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冯友兰和青年谈心系列:看似平淡的坚持
》
售價:HK$
55.8
《
汉字理论与汉字阐释概要 《说解汉字一百五十讲》作者李守奎新作
》
售價:HK$
76.2
《
汗青堂丛书144·决战地中海
》
售價:HK$
168.0
《
逝去的武林(十周年纪念版 武学宗师 口述亲历 李仲轩亲历一九三零年代武人言行录)
》
售價:HK$
54.9
《
唐代冠服图志(百余幅手绘插画 图解唐代各类冠服 涵盖帝后 群臣 女官 士庶 军卫等 展现唐代社会风貌)
》
售價:HK$
87.4
《
知宋·宋代之科举
》
售價:HK$
99.7
《
那本书是(吉竹伸介与又吉直树 天才联动!)
》
售價:HK$
99.7
《
传播的跃迁:人工智能如何革新人类的交流
》
售價:HK$
110.9
編輯推薦:
《大通胀》并没有详谈通货膨胀的经济学原理;相反,萨缪尔森分析了导致美国通货膨胀从20世纪60年代初的1%,急剧攀升至80年代的近15%,随后又逐渐回落的历史和政治力量。
內容簡介:
这是美国历史上一个巨大的断层。获奖专栏作家罗伯特?J?萨缪尔森在这本发人深省的著作中指出,“大通胀”是战后最糟糕的国内政策错误,并在改变美国的政治、经济和日常生活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然而,这段历史却少有人记起,也很少有人给予恰当评价。在目前的经济动荡时期,为避免重蹈覆辙,弄清楚20世纪60~70年代发生的事情,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重要。
本书追溯了1981~1982年严重的经济衰退期间两位数通胀率的起源、上涨和回落,这一过程是由当时的美联储主席保罗?沃尔克领导的联邦储备委员会一手策划的,并获得了里根总统的坚定支持。
但是,这还只是故事的一半。高通胀率还引发了经济和政治的变革,这些变革今天仍在进行。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的双双繁荣就是两个直接结果,美国的企业变得更具生产力,同时工人受到的保护则大幅减少,全球化得到了推动。
萨缪尔森认为,不弄清“大通胀”及其后果,我们就无法理解当今的世界。如果我们不汲取教训,我们也无从应对未来。这本深刻而且颇具启发意义的著作,将会成为记述我们这个时代一个标志性事件的权威读本。
關於作者:
罗伯特·J·萨缪尔森(Robert J.
Samuelson)是美国《新闻周刊》和《华盛顿邮报》的专栏作家。1969年,他以《华盛顿邮报》记者的身份开始了他的新闻业生涯,著有《美好生活及其不满:授权时代的美国梦,1945-1995》和《谎言:为什么传统智慧总是错》,这两本书是其专栏文章的合集。目前他和妻子朱蒂?赫尔住在马里兰州的贝塞斯达,他们育有三个孩子。
目錄 :
致读者
引 言
第一章 忘却的历史
第二章 对“充分就业”的迷恋
第三章 货币的关系
第四章 信念坚定的契约
第五章 资本主义的重建
第六章 不稳定的繁荣
第七章 财富的未来
附录一 1950年以来的美国经济
附录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美国经济周期
致 谢
內容試閱 :
第一章 忘却的历史
I
历史就是我们说什么就是什么的东西。如果让一群学者说一说过去半个世纪以来,美国历史上最重要的里程碑事件,他们会将下列事件的一部分或者全部罗列出来:越南战争,民权运动,约翰?肯尼迪、罗伯特?肯尼迪和马丁?路德?金遇刺,水门事件和尼克松总统的下台,性解放运动,计算机芯片的发明,罗纳德?里根在1980年当选总统,冷战的结束,互联网的创建,艾滋病的出现,2001年9月11日的恐怖袭击,两次伊拉克战争(1991年和2003年)。如果要提到国外的情况,这些学者可能会将以下事件罗列其中:日本作为一支重要的经济力量在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的崛起,20世纪80年代中国从闭关自守到改革开放的变化,以及核武器(向印度、巴基斯坦和其他国家)的扩散。但是,任何名单都不会罗列的事件,是美国两位数通胀率的潮起潮落。这是个重大的疏漏。
