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宽容是件奢侈品(人生360度·一分钟经典故事)
》
售價:HK$
44.6
《
甲骨拼合六集
》
售價:HK$
333.8
《
视觉美食家:商业摄影实战与创意解析
》
售價:HK$
132.2
《
中国经济发展的新阶段:机会与选择
》
售價:HK$
99.7
《
DK月季玫瑰百科
》
售價:HK$
210.6
《
为你想要的生活
》
售價:HK$
66.1
《
关键改变:如何实现自我蜕变
》
售價:HK$
77.3
《
超加工人群:为什么有些食物让人一吃就停不下来
》
售價:HK$
99.7
|
編輯推薦: |
如何将看似复杂深奥的知识简单化,让不敢窥视其中奥秘的一般读者迈入知识的殿堂,这是张新民教授近些年教学中孜孜以求的。翻开张新民教授的《从报表看企业》一书,就像在听张老师讲课,娓娓道来,绝对乏味之感。
《从报表看企业》是张老师四天EMBA“财务报表分析”课堂教学的精华。向读者展示了一个全新的分析框架——通过对财务报表的“八看”来满足企业管理者的需求。在内容处理上,运用了比较活泼的语言,虽不精准但足以让读者理解的专业术语和大量亲身经历的案例来阐释相关内容。
|
內容簡介: |
《管理者终身学习·从报表看企业:数字背后的秘密》从管理者视角出发,以开创性的“八看”分析框架为路径,从战略、经营资产管理与竞争力、效益和质量、价值、成本决定机制、财务状况质量、风险及前景等方面人手对企业财务报表进行透视。作者以深厚的专业功底,提炼出富有代表性的案例,引领读者突破艰深术语阻碍,穿越重重数字迷雾,解读财务报表中最有含金量的信息。
|
關於作者: |
张新民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副校长,会计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企业财务分析、财务会计理论、企业财务状况质量分析等。在权威核心刊物上发表多篇论文,出版编著、译著和教材多部,提出的企业财务质量分析理论在财务分析界独树一帜、影响广泛。承担多项国家级、省部级研究课题,是中国EMBA教育界最具实力和影响力的教师之一。
|
目錄:
|
第1章 引言
第2章 看战略
一、资产负债表解读:表内资源与表外资源
二、资产的分类
三、从权益的视角看资产负债表
四、从资产负债表看战略
第3章 看经营资产管理与竞争力
一、货币资金存量管理
二、以存货为核心的上下游关系管理
三、固定资产利用
四、资源管理的综合效应
第4章 看效益和质量
一、核心利润实现过程的质量
二、利润的结构质量
三、利润结果的质量
第5章 看价值
一、股东入资的价值——入资的三重效应
二、股东权益的价值确定——评估方法
三、股东权益的价值确定——制度规定
四、股东权益的价值确定——立场与交易价值的底线
五、企业估价不能忽视的因素——小金库
第6章 看成本决定机制
一、决策因素
二、管理因素
三、核算因素
第7章 看财务状况质量
一、资产质量——从三个层面来考察
二、分析的基础——几个重要原则
三、货币资金质量分析
四、商业债权质量分析
五、其他应收款质量分析
六、存货质量分析
七、流动资产整体质量
八、无形资产质量分析
九、投资资产质量分析
十、资本结构质量分析
十一、几种重组的财务效应分析
十二、税务规划的财务效应分析
十三、对现金流量表的分析
十四、合并报表与财务状况质量
十五、财务比率分析的运用
第8章 看风险
一、公司股权结构巨变、治理环境变化以及核心管理人员变更的风险
二、惯性依赖的风险
三、外部环境变化的风险
第9章 看前景
一、基础分析
二、对企业发展前景的预测
第10章 综合案例分析
一、企业财务状况质量的综合分析方法
二、对特变电工2010年度财务状况的整体分析
第11章 案例资料
案例资料一:海信科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2010年度报告部分内容
案例资料二:特变电工股份有限公司2010年度报告部分内容
参考文献
|
內容試閱:
|
第1章引言
作为企业管理者,或者准备从事企业管理的人,你一定听说过企业有四张基本的财务报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和股东权益变动表。其中,大家最熟悉的应该是三张报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对股东权益变动表应该不太熟悉。
实际上,认识和分析企业的财务报表,主要看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至于股东权益变动表,在我看来没什么用,所以不用去关注。
下面我要问三个问题:
第一,你看报表的时候关注什么?
