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新经济史革命:计量学派与新制度学派
》
售價:HK$
89.7
《
盗墓笔记之秦岭神树4
》
售價:HK$
57.3
《
战胜人格障碍
》
售價:HK$
66.7
《
逃不开的科技创新战争
》
售價:HK$
103.3
《
漫画三国一百年
》
售價:HK$
55.2
《
希腊文明3000年(古希腊的科学精神,成就了现代科学之源)
》
售價:HK$
82.8
《
粤行丛录(岭南史料笔记丛刊)
》
售價:HK$
80.2
《
岁月待人归:徐悲鸿自述人生艺术
》
售價:HK$
61.4
|
編輯推薦: |
为什么今天中国人“满足多反而抑郁大,享受多反而幸福少,安宁多反而焦虑重”?
为什么我们虽然年龄不同,身份各异,隔地遥远,却长年累月连绵不断地遭遇相近烦恼事?
观察家徐志频震撼发声:解剖中国历史,棒喝现实陋相;再踩社会痛点,探寻中国出路!
谁看穿了文化陷阱,谁就占领了文化制高点!
谁洞察了制度弊端,谁就赢得了改革主动权!
易中天、于建嵘、笑蜀、王跃文、伍继延、肖黎明郑重推荐
|
內容簡介: |
为什么今天中国人“满足多反而抑郁大,享受多反而幸福少,安宁多反而焦虑重”?
为什么我们虽然年龄不同,身份各异,隔地遥远,却长年累月连绵不断地遭遇相近烦恼事?
青年有就业挫折、中年陷人际纠葛、大家遇心灵危机。生活越丰富,内心越空洞。每个人像陷身泥潭,越摆脱,越烦恼。
《公民的烦恼》通过切入历史来反照现实,为当代人寻找出路。举凡诚信、礼义、才智、法治、人文、虚术、名利场、食色、俗性、居家、饭局、自由、未来等,均有透析。《公民的烦恼》作者通过观察五千年来所积累的、至今仍在拖累中国人的共同的文化陷阱与集体无意识心理,以抽取中国史上貌似戏剧性、实则贻害至今的典型事件方式,逐一剖析。洞察趋势,点破谜局,微言大义,意在深远。
作者以“公民价值观”为手术刀,穿透中国历史,盘点传统文化,阐明当下生活。告诉读者,你的烦恼从何而来?是怎么回事?怎样去解决?
官员读,谙熟治乱成败的智慧,莫负公权
文人读,通达政治与道德关系,不凭想象
公民读,认识公民精神的可贵,勿忘私权
|
關於作者: |
徐志频,著名作家、评论家。代表作《湖南人怎么了?》《经营天下的湖南人》《当商帮已成浮云》。2010年,全部作品被湖南省图书馆收入永久馆藏。作品已被翻译成英文、日文分别在美国、日本出版,商业史评论类图书被评为“2011年度全球湘商十大新闻事件”。目前以独立作家身份,致力于唤起和推动中国公民社会建设。
|
目錄:
|
上部 不忍细看的历史
术 历史这把双刃剑
那些读着历史,聪明而有能耐的人,非常懂得利用古人的技巧。我猜测,后来历史上做大事的人,在他过人想象力的激荡下,所有已经死去的古人古事栩栩如生般地复活了。他自己则成了指挥几千年历史上一切大人物的统帅,像放电影一样,潜回到历史故事中去,让古人再替自己活一回,演一回,死一回。刘邦赢了,读者得到了经验;项羽死了,那是别人的身体。经验教训同得,自己毫发无损,还不用为“死人”负责,这种惠而不费的做法,实在是太便宜了后人。
诚 剪不断的谎言
旁门左道,以巧搏正,正是谎言繁殖的温床。谎言升级就成了谣言。中国人在利益竞争面前首先想到利用谣言,与文化有关。中国文化的本质是研究“人与人”,处理人际关系,周旋人际斗争的文化。这让个人的经验与智力,很容易滑入“功夫在诗外”的泥潭。具备聪明才智的中国人,很多在小聪明上耗尽心思,无端被浪费无穷精力,结果文化越走越偏,历史负担越来越重,怎么去产生大气象的企业家、文艺家、哲学家?
礼 “礼”被打丢之后
胡适说:“一个肮脏的国家,如果人人讲规则而不是谈道德,最终会变成一个有人味儿的正常国家,道德自然会逐渐回归;一个干净的国家,如果人人都不讲规则却大谈道德,谈高尚,天天没事儿就谈道德规范,人人大公无私,最终这个国家会堕落成为一个伪君子遍布的肮脏国家。”
智 天生你才何曾用
失道求仁,失仁求义,失义求礼,失礼求法,这是历史的逻辑线。如果还可以加一句,则是失法求诈,这个发现让人震惊。人性在这里制造出一个巨大的黑洞,一种领导风格背后的无奈现实。然而法限底线,德引高尚;站在地上,头望云朵,非常靠谱。
法 让变化跟上计划
不怕难,不怕苦,就怕一觉醒来被落伍。当一篇《80后,我们真的老了?》引发又一轮80后集体怀旧时,多少人突然意识到,80后何时起渐渐转入低调。90后水漫金山般从身后涌起。在资讯更迅捷凶猛、潮流更瞬息万变的时代,在晃着苹果手机、握笔前先学会敲键盘的孩子们面前,80后已被视为OUT。世界纷乱如万花筒,那变化背后始终不变的是什么?
权 改变现实,或者被现实改掉
如果将萧子升与胡适比较,我们会更加清晰地看到,胡适先生在行动与思想上,都给后人留下了价值难以估量的文化遗产,他的“容忍比自由更重要”,正在成为今天中国人的共识,而萧子升除了蜷缩乌拉圭,什么都没有。他原本可以像胡适那样,甚至做得更好的。
人 怎样才能救得男人?
