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冯友兰和青年谈心系列
》
售價:HK$
167.3
《
利他主义的生意:偏爱“非理性”的市场(英国《金融时报》推荐读物!)
》
售價:HK$
77.3
《
认知行为疗法:心理咨询的顶层设计
》
售價:HK$
99.7
《
FANUC工业机器人装调与维修
》
售價:HK$
99.7
《
吕著中国通史
》
售價:HK$
62.7
《
爱琴海的光芒 : 千年古希腊文明
》
售價:HK$
199.4
《
不被他人左右:基于阿德勒心理学的无压力工作法
》
售價:HK$
66.1
《
SDGSAT-1卫星热红外影像图集
》
售價:HK$
445.8
|
編輯推薦: |
瑜伽是印度教中的修行方法之一,佛教沿用此名,作为禅定或止观的代名词。所谓瑜伽行,就是修行种种禅定观行,其中最常用者,为小乘部派所修之数息观与不净观。至于瑜伽师者,亦即自作修行乃至讲述传授瑜伽诸法之师。修习种种观行的佛教僧侣,被尊称为瑜伽师或观行师,这些瑜伽行者,即是瑜伽行唯识学派的前身。瑜伽师地,即意指瑜伽师所依、所行的境界。本论的汉文译本,在唐译全本问世之前,已有多种节译本,但由唐代伟大的佛学家玄奘翻译的这个译本则是最完全、最接近原本、最精妙、影响海内外最大的。玄奘用了整整三年时间,于贞观二十二年(公元六四八年)译完《瑜伽师地论》一百卷,并将此译作与其它已译作品奉请唐太宗过目,太宗手持《瑜伽师地论》,龙颜大悦,欣然为其新译诸经作了总序,即大唐三藏圣教序。尽管《瑜珈师地论》在佛教经典里属于高、精、深的修行理论,只有证悟的得道高僧才能讲述,但对于普通的修行者,甚至仅仅是有缘人,佛法既非文学亦非学问,只要怀着一颗恭敬的心,一切自性的体验都将是修证。
|
內容簡介: |
《瑜伽师地论》(梵文:Yogācārabhūmi-?āstra),系印度佛教论书,又称《瑜伽论》、《十七地论》,为印度佛教瑜伽行唯识学派及中国法相宗的根本论书,亦是玄奘西行取经法之最大原因。瑜伽师地,意即瑜伽师修行所要经历的十七种境界(十七地),故亦称《十七地论》。相传为弥勒菩萨口述,无著记录。《瑜伽师地论》是迄今为止最全面、最有次第地介绍佛学与佛法的经典,它并非佛学概论,而是一部很详细、很深入性的开示佛法。其范围涵盖小乘佛法、大乘佛法,对于深习佛法,尤其是对于修行之事,如何能够符合佛的本意,符合佛所说的正知正见,从而通达修行之路,意义深远。
|
關於作者: |
弥勒菩萨,意译为慈氏,音译为梅呾利耶、梅怛俪药,在未来人寿八万岁时成佛以后,将是释迦牟尼佛的继任者,常尊称为弥勒佛。他是大乘佛教八大菩萨之一,大乘经典中又常称为阿逸多菩萨。他被唯识学派奉为鼻祖,其庞大思想体系由无著、世亲菩萨阐释弘扬,深受中国佛教大师道安和玄奘的推崇。
玄奘,唐朝著名的三藏法师,汉传佛教史上最伟大的译经师之一,中国佛教法相唯识宗创始人。俗姓陈,名袆,出生于洛州缑氏县(今河南省偃师市南境)。
|
目錄:
|
瑜伽师地论 一
瑜伽师地论卷第一
本地分
本地分中五识身相应地第一
本地分中意地第二之一
瑜伽师地论卷第二
本地分中意地第二之二
瑜伽师地论卷第三
本地分中意地第二之三
瑜伽师地论卷第四
本地分中有寻有伺等三地之一
瑜伽师地论卷第五
本地分中有寻有伺等三地之二
瑜伽师地论卷第六
本地分中有寻有伺等三地之三
瑜伽师地论卷第七
本地分中有寻有伺等三地之四
瑜伽师地论卷第八
本地分中有寻有伺等三地之五
瑜伽师地论卷第九