现在,我们到了一个经济周期的末期,这一周期为期大约半个世纪,是由通货膨胀来主导的,无论好坏。尽管我们往往会忘记,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不明就里,不过通胀率的上升和下降的确造成了我们这个时代的一个巨大动荡。从1960年到1979年,美国的通胀率从微不足道的1.4%上升到了13.3%。到了2001年,又回落到了1.6%,几乎与1960年的水平完全一样。在整个周期中,通胀率的上涨和跌落,对经济的成功和失败以及很多其他方面都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通货膨胀及其回落,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决定了美国人如何看待自己以及社会、选举以及政策的特点,企业如何运作以及如何对待自己的员工,美国的经济如何与外部世界联系起来。尽管没人认为通货膨胀的副作用是过去这几十年来影响这个国家的唯一力量,不过它的重要性比大多数人——包括大部分历史学家、经济学家和记者——想象的都更大。不弄清“大通胀”及其后果,就不可能解读我们这个时代,就不可能明智地思考未来。
稳定的物价为人们提供了安全感,有助于确立一个可靠的社会秩序和政治秩序,它们就像安全的街道、清洁的饮用水和可靠的电力供应一样。只有当它们出现问题的时候,其重要性才会被人们注意。20世纪70年代的物价状况就曾让美国人惊恐万状,在大部分年份里,大范围的价格上涨都是常态,就像一场永远也不会停下来的雨,有时候淅淅沥沥,有时候则势如倾盆,但是,它就是一直下个不停。一周又一周,人们不知道在食品、公用事业、电器、衣服干洗、牙膏以及比萨饼上的开销到底是多少。人们无法预知自己的薪水是否能跟上物价上涨的步伐,人们无法做计划,他们的储蓄风险丛生。看起来没人能控制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是令人烦恼不已、充满幻灭感的体验,使美国人对自己的未来和领导人的信心大打折扣。
通货膨胀会产生影响广泛的后果。如果没有两位数的通胀率,罗纳德?里根在1980年就几乎肯定不会当选为美国总统,此外,他发起的保守政治运动出现得就会更晚,甚至可能根本不会出现。毋庸置疑,高通胀破坏了经济的稳定性,并导致了严重程度递增的四次经济衰退(分别是:1969~1970年、1973~1975年、1980年和1981~1982年),1982年年末,失业率达到了10.8%的峰值。高通胀降低了生产率的增长,进而阻碍了生活水平的提升。此外,高通胀还导致了股票市场的低迷——1982年的道琼斯工业指数甚至还达不到1965年的水平,并导致了影响到美国农场主、美国的储蓄、贷款行业以及发展中国家的一系列债务危机。
如果说通货膨胀的后果算不上什么的话,最多也就只配成为美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故事中一个篇幅很大的章节。但实际上,它的意义要大得多。通货膨胀率的下降——“反通货膨胀”(Disinflation)——带来了利率的降低,进而推高了股票价格,后来,又推升了住房价格。这一反通胀政策促成了过去14个世纪的繁荣。在1982年以后的20年里,经济周期有所缓和,我们国家只经历了两次轻度经济衰退(分别为:1990~1991年和2001年),两次轻度衰退共持续了16个月的时间。1992年6月,失业率达到7.8%的顶峰。随着股票价格和住房价格的上涨,美国人觉得自己更富裕了,所以,他们大把大把地花钱,一股强劲的“购物狂潮”随之产生,同时,储蓄率则逐渐下降。美国人对汽车、计算机、玩具和鞋子等商品永不满足的胃口,刺激了贸易逆差的大幅上升。但另一方面,这次持续很长时间的繁荣也助长了人们的自鸣得意和疏忽,最后,这种情绪以一种完全不同的经济动荡和金融动荡的形式达到高潮,2007年和2008年,这些动荡突袭了经济生活。