中国历史上能保留个性的,不外乎开国的皇帝,末世的忠臣,江湖的侠客,起义的头领。但平头百姓的个性,却始终被武力捆着,被权力压着,被文化管着,他们亿万张原本生动活泼的面孔,不幸全都平面化,模具化了。一个不敢强调个人、个体价值的民族,必然是没有个性的民族,没有个性,就没有英雄。或者可以说,没有男人。
文 文人末路与文化强国
纵观历史,文人天生有性格缺陷,难有例外。他们的才华,能力,创造性,又完全得益于这些缺陷。在大一统的帝国制度里,在权力主宰的社会中,他们的缺陷十分醒目,非常致命。也只有在人格独立、思想自由、价值多元的社会,他们的个性才可以得到舒展,他们的才华才能得以发挥,他们的创造力才可以得到实现。人格独立、思想自由、价值多元的社会,就是人真正可以做到与世界、与人、与自我内心实现和谐的社会,它才是公民社会。
虚 杨修,一块法治的绊脚石
今天中国人遭遇的许多问题,其中最突出的是虚高于实、情大于法。这与中国人自身的文化气质多有关系。在法治全面取代德治的今天,中国的法律已经史无前例的完善,但法律为什么在许多时候依然形同废纸,宗法、家族、熟人、情感等非理性依然在左右一切?因为即使世界上有最完美的法律,如果大家都不遵守,不相信,仍按另一套逻辑规则行事,则它聊胜于无。中国科技正在领先世界,相对于科技进步,经济激增,中国人的人文思想转型,却显得十分缓慢。由此,反思杨修,今天已经显得十分紧要。
下部 难以确定的明天
公 泛反官不如淡化权力
淡化权力,说得更直接,是淡化行政权力,将作为政治的权力,逐步被分解,它被分散到经济、文化、社会中去。这些权力,进一步细致化,分化进民间去,以避免新的权力垄断。这样,就不存在有支配作用的束缚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的阻力,国人自由的创造力,才可望得到真正的焕发。
名 拒绝名人,关心自己
在今天的中国,我们期待读到这样一篇文章:《我有一个中产梦想》。每天太阳照常升起,从地平,从海岸,从山岚,从高楼。我们轻轻推开窗户,呼吸没有Pm2.5的空气,关心粮食和蔬菜;关心教育、卫生、环境、治安;参与社区和城市治理;我们是各级政府的主要税基,也是苛捐杂税的主力抵制者;我们从切身利益和所在社区出发、自下而上参与政治;我们在公民自治和社会稳定中享受富足。
利 明天谁给你送信
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这一点无论如何没有错。让先富带后富,理想很好,但有两种不好的可能:一是,先富不带后富,不问不管,自己一骑绝尘,一溜烟而去;二是,先富不但不带后富,反过来压迫后富。碰到这类情况,我们怎么办?
场 今天中国人的多多少少
今天我们生活在一个怎样的“时代场”里?作家余华的小说《兄弟》讲述了江南小镇两兄弟李光头和宋钢重新组合成的家庭在文革劫难中的崩溃过程。前一个是“文革”中的故事,那是一个精神狂热、本能压抑和命运惨烈的时代,相当于欧洲的中世纪;后一个是现在的故事,那是一个伦理颠覆、浮躁纵欲和众生万象的时代,更甚于今天的欧洲。余华说:一个西方人活四百年才能经历这样两个天壤之别的时代,一个中国人只需四十年就经历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你看清了吗?
食 食色不是性
杯具乃是“悲剧”,对应洗具就是“喜剧”。说“人参(生)要泡在杯具(悲剧)里才能入味”,可见今天连沉重也被软化、柔和化,物欲化了。杯具算得上是个极致的“饭聊”词,只是,从来没有一个中国人用杯子装饭吃。中国文化,一句话概括,即是“民以食为天”。与中国人完全不同,又相映成趣的,是西方文化的反其道,他们信奉的是“民以色为天”。
色 抛下偶像的爱情
没有人可以在今天渴望浪漫、真实的爱情,今天的家庭和婚姻也已不再是温馨如梦的港湾,而是令人胆战心惊的处所。无论历史,还是现实,我们可以也会愿意去感受和设想那些爱情:才子佳人、郎才女貌、心心相印、男欢女爱、相敬如宾、夫唱妇随……今天去哪里寻找生死相随,终身不渝的爱情故事呢?哪怕瞬间拥有心摇神荡的体会?
