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中国富豪落马启示录(本书角度独特,二、 全书每个富豪落马的故事力求真实、有依有据,有大案要案的味道。)

書城自編碼: 1957336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法律刑法
作者: 上海诺维律师事务所
國際書號(ISBN): 9787213048784
出版社: 浙江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2-08-01
版次: 1 印次: 1
頁數/字數: 183/166000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82.6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河流之齿
《 河流之齿 》

售價:HK$ 59.8
新经济史革命:计量学派与新制度学派
《 新经济史革命:计量学派与新制度学派 》

售價:HK$ 89.7
盗墓笔记之秦岭神树4
《 盗墓笔记之秦岭神树4 》

售價:HK$ 57.3
战胜人格障碍
《 战胜人格障碍 》

售價:HK$ 66.7
逃不开的科技创新战争
《 逃不开的科技创新战争 》

售價:HK$ 103.3
漫画三国一百年
《 漫画三国一百年 》

售價:HK$ 55.2
希腊文明3000年(古希腊的科学精神,成就了现代科学之源)
《 希腊文明3000年(古希腊的科学精神,成就了现代科学之源) 》

售價:HK$ 82.8
粤行丛录(岭南史料笔记丛刊)
《 粤行丛录(岭南史料笔记丛刊) 》

售價:HK$ 80.2

 

建議一齊購買:

+

HK$ 132.0
《贪污贿赂犯罪的司法认定》
+

HK$ 147.0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及司法解释指导案例全书:根据刑法修正案(九》
+

HK$ 51.8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注释本(根据刑法修正案九最新修订)》
+

HK$ 101.8
《贪污贿赂渎职罪解释论与判例研究》
+

HK$ 130.0
《犯罪现场勘查指导手册》
+

HK$ 117.4
《零容忍:香港廉政公署40年肃贪记录》
內容簡介:
 顾雏军、罗忠福、周正毅、张荣坤……这些曾经所谓的商界明星、富豪、成功者,当揭开其光辉的表面,赫然显露的却是欲望和沦陷。本书讲述了20个富豪一步一步走向灭亡之路的全过程,耍手段,玩资本,行贿赂,虽故事各异,命运却相同,即触犯最基本的道德底线,沦为阶下囚。这些精彩的人物纪实故事同时也向读者传递:财富不应当是生命的目的,它只是生活的工具而已,若为了财富而失掉荣誉和良知,那就丢掉了一切。
關於作者:
作者是上海一家较有名的律师事务所,所里的律师们业务精湛,具有丰富的法律实务经验,曾经办过类似的大案。他们组织编写该书,使书中的人物更体现真实性,书的品质也得到保障。
目錄
前言
顾雏军:从专家到商人到囚犯
黄宏生:凤凰涅槃的传奇
刘根山:“公路大王”的起伏人生
罗忠福:聪明反被聪明误 侥幸毁林终毁己
孙大午:被湮没的弄潮儿
唐万新:堕落的金融巨掣
温瑞芬:谜一样的女人
吴 英:“80后”富姐神话 180天骤然破灭
吴志剑:行骗不息 害人害己
杨 斌:“富农”的坠落
袁宝璟:恃“财”自傲的苦果
张 海:导演健力宝王国没落大戏的气功大师
张荣坤:贿官发达 作茧自缚
张文中:工科博士的富豪梦
赵新先:错位?错爱
郑俊怀:乌江难渡 舟沉国退民进
周伟彬:赔了夫人又折兵
周小弟:不讲规矩的“浦东之子”
周益明:亿万“负”翁遭遇达摩克利斯之剑
周正毅:上海首富的陨落
 