本地分中有寻有伺等三地之六
瑜伽师地论卷第十
本地分中有寻有伺等三地之七
瑜伽师地论卷第十一
本地分中三摩呬多地第六之一
瑜伽师地论卷第十二
本地分中三摩呬多地第六之二
瑜伽师地论卷第十三
本地分中三摩呬多地第六之三
本地分中非三摩呬多地第七
本地分中有心无心二地第八第九
本地分中闻所成地第十之一
瑜伽师地论卷第十四
本地分中闻所成地第十之二
瑜伽师地论卷第十五
本地分中闻所成地第十之三
瑜伽师地论卷第十六
本地分中思所成地第十一之一
瑜伽师地论卷第十七
本地分中思所成地第十一之二
瑜伽师地论 二
瑜伽师地论卷第十八
本地分中思所成地第十一之三
瑜伽师地论卷第十九
本地分中思所成地第十一之四
瑜伽师地论卷第二十
本地分中修所成地第十二
瑜伽师地论卷第二十一
本地分中声闻地
初瑜伽处种性地品第一
初瑜伽处趣入地品第二
瑜伽师地论卷第二十二
本地分中声闻地第十三
初瑜伽处出离地品第三之一
瑜伽师地论卷第二十三
本地分中声闻地
初瑜伽处出离地品第三之二
瑜伽师地论卷第二十四
本地分中声闻地
初瑜伽处出离地品第三之三
瑜伽师地论卷第二十五
本地分中声闻地
初瑜伽处出离地品第三之四
瑜伽师地论卷第二十六
本地分中声闻地
第二瑜伽处之一
瑜伽师地论卷第二十七
本地分中声闻地
第二瑜伽处之二
瑜伽师地论卷第二十八
本地分中声闻地
第二瑜伽处之三
瑜伽师地论卷第二十九
本地分中声闻地
第二瑜伽处之四
瑜伽师地论卷第三十
本地分中声闻地
第三瑜伽处之一
瑜伽师地论卷第三十一
本地分中声闻地
第三瑜伽处之二
瑜伽师地论卷第三十二
本地分中声闻地
第三瑜伽处之三
瑜伽师地论卷第三十三
本地分中声闻地
第四瑜伽处之一
瑜伽师地论卷第三十四
本地分中声闻地
第四瑜伽处之二
本地分中独觉地第十四
瑜伽师地论 三
瑜伽师地论卷第三十五
本地分中菩萨地第十五
初持瑜伽处种性品第一
本地分中菩萨地
初持瑜伽处发心品第二
本地分中菩萨地
初持瑜伽处自他利品第三之一
瑜伽师地论卷第三十六
本地分中菩萨地第十五
初持瑜伽处自他利品第三之二
本地分中菩萨地
初持瑜伽处真实义品第四
瑜伽师地论卷第三十七
本地分中菩萨地
初持瑜伽处威力品第五
本地分中菩萨地
初持瑜伽处成熟品第六
瑜伽师地论卷第三十八
本地分中菩萨地
初持瑜伽处菩提品第七
本地分中菩萨地
初持瑜伽处力种性品第八
瑜伽师地论卷第三十九
本地分中菩萨地第十五
初持瑜伽处施品第九
瑜伽师地论卷四十
本地分中菩萨地第十五
初持瑜伽处戒品第十之一
瑜伽师地论卷四十一
本地分中菩萨地第十五
初持瑜伽处戒品第十之二
瑜伽师地论卷四十二
本地分中菩萨地
初持瑜伽处戒品第十之三
本地分中菩萨地
初持瑜伽处忍品第十一
本地分中菩萨地
初持瑜伽处精进品第十二
瑜伽师地论卷四十三
本地分中菩萨地
初持瑜伽处静虑品第十三
本地分中菩萨地
初持瑜伽处慧品第十四
本地分中菩萨地
初持瑜伽处摄事品第十五
瑜伽师地论卷四十四
本地分中菩萨地第十五
初持瑜伽处供养亲近无量品第十六
本地分中菩萨地第十五
初持瑜伽处菩提分品第十七之一
瑜伽师地论卷四十五
本地分中菩萨地第十五
初持瑜伽处菩提分品第十七之二
瑜伽师地论卷四十六
本地分中菩萨地第十五
初持瑜伽处菩提分品第十七之三
本地分中菩萨地
初持瑜伽处菩萨功德品第十八
瑜伽师地论卷四十七
本地分中菩萨地第十五
第二持随法瑜伽处菩萨相品第一
本地分中菩萨地
第二持随法瑜伽处分品第二
本地分中菩萨地
第二持随法瑜伽处增上意乐品第三
本地分中菩萨地第十五
第二持随法瑜伽处住品第四之一
瑜伽师地论卷四十八