非 失去导师的文化
靠山山会倒,靠水水会流,靠人人会跑。中老年文化偶像余秋雨倒了,青少年文化偶像韩寒翻了。今天的我们,正处在这样一个时代节点:社会新旧文化发生矛盾冲突、交织融合,旧文化在不断衰亡、新文化在不断被创造,多元文化的渗透与价值观念在冲突、交流,个人的道德意义失去锚点,造成一种“存在”的不安和焦灼。我国价值多元最初动力来自于对个人利益的承认,有一种解放思想的作用,必然伴随着个人选择自由和思想自由的产生。独立与自由的世界里,天空没有导师,只有鸟人在飞。
是 “商人诚信”的陷阱
在公民意识觉醒的今天,中国人急需做的,是将诚信划分成生活诚信与商业诚信。生活诚信,可以按中国传统的儒家要求,做到言必信,行必果,实事求是,否则就应遭到道德与舆论的谴责。而商业诚信,则完全按商业的伦理来要求。这样,将西方文明成功中国化的现代商业文明,才可望在中国养成。没有新的商业文化形成,中国的商业,永远都只会是在折腾,更甚一点,也不过重复折腾而已。
俗 《百家讲坛》酝酿“草根大师”
任何一个时代,文化上可以没有导师,但一定不能没有大师。在今天这个精英文化全面深入大众化,民智全面开启的时代,《百家讲坛》救市只在一时,而产生大师的事情,却是这个平台的“终生”职业。历史看来,孔子开启了“精英大师”的先声,蔡元培成为“平民大师”的典范,易中天应该会成为今天时代“草根大师”的先锋。
性 李敖对中国意味着什么
李敖走出了阮籍的宿命了吗?没有。李敖常被误读,他一生张狂,纵横捭阖,骂人无数,但并不是一个破坏者。他不过在主张:每个人都自我获得自由,每个人都应从宪法里去争取自己的自由。
举 贾利勒:“公民政治家”
今天的利比亚,不是卡扎菲,而是贾利勒,正是这种民众权利兴起,政治日益技术理性化,政治家日益去魅力“花瓶化”的历史潮流带来的结果。因为,再愚蠢的老百姓也知道,自己的权益有国家保障,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比为卡扎菲卖命重要,比做炮灰去做肥料值钱。利比亚人选择贾利勒,虽然他缺少个人魅力,却能赢得大多数卡扎菲反对派的敬重,道理也正在于此。
分 “弱者生存”揭秘
达尔文说: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我们一直将“适者”误作“强者”。《世界是平的》这部由汤马斯?佛里曼所撰写的畅销书,主要的论题是“世界正被抹平”,这是一段个人与公司行为透过全球化过程中得到权力的过程。作者分析这种快速的改变是如何透过科技进步与社会协定的交合,诸如手机、网络、开放原码程式等而产生的。天人相分,在扁平化的世纪,适者原来是弱者。
明 明天中国人的烦恼
在个人的权利意识正在鼓胀起来,个人表达自由正在宽泛起来的今天,存在主义的个人中心与绝对自由,与传统中国的团体主义、仁爱载道,将成为死而复活的异代敌人,它们很可能在新十年里打得不可开交。在两者之间,往一边倒的人会越来越多,他们形成两个阵营。民众将变得更加迷惘,无所适从,不辨东西,难分轻重。
|
內容試閱:
|
天生你才何曾用?
2012年初,华南理工大学大学生钟滔做了一次“转型期大学生就业问题”调查,结果让人惊讶:从2003年到2011年,我国每年的大学毕业生人数由212万剧增到660万,就业难年复一年;同时,用人单位却年年面临招人难。中小企业本可以吸纳75%就业大军,平台多年来却成了一地“空台”。两者似乎陷入了一个“相看两厌”的怪圈。
关于人才、关于人尽其用的话题,唇枪舌战,莫衷一是,打得社会炽热。
这逼得我们去历史中追寻一点回答。
说项论刘
项羽与刘邦,生死对头,后人翻到历史,怎么也避不开。
尽人皆知的项刘,又莫过于鸿门宴。鸿门宴最揪人心,还是那项庄舞剑。
项刘争霸,刘邦是个赢家,鸿门宴上他赢,乌江一战他也赢。但刘邦赢得十分不光彩:包括那次逃离项羽的追杀,为让车逃得快,多次将子女推下去;包括项羽要烹他老爸,他不去跪地求饶,居然声称要分一杯羹。如此绝后空前的赤裸裸人物,将中国传统伦理彻底颠覆,千载而下,无论如何,千夫所指。
所以,我一直很疑惑毛泽东对刘邦以及刘邦对手的评价。这到底又是什么原因?
在刘邦的生性中,由于出身极端低微,与生俱来,就是痞。痞之外,就是无能。刘邦到底有什么本事?回答十分让人沮丧:什么也没有。用他自己的话说: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中,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扶百姓,给饷馈,不绝粮,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功必取,吾不如韩信。
什么本事也没有,反倒一脸痞相的刘邦,居然成就了惊天大业,他到底靠的是什么呢?同样让人惊讶:全靠什么本事也没有。不信翻《史记》,他说得最多的一句,叫“如之奈何?”换成白话:我怎么办?自己时刻一脸茫然。
本事之外,刘邦倒不是一无是处。因为自己无能,所以他很容易发现他人之能;因为生性就痞,自己鸡鸣狗盗,所以嘻嘻哈哈的容人之量,实在超越了任何人。即使项羽仁而爱人,抵不上刘邦寡而薄人。
如果硬说刘邦还有本事,那也就只有一条:善于用人。因为容易发现人,又能容人,兼善用人,凭这简单的一条,他真赢了。
用他自己的话说:子房、萧何、韩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
未必项羽就不会用人,而且仅仅是败在用人?
项羽出身贵族,有很强的优越感,这很容易造成他瞧不起人。项羽瞧不起许多人,包括给他打江山的人,韩信这样一个人才,就愣是让他给抛掉,反为对手所用。刘邦总结经验:项羽败在仅一个范曾做谋士,还不知道用。一句断了对手终生。
作为统帅的项羽,他最大的短处,正在于过于能干。霸王自己炫耀说:力拔山兮气盖世。话虽有点过头,但不是吹牛皮。他为这个才能高兴,外人看了替他捏汗:你自己这么厉害,下属往哪里摆啊?果然,自己力大无比,蔚为万夫之雄,这加紧了他的傲慢,让他有绝对信心,瞧不起任何人。
贵族身份加本事高手,这两样绝对优势,到了统帅项羽身上,居然都成了毁他的缺点。全世界论本事,论地位,都没有人能超过他,那么天下到他眼里,就是个人的天下,他不可能将别人当回事。
你不把别人当回事,别人当然也不大可能将你当回事。孟子说,君若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你既然已负天下人,天下人必然也要负你。项羽先负人,再是人负己,几经折腾,活活把自己逼进独立王国。
贵族战不胜痞子,本事家赢不了无能家,这是楚汉之争的结论。这个发现让人惊讶。我们关心的是,这到底是偶然之果,还是必然之因?
