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龙(Ronald
Suleski)在密歇根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现代中国史研究专家,主要从事对中国东北(满洲)的研究。他曾旅居东京多年,并在亚洲各地旅行,曾担任费正清中心助理主任。现为波士顿萨福克大学罗森伯格东亚研究所主任。
2003年,薛龙(Ronald
Suleski,1974年获密歇根大学博士学位)加入费正清中心,担任助理主任。从1980到1997年,薛龙在东京生活,在那里他说着一口流利的日语,并担任了一个国际出版项目的主管。他的工作是管理专门出版英文期刊和参考书的出版商在亚洲各地的市场。因为这项工作,薛龙经常要在东亚各地旅行,拜访散布于东亚各地的业务代表办公室。对于像他这样对中国文化、朝鲜文化和日本文化都很感兴趣的人而言,这种旅行也是一项福利。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他最早在阿灵顿德州大学(University
of Texas at
Arlington)任教;决定重返学术界后,他于1997年回到美国。从那时起,他就一直呆在哈佛大学。他最近的著作《中国军阀时代的文治政府:传统、现代化与满洲》2002年由朗格出版社出版。该书重新探讨了二战前中国在满洲的政治经济活动,提出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中国正处在军阀混战中,但是满洲地区仍然有着惊人的经济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
培养学生和师资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至六十年代,费正清面对的学术界的情况是,中国研究作为一个学术领域刚刚成型。基本没有美国学者能够讲流利的汉语,也基本没有美国学者能在研究中运用中文或日文文献。几乎没有关于中国浩如烟海的历史文献和政府文档的英文目录或介绍。在美国,只有相对较少的中文材料,在美国的大学里没有多少以汉语为母语的人能够为美国人提供汉语培训。1956年,在一封写给文理学院主任的密函中,费正清描述当时的情形,说“在这个领域严重匮乏高水平人才”。培养一个训练有素、具备从事中国研究所需的专业技能的学者群成了费正清的一个目标。
在这个过程中,费正清创造了一个培养学者的风格。这种风格成为了东亚研究中心和整个哈佛亚洲研究领域的特色。费正清的一揽子方案中包括如何选择一个可塑之才,然后将其培养成一个训练有素的研究中国的学者。.他首先寻找那些对亚洲有兴趣的、最聪明的、能言善辩的学生。这些学生通常来自哈佛东亚地区研究硕士项目。自从他们上了费正清的课之后,费正清就一直留意观察他们。当发现具有潜质的聪明学生后,费正清会做工作,劝他们进入中国研究领域攻读博士学位。他确保选出来的学生能够定期得到资助以帮助他们完成学业。l947年,他发起了名为“哈佛中国研究论文系列”Harvard
Papers on China
series的出版项目,出版哈佛东亚地区研究项目下的硕士生写作的优秀论文。费正清知道,能够出版一本好书对一个年轻学者来讲,是一个确保其得到永久教职的方式。他关心学生的事业发展,想方设法地帮助他们得到好的职位。出版著作既传播了中国研究领域的知识,也提高了哈佛大学的声誉和费正清的明星学生们的名声。在他担任东亚研究中心主任的十八年时间里,费正清设法培养了大量聪明的年轻人,这些人后来都为自己开拓出了稳定的学术事业。战后第一代研究中国历史的学者大多数都是费正清的学生。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到八十年代,他们担任了美国大多数一流大学的教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