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启蒙的辩证:哲学的片简(法兰克福学派哲学经典,批判理论重要文本)
》
售價:HK$
76.2
《
云中记
》
售價:HK$
76.2
《
大模型应用开发:RAG入门与实战
》
售價:HK$
89.4
《
不挨饿快速瘦的减脂餐
》
售價:HK$
67.0
《
形而上学与存在论之间:费希特知识学研究(守望者)(德国古典哲学研究译丛)
》
售價:HK$
110.7
《
卫宫家今天的饭9 附画集特装版(含漫画1本+画集1本+卫宫士郎购物清单2张+特制相卡1张)
》
售價:HK$
132.2
《
万千教育学前·与幼儿一起解决问题:捕捉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教育契机
》
售價:HK$
47.0
《
史铁生:听风八百遍,才知是人间(2)
》
售價:HK$
55.8
|
編輯推薦: |
消失的罗伯特?约翰逊带着令人惊异的技艺回归
他是否向魔鬼出卖灵魂以换取出色的演奏?
仙妮亚?唐恩从贫民窟灰姑娘一夜变为国际巨星
难道竟是因为传奇的“录音室之吻”?
科伦拜血腥枪击案的凶手皆是玛丽莲?曼森的粉丝
工业金属乐真的会诱发暴行犯罪?
流行音乐为何流行?
乐坛巨星如何出现?
本书将告诉你流行音乐产业的门门道道
揭开它为万人所爱又遭重重争议的深层秘密……
全景展现文化大生产时代音乐的制作、发行、消费及其意义
推荐语:
流行音乐是一种工业制造。这个显在的事实或者被粉丝们匍匐在地视而不见,或者被文化批判家高高在上一笔带过。现在,这个人细致而客观地剖开它,进入其制造业内部,展现其中的秘密。由此你发现,即便是摇滚英雄、文化全球事件,也并非那么纯粹崇高,当然,也并非只是一出提线木偶剧那么低劣。
——李皖
|
內容簡介: |
本书对西方流行音乐的制作、发行、消费及其意义进行了全面而通俗易懂的介绍,并讨论了围绕流行文化和流行音乐分析展开的问题和争论。作者介绍了音乐产业内部各个组成部分以及外部的政治、社会环境,探讨了塑造音乐体验的关键因素,包括音乐制作、音乐人和明星、音乐文本、音乐媒体、观众、乐迷和亚文化,以及音乐的政治行动主义和政治意识形态。
书中涉及十余流行音乐流派,重点介绍了近三十名典型音乐人及其代表作品,引用近两百首经典流行曲目。本书既是一本内容丰富的流行音乐文化研究读本,也是一本翔实全面的流行音乐发展百科全书。
|
關於作者: |
罗伊·舒克尔(Roy
Shuker),新西兰惠灵顿维多利亚大学媒体研究系副教授,主要的教学及研究领域为流行音乐和媒体政策,已出版了大量著作,横跨教育学、历史学、社会学、文化研究、媒体研究和流行音乐研究等诸多学科领域。
译者简介:
韦玮,毕业于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专业,2008年获得香港中文大学新媒体硕士学位,现从事编辑、翻译和音乐创作工作。
|
目錄:
|
简目
前 言
致 谢
引 言 《这是怎么回事?》
第1章 《每个人都是赢家》:作为文化产业的音乐
第2章 《开大音量》:音乐与技术
第3章 《我只是个歌手》:音乐制作和成功的连续
第4章 《所以你想成为摇滚明星》:主创和明星
第5章 《听懂了吗?》:音乐文本
第6章 《对我来说仍然很摇滚》:流派、翻唱和经典
第7章 《逛逛买买》:零售、电台和榜单
第8章 《你吸引了目光》:电影、电视和MTV
第9章 《在〈滚石〉杂志的封面上》:音乐报刊
第10章 《我这一代》:观众、乐迷和收藏者
第11章 《我们这儿的声音》:亚文化、声音和场景
第12章 《我们就是世界》:国家音乐政策、全球化以及国家身份
第13章 《别太用力》:道德恐慌
第14章 《革命》:社会变革、良心摇滚和身份
结论 《把它包起来》:通俗音乐和文化意义
附录
参考文献
出版后记
细目
前 言
致 谢
引 言 《这是怎么回事?》
通俗音乐研究
确定框架
通俗媒体文化
通俗音乐
分析通俗音乐文化
延伸阅读
第1章 《每个人都是赢家》:作为文化产业的音乐
1.1 什么是“音乐产业”?