內容試閱
顾雏军
从专家到商人到囚犯

2009年4月9日,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对顾雏军案作出终审裁定:驳回上诉,维持原判。法院以虚报注册资本罪,违规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罪,挪用资金罪三罪并罚,决定对广东科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原董事长顾雏军处以有期徒刑10年,并处罚金人民币680万元。8名同案犯中除曾俊洪被判无罪外,姜宝军、张宏等7人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1年、缓刑2年到有期徒刑4年不等,并处罚金人民币2万元到10万元不等。历时4年的案件终于尘埃落定。
“等我老了,走到大街上,希望听到有人指着我喊:‘看,那个老头就是冰箱大王!’”当年的豪言壮语声犹在耳。但是,顾雏军,原格林柯尔系掌门人,2003CCTV年度十大经济人物获奖者,曾以14亿元身家于2004年列胡润百富榜第80位、次年又继唐万新之后居“胡润资本控制50强”榜首的资本狂人,如今只能黯然接受这个制冷业王朝之梦中途夭折的结局。
学者型商人
与本篇中其他富豪们大多出身市井不同,顾雏军是正儿八经从象牙塔里走出来的。1959年生于江苏泰县的顾雏军,与同龄人一样遭遇了“文化大革命”,经历了“上山下乡”的知青生活。不同的是,顾雏军坚信知识的力量,即使在参加劳动的过程中也没有放弃对知识的渴求。1978年高考制度恢复之后,顾雏军顺利考取了江苏工学院动力工程系。1981年本科毕业后,他又以优异成绩考取了本专业顶尖的天津大学的热能工程系研究生。毕业后,顾雏军不仅顺利留校任教,27岁时更发表了后来被称为“顾氏循环”的有关热力理论及技术的论文,并以此为基础推出了著名的“格林柯尔(green
cool)制冷剂”。
但是,守着三尺讲台、教书育人的顾雏军始终认为教师这个职业是赚不了大钱的,遂于1989年下海经商,并在次年转战英国。凭借发明的“顾氏热力循环系统”,他在英国创办了顾氏热能技术(英国)有限公司,推广“格林柯尔制冷剂”。在外打拼的这几年,顾雏军学着从一个技术专家向一个经营者转型,也积累了打造梦想中的制冷业王国的原始资本。1995年回国后,顾雏军在天津注册成立了格林柯尔中国有限公司。仅仅用了5年的时间,他就将格林柯尔从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制冷剂制造厂发展成为在北京、深圳、湖北、海南等地均有关联公司,其中的格林柯尔科技控股有限公司成功在香港创业板上市且融资5?46亿元的高科技企业集团。此时顾雏军的眼前,已经有了一幅较为清晰的“顾氏制冷王国”构造蓝图:通过整合上下游产业链,有效控制生产成本,抬高进入门槛,垄断国内市场,包下全球OEM(贴牌生产)合同。于是,他开始大刀阔斧地干了起来。
整合!整合!整合!
2001年,顾雏军将目光投向了国内知名家电企业科龙电器,以5?6亿元的价格成功将科龙纳入格林柯尔系麾下,并以科龙为平台展开了疯狂收购战。2003年5月,顺德格林柯尔与美菱电器达成协议,收购了美菱20?03%的股份,成为其最大股东;当年7月,科龙收购了杭州西泠电器70%的股权;同时,格林柯尔还在与南京斯威特集团抢夺“小天鹅”,在此之前更是早已拿下了江西齐洛瓦、吉林吉诺尔冰箱厂和上海上菱电器两条冰箱生产线以及远东阿里斯顿全部生产线等,还投资兴建了科龙南昌工业园及扬州科龙生产基地。
