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清洁
》
售價:HK$
65.0
《
组队:超级个体时代的协作方式
》
售價:HK$
77.3
《
第十三位陪审员
》
售價:HK$
53.8
《
微观经济学(第三版)【2024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作品】
》
售價:HK$
155.7
《
Python贝叶斯深度学习
》
售價:HK$
89.4
《
启微·狂骉年代:西洋赛马在中国
》
售價:HK$
78.4
《
有趣的中国古建筑
》
售價:HK$
67.0
《
十一年夏至
》
售價:HK$
76.2
|
編輯推薦: |
词学名家 龙榆生
吴梅专究南北曲,制谱、填词、按拍,一身兼擅,晚近无第二人也。
掌故名家 郑逸梅
近代治曲学的,有两大家,一王国维,一吴梅。一般人大都以词与曲并举,吴梅论词与曲的演变,非常精细……讲得头头是道。
当代学者 徐培均
吴梅不但会评词,而且会填词,对词的外部规律与内部机制,皆着力探讨,而且又很熟悉。不仅对词,对诗、对曲,他也无所不窥,无不精通。因此,他研究起词来,便能左右逢源,触类旁通,能发前人所未发,成一家之言。
|
內容簡介: |
本书是一代词曲大师吴梅先生介绍词学基本知识及词学发展史的经典作品。吴梅先生系统地介绍了词与音乐的关系、词的作法以及历代代表性词人词作,并对唐五代至清季词学的源流传承和诸大家词作的利病得失做了精当的点评。
|
目錄:
|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论平仄四声
第三章 论韵
第四章 论音律
第五章 作法
第六章 概论一唐五代
第七章 概论二两宋
第八章 概论三金元
第九章 概论四明清
|
內容試閱:
|
第二章 论平仄四声
平仄一道,童孺亦知之,惟四声略难,阴阳声则尤难耳。词之为道,本合长短句而成,一切平仄,宜各依本调成式。五季两宋,创造各调,定具深心。盖宫调管色之高下,虽立定程,而字音之开齐撮合,别有妙用。倘宜平而仄,或宜仄而平,非特不协于歌喉,抑且不成为句读。昔人制腔造谱,八音克谐,今虽音理失传,而字格具在,学者但宜依仿旧作,字字恪遵,庶不失此中矩蠖。凡古人成作,读之格格不上口,拗涩不顺者,皆音律最妙处。张綖《诗余图谱》,遇拗句即改为顺适,无怪为红友所讥也。拗调涩体,多见清真、梦窗、白石三家。清真词
如《瑞龙吟》之“归骑晚,纤纤池塘飞雨”,《忆旧游》之“东风竟日吹露桃”,《花犯》之“今年对花太匆匆”;梦窗词如《莺啼序》之“快展旷眼,傍柳系马”,《西子妆》之“一箭流光,又趁寒食去”,《霜花腴》之“病怀强宽,更移画船”;白石词如《满江红》之“正一望、千顷翠澜”,《暗香》之“江国,正寂寂”,《凄凉犯》之“怕匆匆,不肯寄与误后约”,《秋宵吟》之“今夕何夕恨未了”,此等句法,平仄拗口,读且不顺,而欲出辞尔雅,本非易易,顾不得轻易改顺也。虽然,平仄之道,仅止两途,而仄有上去入三种,又不可遇仄而概以三声统填也。一调之中,可以统用者,十之六七,不可统用者,十之三四,须斟酌稳惬,方能下字无疵。于是四声之说起矣。盖一调有一调之风度声响,若上去互易,则调不振起,便有落腔之弊。黄九烟论曲,有“三仄应须分上去,两平还要辨阴阳”之句,填词何独不然?如《齐天乐》有四处必须用去上声,清真词“云窗静掩”,“露清夜照书卷”,“凭高眺远”,“但愁斜照敛”是也。此四句中,如“静掩”、“眺远”、“照敛”,万不可用他声,故此词切忌用入韵。虽入可作上,究不相宜。又《梦芙蓉》亦有五处必须用去上声,梦窗词“西风摇步绮”,“应红绡翠冷,霜枕正慵起”,“仙云深路杳,城影蘸流水”是也。“步绮”、“翠冷”、“正起”,“路杳”、“蘸水”,亦万不可用他声,此词亦忌入韵。又《眉妩》亦有三处用去上声,白石词“信马青楼去”,“翠尊共款”,“乱红万点”是也。中如“信马”、“共款”、“万点”,亦不可用他声。至如《兰陵王》之多仄声字,《寿楼春》之多平声字,又当一一遵守,不得混用上去入三声也。此法在词中虽至易晓,但所以必要遵守之理,实由发调。余尝作南曲《集贤宾》,据旧谱首旬云“西风桂子香正幽”,用平平去上平去平,历按各家传作,如《西楼》云“愁魔病鬼朝露捐”,《长生殿》云“秋空夜永碧汉清”,皆守则诚格式。因戏改四声作之云“烽烟古道入懒游”,此“懒”字必须落下,而此处却宜高揭,遂至字顿喉间,方知旧曲中如“博山云袅鸡舌焚,寻常杏花难上头”类,歌时转捩怪异,拗折嗓子也。因曲及词,其理本同。清词名家惟陈实庵、沈闰生、蒋鹿潭能合四声,余皆不合律式。清初诸家如陈迦陵、纳兰容若、曹实庵辈且不足以语此也。盖上声舒徐和软,其腔低,去声激厉劲远,其腔高,相配用之,方能抑扬有致。大抵两上两去,法所当避,阴阳间用,最易动听观方千里和清真词,于用字去上之间,一守成式,可知古人作词之矣。万红友云:“名词转折跌荡处,多用去声。”此语深得倚声三昧。盖三仄之中,入可作平,上界平仄之间,去则独异。且其声由低高,最宜缓唱。凡牌名中应用高音者,皆宜用此。如尧章《扬州慢》“过春风十里”,“自胡马窥江去后”,“渐黄昏,清角吹寒”,凡协韵后转折处皆用去声,此首最为明显。他如《长亭怨慢》“树若有情时”,“望高城不见”,“第一是早早归来”,“算空有并刀”,《淡黄柳》之“看尽鹅黄嫩绿”,“怕梨花落尽成秋色”,其领头处,无一不用去声者,无他,以发调故也。此意为昔人所未发,红友亦言之不详。因特著之。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