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古今“书画同源”论辨——中国书法与中国绘画的关系问题兼中国画笔墨研究
》
售價:HK$
135.7
《
《日本文学史序说》讲演录
》
售價:HK$
74.8
《
无尽的海洋:美国海事探险与大众文化(1815—1860)
》
售價:HK$
102.4
《
治盗之道:清代盗律的古今之辨
》
售價:HK$
125.4
《
甲骨文丛书·剑桥世界暴力史(第一卷):史前和古代世界(套装全2册)
》
售價:HK$
210.6
《
甲骨文丛书·中华早期帝国:秦汉史的重估
》
售價:HK$
300.2
《
欲望与家庭小说
》
售價:HK$
101.2
《
惜华年(全两册)
》
售價:HK$
72.2
|
編輯推薦: |
有钱人生活的浮世绘 生意场的清明上河图
圈子是什么?圈子就是一群利益相近、气场相投的人聚集,除了吃喝玩乐讲段子、灯红酒绿泡马子,还得拼爹、拼钱、拼实力,并一起党同伐异。
圈中自有黄金屋,圈中自有颜如玉。圈子里的人,在事业的上升期,有人推你;在人生的挫折期,有人挺你;要有一天你被圈子外的狗咬了,还会有人帮你一起咬回去。
深受广大人民群众欢迎的《圈子?段子》第二部来了!
北京城的富人们,混的都是什么圈子,侃的都是什么段子?
电影圈、出版权、电商圈、培训圈、资本圈、地产圈……每个圈子都有一些不得不提的大佬,每个大佬都有一些不得不说的段子。深窥富人圈子,猛挖大佬段子,不得不说,不得不看!
|
內容簡介: |
商业大佬、上流社会、资本江湖的圈子;你也许听过但肯定没听“透彻”的北京城的段子!
怎样从蹬着三轮车卖键盘的小贩升级为电商圈的大佬?怎样就着咖啡吃大蒜并在上流场所泰然处之?怎样不耍流氓、不偷税漏税并在没有关系、没有背景、身处红海行业的背景下赚到真金白银?怎样将国有资产从30万美元做到30亿美元,然后赔掉5个亿,身陷囹圄,然后再重装上阵,卷土重来?……京城这个圈子,讲不完的段子。看十三叔为你手绘有钱人生活的浮世绘、生意场的清明上河图!
|
關於作者: |
十三叔
资深玩主,年已不惑,性喜热闹,亦喜隐秘,常出没于上流私人会所,与“二代”们打打酱油,与大佬们唠唠磕,是见证者,也是参与者,更是“深喉”。
|
目錄:
|
前言
开篇 “求”与“球”——写在圈子Ⅰ与圈子Ⅱ之间
一张演出许可证与5000万元的故事(一)
一张演出许可证与5000万元的故事(二)
一张演出许可证与5000万元的故事(三)
号外:圈子是个球(一)
号外:圈子是个球(二)
第一部 流变(1999—2002)
其实,我是一个小贩(一)
其实,我是一个小贩(二)
其实,我是一个小贩(三)
变形——从小贩“2”到“2.0”(一)
变形——从小贩“2”到“2.0”(二)
上流与下流(一)
上流与下流(二)
上流与下流(三)
上流与下流(四)
大风那个吹(一)
大风那个吹(二)
大风那个吹(三)
资本,可好玩了(一)
资本,可好玩了(二)
资本,可好玩了(三)
经理江湖(一)
经理江湖(二)
经理江湖(三)
那些“翡翠王小丫”们(一)
那些“翡翠王小丫”们(二)
第二部 真实的秘密(2003—2005)
俺们的“成功”不可复制(一)
俺们的“成功”不可复制(二)
一群演员的自我修养(一)
一群演员的自我修养(二)
一群演员的自我修养(三)
人善被欺,“善人”欺人(一)
人善被欺,“善人”欺人(二)
奢侈的世界,你们不懂(一)
奢侈的世界,你们不懂(二)
奢侈的世界,你们不懂(三)
奢侈的世界,你们不懂(四)
神奇的“愚乐圈”(一)
神奇的“愚乐圈”(二)
神奇的“愚乐圈”(三)
神奇的“愚乐圈”(四)
老外爱中国(一)
老外爱中国(二)
老外爱中国(三)
“京城四爷”是一种职业(一)
“京城四爷”是一种职业(二)
“京城四爷”是一种职业(三)
“房事”(一)
“房事”(二)
“房事”(三)
“房事”(四)
那些“会所”
后记 没伞的孩子,就得拼命跑
|
內容試閱:
|
在有关富豪的段子里,十三叔认为最装×的一个如下:
A:天冷了,为啥你只穿T恤?