顾氏制冷业王国已见雏形,格林柯尔系每年800万台冰箱的产能已占据国内冰箱业半壁江山,并直逼全球老大的位置;且靠着强大的空调生产能力成为公认的国内劲旅。2003年末,顾雏军获得了被誉为“中国经济奥斯卡”的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的殊荣,当时的颁奖词这样写道:“他将竞争对手变成了自己的合作伙伴,并购科龙,控股美菱,他用10亿元的资本杠杆撬动上百亿的企业。他是制冷专家,更是投资‘赢’家。”
顾雏军做到了,他成功地改变了国内冰箱业原本采取竞相压价的方式你争我夺的低级竞争局面,通过产业整合提高了冰箱业的进入门槛,并有效地降低了自身的生产成本。他宣称:“我现在最满意的一件事是,在中国冰箱业,你跳水,我可以看着了;而我要跳水,你不能不跟着跳。但我不会跳水,中国冰箱业靠跳水竞争的时代已经结束了。”
傲视群雄的顾雏军仍未感到满足,他和同时代众多其他企业家一样,有着一个称雄全世界的梦想。当成功的脚步越来越近时,顾雏军只想再快一点就好。在整合了国内制冷设备生产这一环节的众多企业之后,顾雏军开始将触角伸向汽车行业,企图打造出一条全新的产业链,因为在他看来,多元化是降低经营风险的有效手段,只是这次,他依旧选择了并购这条捷径来扩展自己的势力。2003年,顾雏军出资4亿余元收购了亚星客车60?67%的股份;次年,他又收购了国产汽车轴承第一品牌襄阳轴承29?84%的股份;接下来,顾雏军马不停蹄地通过境外子公司,相继全资收购了世界著名汽车配件生产商汤姆肯斯(Tomkins)的子公司盖兹国际(Gates
International)在法国莱维斯的汽车管件工厂以及英国汽车设计公司LPD,整合了从客车设计到配件生产再到整车生产的汽车产业链。
至此,顾雏军的商业蓝图已近结构封顶阶段,距离他所梦想的帝国,也许真的只有一步之遥了。
郎顾之争
近5年的时间,顾雏军让格林柯尔在香港上市了;又是近5年的时间,顾雏军麾下已经拥有了四家分别在沪、港、深三地上市的企业,这些企业成了他征战各地市场的悍将。“整合冰箱产业”,“打造冰箱王国”,“进军汽车业”……顾雏军在短短几年间发动疯狂并购战,资金运作动辄数千万甚至数亿元,而顾雏军对于这一切似乎只是信手拈来。他的狂妄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顾雏军曾明确表示:“我就是一位中国家电产业的大画家,你们有意见,是你们看不懂,不是我画得不好。”而早在争夺“小天鹅”的时候,顾雏军就有过一句豪言壮语:“我唯一不缺的就是钱,我的钱有国际背景。”“钱不是问题,只要有好的项目我会毫不犹豫拿下来。”
顾雏军的自恃及摆阔也许能够堵住包括媒体在内普通看客的口,另一个霸气十足的“狂人”却并不“买账”,他便是和顾雏军一样充满着争议的独立学者、香港中文大学客座教授郎咸平,他曾先后炮轰德隆、TCL、海尔等大企业,以敢言和极强的分析力著称,股民们还给他起了个绰号,叫“郎监管”。于是,这两个性格同样强硬的人便上演了一出轰轰烈烈的“郎顾之争”。
2004年8月9日,复旦大学校园,郎咸平的讲座现场人头攒动。讲座的主题为“格林柯尔:在‘国退民进’的盛宴中狂欢”,演讲持续了两个小时,郎咸平道出了顾雏军在先后收购科龙、美菱、亚星客车和襄阳轴承等公司的过程中,号称投资41亿元,但实际只投入了3亿多元。顾雏军的成功收购源自其独到的操作手法,即利用“七大板斧”的手法——安营扎寨、乘虚而入、反客为主、投桃报李、洗个大澡、相貌迎人以及借鸡生蛋,成功将巨额国家资产收入囊中。
我们且来看一看顾雏军的板斧是怎么挥动的。
第一个手法:安营扎寨。
顾雏军通过格林柯尔收购的企业多数是上市公司,各产业间表面上看来毫无交叉关联,但是在每一类产业的上端都是一家顾雏军100%控股的私人公司。这样的安排一来可以分散风险,另一方面,各产业间的交易往来不必完全公开,保证公司有活动的空间。
第二个手法:乘虚而入。
从2001至2004年不到三年的时间里,顾雏军收购或控股了科龙、美菱、吉诺尔、齐洛瓦、西泠、亚星客车、襄阳轴承等公司。纵观这些公司,可以发现,顾雏军基本上是在“国退民进”的背景下,将地方政府急于出手的经营困难但是生产条件和市场基础较好的企业作为收购的对象。
