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高敏感女性的力量(意大利心理学家FSP博士重磅力作。高敏感是优势,更是力量)
》
售價:HK$
62.7
《
元好问与他的时代(中华学术译丛)
》
售價:HK$
87.4
《
汽车传感器结构·原理·检测·维修
》
售價:HK$
109.8
《
怪谈百物语:不能开的门(“日本文学史上的奇迹”宫部美雪重要代表作!日本妖怪物语集大成之作,系列累销突破200万册!)
》
售價:HK$
65.0
《
罗马政治观念中的自由
》
售價:HK$
50.4
《
中国王朝内争实录:宠位厮杀
》
售價:HK$
61.6
《
凡事发生皆有利于我(这是一本读了之后会让人运气变好的书”治愈无数读者的心理自助经典)
》
售價:HK$
44.6
《
未来特工局
》
售價:HK$
55.8
|
編輯推薦: |
张国刚编写的这本《中西交流史话》是《中国史话》系列丛书之一,主要从中西文化交流方面介绍了从古至今数千年来中华文明发展和变迁的历史。这些历史不仅展现了中华五千年文化的辉煌,展现了先民的智慧与创造精神,而且展现了中国人民的不屈与抗争精神。
|
內容簡介: |
黄河中下游地区是中华文明形成与发展的核心地区,并逐渐扩散。自然地理上的相对独立性对于中华文明的稳定、持续发展有着重要作用,但它从来不是封闭的,与位于其西的南亚佛教文化、西亚及北非伊斯兰文化以及欧洲基督教文化的交流绵延不绝。汉代张骞通西域、盛唐西域宗教文化汇集长安、元朝建立横跨亚欧大帝国、明清西方商业及宗教势力东来,则是中西文化交流的四大高潮。《中西交流史话》追寻着先人足迹,通过周穆王西巡、唐僧西游、成吉思汗西征、郑和下西洋等记载与文化遗存,讲述了古老中华文明与西方文明的交流、碰撞及相互滋养的历史进程。《中西交流史话》由张国刚编写。
|
關於作者: |
张国刚,1956年生,历史学博士,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历史系主任兼思想文化研究所所长。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教育部历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唐史学会会长,中国炎黄文化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南开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等校兼职教授。曾在欧洲留学和执教多年,为德国洪堡学者,并多次应邀赴德国、英国、日本及港台地区访问、讲学,或担任客座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隋唐史、中古制度与社会史、中西文化关系史。主要著作有《唐代官制》、《唐代藩镇研究》、《唐代政治制度研究论集》、《佛学与隋唐社会》、《家庭史研究的新视野》主编、《从中西初始到礼仪之争》等。曾获《历史研究》创刊三十周年优秀论文奖、教育部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等。
|
目錄:
|
引言
第一章 传说与真实——先秦时代中西关系的初曙
一 周穆王西巡见西王母
二 神秘的希伯波里安人
三 赛里斯与秦尼国
第二章 胡天汉月——秦汉时期中西关系的开拓
一 张骞通西域
二 甘英使大秦
三 丝绸之路
第三章 佛陀世界——魏晋南北朝中西文化交流
一 初入中土
二 佛典的汉译
三 法显西行
四 佛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碰撞
五 犍陀罗佛教艺术
第四章 丝路花雨——隋唐时代的中西文化关系
一 中西之间的海陆路交通
二 玄奘与义净——佛教文化继续东传
三 边疆民族语言与中西文化交流
四 唐代的长安与西域文明
第五章 天方海舶——五代宋辽金时期中西文化关系
一 十至十二世纪的西域地区政权与中外文化交流
二 香瓷之路与南海贸易
三 宋代来华的外国人
四 四大发明的西传
第六章 横跨欧亚——蒙元时代的中西文化交流
一 蒙古人的西征
二 欧洲的反应及其与东方的关系
三 西方旅行者眼中的中国
四 元朝与伊斯兰文化
第七章 时代的变奏——明代中西文化关系的转折
一 郑和下西洋
二 新航路的开辟与欧洲殖民势力的东来