第二,如果你曾经学过财务报表分析,你的老师和你自己学到的主要方法是什么?
第三,你学过的分析方法好用吗?
对于第一个问题,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回答:有关心成本的,有关心效益的,还有关心股东权益的。事实上,这几张报表的用处各不相同。我曾经问过一个企业的总裁,他的回答是:我要先看利润,此外,还得看有没有现金流量,最后要了解一下营运状况,得看资产负债表。
多年前我曾写过一本书,是先从利润表开始分析的,那是在2006年以前实行旧准则的时候。那时从利润表能够对应到资产负债表和现金流量表。
但是,2006年会计改革之后再先看利润表就有问题了,尤其是在企业进行集团化管理的背景下。严谨地说,我们应该先看资产负债表,但是从利润表入手代表了企业管理层看报表的一种习惯。
比如我们想了解效益,一看利润表,可能会吓一跳:在有子公司的情况下,净利润为什么有三个数字呢?一个是母公司报表的“净利润”,一个是合并报表的“净利润”,还有一个是“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那么,我们应该看哪个呢?
我们先来看一下这个关系(见图1—1):
在会计中,只要有控制性的关系,就形成企业集团,母公司就要编制合并报表。因此,我们可以说:合并报表展示的是包括母、子公司的企业集团的财务数据。
“母公司净利润”就是图1—1中A公司自己的净利润,“合并报表净利润”就是企业所有母、子公司合在一起的净利润。一般来说,我们都会认为母公司加上子公司的利润,应该比母公司自己的利润大一些。但实际情况经常不是这样的,比如子公司亏损得一塌糊涂。在这种情况下,在不包括子公司的利润时,母公司也许还有利润,但是合并时,整个集团反而亏损了!后面我们会更具体地谈到这些问题。
另外我们要注意的是,如果母公司对子公司是100%控股,子公司的利润全部是属于母公司的,母公司利润全部是属于母公司的所有者(也就是股东)的,从而企业集团的净利润全部都是“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但当母公司对子公司的投资不是100%,比如只有80%时,子公司的利润还全属于母公司吗?这时就只有80%是母公司的。
这里只是一种简化的、大概的说法。在实际操作中,合并报表净利润不仅仅是母、子公司净利润的简单相加。那么子公司80%的净利润加上母公司所有的净利润就是“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剩下的子公司净利润的20%就叫做少数股东损益,也就是子公司的非控制性股东的损益。
在了解了上述三个利润概念的内涵后,现在再回到前面的问题:我们看效益的时候看哪个数字呢?按照现在的会计准则,整个集团的盈利能力要用合并报表的净利润进行分析。更具体地说,应该主要关注合并报表的核心利润(核心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因为核心利润反映了整个集团经营活动的盈利能力。
当我们进行利润分配时,用哪个数据呢?有时集团利润很高,但是母公司的利润表却显示亏损。实际上,应该是谁分红就看谁的报表,母公司分红就应该以母公司净利润为基础来考虑。
我们再看一个例子。上市公司海信科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2009年母公司净利润是-1.22亿元,合并报表净利润是1.73亿元——这是不是意味着子公司的利润就是2.95亿元?子公司效益很好,母公司效益很差?也不一定,这涉及集团内部的管理问题。
如果这家企业2010年母公司净利润为6.12亿元,合并报表利润为5.96亿元,越合并利润越少,这一般意味着子公司亏损了。但也不一定,这可能涉及集团管理和子公司利润分配的安排等问题。
下面再简单地看一下企业利润的结构。以上面的案例为例,当我们第一眼看到母公司利润为6.12亿元时一定很高兴,但是,如果我们要了解是什么构成了支撑母公司净利润增长的主力军,就要看利润的结构,这样可能就高兴不起来了。
如果我们自下而上地看这个利润结构表,从净利润到利润总额看不出问题,看到营业利润就会发现问题:从营业利润到利润总额出现了巨大的变化,引起这个巨大变化的是巨额的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收入的巨额规模可能是由于环境、政策等原因引起的,那么这个环境、政策因素会持续么?如果引起营业外收入巨额规模的因素不是可持续的,那么这个营业外收入能持续为企业带来利润么?