B:我是富豪。
A:那为啥T恤是加绒的?
B:我是富豪。
A:那为啥T恤里边还要穿个毛衣?
B:跟你说了,我是富豪……
你看,人们对于富豪的刻板印象就是如此:他们膀大腰圆,派头十足,与众不同。吃刀削面要用鱼翅拌;手机只买最新款的水货,以此证明自己不差钱;恨不得把自己整形成个三头六臂、金刚葫芦娃附体才给力。
可是实际上,十三叔通过对富豪圈子的多年悉心研究,从而得出的“学术结论”表明:富豪也是人,在某种程度上,更是普通人。不过与常人的区别在于,他们的生活就像超级女生,挺到最后的都是纯爷们儿……
第一代富豪们身上的江湖气、匪气、豪气;
被逼无奈下海创富的“三无”青年;
家道中落不得不苦哈哈地找活路的富二代;
一不小心掉入陷阱不能逃去的落马富豪;
……
从这些人身上,可以看到国人固有的优良品质和恶劣品质。因此,十三叔讲述的所有富豪圈子、段子,无一例外都是活生生的普通人过日子的故事——他们都经历了喜忧参半、过关斩将的发家历程,最终成为“神马”,笑傲江湖。
富豪是神马?不管别人给他们带上啥样儿的高帽,依旧是赤条条一个个普通人儿。既然如此,他们的光环可以就此褪下了,别老让人家活在牛气冲天的“牛圈”里,也得让人家去野地里撒个欢儿,在舆论中当一回普通人。“压力山大”的光环之外,富豪也需要尽情地哭一把、笑一把、闹一把,自豪又自嘲地宣称:爷们儿当年也曾经娘过。
关于富豪圈子的另一个段子,凸显了他们由“爷们儿”回归到小清新的“娘”之全过程:
有钱人才叫亲密恋人,穷人叫搞搞对象;
有钱人才叫优雅神秘,穷人叫死鬼装逼;
有钱人才叫环保节能,穷人叫抠门土鳖;
有钱人才叫直爽快意,穷人叫粗野没文化;
有钱人才叫旅行,穷人叫流浪……
显然,富豪们的圈子是牛×的,段子是傻×的。因为大家的生活在本质上没太多区别。甚至,在调控的大背景之下,穷人富人过得都挺苦×的。
道理其实很简单:富人也是人,他们很富,也很“妇”,于是“富妇得正”,给人造成了种种或正义凛然或完美无瑕的幻觉,实际上……
你懂十三叔的意思吗?借用句老话:“以前,地主家过年也就吃个白面饺子。”以此推论可知,“现在,富人家过年也就在会所里订个年夜饭。而且,富人过年也不让放鞭炮。”
穷人和富人在人类日常生活中的差距,几乎没有了,那差距在哪里呢?
