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情绪的惊人力量:跟随内心的指引,掌控情绪,做心想事成的自己
》
售價:HK$
50.4
《
棉的全球史(历史·文化经典译丛)
》
售價:HK$
109.8
《
超越百岁看这本就够了
》
售價:HK$
55.8
《
亚洲戏剧史·南亚卷
》
售價:HK$
143.4
《
中国历代竹器图谱与数字活化
》
售價:HK$
557.8
《
EDA技术与设计(第2版)
》
售價:HK$
85.0
《
揉碎浪漫(全两册)
》
售價:HK$
70.3
《
古籍善本
》
售價:HK$
537.6
|
編輯推薦: |
跨越智慧的门槛,消除文字的隔阂
探究“大学”之道,再现古代理想教育
体悟“中庸”之至德,化育人性的契机
自从我出版《论语》与《孟子》的译解本之后,不断有读者询问:何时出版《大学》与《中庸》的译解本?我原先并未考虑这项计划,因为在我印象中《大学》材料太少,大家又习惯了朱熹的章句与批注,而《中庸》有些语句过于抽象,又高度概括,不容易说明白。
等到我具体进行这项计划时,才发现早就应该有人这么做了。朱熹的《大学章句集注》不但改编了《古本大学》的内容顺序,还为“格物致知”补上一段话,并且他对“格物致知”的看法难以自圆其说,以致后来王阳明在《大学问》中作了不少批判工作。但是王阳明的解说显然走向另一极端,使人读来亦觉不妥。
由于本书篇幅较少,并且为了方便读者检索,所以特地收录前面提到的两份文本。至于朱熹的《中庸章句集注》也以同样理由收于附录。本书《大学》部分所用的文本是《古本大学》,但并未忽略朱熹的“章句批注”本里面所有的重要观点,并且在批注中详加讨论。我的讨论引用不少《论语》与《孟子》的相关数据,目的是要彰显儒家思想的传承关系。先有《论语》和《孟子》,后有《大学》和《中庸》,这是历史事实
|
內容簡介: |
《大学》
《大学》与《中庸》原本各是《礼记》中的一篇短文,至南宋朱熹将其收于“四书”之中,与《论语》、《孟子》并列,一跃成为儒家的重要经典。
其中,《大学》又因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成为明朝以来科举考试的主要内容,进而为国人熟知的古代经典,其思想所造成的影响也普遍深入人心。
傅佩荣教授的译解注重于澄清概念,回溯孔孟原典,展现一贯之系统,尽量避免抽象或玄奥的术语,由此期望古代“大学”教育的理想再现于今日,成为我们共同寻求的学习目标与修养指南。
《中庸》
“中庸”即是“用中”,是用中所造就的至德。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篇末提及“子思作中庸”一语。书名“中庸”,取义甚高,因为孔子在《论语?雍也》中说过:“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这表示“中庸”是孔子之前早就存在的至高德行,而百姓长期以来很少能做到。
傅佩荣教授在译解《中庸》时,大量引述《论语》与《孟子》的相关语句,并以《易传》的内容互相参照,希望藉借此突凸显本书在儒家学说传承上的特殊地位。
《大学》如果算是大学本科生的教材,《中庸》则是研究生的教材,其深度、广度与高度让人叹为观止,值得终身学习、实践及品味。
本书特别附录朱熹的《大学章句集注》和《中庸章句集注》以及王阳明的《大学问》,便于读者查考之用。
|
關於作者: |
台湾大学哲学系教授傅佩荣教授
?学术专长:儒家、道家、易经、宗教哲学.