再往上看,营业利润只有2亿多元,投资收益则为4亿多元!我们想问一下:如果没有投资收益,还会有利润么?实际上,如果没有投资收益的帮助,整个公司的营业利润就会是负数!如果仔细考察该公司当年的年度报表(请读者参见本书后面摘录的该公司的部分年报信息),我们还会看到,企业当年的投资收益主体也不是控制性投资的获益,而是卖股权形成的投资收益。
这就是说,如果仅仅看企业的净利润,我们可能发现不了问题。但是如果进一步考察企业的利润结构,我们会发现,在支持企业净利润的三大支柱——核心利润、投资收益和营业外收入中,核心利润是负数。也就是说,公司的核心业务不能带来利润。
这个例子表明,上述问题是不能用比率分析来解决的。所以只盯住比率分析,肯定看不到企业的价值,也肯定看不到企业的战略。
对于第二个问题,即大家所掌握的主要财务报表分析方法是什么,
不同人的回答必然也会各不相同。在国内,将财务报表分析课程纳入商学院的课程体系的时间并不长,一些学校的商学院到现在还没有开设这门课程。
因此,大家所掌握的财务报表分析方法,一般会来自财务管理课程的“财务报表分析”内容,或者来自财务会计或者会计学的“财务比率分析”内容,或者来自按照美国主流教材来组织编写的“财务报表分析”(或者“财务报告分析”等类似名称)教材的内容。
这些教材讲解财务报表分析的大量内容是以比率分析为核心的,就是让你学会财务比率分析。比率分析的基本思想就是,把各个报表相关联的项目放到一起进行分析。所以大多数财务报表分析的教材的主要内容都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对报表项目的详细讲解,第二部分进行比率分析。
这种比率分析解决问题吗?这就需要回答第三个问题:比率分析方法好用吗?
应该说,比率分析解决了一些简单的、一般性的应用问题,但是对于较为复杂的企业财务报表进行分析就非常吃力了。
下面我讲讲自己做过的一个实验。
在2011年11月,我找到七名学习成绩比较好的会计专业的研究生做了一个实验。这些研究生已经在以前就读的大学里学习过“财务报表分析”课程。我拿出一本书中一个上市公司2009年度的财务报表,要求是:在10分钟内,不允许互相商量,每个人任意计算五个财务比率。
10分钟之后的情况是:面对一个真实的上市公司,没有一个学生能够正确计算自己选择的五个财务比率(肯定自认为比较熟悉这些比率):有的不知道应该用合并报表的数据计算还是用母公司报表的数据计算(如存货周转率);有的不知道是用原值计算还是用净值计算(如固定资产周转率);有的不知道在企业对外投资的规模已占资产总规模较大比例的情况下,总资产周转率的计算方法,等等。
从五个比较正确的比率中得出的分析结论是:
企业的流动资产对流动负债的保证能力比较差。主要依据是:该公司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率(流动比率)约为1:1,远远小于一般美国教材中强调的2:1这一比较安全的经验数值。
企业的流动资产减去存货(即速动比率)对流动负债的保证能力比较差。主要依据是:该公司速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率(速动比率)约为0.9:1,小于一般美国教材中强调的1:1这一比较安全的经验数值。
企业的财务风险比较大。主要依据是:该公司的资产负债率约为80%,显著高于一般认为的70%的警戒线。
企业的固定资产利用率出现下降的情况。主要依据是:企业固定资产周转率有所下降。
企业的总资产周转速度在下降。主要依据是:企业当年的营业收入增长幅度较小,但资产总额增长幅度较大。
结论是:企业存在较高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
我告诉这些研究生:与你们的分析正相反——这是一个非常好、竞争优势极其明显的公司!
这个公司是有风险,但绝不是你们所说的风险。
我的实验只能说明,在整体上,国内大学“财务报表分析”课程的授课质量普遍不高。学生即使很出色,如果教师的授课水平不高,仅仅靠学生自己去感悟还是不够的。
这表明,现有的财务比率分析方法在很大程度上不能解决审视和评价企业管理的问题,因而很难在管理者做特定决策时提供有用的信息。
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学会从报表看企业——“八看”企业,即:看战略、看经营资产管理与竞争力、看效益和质量、看价值、看成本决定机制、看财务状况质量、看风险、看前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