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汉娜·阿伦特与以赛亚·伯林 : 自由、政治与人性
》
售價:HK$
109.8
《
女性与疯狂(女性主义里程碑式著作,全球售出300万册)
》
售價:HK$
112.7
《
药食同源中药鉴别图典
》
售價:HK$
68.8
《
设计中的比例密码:建筑与室内设计
》
售價:HK$
89.7
《
冯友兰和青年谈心系列:看似平淡的坚持
》
售價:HK$
55.8
《
汉字理论与汉字阐释概要 《说解汉字一百五十讲》作者李守奎新作
》
售價:HK$
78.2
《
汗青堂丛书144·决战地中海
》
售價:HK$
172.5
《
逝去的武林(十周年纪念版 武学宗师 口述亲历 李仲轩亲历一九三零年代武人言行录)
》
售價:HK$
56.4
|
內容簡介: |
本书系统地分析介绍了养老金和社会保障的历史与理论发展、国内外养老金和社会保障的制度安排、养老金和社会保障的融资与投资理论以及养老金和社会保障在现代经济中的作用。第一,二章分别概述了养老金和社会保障的历史发展与现状。养老金和社会保障的融资与投资问题是当前世界各国面临的重要问题,本书第三章重点讨论了有关融资问题及养老和社保基金的投资战略。第四章探讨了养老金和社会保障在扩大国内消费,促进投资、减少经济波动和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的作用。第五章展望了国内外养老金和社会保障的未来发展趋势。本书可供金融和经济学者、金融业从业人员。养老金基金经理及负责社会保障工作的政府工作人员参考,也可作为大学相关专业的教科书或参考书。
|
關於作者: |
马青平,1962年生于青岛,伦敦大学经济学博士、北京医科大学现北京大学医学部医学博士生理学。/神经科学专业。在生物医学方面长期从事生物电信号和化学信息传递的研究;在经济学方面主要进行社会保障制度、养老金基金管理和投资战略的研究。在国际国内学术刊物上发表过数十篇科研文章,为国家科委现科学技术部在1992年公布的全国被美国《科学引文索引SCI》收录文章最多的五位学者之一。兴趣广泛,对物理学,哲学、数学和历史等均有所涉猎,并有专著出版。
|
目錄:
|
第一章 养老金和社会保障的历史与理论发展
第一节 养老金的历史渊源
第二节 救助性社会保障的历史发展
第三节 与社会保障有关的理论思想
第四节 小结
第二章 养老金和社会保障的现代实践
第一节 英国的养老金和社会保障制度
第二节 德国的养老金和社会保障制度
第三节 法国的养老金和社会保障制度
第四节 日本的养老金和社会保障制度
第五节 美国的养老金和社会保障制度
第六节 中国的养老金和社会保障制度
第七节 小结
第三章 养老金和社会保障的融资与投资
第一节 个人的消费和养老问题
第二节 社会和个人:金融系统的作用
第三节 国家对个人消费和储蓄的干预
第四节 企业养老金与员工工资
第五节 养老金的投资
第六节 国家养老金的融资
第七节 小结
第四章 养老金和社会保障在现代经济中的作用
第一节 社会稳定功能
第二节 养老金制度对储蓄和金融市场的影响
第三节 养老金和社会保障系统对消费与社会福利的影响
第四节 地方政府在养老金和社会保障系统中的作用
第五节 小结
第五章 养老金和社会保障制度的未来发展
第一节 预期寿命、出生和人口老龄化问题
第二节 技术发展对养老金和社会保障的影响
第三节 自动化社会和养老与社会保障问题
第四节 小结
参考文献
索引
|
內容試閱:
|
第五章 养老金和社会保障制度的未来发展
从十九世纪后期逐渐形成的养老金和社会保障系统起着保证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改善了社会上弱势阶层的生活质量,减少了个体在经济生活中所面临的不确定因素,提高了社会总体福利。养老金和社会保障系统在西方发达国家已发展成完整的体系,社会成员只要寻求社会的帮助,一般都能得到社会的关怀。发展中国家的养老金和社会保障制度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还很大。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养老金和社会保障系统有望得到进一步的完善。
发达国家的养老金和社会保障系统目前面临未来资金收入不足以支付社会福利义务的问题。因为生活水平提高、医学进步、寿命明显延长,所需费用显著增加,而有关养老金缴费、退休和养老金福利的制度还是参照过去的预期寿命制定的,所以寿命增长和出生率下降给西方国家养老金体系未来的资金保障造成极大的压力。按目前的平均预期寿命和出生率的变化趋势,多数西方发达国家的现收现付制非积累型国家养老金系统都将入不敷出,面临破产的危险。西方各国都在采取措施以应对这一预期中的危机,这一危机是否真的会到来不仅将取决于平均预期寿命的增长和出生率的下降,也取决于劳动生产率的增长速度。
劳动生产率的高速增长可以解决预期寿命增长和出生率下降带来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是赡养率提高给工作一代带来的负担过重。信息技术、自动化、尤其是机器人技术正在快速发展,人类社会可能正处在劳动生产率高速发展的前夜。一旦如科幻文学想象的机器人取代大部分人类的工作责任,养老金和社会保障制度的资金保证将不再依赖于工作人口的数量,较少的工作者将可以负担起提供社会所需要资源的责任。劳动生产率达到很高水平的社会将会需要相应的经济、法律和政治制度包括养老金与社会保障制度的改变。本章我们将主要考虑三个方面的问题:一、预期寿命、出生率和人口老龄化问题;二、自动化和劳动生产率问题;三、劳动生产率极大提高时养老还是保障问题。