?学贯古今,打通中西,站在中西文化至高点上诠释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意义;
?美国耶鲁大学哲学博士,曾任台湾大学哲学系主任兼哲学研究所所长、比利时鲁汶大学、荷兰莱顿大学讲座教授,现任台湾大学哲学系教授;师从哲学大师方东美先生;
?央视百家讲坛主讲《孟子的智慧》
?凤凰卫视主讲《国学天空》
?东方卫视世界文明讲坛主讲《老庄的智慧》上海卫视文化中国主讲《人生困惑问庄子》
?山东卫视新杏坛《孔子九讲、孔门弟子、易经与人生、孟子的智慧. 论语300集》
?2008年获21世纪经济报道评选为年度风云人物(文化类),被誉为“影响全球华人的国学导师,身心灵整合导师、哲普大师”
1950年生,祖籍上海。毕业于台湾大学哲学系,曾师从哲学大师方东美先生。美国耶鲁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台湾大学哲学系教授。曾任台湾大学哲学系主任兼哲学研究所所长,比利时鲁汶大学与荷兰莱顿大学讲座教授。
傅教授治学严谨,其学识更是融贯古今中西,创见迭出。他多年潜心研究传统经典,撇开成见和定论,求真务实,追本溯源,多有建树,已重新译解《论语》、《孟子》、《老子》、《庄子》、《易经》等。展现温故而知新的哲学智慧,对于经典的当代诠释有相当重要的影响。另有《哲学与人生》、《儒道天论发微》、《成功人生》、《易经入门》、《国学的天空》、《西方哲学史》等专业著作共一百余种。
傅教授在教学、研究、写作、演讲、翻译各方面皆有卓越的成就。曾被台湾《民生报》评选为大学最热门教授,获台湾地区教育主管部门颁发教学特优奖。《成功人生》获台湾最高文艺奖,《儒道天论发微》获中正文化奖。至今在台出版图书逾百种。
长期以来,傅教授致力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普及,引领听者解读中华经典。推广国学的现代诠释。站在中西文化的至高点上来诠释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意义,视野辽阔深远;打通各个精神领域,打通中西哲学;真诚的态度,幽默的语言,清晰的道理,使听者不倦,相悦以解,从而把国学讲得生动而又贴近人心,并为当代人提供阅读国学原典的简易方法。自2006年首开大陆问道以来,先后在浙江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开展了一系列国学演讲,引起了热烈反响。
|
目錄:
|
前言一《大学》这本书
前言二《中庸》这本书
大学
第一章大学之道
第二章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
第三章物格而后知至
第四章所谓诚其意者
第五章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
第六章所谓齐其家在修其身者
第七章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
第八章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
中庸
第一章天命之谓性
第二章仲尼曰:君子中庸
第三章子曰:中庸其至矣乎
第四章子曰:道之不行也
第五章子曰:道其不行矣夫
第六章子曰:舜其大知也与
第七章子曰:人皆曰“予知”
第八章子曰:回之为人也
第九章子曰:天下国家可均也
第十章子路问“强”
第十一章子曰:素隐行怪
第十二章君子之道,费而隐
第十三章子曰:道不远人
第十四章君子素其位而行
第十五章君子之道,辟如行远必自迩
第十六章子曰:鬼神之为德
第十七章子曰:舜其大孝也与
第十八章子曰:无忧者,其惟文王乎
第十九章子曰:武王、周公其达孝矣乎
第二十章哀公问政
第二十一章自诚明,谓之性
第二十二章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
第二十三章其次致曲
第二十四章至诚之道
第二十五章诚者,自成也
第二十六章故至诚无息
第二十七章大哉!圣人之道
第二十八章子曰:愚而好自用
第二十九章王天下有三重焉
第三十章仲尼祖述尧舜
第三十一章唯天下至圣
第三十二章唯天下至诚
第三十三章诗曰:衣锦尚
附录一大学章句集注
附录二中庸章句集注
附录三大学问
前言《大学》这本书 前言一《大学》这本书 傅佩荣
|
內容試閱:
|
④亲民:“明明德”的表现是善的行为,其重点在于自我修养。亲民则是就善行的效果而言。依儒家所说,“善”是一个人与别人之间适当关系之实现。因此,一个人行善,就会对“别人”产生正面影响,推而广之,即是亲近爱护百姓。从“明明德”到“亲民”,其间联系全在儒家对“善”的定义上。
⑤止于至善:“至善”可以就形式上说,指完美的目标。也可以就内涵上说,指完全安顿一切人际关系,亦即抵达世界大同的境界。孔子认为:“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论语.宪问》由此可知,这是尧舜也觉得难以做到的事。
⑥知止而后有定:大学是教育机构,所以要由“知”人手;明白这些道理之后,再努力去“行”;修身实践到完美的程度,则是一生的事。“知止”是知道目标何在,然后才有“定、静、安、虑、得”这五个步骤。最后的“得”,依然是指领悟目标的价值而言。因此,前面的“知”是学习所知,后面的“得”才是自己的心得。孟子说:“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孟子.离娄下》求学未到“自得之”的阶段,很难引发实践的力量。
⑦物:原指万物,包括人与事在内。在此,“物”指与我相对及相关者。即使就万物而言,若非与我相关者,则我何从知之?为何知之?知之何益?因此,“物”除了我在仰观俯察所接触的自然界之外,主要皆就人与事而言。譬如,与人相处,须知各种人际关系及基本规范;遇到事件,则须懂得适当的处理方式。至于“物有本末”一词,则《大学》多次提及“本末”,如“壹是皆以修身为本”,而一个人具体的角色或职务则是“末”。由此可见“物”的焦点在于“与我相关的人与事”。
⑧事:事指事件,在时间过程中出现及结束者。事因人而起,有人也才有事。离开了人与事,万物只是依循固定规律、保持平衡生态,并处在流转生灭的过程中而已。
⑨由“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可知,《大学》依然以求“知”为主。至于“近道”,则表示真正的道理想还须付诸实践。
……
P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