经济可以永远增长的信念本身破坏了经济的增长。最初是通胀率和利率的降低,后来,先是股票价格上涨,随后,住房价格也提高了,这些变化触发了投机狂潮。人们开始认为,股票价格和住房价格只能上涨。这种令人迷醉不已的念头在人们的头脑中根深蒂固以后,价格便上涨到了疯狂的危险高度,并导致了2000年股票市场和2007年住房市场“泡沫”的破裂。住房贷款发放给了那些信用很差的购房者,而且只需很少甚至完全无须首付款。住房在明天的价值永远会高于今天的预期,让贷方产生了一种错误的安全感,事后看来,那种自圆其说、文过饰非的信贷标准注定会在劫难逃。当这些“次级”抵押贷款开始出现大规模的违约时,房地产市场的繁荣终结了,住房价格开始下跌,金融机构——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等——在抵押贷款证券上的投资遭受了惨重的损失,进而,经济陷入又一次衰退(或者濒临衰退的边缘)。①
我们这个故事中的重要一点是,现在的经济问题仍然是通货膨胀及其回落所造成的另一个令人不快的后果。虽然住房市场崩溃的直接原因在于太过宽松的借贷,但是,宽松借贷政策的背景和推动力则在于对房地产价格将会永远上涨的预期,而这种预期产生的土壤则是反通胀政策和利率的下降。这一后果与经济体系之外我们现在认为理所当然的东西有更多的联系:与通货膨胀的关联就在那里,但我们就是对其视而不见。我们不妨看看公司对待员工的例子。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的数十年内,政府和大公司结成了一个非正式联盟。政府发誓要掌控经济周期,将经济衰退降低到最低限度甚至完全消除衰退;大公司则信誓旦旦地要提高员工的生活水平,并要为他们提供经济保障——安全的工作、充足的健康保险以及可靠的退休金。
但是,当通货膨胀打破了政府控制经济周期的承诺时,这一隐形的社会契约便土崩瓦解了。20世纪80年代成了公司行为改变的分水岭。如果公司不能提高产品的价格,那么,他们便会削减成本(而且也确实这么做了)。裁员、“重组”以及为了让人提前退休而“买断”等举措变得越来越普遍,而且广为人们接受。“资本主义”这一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数十年的时间里已经从公众中消失的词语,再次成为大众的流行语汇。结果很矛盾:1982年以后,尽管总体经济状况越来越稳定,但个人的不安全感却在逐渐增加,因为公司不再像以前那样坚守战后数十年形成的行为规范了——保护员工的工作、使员工免受破坏性变化的冲击。从某种程度上说,“新资本主义”对通货膨胀的控制是通过控制工资和物价所造成的紧张来完成的。此外,它还纵容更大的不平等——富人和中产阶级、穷人之间的差距逐渐拉大。
我们再来看看“全球化”,这是一个通过贸易、资金和信息的流动,使各个国家的经济更加一体化的过程。虽然我们还没有将这一过程和通货膨胀联系起来,不过我们确实应该将它们联系起来。如果美国的经济状况依然处于20世纪70年代的状态——深受难以应对的通货膨胀以及最严重经济衰退的困扰,那么,美国就不会有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倡导全球化的那种信心。当然,美国的领导者并没有在那种经济状况下尝试过,不过即使他们呼吁了,也不会有人听。经济稳定和经济活力的恢复源于对通货膨胀的控制,这种经济状况使美国领导者获得了追求国际主义政策的资格。同样的力量还让美元——作为在国际贸易中首要全球货币的角色——获得了新生。公司和个人都认为,他们可以依靠美元来购买和销售商品,可以将美元当做既能促进贸易,也能促进资金跨境流动的财富的储藏手段。
通货膨胀是经济如何对几乎所有其他领域都产生影响的例证,如果不能认识到通货膨胀的中心角色,我们就无法叙述美国过去半个世纪的真实历史。很多我们认为正常的事情以及常规的事情,不是源于通货膨胀的经历,就是受到了通货膨胀的决定性影响。购物狂潮、资本主义这一词汇的再现以及不断加快的全球化进程就是其中的三个例证。但现在,这个时期就快结束了。下一个经济周期会给我们带来什么还是个悬疑问题,在某种程度上说,会涉及应对这场大通胀很多影响所产生的后果。购物狂潮已经平息了,那么,什么会来取代它呢?就像新资本主义一样,全球化似乎也对很多美国人构成了威胁。我们是把这些力量转化成自己的优势,还是会被它们击垮呢?我们能让经济增长和经济稳定保持令人满意的水平吗?