第三个手法:反客为主。
综观顾雏军每一次的收购,我们可以发现一个规律,就是顾雏军总是在股权转让完成之前进驻目标公司,入主董事会,或成为董事长,或委托自己的副手成为目标公司的总裁。这样的安排会使新控股股东更好地了解、管理未来的公司,当然这样的安排实际上也为新控股股东在对公司的一些操作中带来某些便利。
第四个手法:投桃报李。
在分析格林柯尔屡次成功收购、整合冰箱产业的过程中发现了类似的现象:一面是顾雏军在收购过程中的屡战屡胜,一面是顾雏军入主收购公司之后上市公司在与原来控股的大股东之后的关联交易,这些关联交易的数额动辄数以亿元计。每次成功收购的背后,总隐含着某些与原来控股大股东之间的默契,如此礼尚往来,投桃报李,受到损失的只能是中小股东。
第五个手法:洗个大澡。
通观格林科尔收购的公司,它们有很多共性,业绩连年下滑,有的甚至被特别处理或濒临退市,基本上已失去在二级市场上的融资功能。那么,如何使这些休克的“鱼”起死回生,再次造血呢?不二法门就是要赢利。而赢利的根本途径应该是核心竞争力和运营效率的提升。可是这个途径在短期内很难实现。怎么办呢?走偏门。其中一个偏门就是纸上文章,玩数字游戏。简单说,赢利=收入-成本-费用-息税。这个公式告诉我们,公式右边任何一项都有文章可做。格林科尔又是如何做的呢?通过研究它的财务报表和股市表现,我们发现它在上市公司的“费用”上做了文章——反客为主后,大幅拉高收购当年费用,形成巨亏,一方面降低收购成本,另一方面为将来报出利好财务报表和进一步的资本运作腾挪空间。
第六个手法:相貌迎人。
被收购的企业,在顾雏军经营一年后,立即扭亏为盈,交出一份漂亮的财务报表。事实上,这一切的玄机就在于,顾雏军在入主企业后的次年,会将收购当年被他刻意大幅拉高的费用“洗去”,轻装上阵,只此一招,就能做出一份干干净净的报表,“赢利”就变得容易多了。
第七个手法:借鸡生蛋。
从顾雏军收购科龙开始,人们就对他的资金来源产生了强烈的疑问。那到底是什么支撑着他无休止地进行收购?我们对科龙的一系列收购活动进行分析,可以发现作为消费品生产企业,科龙在日常运营中产生了巨大的现金流。而顾雏军正是利用了科龙电器的强大现金流单单靠他个人的资金,来完成他的收购,达到他整合冰箱产业的目的。
简而言之,顾雏军在介入被收购公司管理层后,通过大幅提高企业运营费用,提高公司亏损幅度从而达到压低收购价格的目的。利用这种手段,顾雏军成功地将巨额国家资产纳入囊中。
成也“潜规则”,败也“潜规则”
顾雏军之所以能用极低的价格完成如此之多的收购,不得不提到他所推崇的国内资本市场中的“潜规则”。他的一位朋友曾自豪地说,在格林柯尔系的一系列收购中,无论竞争对手拿出多么详尽完整的收购方案,格林柯尔提交的都只是薄薄的“几页提纲”,“但最终还是我们赢得收购,因为对方根本不知道政府想要什么”。
在中国改革特有的产权体制结构下,地方政府对企业的“需求”往往体现在税收和就业两个方面。而自20世纪90年代初便“下海”创业的顾雏军,在多年的经营过程中对这一“中国国情”显然有着更为深刻的理解。
也正是基于这一理解,顾雏军才能在2002年以3?48亿元的超低价格最终完成了对科龙的收购。后来公开的资料显示,顾雏军在谈判过程中充分把握了地方政府的“非卖价需求”,承诺由格林柯尔承担政府担保的巨额债务,同时保证科龙电器的税收增长,最终将政府开出的每股9?8元的转让价格“杀价”至净资产以下。
如果满足政府的需求,是为企业赢得合理的发展空间,那么顾雏军不但不会成为阶下囚,甚至可能成为一个更加成功的企业家。然而不幸的是,顾雏军的下一步棋就是化公为私——将巨额国家资产纳入囊中。