本地分中菩萨地第十五
第二持随法瑜伽处住品第四之二
本地分中菩萨地第十五
第三持究竟瑜伽处生品第一
本地分中菩萨地第十五
第三持究竟瑜伽处摄受品第二
瑜伽师地论卷四十九
本地分中菩萨地第十五
第三持究竟瑜伽处地品第三
本地分中菩萨地第十五
第三持究竟瑜伽处行品第四
本地分中菩萨地第十五
第三持究竟瑜伽处建立品第五之一
瑜伽师地论卷五十
本地分中菩萨地第十五
第三持究竟瑜伽处建立品第五之二
本地分中菩萨地第十五
第四持次第瑜伽处发正等菩提心品
本地分中有余依地第十六
本地分中无余依地第十七
瑜伽师地论 四
瑜伽师地论卷第五十一
摄决择分中五识身相应地意地之一
瑜伽师地论卷第五十二
摄决择分中五识身相应地意地之二
瑜伽师地论卷第五十三
摄决择分中五识身相应地意地之三
瑜伽师地论卷第五十四
摄决择分中五识身相应地意地之四
瑜伽师地论卷第五十五
摄决择分中五识身相应地意地之五
瑜伽师地论卷第五十六
摄决择分中五识身相应地意地之六
瑜伽师地论卷第五十七
摄决择分中五识身相应地意地之七
瑜伽师地论卷第五十八
摄决择分中有寻有伺等三地之一
瑜伽师地论卷第五十九
摄决择分中有寻有伺等三地之二
瑜伽师地论卷第六十
摄决择分中有寻有伺等三地之三
瑜伽师地论卷第六十一
摄决择分中有寻有伺等三地之四
瑜伽师地论卷第六十二
摄决择分中三摩呬多地之一
瑜伽师地论卷第六十三
摄决择分中三摩呬多地之二
摄决择分中非三摩呬多地
摄决择分中有心地
摄决择分中无心地
瑜伽师地论卷第六十四
摄决择分中闻所成慧地
瑜伽师地论卷第六十五
摄决择分中思所成慧地之一
瑜伽师地论卷第六十六
摄决择分中思所成慧地之二
瑜伽师地论卷第六十七
摄决择分中修所成慧地
摄决择分中声闻地之一
瑜伽师地论卷第六十八
摄决择分中声闻地之二
瑜伽师地论 五
瑜伽师地论卷第六十九
摄决择分中声闻地之三
瑜伽师地论卷第七十
摄决择分中声闻地之四
瑜伽师地论卷第七十一
摄决择分别声闻地之五
瑜伽师地论卷第七十二
摄决择分中菩萨地之一
瑜伽师地论卷第七十三
摄决择分中菩萨地之二
瑜伽师地论卷第七十四
摄决择分中菩萨地之三
瑜伽师地论卷第七十五
摄决择分中菩萨地之四
瑜伽师地论卷第七十六
摄决择分中菩萨地之五
瑜伽师地论卷第七十七
摄决择分中菩萨地之六
瑜伽师地论卷第七十八
摄决择分中菩萨地之七
瑜伽师地论卷第七十九
摄决择分中菩萨地之八
瑜伽师地论卷第八十
摄决择分中菩萨地之九
摄决择分中有余依及无余依二地
瑜伽师地论卷第八十一
摄释分之上
瑜伽师地论卷第八十二
摄释分之下
瑜伽师地论卷第八十三
摄异门分之上
瑜伽师地论卷第八十四
摄异门分之下
瑜伽师地论卷第八十五
摄事分中契经事行择摄第一之一
瑜伽师地论 六
瑜伽师地论卷第八十六
摄事分中契经事行择摄第一之二
瑜伽师地论卷第八十七
摄事分中契经事行择摄第一之三
瑜伽师地论卷第八十八
摄事分中契经事行择摄第一之四
瑜伽师地论卷第八十九
摄事分中契经事处择摄第二之一
瑜伽师地论卷第九十
摄事分中契经事处择摄第二之二
瑜伽师地论卷第九十一
摄事分中契经事处择摄第二之三
瑜伽师地论卷第九十二
摄事分中契经事处择摄第二之四
瑜伽师地论卷第九十三
摄事分中契经事缘起食谛界择摄第三之一
瑜伽师地论卷第九十四
摄事分中契经事缘起食谛界择摄第三之二
瑜伽师地论卷第九十五
摄事分中契经事缘起食谛界择摄第三之三
瑜伽师地论卷第九十六
摄事分中契经事缘起食谛界择摄第三之四
瑜伽师地论卷第九十七
摄事分中契经事菩提分法择摄第四之一
瑜伽师地论卷第九十八