差距在圈子和段子里嘛,仅此而已。
开篇咯……
书摘:开篇“求”与“球”——写在圈子Ⅰ与圈子Ⅱ之间
历史学家执迷于陈述往事,官场中人关注现实沉浮,企业家和商人呢,最擅长的大概是“刷牙”——左手杯具、右手洗具……
1999年9月,刚从中国返回美国的杰克?韦尔奇对他老家的媒体说:“我看到中国的那些企业家,就像在演戏。”言语中充满了嫌恶之情,让他的中国追随者们大失所望。
这好比一个生性孤僻的摇滚歌手一不小心走红了,面对漫山遍野的狂热粉丝,他恨得只想骂上两句,你们要品味我的品位,而不是腻歪歪地追着我喊“欧巴”。
事实上,这年韦尔奇在中国受到的狂热欢迎大致如此。所以他一回老家就“忍无可忍”,就差骂中国粉丝“傻×”了。
中国的企业家们,几天前一派和谐的“洗具”,由于被偶像吐槽,忽然就“杯具”了。
他们的狂热“洗具”不仅表现在“追星”这事儿上,在实际商业运营中,也让人觉得是在“演戏”:从1999—2002年的4年间,有个东北人,以北京为总部,在全国数十个省市敲定了27个软件园,平均不到两个月就诞生一个。当然,并未真的动工,而只是靠一个“软件园概念”,这位“追风一般的男子”获得的投资就堆成金山银山。
中国“企业家”们太“有才”了,以至于有人“出于礼貌”或者扯淡,也不得不为他们量身定做一个“富豪榜”。这份榜单的始作俑者——胡润,是一位不远万里来自英国的国际友人。一个偶然的机会,让他在中国找到了自己的事业起点。
1999年,身为安达信会计师事务所会计师的胡润,每天下班之后就会抓过一大堆报纸以及通过各种关系找到的上市公司报表,归类分析。数月后,他排出了一份中国内地财富排行榜,这份榜单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第一份较有说服力的财富排行榜。
此后,他跑回老家英国,找到了那些全球知名的大媒体,登门拜访,给他们阐述自己的理想和中国人的好客,最终打动了喜欢尝鲜的《福布斯》。
和韦尔奇对中国商人的厌恶之情大相径庭,《福布斯》和胡润,分明看到了其中的“商机”。这大概就是“企业家”和“商人”的区别吧。
而共同点则在于,企业家和商人都很容易变成“杯具”。虽然《福布斯》与胡润一起创造了这个无人知道结局的游戏,但谁也无法预料,经过几年的总结,大部分上榜的人发现了规律:“这份榜单上不得,想想那些排在前五的人吧,这几乎成了他们的绝命书。”
呵呵,落马的那些“首富”,正是“杯具”的商人。他们狂热的致富故事,在喧腾与轮回的流变之间,似乎注定有这样一个“杯洗交加”的开篇以及“悲喜无泪”的结局。
一张演出许可证与5000万元的故事(一)
话说当年,有这么一个优雅到极致的“圈子”段子,人称“一张演出许可证价值5000万元”的故事。请听,十三叔的某资深八卦哥哥为你慢慢道来。
十三啊,是这么一回事儿哈。民营影业孙大佬知道不?“吃螃蟹大佬”知道不?影业大亨王大佬知道不?不知道啊,你喝多了还是我喝多了?你个凹凸曼。他们的身份分别对应的是:民营影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把房子放电影里卖的人,现在出产华语电影最多的大佬之一。
“什么乱七八糟!”