第一节预期寿命、出生和人口老龄化问题
预期寿命(life
expectancy)是保险公司计算人寿保险费、给年金(annuity)产品定价的重要依据,也是政府制定社会福利政策和计划公共设施的重要信息。根据标准的定义:
“某一年龄的预期寿命是当目前观察到的该年龄之上的死亡率不变时,该年龄的人预期再存活的平均年数。出生预期寿命指的是当前各年龄死亡率不变的条件下,新生儿将生活的平均年龄数”(United
Nation Population Division
2002)。预期寿命在人类历史上大多数时间是相对稳定的,但是在二十世纪预期寿命几乎增加了一倍。
……
迄今有关养老金系统和人口老龄化的讨论都隐含着这样一个假设,即劳动生产率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不会有大幅提高。因此,出生率下降和寿命增加导致的赡养率变化成为养老金制度改革关注的焦点。但是如果劳动生产率因信息技术和机器人的使用有了大幅度的提高,目前对人口老龄化和赡养率的担忧就不再必要。可以想象,当大部分人类的工作岗位可有机器人承担时,极少数人类工作者就可以承担起赡养大量退休人口的责任。我们很可能处在信息技术、自动化和机器人技术全面改变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大幅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前夜。
从历史上看,许多有关对资源不足的担忧都被技术的发展抛到一边。电话交换机在美国刚出现时,手工接线员一般由年轻妇女担任。不少人预测随着电话的普及,所有的美国妇女都当电话接线员也不能满足每个家庭都有电话的需求。自动电话交换机的出现和不断改进,手工接线员已成为历史。根据英国十八世纪的生产技术和生活水平,马尔萨斯(Thomas
Robert
Malthus,1766-1834)提出了人口增长超越食物供应,会导致人均占有食物的减少;只有自然原因(事故和衰老)、灾难(战争,瘟疫,及各类饥荒)、道德限制和罪恶能够限制人口的过度增长(Malthus
1798)。历史的发展证明马尔萨斯的预言过于悲观。因为差不多所有动物都面临食物不够的问题,所以生物进化给每种动物发展出担忧吃不饱、营养不足的本能。由于进化没有给人类发展出良好的控制食欲机制,现在人类已经到了需要担忧营养过剩的时代。十九世纪的美国农业大量使用马匹作为农业机械的动力,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从种植到收割、储存的各个环节差不多都实现了机械化。不过大部分农业机械都是用畜力带动的。美国农场拥有的耕畜在1900年达到了2400万头。但是拖拉机的发明和投入使用取得了耕畜在农业中的地位(张友伦1996)。随着自动化和机器人技术的发展,许多人类工作者的岗位是否像电话交换机旁边的手工接线员、农业中的耕畜那样被机器取代?
捷克作家卡雷尔?查培克在其剧本《罗萨姆的万能机器人》中最早使用机器人一词,为剧作家笔下的一个具有人的外表,特征和功能的机器,是一种人造的劳力。早期实用机器人的研究与发明主要集中于能够代替人类在危险环境工作的遥控装置。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在50年代开始研究能搬运核原料的遥控操纵机械手,这是一种主从型控制系统,操作者可通过观察窗或闭路电视对从机械手操作机进行有效的监视。1954年美国戴沃尔(George
Charles Devol, Jr. 1912 -
2011)最早提出了工业机器人的概念,并申请了专利。该专利的要点是借助伺服技术控制机器人的关节,利用人手对机器人进行动作示教,机器人能实现动作的记录和再现。工业机器人在工业生产中主要代替人类工作者做一些单调、频繁和重复的长时间作业,或是危险、恶劣环境下的作业,例如在冲压、压力铸造、热处理、焊接、涂装、塑料制品成形、机械加工和简单装配等工序上,以及在原子能工业等部门中,完成对人体有害物料的搬运或工艺操作。
……
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机器人在工业上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图5-8显示全球工业机器人从1973年到2010年的发展。在1973年,全球共有工业机器人约3000台,到2010年已发展至约1.1百万台(王伟
2009;World Robots
2010)。中国过去因为劳动力成本低廉,所以企业使用机器人和自动化技术的积极性不是很高。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尤其是2008年中国政府实施新劳动法后,劳动力成本大幅提升,经济环境发生了变化,促使企业更加重视提升工厂自动化水平,工业机器人在中国的应用也越来越普遍。图5-9所示为中国近几年拥有工业机器人的数量。中国机器人的拥有量从2007年的23,908台增长到2010年的45,800台。据据《世界机器人》(World
Robots)的预测,中国机器人拥有量到2013年底将增长到84,500台(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Robots 2011)。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