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棉的全球史(历史·文化经典译丛)
》
售價:HK$
109.8
《
超越百岁看这本就够了
》
售價:HK$
55.8
《
亚洲戏剧史·南亚卷
》
售價:HK$
143.4
《
中国历代竹器图谱与数字活化
》
售價:HK$
557.8
《
EDA技术与设计(第2版)
》
售價:HK$
85.0
《
揉碎浪漫(全两册)
》
售價:HK$
70.3
《
古籍善本
》
售價:HK$
537.6
《
人民币国际化报告2024:可持续全球供应链体系与国际货币金融变革
》
售價:HK$
87.4
|
編輯推薦: |
该书作为第一部以公民权为视角研究农民问题的专著,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观点和见解,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
內容簡介: |
本书以公民权理论为分析框架,以湖南溆浦县为主要考察对象,以土地制度的演变和农民身份的变迁为主线,考察和分析当代中国农民公民权的演进逻辑。作者提出当代中国农民的身份经历了阶级化、结构化、社会化和公民化四次重大变迁,认为中国农民问题的解决程度最终取决于国家发展公民权的进度。该书作为第一部以公民权为视角研究农民问题的专著,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观点和见解,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
關於作者: |
张英洪,出生于湘西农村,研究员,政治学博士,主要从事农村和农民问题研究,尤其关注农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尊严。主要著作有《给农民以宪法关怀》、《农民权力论》、《农民、公民权与国家》、《认真对待农民权利》等。
|
目錄:
|
推荐序
第一章 导 论
一、选题的缘起和意义
二、研究的回顾与评述
三、理论假设、分析框架和叙述结构
四、研究方法与资料来源
五、有关概念的简要说明
第二章 土地改革、阶级划分与农村政治分层
一、革命政权的建立
二、划成份
三、斗地主
四、怨恨
五、小结
第三章 集体化、城乡隔离与农民结构化
一、强制集体化:从阶级身份到社员身份
二、城乡隔离:农民与市民的制度分野
三、大饥荒:公民权缺失综合症
四、民意表达成本
五、小结
第四章 家庭承包、社会发育与公民权生长
一、平反与摘帽:农民内部身份的平等化
二、承包责任制:农民身份的社会化
三、农民负担:中央、地方与农民的多边张力
四、小结
第五章 讨论与结论:农民公民权成长与现代国家构建
一、从农民到公民:农民身份的演进逻辑
二、农民与国家关系演变的模式与前景
三、公民权:现代国家最基本的公共品
参考文献
后记
|
內容試閱:
|
第二章土地改革、阶级划分与农村政治分层我把考察农民公民权演进逻辑的起点放在1949年新政权的建立,这是考虑到新的共产党政权乃是中国自1911年帝国王朝崩溃以来所建立的具有统一中央权威的政权,同时,这个政权又是农民革命胜利的产物。换言之,一个具有高度中央权威的政权,一个农民革命胜利后建立的新政权,又是如何解决农民问题的。尤其是,在新的政权体系中,农民的公民权是如何演变和生成的。农民公民权的演变和生成逻辑,对于理解中国现代国家构建具有何种理论和实践意义。在新的国家中,国家政权的合法性不是基于民众契约性的和平授权,而是源于革命的合法性,即基于党的武装斗争和暴力革命的胜利,“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本章将要讨论的重点是,农民通过新政权主导的农村阶级成份的划分,实现了身份的阶级化,从而使不同的阶级身份取代了相同的公民身份。国家通过政治分层,在农村构建了以“敌人”和“人民”为对立两极的阶级阵营,从而构建了农民内部的不平等结构。一、革命政权的建立现代工业社会与传统农业社会的一个重大区别,在于为工业社会提供系统性论证和合法性解释的各种观念系统(意识形态)产生了。各种千差万别甚至相互冲突的观念系统(意识形态),犹如人类为自己设计和开发的各种品牌和版本的“电脑软件”。每个人和每个国家的头脑吸收和安装什么品牌和版本的“观念(意识形态)软件”,在很大程度上就将意味着其可能有什么样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在现代世界中,几乎没有一个人和一个国家能够逃避现代观念系统(意识形态)的渗透和影响。虽然观念之于人脑并不完全如软件之于电脑那般呈现出简单的机械对应关系,但一种具有传染性的观念系统对一个人甚至一个民族和国家的头脑与行为所产生的巨大影响不可估量。特别是在人类历史上“最血腥”的20世纪,无数人“在因观念而爆发的大量革命中丧生”。传统中国在被迫打开国门与西方接触之后,以
“主义”命名的各种源自西方工业社会的观念系统(意识形态)纷纷进入中国。中国这个传统农业社会,由此遭受了各种在西方工业社会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观念系统(意识形态)的浸染。在各种观念系统(意识形态)中,“社会主义”就是其中最具影响力的观念和意识形态品牌之一。从历史上看,社会主义思想源远流长。从英国人托马斯?莫尔1516年出版《乌托邦》算起,社会主义思想已有近500年的历史。在托马斯?莫尔看来,人类要获得幸福,就必须废除私有制:“我深信,如不彻底废除私有制,产品不可能公平分配,人类不可能获得幸福。私有制存在一天,人类中绝大的一部分也是最优秀的一部分将始终背上沉重而甩不掉的贫困灾难担子。”
消灭私有制、实行公有制就成为形形色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思潮与运动的核心诉求。1848年2月,德国人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出:“共产党人可以用一句话把自己的理论概括起来:消灭私有制。”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被认为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学说的诞生和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开端。马克思主义由此成为资本主义最激烈最彻底最革命的批判者。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信奉马克思主义的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发生历史分野,形成了以俄国激进左派列宁为代表的布尔什维克主义和以德国改良派伯恩施坦为代表的社会民主主义两大思潮和运动。事实上,他们各自“开发”和“升级”了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这个著名品牌,成为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的两种新“版本”。布尔什维克主义极力推崇暴力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社会民主主义则虔诚主张和平改良与议会民主道路。他们都声称自己秉承了马克思主义的正统地位,并指责对方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盗版”。
1917年11月7日,布尔什维克党在俄国夺得政权,从此,俄国从历史上的“君主专制让位于管束更严的共产主义专政”。作为最坚决的“马克思主义左派”,列宁决心与社会民主党决裂,单独成立共产党。1918年3月,根据列宁的建议,俄国社会民主工党正式改名为俄国共产党(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