音乐和政治经济学
1.2 作为文化产业的音乐
定调的人:巨头
市场周期
独立公司
网络空间中的音乐:产业线上化
1.3 版权
1.4 市场营销和商品化
包装雷鬼乐
延伸阅读
第2章 《开大音量》:音乐与技术
2.1 声音制作
2.2 声音录制
2.3 声音格式
关于单曲的简短历史
2.4 声音复制和传播
会说话的机器
立体声
2.8 可移动化
2.5 结论
延伸阅读
第3章 《我只是个歌手》:音乐制作和成功的连续
3.1 音乐创作
“音乐人”
练习的现实
词曲作者的角色:“写歌”,鲍勃 ?塞格
创作型歌手
制作人:“寻找那些百万销量的声音”
公开表演:“现场的和危险的”
“再次上路”:巡演和演唱会
“摇滚这座城”
3.2 “成为第一名还要走很久”
3.3 成功的延续
翻唱乐队
致敬乐队
伴奏音乐家和驻唱乐队
延伸阅读
第4章 《所以你想成为摇滚明星》:主创和明星
4.1 作者身份和明星身份
明星和明星地位
“追着我的地狱之犬”:罗伯特 ?约翰逊
菲尔?斯柏科特:在声音之墙背后
“说说‘我这一代’”:彼得 ?汤申德和谁人乐队
弗兰克 ?扎帕:“我们干这个只是为了钱”
辣妹组合
她这就去:仙妮亚 ?唐恩
流线胖小子:多重作者身份
延伸阅读
第5章 《听懂了吗?》:音乐文本
5.1 文本性分析
5.2 图像性文本:专辑封面艺术
5.3 音乐学和通俗歌曲
5.4 为什么歌曲有歌词?
站在你的歌词身边
一匙毒品?
美国的爱国主义与讽刺
5.5 “摇滚诗歌”、歌曲和社会现实主义
5.6 聆听通俗歌曲
性手枪乐队,《英国的无政府主义》
5.7 音乐影片(MV)
“解读”MV
杜兰 ?杜兰乐队,“Hungry Like the Wolf”
麦当娜,“Justify My Love”
尼力(Nelly),“Tip Drill”
延伸阅读
第6章 《对我来说仍然很摇滚》:流派、翻唱和经典
6.1 流派和音乐
6.2 摇滚、通俗和原真性
通俗音乐:《傻傻的情歌》
“摇滚下去”
6.3 重金属
6.4 跨界:从边缘到主流
6.5 “没有消逝”:翻唱版本
6.6 摇滚经典
延伸阅读
第7章 《逛逛买买》:零售、电台和榜单
7.1 零售
7.2 榜单
7.3 电台
当电台遇上摇滚:贿赂和对DJ的崇拜
海盗电台和BBC
从调频电台到网络电台
广播电台和格式
延伸阅读
第8章 《你吸引了目光》:电影、电视和MTV
8.1 电影
通俗和摇滚音乐电影
电影原声与市场营销
8.2 电视
真人秀:从“七小龙”到“摇滚超新星”
8.3 纪录片与摇滚纪录片
8.4 MTV
延伸阅读
第9章 《在〈滚石〉杂志的封面上》:音乐报刊
9.1 “每天我都写书”
9.2 音乐杂志
独立音乐传统:《新音乐速递》
《滚石》杂志:从反文化偶像到产业主力
音乐爱好者杂志
9.3 把关者和产业出版
延伸阅读
第10章 《我这一代》:观众、乐迷和收藏者
10.1 从大众观众到活跃消费者
10.2 音乐消费的人口学与社会学
10.3 消费模式
10.4 音乐作为文化资本
10.5 粉丝、乐迷、发烧友
10.6 跳舞
10.7 唱片收藏
10.8 结论
延伸阅读
第11章 《我们这儿的声音》:亚文化、声音和场景
11.1 从青年文化到青年亚文化
亚文化
北方灵魂乐
11.2 场景和声音:一个地方的音乐
声音:达尼丁和曼彻斯特
场景
西雅图
11.3 结论
延伸阅读
第12章 《我们就是世界》:国家音乐政策、全球化以及国家身份
12.1 国家和音乐
12.2 文化帝国主义、全球化和音乐
12.3 全球音乐、国家文化:加拿大
加拿大广播电视及通讯委员会和“加拿大内容”
录音发展计划
12.4 新西兰广播
新方案
音乐风格和“新西兰”认同
独立摇滚和车库摇滚
波利尼西亚城市音乐
12.5 结论
延伸阅读
第13章 《别太用力》:道德恐慌
13.1 道德恐慌和规范
摇滚乐:恶魔的音乐
摇滚“后花园”
13.2 摇滚,言论自由和新右派
13.3 父母音乐资源中心
《 阴茎风景》
说唱
条子杀手
科伦拜事件和玛丽莲 ?曼森
延伸阅读
第14章 《革命》:社会变革、良心摇滚和身份
14.1 音乐和社会变革
20世纪60年代:“给和平一个机会”