天生妒忌
看漫长的中国古代历史,失道求仁,失仁求义,失义求礼,失礼求法,这是历史的逻辑线。如果还可以加一句,则是失法求诈,这个发现让人震惊。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人性,看出一种领导风格背后的无奈现实。
领导的对象从来不是别的,而是人。说得更清楚,就是人心。得人心者得天下,就是天下的人心可以被抓住。
人性共同的弱点,是一个人最让人反感的,往往不是他人无能,而是他人太有才能,这是人性要命的弱点。
这一点地球村内,任何一国人也不例外。派金森曾用一个故事,很好地解释了这个复杂的现象:
一个不称职的官员,可能有三条出路:一是申请退职,把位子让给能干的人;二是让一位能干的人来协助自己工作;三是聘用两个水平比自己更低的人当助手。
根据派金森定律,这第一条路是万万走不得的,因为那样会丧失许多权利;第二条路也不能走,因为那个能干的人会成为自己的对手;看来只有第三条路可以走了。
于是,两个平庸的助手分担了他的工作,减轻了他的负担。由于助手的平庸,不会对他的权利构成威胁,所以这名官员从此也就可以高枕无忧。两个助手既然无能,他们只能上行下效,再为自己找两个更加无能的助手。如此类推,就形成了一个机构臃肿、人浮于事、相互扯皮、效率低下的领导体系。
这很好地解释了历史上“黄钟毁弃、瓦釜雷鸣,谗人高张,贤士无名”现象。尤其是当你的才能,影响到了某些人。是以,除了历史上那些为避祸的隐士,真正有才能的人,到了现实之中,往往成为他人眼中钉。莎士比亚专门写了个《奥赛罗》。伊阿古就是因为妒忌奥赛罗,一心想除掉奥赛罗,结果制造了一场悲剧。在人性诸恶德方面,妒忌是不分国界,是人性中最广泛且人皆具备的恶德。
天赋之才,更容易被众口铄金,被口水淹杀,成为牺牲品。明白地被人搞死,还要说成什么天妒英才。历史上最无奈的例子,就是苏东坡。
苏东坡为才所累,备受世人折磨,茫然之后愤然说:我愿生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激奋之声,触目惊心。然东坡何罪?独以名太高耳!
漫长的中国历史上,真正具备东坡才能,想在这个世界上活下去的人,唯一的办法,就是装傻。孙子兵法说:能以示之曰不能。在一个什么都不能的人面前,任何人都有一种优越,而不是被他人之才胁迫的压力感。
刘邦的出现,是才能者之间妥协的结果。而他妙在根本不需要装,本身就十分无能。在每一个人妒忌的本性中,荒谬的情形只能是:被什么都不能的人管着,没有压力,而且能看到自己的成长空间;被那种有干之才管着,只能承受心理上的卑微感与失落感,以及难有出头之日的落寞感,以及屈辱感、沮丧感。
集体之中,各方利益较量,平衡的结局,都是以刘邦胜出,项羽休息告终。人性在这里制造出一个巨大的黑洞,许多讲究尊严与血性的项羽栽到洞里,丢了小命还天真地喊,此乃天亡我也,非用兵之罪。
无用者用
作为洞穿人性的伟大政治家,毛泽东一定是从这历史故事中看出了教训。
人作为社会人存世那一刻起,作为具备自然人性的自由之人,就必然要被套上社会的枷锁,在人性集体的合力面前,我们不得不委曲求全。
但仔细一想,有时又不尽然:如项羽一样有才干的人,无可避免地有着毛病,就是傲慢与自负,情绪化与偏激。而且他们真正的才能,一般都没有自己吹嘘的那么大。这在历史上有无穷多官僚文人可以为证。
事实上,如果全是如项羽一帮业务高手混在一块,结果不大可能是成果如云,效益如雨,而是全面内战的总爆发。道理很简单,能人都是刺猬,而且相互看不起。所谓各以所长,相轻所短。这又是人性中的又一个陷阱,里面结满了要命的毒果。这些毒果,跟妒忌是好朋友。这时,什么都不能干,近似废人的刘邦来了。
刘邦们来了,他们能干什么呢?
具体事情,他们什么也不做,事实什么也不会做。但他们一来,就让能人个个心平气和,该摆到哪,绝对让你摆到哪,不多你一分,不少你一两。于是大家心气顺了,笑骂几句刘邦,鄙夷一两声,全部安心去做事,不急、不躁、不吹牛、不打架。
这样看来,社会缺了刘邦这样的“疑似废人”,还真是彻底不行。与其说是刘邦无能成就了自己,不如说:是每个人身上,更确切地说,是能人身上都要命的妒忌与相轻成就了他。刘邦整个就是一胶水跟润滑油。
一直被我们忽略的事实是,是胶水跟润滑油决定机器的方向盘,而不是汽油决定机器的前途命运,这就好比,是屁股决定人的脑袋,而不是脑袋决定人的屁股。所以人类社会,许多事情初看让人惊诧,再看又有几分道理,最后一看,只能发几声苦笑。
辩证法告诉我们:凡事矛盾地看,一分为二地看。对刘邦也只好借辩证法来看。中国古人老子早就看透了,他说:有无相生,器用者空,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按老子的解释,一个东西什么最有用?空的那部分。比如房子,门、窗、屋子内空荡荡的空间,才是有用的,最无用的,往往是砖头。虽然砖头正是房子的中坚,是力能扛鼎的猛士。
套用到人类社会,就可以这样说,项羽是有能的,有用的,所以只能做砖头,而砖头的墙存在后就不能用了。倒是像刘邦这样无用的人,才是社会真正有用的部分,是真正的栋梁之材。这个结论十分荒谬,但却道出了现实。今天的社会,依然还在用这个道理。