别嚷嚷,听我说。十三啊,很久很久以前啊,其实也就是1999年前后吧,这帮人除了较早出道的“吃螃蟹大佬”,其余两位都还没什么钱。
一开始,大家彼此都不认识,就因为一中间人牵线,三人混成了一个圈子。当时,影业大亨王大佬的老丈人是北京一郊县的官,一个位置不小的官,有家马场。王大佬每当闲得无聊的时候,就去骑马。十三叔去过几次北京郊区马场,骑着马跑来跑去,或者坐在马上面溜达,其实很无趣。但也许王大佬们很喜欢在策马奔驰中风吹过脸颊那迷情一般的感觉。
20世纪90年代末,北京玩马的人不多,有同好的“吃螃蟹大佬”算是一个。
“吃螃蟹大佬”聪明、世故,更早时候闯过海南,在那片南中国热土上搞过贸易。所以当一干以后的大佬还苦哈哈的时候,人家早已开着奔驰,叼着雪茄,喝着洋酒,出入北京贵宾楼了。
他还有个爱好——骑马,一来二去与王大佬混得烂熟。两人时常聚在一起,商量着“哥儿两个合伙干点啥”。想来想去,想不出个所以然来,反倒被孙大佬抓住了机会。
“孙大佬也玩马?”十三叔终于忍不住,插问了一句。
“孙不玩马,但他有个厉害的老婆。”八卦哥哥喝下了杯中的红酒,慢悠悠地吐出几个字来。男人们骑马、喝酒、谈生意,女人们美容、逛街、购物,“吃螃蟹大佬”、影业大亨王大佬的老婆也搞了个自己的圈子。而孙大佬的老婆正好在这个女人帮中,并且与两位王夫人关系不错。
人说“学得好不如嫁得好”,对于男人来说,何尝不是“混得好不如娶得好”。谁说成功男人背后就没有一个玲珑的女人呢?因为老婆牵线,孙大佬进入了二王的圈子。
当时的孙大佬在港澳中心租了两小间办公室,开了一家演艺公司。公司规模不大,几个人几台破电脑。但孙大佬心比天高,想做大事。做大事光有心可不行,还得有钱。可孙没钱,要不然怎么租个简易办公室,而不盖个“搜侯”自己玩儿呢。
这哥们儿愁啊愁,就差要把自己愁成阿香婆的时候,嗨,“吃螃蟹大佬”出现了。
“吃螃蟹大佬”很豪气地说:“你公司作价多少?我买你50%股份。”孙大佬一听乐了,可没多久,反而更愁了:“这资产就几台电脑的小公司卖不了多少钱啊!”
一张演出许可证与5000万元的故事(二)
那个谁谁谁说:“人生最悲惨的事是,人死了,钱没花出去。”对孙大佬来说,最惨的是,明明钱就在眼前,看得着,却够不到。惨啊!这时,给十三叔讲故事的这位八卦哥哥出场了。他给孙大佬“画了一个圈”,引资的事就这么成啦。
讲孙大佬引资故事前,十三叔要插播一段关于八卦哥哥的“广告”。
十三叔认识八卦哥哥有些年头了。前几次见面,十三叔觉得八卦哥哥是位“演员”,就是那种对A说“你给我钱,我能找到B帮你摆平××事”的“演员”。因为,这位哥哥每次见面都会给十三叔一张名片,而每次给的名片头衔都不一样:什么网络公司的CEO,什么上市公司的法律顾问,什么建筑集团的独立董事,什么零售集团的上市顾问……
一串令人眼花缭乱的头衔,再加上人家口头上的生意都是亿元级别,看得、听得十三叔头晕目眩。不过,久而久之,十三叔发现有些人是内部张扬,外部低调,身份多,并不全是忽悠。八卦哥哥在十三叔面前不掩饰,那是把十三叔当做了朋友。同时,十三叔曾经拜托八卦哥哥办过很多私人事情。人家办得滴水不漏,还没要十三叔一毛钱的办事经费,是真神人啊。
回过来继续孙大佬的发财故事。
话说孙大佬托人找到八卦哥哥,请求指点。八卦哥哥接手这事也犯难啊,人家就是想空手套白狼嘛。他想啊想,快把自己想成老干爹的时候,忽然灵光一闪:孙大佬别的没有,可有一样东西还真能做点文章。
孙大佬除了有个好老婆,还有一宝贝——一张演出许可证。但凡有资历的文化商人都应该知道,20世纪90年代末的演出许可证是有钱也买不到的。
整个北京城,别看什么演艺公司比沙县小吃还多,但有演出许可证的数不出三家。而且,这证可不是为了买张半价火车票,随便从街上的电线杆、电话亭上抄个号码,一拨过去就能搞定。即便那些号称能通天入地的牛人,若没真本事,也搞不定的。
好吧,十三叔相信看到此,一定有热心的读者会好奇地问:孙大佬是如何弄到演出许可证的?许可证那么难搞,孙大佬本事那么大,还会筹不到钱?