摄事分中契经事菩提分法择摄第四之二
瑜伽师地论卷第九十九
摄事分中调伏事总择摄第五之一
瑜伽师地论卷第一百
摄事分中调伏事总择摄第五之二
摄事分中本母事序辩摄
瑜伽师地论新译序
|
內容試閱:
|
瑜伽师地论卷第一
弥勒菩萨说
唐三藏沙门玄奘奉诏译
本地分
云何瑜伽师地。谓十七地。何等十七。嗢柁南曰。
五 识 相 应。意。 ?有 寻 伺 等 三。
三 摩 地。俱 非。 ?有 心。无 心 地。
闻。思。修。所 立 ? 如 是 具 三 乘。
有 依。及 无 依。 ?是 名 十 七 地
一者五识身相应地。二者意地。三者有寻有伺地。四者无寻唯伺地。五者无寻无伺地。六者三摩呬多地。七者非三摩呬多地。八者有心地。九者无心地。十者闻所成地。十一者思所成地。十二者修所成地。十三者声闻地。十四者独觉地。十五者菩萨地。十六者有余依地。十七者无余依地。如是略说十七。名为瑜珈师地。
本地分中五识身相应地第一
云何五识身相应地。谓五识身自性。彼所依。彼所缘。彼助伴。彼作业。如是总名五识身相应地。何等名为五识身耶。所谓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
云何眼识自性。谓依眼了别色。彼所依者。俱有依。谓眼。等无间依。谓意。种子依。谓即此一切种子。执受所依。异熟所摄。阿赖耶识。如是略说二种所依。谓色。非色。眼是色。余非色。眼。谓四大种所造眼识所依净色。无见有对。意。谓眼识无间过去识。一切种子识。谓无始时来乐著戏论熏习为因。所生一切种子异熟识。彼所缘者。谓色。有见有对。此复多种。略说有三。谓显色形色。表色。显色者。谓青黄赤白。光影明暗。云烟尘雾。及空一显色。形色者。谓长短方圆。粗细正不正高下色。表色者。谓取舍屈伸。行住坐卧。如是等色。又显色者。谓若色显了。眼识所行。形色者。谓若色积集。长短等分别相。表色者。谓即此积集色生灭相续。由变异因于先生处不复重生。转于异处或无间或有间或近或远差别生。或即于此处变异生。是名表色。又显色者。谓光明等差别。形色者。谓长短等积集差别。表色者。谓业用为依转动差别。如是一切显形表色是眼所行眼境界。眼识所行眼识境界眼识所缘。意识所行意识境界意识所缘。名之差别。又即此色。复有三种。谓若好显色。若恶显色。若俱异显色。似色显现。彼助伴者。谓彼俱有相应诸心所有法。所谓作意。触。受。想。思。及余眼识俱有相应诸心所有法。又彼诸法同一所缘非一行相俱有相应一一而转。又彼一切各各从自种子而生。彼作业者。当知有六种。谓唯了别自境所缘是名初业。唯了别自相。唯了别现在。唯一刹那了别。复有二业。谓随意识转。随善染转。随发业转。又复能取爱非爱果。是第六业。
云何耳识自性。谓依耳了别声。彼所依者。俱有依。谓耳。等无间依。谓意。种子依。谓一切种子阿赖耶识。耳。谓四大种所造耳识所依净色。无见有对。意及种子。如前分别。彼所缘者。谓声。无见有对。此复多种。如螺贝声。大小鼓声。舞声。歌声。诸音乐声。俳戏叫声。女声。男声。风林等声。明了声。不明了声。有义声。无义声。下中上声。江河等声。斗诤喧杂声。受持演说声。论义决择声。如是等类。有众多声。此略三种。谓因执受大种声。因不执受大种声。因执受不执受大种声。初唯内缘声。次唯外缘声。后内外缘声。此复三种。谓可意声。不可意声。俱相违声。又复声者。谓鸣音词吼表彰语等差别之名。是耳所行耳境界耳识所行。耳识境界耳识所缘意识所行。意识境界意识所缘。助伴及业。如眼识应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