回头再想,谁说刘邦真笨到百无一用呢?至少他除了容人,也还有野心,早年见始皇帝,即抒发感慨:大丈夫当如此也!等到大事成功,老粗的他,大字不识得几个,一时兴起,也能像模像样地哼出几句: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对比项羽的力拔山兮气盖世,我们可以发现,刘邦吟咏的风云,虽是虚的,但它可以化云为雨,滋生万物。倒是项羽,拔山显得十分霸蛮,而且动作只具备观赏的审美价值,不具备多少实用性的意义。
才必有用
项羽跟刘邦,是各具其才,各有缺点,各怀优长。但项羽最后死了,就死在刘邦的才能之下,则无论如何让人感慨万端。
客观地说:项羽之长,长在业务;刘邦之长,长在管理。就个人能力,如果单打独斗,则十个刘邦也不是对手。项羽当年正是这么想的,所以发出单挑邀请信,可惜刘邦耍赖不干。
刘邦胜项羽的秘密,就在于刘邦会管理,会通过以人制人来将自己搞成大赢家。以人怎么制人?说白了,就是利用人性的弱点。利用人贪婪的本性,给予利益诱惑,利用人逃避祸害的本性,给予直接威胁。一手威逼,一手利诱,就是大棒加胡萝卜。
人性生而好妒忌,再加威逼跟利诱,三点,就构成了一个三角枪,每一面都咄咄逼人,锋芒毕露。谁能想到,这样一来,本身在人心中间,造成一个巨大而中空的黑洞。正是这个黑洞的存在,给了刘邦们可乘之机。这也是从古以来,人们在不断地骂领导无能,却又总是亲手选上那些无能的人做领导的真实原因。
古今中外,即使真正具备大才能的人,如果像屈原一样,只具其才,而没有手腕,则基本上也都会被绝大部分人否掉。之所以有大才的人没被否掉,不是因为下面的人们多么羡慕他、向往他,真心实意拥护他,而是,他手中一定握了大棒加胡萝卜。
人性如此,说到这里,已让我们感到心中灰暗。毕竟,人群中的绝大多数,本身都期望有一个公平与正义的环境,能够让自己发挥才能。尤其是自己彻底失势,完全被他人控制了的时候。虽然,人在春风得意的时候,从来都不会感觉刘邦有多么不好。
要解决这个问题,唯一的办法,制度比人能保障“天生我才必有用”。如果只强调道德,就像去吹高飘的云,飘啊飘飘过千万里,最后不知道在哪里下雨,而我们唇干舌燥,又只能望梅止渴。法制却是云下的土地,是底线。我们踏在地上,虽不高缈,但是实在。
法限底线,德引高尚;站在地上,头望云朵,非常靠谱。
李敖对中国意味着什么?
历史以来,中国有没有这样一个人:从你开始接触,他就瞬间侵入你曾有的观念、预想,从头到尾,毫不留情,彻底打破?
熟悉的人第一个会想到李敖。自称“多面怪杰”的李敖,从言论到行动,更像来自外星球。好在他的学识,他的思维,没有让人感到异质。
无论楚狂人接舆,还是楚真人庄子,在特立独行上,也许可以见出李敖的影子;但在自我、自恋上,李敖用言行证实自己近乎走火入魔:我要钦佩谁,我就照镜子。
李敖从不欢迎他人评价,他总是抢在他人前面先自我评价:我最得意的就是,中国有史以来居然出了这么一个特殊的、光芒万丈的、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特立独行的并且是快快乐乐的头脑好的怪杰。
李敖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他对中国意味着什么?
三面李敖
李敖性情率真,为人质直无伪,乃中国第一真男人;他或金刚怒目,或菩萨低眉,或尼姑思凡,面面感召人。
人多佩服李敖,凡佩服者,有三种情形:曰盲从;曰众从;曰服从。盲从者,有口无心;服从者,为心服;口,或服,或不服。心服口服,那叫佩服。
我之佩服李敖,不在他是作家,不在他是学者,不在他是政治人;就更不在他是爱假猫家,爱情家,社会活动家,等等。然而,众家百川归于李敖,山不让土壤,海不择细流,囫囵而成就巍巍乎李敖,汤汤乎李敖。
打算论我之佩服者,就想着怎么图画这老儿。爷爷辈的李敖,图画之,不尊;叫老儿,不敬。只好就这么不尊不敬。思来想去,囫囵李敖,定而九个字:精力过剩的文人学者。
学者渊博;文人敏感;精力过剩,貌似政客,政客多情。
政客者,不独精力过剩、智力过人,而且好生事端是也。
从精力过剩出发,能断文识字人所有梦着的、想着的、正在计划着的,李敖他一股脑儿提前全帮你实现了。
学问李敖,自诩学贯中西,明白人知道,那是吹牛。问题的关键是且仅是,他可以指哪打哪。哪怕你是一流大师,他喊着要超你,前天看他还在玩,第二天早起爬下床,大事不好,报道在说:李敖学问已爬到你头上去了。
大脑好使的高智慧之人,本已让人害怕;遭人怕者,易遭人忌。李敖是要让你在害怕的基础上加码,高到惧怕。这不得了,老天要罚。
地球为公平起见,让钱钟书不会划火柴,让陈景润不会坐公交车,让霍金干脆只留个大脑能动。显见,地球不忘李敖,便打发他去坐牢。
坐牢归来,学问大进,这就是李敖。说“铁杵能磨成针,但木杵只能磨成牙签,材料不对,再努力也没用”的高智慧之人,坐牢也能出大学问。这就是人间差别,不服气者,就服长沙牌灵泛得乐。
吃一堑长一智吧。但遭人忌者,常在江湖漂,哪能不挨刀?太平盛世,精力过剩者最好的前途,是一身上海帮短打。对戏子的忌,也就忌不到哪里去,李敖的脑子可是从不休息的。这真真假假,黑黑白白,刚好可以信马由缰,信手拈来,信口开河。