孙的起家故事,八卦哥哥告诉过十三叔。十三叔想讲,因有顾虑而不敢随便讲。十三叔想说的是:一,十三叔虽名十三,却不是有意装十三、卖关子;二,十三叔不属于他们那个圈子,段子也是道听而来,给自己留点后路不是坏事;三,其实故事的背后没有多神秘,但的确也有不少玄机,唯一能剧透的是,孙大佬是部队出身,而他运作的很多演出是对内不对外的……
至于第二个问题,则更好回答了。通天的路也是山路十八弯,碰巧让你找到“一弯”的捷径,但还想“每道弯”都走直路,那是贪心,更是妄想。
总之,就是一张演出许可证,八卦哥哥将孙大佬的“企业”评估了一个亿,“吃螃蟹大佬”出了5000万投资了一半的股份。两家公司都是起了四个字的名字,但有两个字是一样的,俨然同胞兄弟,从此一家人。
一张演出许可证与5000万元的故事(三)
后加入圈子的孙大佬算圆满了。另一边,影业大亨王大佬看着5000万,心痒啊。这搁谁,能心如止水?他想,“我不能骑一辈子的马啊!”一寻思:孙大佬这哥们儿有眼力,玩文化,绝了。
文化意味什么?意味着无形,意味着没有上限——想怎么吹,就能怎么吹。它不像盖房子,你得有地;搞金融,你得有钱;哪怕弄一小川菜馆子,你不得还要厨子么!
关键是玩文化还能玩大。一个人成立一个文化公司,搭个班子讲故事。嘿,四两拨千斤。
影业大亨王大佬说你孙大佬做演出,那我就拍电影,拍贺岁片。他开始四处找本子,最终看中了某著名京片子作家的《狼狈不堪》。有剧本后,他先拉来现在已是大导演的一位冯老板,后者又介绍了现在也是大老板的某川籍演员。
好了,剧本有了,导演有了,演员也有了。影业大亨王大佬总感觉还差点啥。哦,原来还差开机的钱啊。这不,人家有哥们儿么。“吃螃蟹大佬”支票一签,钱,有啦!
不过,“吃螃蟹大佬”也是聪明人。他对影业大亨王大佬说:“××啊,你看电影拍摄地能不能放在大哥在北四环外新开发的楼盘‘××经典’啊?”于是,电影就在那儿取了景。
拍完了上映,电影火了,“吃螃蟹大佬”的“××经典”也火了。一箭双雕,妙吧?
这时,又有同学要发话了:要5000万,就给5000万;拍电影没钱,就给钱。这“吃螃蟹大佬”敢情不是商人,是善人啊?钱就这么好要?
其实,没有谁傻与不傻,也没有什么好要不好要。其一,人家是一个圈子的,才会给你时间,允许你讲“概念”。孙大佬、影业大亨王大佬能拿到的钱,阿猫阿狗、阿七阿八就拿不到。其二,人家会讲概念,更会玩概念,手上还有资源。拿孙大佬来说,那年头演出许可证稀缺,什么东西一少,就有了门槛,就有了讨价还价的资本。
每个人心里都有自己的小算盘,看你怎么打。从“体制不许随便成功”到“体制帮助你成功”,其间的过程充满黑色、灰色的段子和故事。在花个二三十万就能轻松搞到一张演出许可证的今天,十三叔讲的段子,年轻一代,你们是不懂的。
多年后,十三叔与八卦哥哥成了无话不说的好朋友。我们一有空便会去北三环双秀公园西侧的一家茶楼喝茶聊天。很多次,十三叔会略带牢骚地抱怨:别人千万甚至上亿的钱挣得轻轻松松,自己百八十万的项目辛苦半天。每当这个时候,八卦哥哥总会迎着窗外射进来的阳光,眯着眼睛,不慌不忙地说:“你不会讲故事。”
于是,十三叔知道圈子的深浅和圈中人的高低,取决于你进入的圈子本身和背后力量的强弱。除此之外,还有其他几个方面,十三叔将其归纳为“号外:圈子是个球”。
