、杉浦康平和菊地信义的学术讲座。同年,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和日本讲谈社联合举办了中日装帧艺术展览。随着书籍艺术概念的不断进步.优秀作品层出不穷。一大批青年艺术家逐渐成长为书籍设计业的中坚力量。一些富有责任感和事业心的设计师成立了专业的书籍设计工作室.成为出版设计业的主力军。
1995年第四届、1999年第五届、2004年第六届全国书籍装帧艺术展览会的举办,更是直接或间接地促进了书籍装帧设计观念的更新。
进入21世纪,随着书籍出版业体制的改革,无论是在出版社工作的美术编辑.还是来自社会工作室的设计师们,都以巨大的热情和能量不断进取,使书籍设计艺术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活力。不少新锐设计家脱颖而出,一批设计工作室也成绩斐然,如宁成春1804工作室、王序工作室、敬人设计工作室、黄永松工作室、吴勇工作室、宋协伟工作室、朱锷工作室、耀午书装、陆智昌一石文化工作室、台和工作室、蒋宏工作室、生生书房、奇文云海工作室、黑马工作室等等。他们以其鲜明的个性,赢得了出版社的认同和赞许。近些年来。设计师们提倡的由装帧书籍向书籍整体设计转换的概念,在观念上呈现最具实质意义的进步。人们意识到了书籍艺术本身的含义,它传递的是文化,而不单纯是商品。书籍设计绝非局限于外表包装或内文的简单装饰的层面。这一文化是由书籍本身为书籍造型艺术的语言表现出来的,因此,“书籍着重的是信息传达的表现力度,努力传递给读者一个生动有趣、明了易懂的文化信息,使设计师、作者和读者之间架起一座座心灵沟通的桥梁。这是对书卷本质的一种尊重,对书籍文化的一种回归。”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回归“设计”的本义。也就是设计者的路。
在真正明了了“设计”的真义之后,现代技术的发展,就会为我们的设计师,扩展无限的“设计”力量。作为新媒介的电子技术和电脑网络的普及,看似正在取代传统媒介,如果我们继续固守近千年的老传统不思改变,这种取代是必然的,不过可喜的是书籍作为传统的媒介依然受人欢迎,而对于书籍设计的研究,国内外的设计者从没停止过脚步,因而信息技术的发展不但不会让书籍消亡,也许我们还可以从新科技,新技术中汲取所需的养料。特别是近年来,书籍设计发展迅速,给社会和人类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促进了人们的信息传达,刺激了思想的沟通和交流,
回顾历史,我们发现,随着时代的进步,先行的设计者不断地探索着书籍设计的新思维。而现在正向着——“深入到文本的核心境界中,感悟著作者生命呼吸的微妙体会。”这样的目标一步步前进。书籍设计者正由外及里的全面介入书籍的核心,“装帧”这一概念将被“设计”所包含,由此,“书籍设计”取代了传统的“书籍装帧”。所以今天要以整合的理念去把握“书”的全部流程,这种理念是与当下时代大的背景相吻合的。现代书籍设计追求对传统装帧观念的突破,现代书籍设计必须解决两个观念性前提:首先,书籍设计并非书籍装帧家的专利,它是出版者、编辑、设计家、印刷装订者共同完成的系统工程;其次,书籍是包含“造型”和“神态”的二重结构。前者是书的物性结构,它以美观、方便、实用的意义构成书籍直观的静止之美;后者是书的理性结构,它以丰富易懂的信息,科学合理的构成,艺术设计的创意,有条理的层次,起伏跌宕的旋律,充分互补的图文,创造潜意识的启示和各类要素的充分利用,构成了书籍内容活性化之美。造型和神态的统一结合,则共同创造出形神兼备的、具有生命力和保存价值的书籍。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