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致庄信正
一九六六年六月二十六日
Chang
1315 C St Se, Apt. 2
Washington, D. C. 2000
信正先生,
回家后忽然想起来,Racliffe 申请grant 找保人有“从几时认识的”一项,似不必问Mr.
Frenz。我找夏志清因为认识年数久了,而且可以举出他的文学史作参考。过天我再写信给Mr. Lau,或者可以算1960
年在台湾见过。你说不像他会写信,千万不要抽出时间来特为回信,等以后见到陈先生向他探探口气后再告诉我。跟你们谈过后实在给了我非常大的鼓励,这里匆匆不说了,祝
好
张爱玲
廿六日午
注解:
这是张爱玲给我的第一封信。
一九六五年我的母校美国印第安那(州立)大学比较文学系主任福伦兹(Horst
Frenz)教授筹办“东西文学关系研讨会”(Conferenceon Oriental-Western Literary
Relations),要我代为邀请一位资深中国学者参加。我首先找夏志清教授;他有事不克分身,建议我另邀张爱玲。震于她的盛名,我颇怀疑张先生会答应,夏先生要我试试看。我与心目中的这位天才作家素昧平生;为了慎重其事,次年请福伦兹师出面亲邀;她居然接受了。暑假我从任教的坎萨斯(州立)大学返回印第安那,由恩师福尔斯特(Norbert
Fuerst)督导赶写关于《红楼梦》题材的博士论文。研讨会正在那时举行,我得以前往听讲。张爱玲谈的是中国电影。开会前她姗姗而至,差点迟到。胡耀恒兄其时在印大攻修戏剧博士学位。据他相告,那天他受福伦兹先生之托去学校附设的宾馆接引她前往会场,她很客气地邀他进房间谈了一会。会后经刘绍铭(即此信所说的
Mr.
Lau)倡议我们二人去宾馆求见张先生,谈了半小时多。至今我还记得当时的兴奋和庆幸的感觉,也记得她这里所说的“非常大的鼓励”其实给了我更大的鼓励。
她计划申请附属于哈佛大学的著名女校瑞德克里夫学院(Radcliffe College;她在信里拼成 Racliffe)“
独立研究奖助金”(Fellowship Grant for Independent
Study),要我转托福伦兹教授为她写推荐信。她从印第安那回到住处(美国首府华盛顿)立即来信,说申请表上需要具体填写与推荐人相识多久,而她和福伦兹先生是初识,效果不会太大。(我已先向他转达她的嘱托,他慨然应允。)
“陈先生”指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总校区中国文学教授陈世骧。那年春天我接受他的聘约于七月开始去该校中国研究中心(Centerfor
Chinese Studies)继夏济安师之后担任陈先生主持的研究项目Current Chinese Language Project
的工作。在印大时我告诉她也可以找他写推荐信。一九六六年她向中国研究中心提出的履历表说一九六七年取得瑞德克里夫奖助金是为了把《海上花列传》译成英文;次年获准延长一次,至一九六九年六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