现在的经济动荡以其对经济稳定和生活水平的威胁,昭示着一个新时代的到来。在本书的结尾部分,我将谈到我们所面临的某些威胁,并就我们应该如何应对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但是,一个新时代并不意味着“大通胀”变得毫不相干了。相反,它的历史依然是未来重要的前车之鉴,其中的一个教训就涉及通货膨胀本身。正如本书将会谈到的,通胀率已经上升到了令人不安的5%左右,在很大程度上,这一通胀水平是由国际市场高企的石油价格和食品价格推动的。通胀率是继续上升,还是回落到无足轻重的0~2%的范围(大部分经济学家认为,在这种通货膨胀水平下,价格的变化幅度很小,对大部分美国人和美国企业都几乎不会构成任何影响),现在还无从知晓。不过可以确定的是,我们的现状与造成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高通胀的情形的相似性。当时,微不足道的通胀率似乎无伤大雅,但是,“微不足道”逐渐升级,最后愈演愈烈。
我们面临着一个持久的两难处境:为了未来的收益,我们目前能忍受多少痛楚?压制不断上涨的通胀率最轻松的办法,就是允许(甚至促使)经济衰退的发生,因为衰退可以通过更高的失业率、对商品和服务更少的需求以及闲置产能的更多过剩来抑制工资和物价的上涨。但是,几乎没人喜欢这样的衰退,同时,公众要求避免衰退或者将衰退的影响降低到最低限度的压力始终很大。事实证明,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我们对这一两难处境的应对方式弄巧成拙,而且是错误的。我们对当下痛楚的接受程度很低,以至于我们的忍受非但没有带来未来的收益,反倒在未来遭受了更大的痛苦。通胀率上升,衰退变得更加严重。起初,通货膨胀的社会成本和经济成本并不很明显,甚至,通货膨胀最初的影响常常令人欣喜。人们和企业都相信,自己的收入更高了,他们沉浸在“货币幻觉”(Money
Illusion)中——这是一种更高的工资、薪金和利润就意味着购买力的真正提高的幻觉,但事实上,它们不过是对通货膨胀具有欺骗性的副作用的反映。当人们面对现实觉醒时,通货膨胀已经在工资和物价变化中构建了强大的滩头阵地,这些变化已经很难扭转了。自此,“通货膨胀心理”和工资—物价的螺旋形上涨已落地生根。
“大通胀”给我们带来的一个教训是:应该把通货膨胀消灭在萌芽状态,我们等待的时间越长,它就变得越难处理。这个教训值得吸取,但是,随着关于“大通胀”的记忆慢慢淡化——很多美国人甚至认为根本就不存在这样一个“大通胀”——它带给我们的教训可能也会最终消失。从表面看来,通货膨胀的危害可能并不十分危险,所以,只有再经历一次,我们才会记起它毁灭性的力量。回顾历史的作用之一,就是防范错误的发生,但是,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我们必须获取正确的历史。为此,我们将面临一个范畴更为广泛的课题:我们如何调节、控制自我改善的国民热情。自我改善是美国一个效力强大的美德,但是,事实一次又一次地证明,它也曾多次将我们引入严重的困境。面对社会改良颇具诱惑力的诉求,怀疑主义并不一定就是悲观主义或保守主义,事实上,它常常是明智的现实主义。
两位数的通胀率并不是自然发生的事情,也不是随机事件,而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联邦政府在国内政策上所犯的一个最大错误:是善意经济政策——国内某些最受尊敬的学院派经济学家推崇的经济政策——导致的恶果。这些经济政策许诺要掌控经济周期,但是,结果却使经济状况变得更为糟糕。这一事件堪与越南战争比肩,越南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在外交政策上所犯的最大错误。①两个错误有很多相似性,都缘起于良好的愿望——一个是想保护自由,另一个是想促进繁荣;两个事件都有知识分子为其摇旗呐喊,无论是经济学家,还是有限战争的理论家;两个事件都遭受了“走过头”和简单化带来的打击;两个政策都在当时就不断显现出事与愿违的结果。但是,两个事件存在着一个重大的区别,那就是,一个事件(越南战争)在历史记忆中占据了很大的空间,而另一个事件(通货膨胀)则没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