不能设想,如果当初一直将学问做下去,胡适、鲁迅到底是不是他的对手?又好在,李敖无心做个干脆学者,所以他那电脑一样的记性,对同行学问家来说,就不是炸弹。
不做学问了,多余的大部头时间,干什么用?李敖用行动回答,玩。
玩是文人天性,玩让李敖终于回到作家本行。
千古文人渊博梦,李敖已帮你做过学者;千古文人侠客梦,李敖已帮你闯江湖;千古文人政客梦,李敖已帮你玩政治。样样玩得风生水起,玩得江河变色,玩得你心惊他肉不跳,玩得他自个没事偷着乐。才嚷过要夺诺贝尔文学奖,他又称要竞选了,位极而权,无限风光,至此而终。
终究称李敖文人,还在他一口气写了一百多本书。只是有九十六本被查禁了。如果一直干作家这行,他的敌人比余秋雨不至于少。好在他也不怎么用心,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又是办报,又做政论去了。作家们对他也不怎么上心。
终于论到,李敖的全部问题,就在他的过剩精力。
聪明人,这世界多的是。中国学问家多,作家多,政客多。但一样人不多,是集三者于一身,又精力过剩者。
精力过剩者,无事三尺浪,有事翻天浪。若在文人,有徐敬业之惑;若在学者,有郭沫若之和;若在乱世,有洪秀全之功。若在文人学者,又躬逢盛世,便只有凤凰卫视之《李敖有话说》了。
我始终认为,时代而下,那么多顶帽子带过,李敖最好的头衔,其实还是爱情家。
一个潇洒的、倜傥的、敏锐的、敏感的、多情的、有电脑瓜子的男人,遭遇漂亮又漂泊,迷人又迷茫,优秀又优游,伤感又性感的人间梦女,那是怎样的山河变色,逢风化龙。
李敖懂女人,不是一般懂,是相当懂。偏他又迷女人,还好调侃女人,水平不得了。以李敖读女人之天赋智慧,真要一生混迹情场,则又不知为历史贡献几多痴男怨女,悲切缠绵之风流故事,供后人作绵绵无绝之叹惋。
好在,李敖对爱情家兴趣也不是很大,所以,世界不过几对痴男怨女。若说入对行,就得说到凤凰卫视。那才叫如鱼得水,如牛在田,如天作之合。
天下自恋的多,自恋到李敖这份上,暂时没有;天下善吹的多,但能吹过李敖的,暂时也还没有。又,天下一切自恋的,自吹的,善吹的,通通被历史证明是垃圾,但李敖被反过来证明是天才。教训生动,仿效者戒。
中国沾了传统的文人,都特别惜羽,但李敖偏最不珍惜自己羽毛,而就他的羽毛最为完好。若只看到李敖笑,看到李敖爱跟小姐们开性交的玩笑,那实在是太浅看他了,若你自信智商能跟上李敖的二分之一,你要从这里开始,反思李敖的伟大。
专业历史,精通历史,必要知道,李敖不只是博学,也不单是一好玩佬儿。人家拿毛著只是读读,他可是边学边用。李敖一生,娴熟于“敌进我退,敌退我追;敌驻我扰,敌疲我打”。与其说是历史学家,不如说是战略家、战术家。他鼻前一扇,就嗅出了敌我友,他打算弄得“官不聊生”,油然而让人心生敬意。
真要读懂李敖,就不能看他笑。他笑的背后,有副墨镜;墨镜背后,还有副眼睛。或许,只有经历过大起大落,大苦大悲,大伤大痛,才习惯于李敖的人生方程式?
神甫不可能得梅毒,哲学家不可能得胃溃疡,李敖当然就要笑。呵呵地笑,嘿嘿地笑,嬉笑、假笑、率真地笑、皮笑肉不笑。
看见他笑,有时你可以看到他内心忧凉。一生纵横江湖,李敖跑了这么远,不在于“国民党说白是白、黑是黑没人信,李敖黑白颠倒,也有人信”。不看到李敖骨子里中国传统大知识分子的底子,不知道他是跟在傅斯年,胡适的后面,是不算真正了解了他。
李敖是中国的异数。这样的人过去没有,将来也不大会有,但现在有。李敖的伟大在于,他将一切权威与神圣解构,让一切学问、地位都抛开,让每一个你都切实感到,你同他一样,都是有鼻子有眼、有血有肉、有笑有泪的人。
2005年来大陆,他说了一句传播很广的话:不是怀乡,没有乡愁;不是近乡,没有情怯;不是还乡,没有衣锦;不是林黛玉,没有眼泪。这句道似无情更见情的话,让我们见识了李敖“尼姑思凡”的一面。
自称本身就是一架情感发动引擎的李敖,是个感情充溢、心思十分细致的人。他像贾宝玉,天生是个情种,他写的歌词,因此别有一番情韵,有种直钻人心的感受。(如《忘了我是谁》:看的时候心里跳,看过以后眼泪垂。如《只爱一点点》:不爱那么多,只爱一点点。别人眉来又眼去,我只偷看你一眼。)李敖将人还原到人,为此,他很落拓,也很孤独。但这正是我佩服李敖的一个很重要的地方。
对历史学家李敖,叹服于他的智慧时,我的困惑在于:莫非读通了历史后,聪明智慧又精力旺盛如他,就真的只有这条路才好?作家的头衔,李敖是不要了,作家只会越来越不值钱。李敖要什么呢?思想家。因为思想家是永远不贬值的。
同我爷爷一个年纪辈分,应该看透了人间有趣很多年,李敖是否真想到过,自己这思想家的头衔,能戳得住?李敖自己想到,抢先自撰墓志铭:
我自感身处乱世,却一生倨傲不逊、卓而不群、六亲不认、豪放不羁、当仁不让、守正不阿、和而不同、抗志不屈,百折不挠、勇者不惧,玩世不恭、说一不二、无人不骂、无书不读,金刚不坏,精神不死,其立德立言,足以风世而为百世师。
这是斗士,得的是杂家;而思想家的头衔,怕要戴到了同时代的伙伴头上。李敖过世若干年后,若真是杂家,那时,不知道他是否会得胃病?