三 十六世纪欧洲关于中国的知识
四 利玛窦的传教事业
五 徐光启与西方科技
第八章 交光互影——清代的西学东渐与东学西渐
一 明清之际的传教士
二 西学东渐——西方文化的输入
三 礼仪之争——中西文化的冲突
四 十七、十八世纪欧洲关于中国的知识
五 东学西渐——中国文化对欧洲的影响
参考书目
后记
|
內容試閱:
|
神秘的希伯波里安人
当黄河流域流传着“西王母”的故事时,地中海边的古希腊也有着一个关于远东的希伯波里安人Hyperborean的动人传说。
在巴尔干半岛与小亚细亚之间的马尔马拉海中,有一个美丽的小岛。岛上住着一位名叫阿里斯特Aristeas的传奇性旅行家。他写了一首名为《阿里玛斯培》Arimaspea的叙事长诗,诗中记述了他的一次远东旅行,提到了许多东方民族,还有怪异的动物、雕头狮身的金库守卫神。自希罗多德以来,许多西方学者就不断地试图给这些民族定位。因此,尽管阿里斯特的叙事诗早已散佚成断简残篇,他介绍的故事却由于在西方享有“历史之父”名声的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的转述而广为世人所知。
诗人笔下提到的希伯波里安人居于最东部,遥远的北风吹来的地方。他们神圣、纯洁而善良。那里群山环抱、气候宜人,没有仇杀、没有战争,人们都长生不老。诗人说,主神宙斯之子洛格里斯就是从希伯波里安人那里获得长生不死的金苹果的。除了神仙和英雄,凡夫俗子是无法进入这片乐土的。被妒火攻心的天后赫拉驱赶的宙斯情人嫒娥,也只能被赶到希伯波里安人的西邻阿里玛斯培那里去,再远一些是不可能的。
关于诗人阿里斯特其人,自来便众说纷纭,评价不一。有人说他神秘兮兮,是活脱脱的毕达哥拉斯的信徒;有人说他记事信实,不愧为《荷马史诗》作者的老师;还有人说他的记载只是萨满教徒的神游梦呓;更有人骂他是江湖骗子。比较一致的看法是,阿里斯特生活在公元前7世纪的后半叶,希伯波里安人的故事在他之前很可能就已经流传。以《农作和日子》、《神统记》等诗作而闻名的古希腊杰出诗人赫西俄德前8世纪就提到过希伯波里安人,稍后的著名叙事诗人平达约前518~前446年之后也将关于希伯波里安人的故事追溯到公元前7世纪以前。只是到了19世纪晚期,两篇德语文献提出大胆猜想,认为善良温和的希伯波里安人德文作Hyperborer就是古代的中国人。20世纪60年代,又有全面整理辑集阿里斯特长诗的英国学者进一步坐实阿里斯特的东方之旅确有其事。说他不是希罗多德所认为的那样是上帝显灵人世,倒很可能是一位阿波罗神甫阿波罗为主管光明的神,他旅行的目的就是要到幸福的希伯波里安人那里去。根据古希腊神话,主管光明的神要到那个地方度过冬天,并享受100条驴的隆重祭典,然后再乘坐天鹅御辇回到天堂。阿里斯特的这次旅行可以说是一次“朝圣之旅”。他为了寻找上帝的故乡,首先来到了俄罗斯,顺着北风之神的指引、顶着西伯利亚的寒流,继续往东行,一直走到了东亚腹地。
20世纪90年代初,又有德国学者在研究早期中欧关系时再一次肯定阿里斯特笔下的希伯波里安人应该就是欧洲关于中国的最早知识。人们解释希罗多德《历史》中曾记述过的公元前8~前7世纪那场民族大迁徙时就说,当时所有的蛮族都卷入了那场亚欧民族的流动之中,唯独安静的希伯波里安人例外,原因就在于他们是安守本分的农耕民族,与斯基泰那样的游牧民族不同。人们考证出与之相邻的阿里玛斯培人是蒙古种族,他们对黄金的追求雕头狮身兽守护金库之类,甚至可以从蒙古语中阿尔泰山即金LU的命名中看出来。还有人把山脉南边及西南边的伊塞顿Issedon人解释为中国文献中提到的乌孙人。总而言之,阿里斯特的记载足以使人相信,他几乎就要达到远行的目的了,希伯波里安人就在他不远的前方。只是遇到了非人力所能克服的障碍,他才无缘进入那块幸福的乐园。乌孙人向他讲了许多恐怖的故事。这使后人想到,是那些居间牟利的商人施诡计,也许他们不愿放弃东西方贸易的中介地位,于是编了许多吓人的鬼话,就像汉代甘英后来在安息条支碰到的情况那样。
总之,阿里斯特的描述长期影响着西方世界对东方的认识。正是他的故事描述了从顿河到阿尔泰山的这条草原走廊上的各种景观与各个民族。这条草原走廊实际上存在着一条欧亚大陆间的商业通道。阿里斯特的东方之旅,谁能保证不是一次出于商业目的的旅行呢?也许是为了做黄金、皮毛生意,也许还有大黄生意,因为大黄正是乌拉尔山及阿尔泰地区特产的贵重药材。
P8-1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