这不是骂圈子混球,而是客观而言。尽管有时候,圈子确实是一摊浑水。
号外:圈子是个球(一)
时而清澈、时而浑浊的圈子,构成了生活的本质。
毕加索拽过一句词儿,“当一切细节都被遗忘的时刻,才能产生雕塑”。十三叔并不否认,但是引用这话的意思却与其相反——在真实世界中,细节是最不能遗忘的。因为细节就是一个个段子啊!段子没了,圈子也就油尽灯枯。而每每记起这些段子,才能看到历史进程中的若干大事件背后的来龙去脉,才能不被蒙蔽。
在这些段子的背后,是一个“宰相起于州郡,猛将发于卒伍”的时代,错综复杂的圈子枝丫虬结。在这些圈子里,主人们的财富与能力高下可见;关于他们的段子,却没有贫富尊卑,每个人都在困惑与伤害、遗憾与偶然之中纠结徘徊。
圈子很大,段子很小,以小博大,思路明了:假模假式的,在段子解构下露出马脚;三俗下流的,经段子演绎后卓然于世;深藏不露的,于段子之中大白天下;庸常无奇的,段子能解开背后的重重玄机。你看,段子就是那只手、那双脚、那根球杆……而圈子,则是在手脚拍打之下,忽左忽右、忽高忽低的一个球。
圈子是高尔夫球:每个人都想用最少的挥杆达成最终的目标。
下面十三叔要讲的段子,真假难辨,但在某些特定的圈子里流传已久。
话说某个以球形的身材、飘忽的球技闻名世界的乒乓球运动员,退役后“有幸”成为一领导的陪练。此球手虽然身宽,可是心细。他每次陪练,尺度分寸拿捏得恰当,“陪”得领导美滋滋、笑嘻嘻、乐开颜。一来二去,他深得领导欢心。
有一次,球手随一批人到中部某省省会城市走穴,赚点小钱。当地有个官员接待时,怠慢了球手。然而,他哪里知道球手背后有大树?
球手回京,再次陪领导打球。但这次他一改往日的平和球风,变得相当犀利,打得领导找不到北。领导急忙叫暂停,亲切地问他:“小×,你今天状态不好啊?”
球手说:“领导,我前些天去地方,有个官员言语中,似乎对您不尊敬。我帮您辩解几句,可对方根本就瞧不上我。”就这样,那个官员的结局可想而知。
凭一手球技,他打入了多数人梦寐以求、费尽心思也进不去的权力大圈子。他一句漫不经心的话,深藏杀机,毁人无形,还不带刀。因为傍上大人物,他只需一句话,只挥一杆,直接一个“小鸟球”,借用他人之手,就能迅速命中目标,把“我”方的铁球砸进对方的洞中。
圈子是足球:彼此联系、互动很重要,但归根结底还是实力。
十三叔有一认识的人,小青年,挺骄傲的,爱好不多,就是喜欢去三里屯喝酒搭讪泡妞——尽管据十三叔所知,未曾有过胜绩,但仍乐此不疲。
某日晚,十三叔接到此青年电话,“哥,来三里屯的Tree,我请你喝酒,有妞介绍。”
“你今天居然搭到妞了?”
“是啊,认识一个小姑娘,说看过我的文章,很喜欢。”
十三叔微微一笑,因为有十三叔在场,此小哥从不埋单。但冲着“有妞介绍”,好奇心驱使十三叔决定去看看“是哪家姑娘这么不长眼”。
驱车很快赶到酒吧,见到这孩子,他介绍十三叔,说了一句“ThisisMr×”。
十三叔愣了愣,没想太多,目光直盯姑娘。“还不错哦”,十三叔心里纳闷了,“这么好的女孩子,怎么就……”等小青年去洗手间的空隙,十三叔问那位姑娘:“你俩怎么认识的?我朋友说你喜欢他写的东西?”
“啊?我之前不了解你朋友啊。人家不是国际友人吗?我想,对友人还是该热情点吧。”
“什么?国际友人?”