戡谌李敖
2009年前后,《李敖语妙天下》正火着,又见着《鲁豫有约》访谈。同自撰墓志铭一样,李敖用魏晋风度,拿自己的死亡开玩笑,不断重复“我死诸君思此狂”。死亡到他这里,同500年白话文前三名“李敖,李敖,李敖”一个风格,真正“生前真知死,碎骨天葬台。”
老去之时,不断重复的“不看你的眼,不看你的美。看了心里都是你,忘了我是谁。”让人心生苍凉。
李敖正在朝历史走去。大门合上之际,我在想:是否名字同人,总有某种宿命?
李敖之敖,只是通“遨”,遨游之意。遨游的人,一是自由,二是玩世。作为自由知识分子的李敖,他给这个世界最大的改观,也正是将知识娱乐化。
李敖是一个战略家。一个具备战略眼光的人,做起了学问家、文学家,如此异类,几个头脑,同时在一个地方打架。太聪明的人,会产生叠影。世界晃动着两个,一个借妙语塑造而成,一个掩埋在内心。真实的李敖,到底躲在哪里?
真实的李敖在儿子与女儿那里。儿子李戡,女儿李谌,藏了李敖的秘密。
戡,真实的含义,平息暴乱。这至少说明,李敖是相信“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人。他的骨子里,是相信武力、暴力,而不是妙语。语言只是他的方法,他的手段。至少在他看来,男人的事业,就是上战场,以武力解决争端。自称用语言打人、专干“杀人放火”职业,事实在以两片薄薄嘴唇纵横天下的李敖,面对自己的屈辱遭遇,背后该压抑了多少沧桑的无奈!
谌,真实的含义,相信。相信什么呢?以李敖的入世之深,至少是相信男人。但李敖是彻底的怀疑主义,所以告诉女儿的,就是不相信。从不相信去达到相信。更深层的含义呢?应该由相信达于信仰。在李敖看来,女人一生最重要的事,乃是信仰。信仰某个思想,某个学说。一句话:女人因信仰而美丽。
钱钟书说,古人生活,过的是童年,现代人一出生就在过老年。道理简单,人都可以从历史中得到教训。李敖年轻时激进,老年时怕蹈梁启超覆辙,所以妙语时做到,至少说话不去保守。这多少有点刻意,让语言塑造的李敖,与真实之李敖,已经神合貌离。
人总在追求自己的反面。李敖也逃不过这点。一个看上去再成功的人,他的内心里有着创伤,以及不可示人的秘密。
在人生娱乐即将谢幕之时,李敖收起了一切的道具,赤身裸体的李敖,自我评价接近真实: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臭老九。
我想起竹林七贤之一的阮籍。阮籍一生,特立独行,及其年老,他教导孩子,竟然比谁都还主流价值观。他的儿子果然就做了稳当而顺利的大官,而且青云直上,一生无虞。
李敖走出了阮籍的宿命了吗?没有。李敖常被误读,他一生张狂,纵横捭阖,骂人无数,但并不是一个破坏者。他不过在主张:每个人都自我获得自由,每个人都应去从宪法里争取自己的自由。我读《北京法源寺》,见出他的自况。李敖的骨子里有一个谭嗣同。
玩世是一种姿态,却常被误成本质。遨游天下之时,无力平息暴乱,相信是唯一寄托。
古人说,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在我看来,一切特立独行者,也就一世流誉。李戡初出茅庐,被称作李敖的“事业接班人”,却像是条主流大道。
真人李敖
历史过长,加上中华民族早熟,中国人打一出生,就精明世故。
黄永玉80多岁时说:如果再不说自己一生老奸巨滑,那怎么也说不过去。学历史的人让人又有进步,在于他们比80多岁的黄永玉要老,老得可能有5000多岁。历史家李敖,少说也有4900岁了。
我读李敖,不是他演讲如何好,也不是他学问如何好。李敖将那么高深的历史学术,用文盲都懂的话全表达得那样到位,中文出神入化,不是吹牛。将简单问题成功复杂化,必貌似天才;将复杂问题成功简单化,是“上帝李”。
《李敖语妙天下》,什么都语,什么都说。侃到李放,说“弟弟太重了”。听完故事,可以看到李敖内心无奈。如果他收上那副笑脸,放弃他的调侃语气,那种沉重,让人心生沧桑,手脚苍凉。在语言气场的把控上,他是一个超级高明的魔术师。
接前续说《北京法源寺》,其实是借谭嗣同自况。但李敖是谭嗣同吗?骨子里是,生活里完全不是。作家内心缺什么,他写什么。
李敖用价值观来思维的。人在某方面是特别的长处,在另一方面就有短处,李敖不例外。
人大概往往这样:悲痛到了极处,表现的是大笑。消极到极处,就是积极。4900岁的李敖,人生还有任何没通透的呢?他用玩世、调侃的积极,来消解他的消极。
李敖真正让人佩服的,是在任何困难面前,挫折面前,他不是低头服输,而是从绝境中寻找杀出血路的方法。当一个人背上的负荷太重,而他能选择的又只有两条路:前进,或者后退,他就总去找化解任何困难的方法。因为抱怨现实,无论你曾受过天大的委屈,除了遭遇笑柄,没人同情。历史与人类事实就是这样,除了无情,还有健忘。
李敖嘲讽一切,并以此为乐。但以他的智慧,很快就自我反省到:前进是建设性的,后退是破坏性的,是讽刺型的。埋头建设的人固然有万般缺点,但没有建设的人,讽刺的人只有饿死。而且讽刺如果不能产生意义,只是为讽刺而讽刺,这样的人其实是社会的吸血鬼,是牛虻,是蚊子。在他临死的时候,他会痛恨一生。因为这样的人生,翻箱倒柜去看,实在过于空洞。
以李敖的智慧,他借孟子的话说:既不能令,又不受命,是绝物也。绝物者,没得救了的人,不可救药的人。以批评讽刺为生的李敖,当然最忌讳这点,他不做这样的人。
是以,到了晚年,他自愿放弃自由主义。放弃主义之虚,他要赌宪法之实。从一个绝物式的冷嘲热讽者,他变成了一个热心肠的“建设者”。转变太大,面子拉不下来,他用智慧加方法,铺垫精密的台阶,供自己圆润地过渡。