在过去20多年里,这类擅长化公为私的“资本玩家”在国内资本市场中屡见不鲜。对他们而言,无论是所有者“缺位”的国有资产,还是所有权分散的上市公司,都是某种意义上的“无主之物”,只要能够利用法律和监管的空隙,通过一系列“资本运作”,此类公众资产即可转化为自己的“私有财产”。
顾雏军早就精于此道,他利用复杂的海外控股结构及内地和香港两地的监管制度差异,成功地将企业内部的成本与利润中心相分离,并将后者“装入”自己的香港上市公司,成为一部无需承担任何生产和销售成本的利润机器,在上市后迅速创造出“盈利奇迹”;在对科龙及其后的一系列收购中,顾雏军则利用个人掌控的广东格林柯尔、江西格林柯尔及扬州格林柯尔等一系列私人公司作为平台,挪用科龙等上市公司资金为私人公司收购股权,最终完成他个人控股上市公司的“资本运作”。
在这一过程中,顾雏军并非不知道自己的许多行为已经违规甚至违法,也通过内部控制和口头授权的方式设立了重重“防火墙”。但他真正的心理保障其实来自另外两大因素:一是现行监管和法规的不完善使其“擦边球”不容易被真正认定罪名;二是科龙电器的庞大规模与税收使各级政府难免投鼠忌器。
而在此前对科龙电器等公司的收购过程中,某些地方政府为了配合收购而采取的一些非市场化措施与政策,更坚定了顾雏军对其“潜规则”的迷信程度:政府权力大于行政法规,只要有了政府的配合,某些市场政策乃至法律规定都是可以“绕过”甚至推翻的。
然而监管机构的“特殊巡查”乃至随后的立案调查,无疑冲破了顾雏军的心理底线。在顾雏军看来,自己在收购科龙之后,上缴税收连年高速增长,已经“超额完成”了当初的承诺,地方政府没有理由“整”自己,翻遍自己的“潜规则手册”,他也找不出一个已经为地方政府创造了大量税收,而且即将“为国家作出更大贡献”的企业家。为什么会遭到如此对待,顾雏军将这场灾难归咎于“利益集团”的陷害。
2005年7月,顾雏军在北京首都机场被警方带走。
2006年7月,证监会对科龙电器及其有关责任人员的证券违法违规行为作出处罚,顾雏军被给予警告和30万元罚款的处罚,并被实施永久性市场禁入,永久性不得担任任何上市公司和证券业务机构的高级管理人员。
2008年1月30日,广东省佛山市中级人民法院以虚报注册资本罪,违规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罪,挪用资金罪判处顾雏军有期徒刑12年,合并执行10年,并处罚金680万元。
2009年4月9日,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对顾雏军案作出终审裁定,裁定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结语
科龙被卖给了海信,尚未完成收购手续的襄阳轴承宣布解除股权转让合同,亚星客车和美菱电器分别被当地政府以诉讼和回购等方式收回股权。至此,包括顾雏军赖以起家的香港格林柯尔在内的整个格林柯尔系彻底崩盘,“冰箱大王”这个称号,对顾雏军来说注定是个梦,就像圣经中的巴别塔一样,永远无法建成。
顾雏军是玩“潜规则”的高手,凭借着对“潜规则”的娴熟运用,他在短短数年间积累了大量的财富。但恰恰也是因为他对“潜规则”的过于迷信,使得他忽略了2001至2004年,正是中国证券市场从监管理念到制度体系发生深刻转折的时期。银广夏、中科创业及“德隆系”等一系列大案的爆发与查处,无不体现出了监管执法体系的逐步完善以及市场投资者对此前数年间“掠夺式资本运营”的愤怒与反感。可惜身陷漩涡中心的顾雏军,至今也没明白他为何会走到今天这一步。
从一个颇有成就的技术专家到光环笼罩的明星企业家,再到今日触犯刑法身陷囹圄的囚犯,顾雏军的遭遇涉及现存法律和市场制度中的规则边界。而对于顾雏军以及很多和他一样迷信于“潜规则”作用的投机者而言,这些“规则边界”的确立,却正是市场制度从“潜规则”走向“显规则”的必经之路。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