“新加坡的啊。”
十三叔嘴里的果汁直接喷出,“新加坡?他连大陆都没出过。难怪介绍时说了一句英语。”
姑娘脸色瞬间惨白。当小青年完全不知所谓,笑着走回桌前时,姑娘站起来,直接一脚踢过去,头也不回地走了。
好吧,十三叔承认这事办得缺德。不过,十三叔想说,泡妞就跟混圈子一个样,有本事就混,没能力悠着点。千万别打肿脸充胖子,脸是肿了,但仍然不是胖子啊。圈子这玩意儿,表面上是兴趣结合体,实际上还是利益相关体。怎么体现利益?归根结底是实力。
就拿“吃螃蟹大佬”、影业大亨王大佬来说,共同的爱好仅仅是把他们牵在了一起,只有利益才让彼此上了同一艘船,被绑到了一块。要只是玩马,充其量是朋友,算不得是圈子。
对于绝大多数圈子里的人而言,利益其实远比兴趣更重要。正如足球,现在是个功利足球的年代。圈子和足球最像的地方,是二者都需要与身边的其他成员好好配合,用心、用眼神、用演技与队友互动,如此才能把球打进球门。这个道理看起来明白无误,不就是圈中人常说的“一回生两回熟,咱们多联系”嘛。话虽不错,但这也不过是个客套话。如果你没实力,人家给你传几次球你都拿不住,就没人愿意和你玩了。
建国门赛特广场有一家不对外营业的美容院,你可别想歪了,确实是正经美容院。美容院的老板,是十三叔一位关系不错的球友的前女友。而之所以不对外营业,是因为老板定期给圈中的角儿们免费赠送消费卡,以此巩固关系。仅消费卡这一项,一年都得几百万,更别说店面租金和日常维护费用了。你看,这就是实力,一般人玩不起。玩不起也就罢了,但是如果人家不愿意和你玩,你还老大不乐意,问人家为啥不给你传球,打肿脸充胖子,后果就不止是没人愿意跟你玩了,你还会被踢出圈子。
因此,圈子中人最讨厌那种“大张旗鼓吹牛、扯淡无边无际”,俗称“张无际”的人。
号外:圈子是个球(二)
关于圈子的种种,最惨的是,圈子活着,段子死了;最理想的是,圈子死了,段子还活着;大多数时候,圈子里的人活着,可是段子半死不活……
这说明一个问题,圈子玩得好不好,最直观的尺度就是段子给不给力。十三叔经过严谨的科学论证与历史研究之后,将圈子定位成“球”,因此,每个圈子成员自然被定义成“球员”。
球员的天赋固然重要,“球探”和“老球员”的发挥、提携在某种程度上更加重要。他们就是活着的段子里那些活生生的故事,即“圈子这个球”的另一套规则:大佬定律。
圈子是篮球:关键人物决定胜负。
北京城文化圈有位W大佬,人年轻,长得也倜傥,这些年可谓春风得意。熟识他的人明白,早些年W混得一般——某出版公司的小中层。他的发迹靠实力,也靠运气。
W年轻时,好读书,颇有见识,偶然机会由朋友引荐进入了一个金融圈子,结识一位国有大集团的高层。这位高层是一家金融机构的核心人物。
两人经常品茗,对话内容多集中在国外先进的金融、管理思想什么的。
高层下班后没应酬,就问:“W啊,你看的书很多,给大家推荐下国外一些好的金融管理书吧?不过有一点,在座很多同志英语没你好,怎么办?”
“这好办,集团搞家出版社吧,把国外的好书翻译进来。”
“谁负责?”
“我有人选。”
从此,京城多了一位出版大佬,呼风唤雨,有一说一。
人人都想混进档次高的圈子。殊不知,越吓人的圈子,等级身份划分越明确。你千辛万苦挤进去,是男一号,还是跑龙套?嘿嘿,全凭大哥一手带。
乔丹身边的小弟,就连板凳球员放在其他队里都是男一号。乔丹本人,其实身体条件并非最出色的,也不是个子最高的,那为啥他就是关键人物?