李敖行为有太多表演。在大庭广众之下,为了让自己显得思想一致,言行一致,他不得不装,让人觉得十分可爱。他不是反智主义者,他是尚智主义者,所以他必须装,智慧的代价就是装。
但中国还没有第二个人有李敖那样坦率。他最大的特点,就是不装,不端。他可以同任何人开任何形式的玩笑,这将中国官场的套路全打碎了,他将人的一切身外之物统统丢掉,将人彻底还原到人,他将自己当作公民。但他实在又想高人一头,他有做大哥的欲望,既不能狐假虎威,又不去装腔作势,还能怎么办?唯一的办法,就是吹。
但李敖的吹,又是装的。他内心里清醒得很。他批评余光中,他在装,谁都看到,他说“不是还乡,没有乡愁,不是林黛玉,没有眼泪”时,眼中同样泛着泪光。尚智主义者李敖,在坦率与不诚实,装与不装,端与不端之间,方式十分特别,用矛盾化解矛盾。这到底是智慧的痛苦,还是智慧的代价?没有人能够回答。
一个自由人文学者在中国做到最好的状态是什么模样?李敖用他的智慧与行动,已经冲击到了一个高度,这个高度或许是一个极限,对模仿李敖的人,他可以看作一个坐标,一个参照系。
李敖在我这么大时,开始肯定胡适,过几天又否定胡适,后来又肯定胡适。年轻人思想没稳,靠不住。跟年轻人打交道是有点麻烦,他今天还说你好话,明天可能骂你,刚才还说你好话,等下可能骂你。年轻人除了嫩,多没信仰。没信仰的人,没有底线,没有标准。随一时感受、情绪而定,高兴时捧你,不高兴骂你。
曾子有关于做男人最高标准:“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如李敖一样传统的人,跟他做朋友,你可以相信曾子。
如果说,李敖积六十年经验,告诉青年人在改良的时代里争取自由权利的方法,易中天则启发人们,打开思路后,中西比较后,还可以选择另一种活法。当然李敖也用他的特立独行,写实了另一种活法。
最让人沮丧的是,从李敖到易中天,他们都老了。
古话说,无巧不成书。一组历史的镜头是:2011年4月1日,暨南大学敦聘李敖为名誉教授,李敖为师生作题为“黄花岗第七十三烈士”讲座;4月3日,他又到厦门大学,以《从鲁迅先生来到厦大讲起》为题演讲,谈古论今、国内国外,信马由缰,所到之处,嬉笑怒骂。而之前一天,厦门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易中天在建南大会堂开讲,主题为“先秦的士”。从易中天的演讲,可以看出他在感应李敖。
回到主题,继续说李敖。怪杰李敖,童年时代做反叛童年,少年时代做反叛少年,青年时代做反叛青年,中年时代做反叛中年,如今,人到老年,他还在做“叛逆老年”。2011年3月9日,他再次打破了老年人宽容与善待后生的传统,对与他一样叛逆的韩寒,以冷嘲热讽的方式,进行了一番醍醐灌顶的敲打:
在大陆,有个赛车手名叫韩寒,本来毫无文化知识水平,逻辑训练奇差,但以其叛逆和装卖,靠些破破烂烂、东扯西拉的博客文字,竟一跃为“思想家”、“意见领袖”、“顶尖的文化人”,可谓荒唐已极。我早就在千人诺诺、万夫喧嚣中,独立指出,韩寒的存在,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都只有反讽的价值,任何一个肯定或溢美韩寒的人,都足以反证他自己是多么没有水准!可惜听者藐藐,不但藐藐,但凡批评他的声音,多不被媒体见容,哪怕举证历历,也视而不见;即便行家指点,也群起围攻。喧腾网络和报章的,反倒是对他恶心的吹捧与一味的赞扬。这些傻不瓜鸡的东西,迟早有一天会明白我的话,只是到了那个时候,他们都已沦为当代史中的笑话而已。——这是我历史家的预言,立此存照。
曾称中国最后一个用人脑打败电脑的人,李敖终于抗拒不了电脑的魔力,2011年5月17日,他终于凭一件“哈罗李敖”的马甲,闯进了微博的花园。他继续将中国古典的赋、比、兴发挥到极致,在微小的花园里自言自喻,拈花笑人。这里随录三条:
一,《论语》记子贡说:“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史记》记子贡说:“夫子之文章,可得闻也;夫子言天道与性命,弗可得而闻也已。”如今我不但文章可得而闻,并且性命天道也可得而闻。孔子会说:“敖之,好勇过我,有所取材。”但我取材不涉荒淫迷信,古人不及也。
二,一个精神病,总以为自己是一粒米,怕鸡吃他。经医生治疗,病好了。一天中午,他满头大汗、两眼发直,又找上医生,医生一看就知道病又发了,说:你知道吗,你是人,不是米。病人答道:我知道我是人不是米,可是鸡不知道。先知李敖一生,要告诉许多人:别紧张了,我已经让鸡知道了。
三,一位女士问犹太宗教哲学家马丁布勃(Martin
Buber:时间与永恒之别在哪里?布勃说:即使我肯花时间说给你听,你也得经过永恒去了解它。(It would take an
eternity for you to comprehend
it.对先知说来,他必须有心理准备:听众可能跟不上你,他们尚在永恒中浮沈(沉),要给他们时间来骂你。
不断打破传统与中国人心理预设的李敖,对中国人到底意味着什么?他多次将自己与孔子相提并论,或许在他历史的眼光看来,孔子开创了封建制度下知识分子的新活法(做官),自己开创了宪政体制下知识分子的新活法(做人)。无论赞成还是反对李敖的人,都不会否认,作为个体的、独立的知识分子,在言与行所能达到的高度上,李敖已经做到了境界。
可以想象,在个人价值与自由人生两点,李敖成了属于未来的中国人一根长久参看的标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