摇滚反种族歧视运动
2004年摇滚反布什运动
14.2 良心摇滚
14.3 音乐和性别政治
暴女
性
14.4 结论
延伸阅读
结论 《把它包起来》:通俗音乐和文化意义
附录
一、章节歌曲名称
二、音乐性分析
三、经典专辑
四、唱片列表
参考文献
出版后记
|
內容試閱:
|
本书为《流行音乐的秘密》(第二版,2001
年)的修订版。鉴于流行音乐研究领域内不断涌现的相关出版物和音乐产业内发生的巨变,此版本对上一版内容进行了重新编排,增添了一些新的章节,对其余大部分章节也都进行了重新编写,并增补了关于音乐文本、流派和表演者的最新案例。我重点关注了互联网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它的影响已经渗透到音乐制作、传播与媒介,以及消费当中。在每个章节的最后,都附有关于深入阅读的建议,某些章节还提供了视听资料列表。
章节标题的变化是为了更好地表明此研究领域更为宽泛的本质。通俗音乐文化将音乐录音置于更为宽泛的社会领域中。它指的是创作、传播和消费音乐的方式;与这些过程密切相关的经济和技术实践;以及这些实践行为带来的声音、影像和讨论(思考、辩论和著作)。
创作此书第一版(舒克,1994)的动力来自于当时我发现的强烈反差:通俗音乐作为如此重要的一种文化形式,却受到媒体和文化研究的忽视。通过第二版,我增加了对此形式的学术分析,并通过更为深入的讨论巩固了已经建立的探究领域,还提出新的观点。在过去的五年中,本研究一直被不断巩固和扩展(参见引言后的“延伸阅读”部分)。
此类研究表明了通俗歌曲研究在当今的活力和这个领域的成熟。仪式、愉悦和经济在通俗音乐中的相互关系仍在吸引观众、仍在填满个体的幻想和欢愉、仍在创造音乐偶像和文化深化。《流行音乐的秘密》为描绘这幅音乐场景献出了绵薄之力。
出版后记
流行音乐于19 世纪末20
世纪初起源于美国。作为一种大众化、商业化的音乐,它从出现之日起就植根于广泛的中下层市民,与之前所谓的“高等”音乐和“高等”文化形成鲜明对立。在一百多年的时间里,流行音乐已经发展为一个如火如荼的产业,建构了自己独特的文化属性,赢得了成千上万的听众和追随者。而学术界对流行音乐及其相关文化现象的研究,除了一些显著的例外,却发展得很慢。
直到20 世纪90
年代,大量研究著作开始涌现,直接聚焦于流行音乐本身,或是将流行音乐看成通俗文化在媒体和文化研究范畴内的一个方面。这个领域的新声望反映出流行音乐作为一种全球性的文化现象已经被认可,而与之相关的是数十亿美元的产业和延伸到各类风格中的多样化的年轻潮流。
本书对流行音乐的制作、发行、消费及其意义进行了全面而通俗易懂的介绍,并讨论了围绕流行文化和流行音乐分析展开的问题和争论。作者罗伊
?舒克尔为新西兰惠灵顿维多利亚大学媒体研究系副教授。他结合新西兰和加拿大的文化语境和流行音乐发展实际情况,探讨了塑造音乐体验的关键因素,包括音乐制作、音乐人和明星、音乐文本、音乐媒体、观众、乐迷和亚文化,还有音乐的政治行动主义和政治意识形态。作者关注的焦点在于通俗音乐文化表达意义的过程,以动态的、多元的、相对的视角,在国家文化政策、文本、文本创造者和消费者的大背景下,结合流行音乐各个层面——产业的、审美创造者的、文本的、观众的,揭示出流行音乐意义表达过程中诸多因素的复杂互动关系。
本书语言清晰准确,逻辑结构严谨,在历史维度内汇集了来自不同国家背景和地区的素材,涉及十余个代表性摇滚音乐流派,重点介绍了近三十名典型音乐人及其代表作品,引用近两百首经典流行曲目。每一章都以一首流行音乐曲目为主标题,形象展现此章节所要论述的重点,章节末尾还配有“延伸阅读”列出相关文献资料背景。书后四个附录涵盖了十四个章节名曲目的信息、1985—1999
年间的三十个经典流行音乐专辑、书中所有歌曲曲目信息(从20 世纪60 年代到90
年代)以及全部的参考文献。本书对于专门的研究学者而言,是一本深入翔实的研究参考资料库,对于普通流行音乐爱好者及广大读者来说,也是一本内容丰富全面的流行音乐文化读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