篮球场上的关键人物,通常不是个子最高的那个,反而很有可能是最矮的那个。混圈子,道理也一样,核心人物一定是面儿最广、活儿最好的那个。也许在很多场合,这个人甚至是隐形的,根本不是普通人在台前能看到的,这就叫幕后的牛人。
进一步讲,混圈子一定要谦逊,不要总想着是在混黑帮,把圈子里最扎眼的人灭了后自己扬名立万。保不齐你灭了自以为是的“老大”,但真正的大佬还没出手呢。
靠谱的做法是:有理有节,尊重前辈,即使你有时候觉得他确实土得掉渣,也不妨先观察观察。实在看不惯,大不了你自立山头,重新去搞一个圈子玩儿呗。
圈子是台球:有准度、能赢球的是新手,有准度、有走位、总赢球的是球王。
十三叔认识一位知名主持人兼制片人,那是真知名啊!她几年前离开电视台,投身商界,办起了公司。这“业”创得并不算成功,可在电视台积累的人脉让她顺利进入了商界的几个大圈子,因此时常出现在圈子中的酒会、论坛,露露脸,讲讲大道理。
在自我标榜和吹嘘下,她俨然成为“甘愿为了创业理想,不顾一切放弃体面的身份、稳定且可观的收入,步入生不如死的创业队伍”的有志人物。
不明真相的人都会对她肃然起敬。大家琢磨着:“人家这么大的腕儿,放着那么好的平台不干,为了商业理想投身商海,背后的故事谁知道有多精彩呢!”
混圈子的准度是啥?分寸。一个人混入一个圈子,首要靠的就是把握分寸这种稀缺的品质。尺度玩小了,干嘛要混圈子啊,还不如自己关上门,拉着老婆孩子丢色子,玩大富翁。
尺度玩大了,更不行。利益这东西,尽管虚妄,但永远是抢手的。
大家搞个圈子,心照不宣,说白了,就是各怀鬼胎,便宜、好处不能都被你一个人占了,做人要有分寸是不?
当然,只有分寸也不行,充其量你能“混得开”,但不一定能“混得好”。还得靠走位。走位又是啥?就是总能恰如其分地出现在关键人物跟前。在圈子里,主事的永远不是新锐,永远是中流砥柱。明白了这个道理,你自然会更明白走位的重要性。
话说回来,就算能拿捏分寸,懂得走位,年轻人想成为“扛把子”还是不太现实。
圈子是棒球:利益的前提是仗义。
前几天,听来一个段子:北京某身家数千万的富翁C,和街道的办事人员沆瀣一气,伪造证明,冒领低保。整整八年,都没被人发现。后来东窗事发,起因竟是被自己的亲弟弟告发。为啥告发?因为吝啬至极的他,不愿赡养老人……据说朋友圈里听到此事,一致的反应就是:嗨,早晚的事儿。
你看,在圈子里混,“不仗义”这种看似无关轻重的“骂名”,其实很严重。吝啬只是“不仗义”的表现之一。如果吝啬顶多是“损人不利己”,那么“损人利己”就有些阴险了。借用圈子里的话来说,一个人一旦背上“不仗义”的名声,那他的倒霉,就是早晚的事了。反之,行得正,则走得远;为人仗义,不做苟且之事,不但名声好,而且早晚撞大运。
十三叔有位做珠宝的朋友,多年前是新疆的插队知青,由于学医出身,成了四里八乡的赤脚医生。有次,一个维吾尔族老头腹中剧痛,乡下偏远,来不及送医院,这朋友看了看,说这是阑尾炎,然后冒险在简陋民房中为老头做了手术。
多年后,他改行做珠宝生意,那维吾尔族老头把一块两百斤的上好玉石毛料以很低的价格卖给了他。凭借这块稀世美玉,他成了今日的珠宝大亨。
相信十三叔吧,圈子里有许多奇妙的段子,也有诸多难以预料的情节,但是不害人、不坑人、巧妙利用资源,始终是正确的选择。虽然这么做,短期内看似吃亏,但下场至少不会是个彻底的“杯具”。
同时,要牢记“实力、走位、共生、正派”这几条法则,方可领悟“圈子是个球”这一永恒哲学命题背后的精髓:你玩球,莫让球玩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