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明清传奇杂剧编年史(全5册)

書城自編碼: 3580757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古籍古籍整理
作者: 程华平
國際書號(ISBN): 9787545818130
出版社: 上海书店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0-12-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475.2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债务机器:美国的银行政策与个人陷阱
《 债务机器:美国的银行政策与个人陷阱 》

售價:HK$ 79.4
钱穆:国史新论
《 钱穆:国史新论 》

售價:HK$ 78.2
洪武元年:大明开国的罪与罚
《 洪武元年:大明开国的罪与罚 》

售價:HK$ 66.7
大学问·从东方到中亚——19世纪的英俄“冷战”(1821—1907)
《 大学问·从东方到中亚——19世纪的英俄“冷战”(1821—1907) 》

售價:HK$ 90.9
吞海.大结局
《 吞海.大结局 》

售價:HK$ 63.3
元宴
《 元宴 》

售價:HK$ 216.2
米兰讲稿(翁贝托·埃科作品系列)
《 米兰讲稿(翁贝托·埃科作品系列) 》

售價:HK$ 227.7
无线重构世界:射频技术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 无线重构世界:射频技术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

售價:HK$ 124.2

 

編輯推薦:
本书是作者辛勤耕耘十余年专门治学的研究成果,也是首部明清传奇杂剧编年史著,撰写时间跨越明清两代,研究门类包涉及传奇与杂剧。通过编年史这一史著体裁,以明清540余年重大历史的变迁为经线,以明清文人生平、戏剧创作、作品考订、版本流变、历代批评家评论、戏剧演出、戏曲传播与演出等为纬线,详尽记录了明清传奇杂剧发展的历史过程。即有助于专门学者查考资料、发现研究线索,也便于传统戏曲爱好者了解明清传奇杂剧的历史发展和艺术魅力。
內容簡介:
本书运用编年体的形式,力求在大量完备、详实的史料基础上,系统而完整地展现明清传奇、杂剧真实、客观的历史风貌,进而全面、客观地显现明清传奇、杂剧发展的历程与演变的规律。主要分七个部分:1.明清传奇、杂剧作家的生平事迹、交游与剧作著述情况。2.传奇、杂剧作品的辨订。3.作品本事流变的考察。4.历代批评家的相关评价。5.作品的刊刻、存佚情况。6.舞台演出与演员情况。7.戏曲的传播与接受等。本书是近二十年来戏曲编年史蕞新的研究成果,为明清戏曲史研究提供了信实可征的文本,无论对明清戏曲史的重构,或是推进该领域各方面向研究的深入开展,皆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關於作者:
程华平,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文艺理论研究》副主编、全国大学语文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主要从事文学戏曲研究,著有《中国戏曲史话》、《中国小说戏曲理论的近代转型》、《近代上海散文系年初编》、《中国五大古典戏剧选读》、《明清传奇编年史稿》等。
目錄
總目

序言齐森華 1-5
緒論1-56
凡例1-2

第一册:洪武元年至萬曆十四年(1368年1586年)
第一册目録目録 1-6
正文1-462
第二册:萬曆十五年至崇禎十六年(1587年1643年)
第二册目録目録 1-3
正文 463-964
第三册:崇禎十七年 清順治元年至康熙六十一年(1644年1722年)
第三册目録目録 1-3
正文965-1462
第四册:雍正元年至嘉慶二十五年(1723年1820年)
第四册目録目録 1-4
正文1463-1902
第五册:道光元年至宣統三年(1821年1911年)
第五册目録目録 1-4
正文1903-2289

主要引用文獻2290-2317
索引2319
劇名索引2321-2353
人名索引2354-2366

後記2367-2368
內容試閱
序 言

齊 森 華

華平同志的《明清傳奇雜劇編年史》就要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和上海書店出版社出版了。這是他個人學術生涯中的一件大事,也是戲劇學術界的一件喜事。我由衷地爲他感到高興。由於我與華平誼兼師友,他執意要我作序。我年邁力衰,幾度推辭不得,只好就我對華平爲人治學的瞭解和翻閲書稿的心得,談幾點感想。
自王國維《宋元戲曲史》發表以來,中國戲劇史學科已經走過了百年歷程。在這百年之中,出版、發表了數以百計的戲劇史著,體現了不同學術背景、不同研究觀念的學者對戲劇史的不懈探索,並大致形成了兩種代表性的戲劇史研究範式:一種是以戲劇文學劇本爲本位的研究範式,一種是以戲劇舞臺表演爲中心的研究範式。衆所周知,戲劇是一門綜合性很强的藝術,任何單維的、平面的研究,都難以揭櫫戲劇的本質特徵,難以還原戲劇史發展的全貌。因此,這兩種研究範式各有優劣利弊,並在戲劇史研究上形成了幾近對峙的局面。除此之外,事實上也曾有學者將案頭文獻與場上藝術相結合,探究戲劇史研究的新思路。但遺憾的是,受制於研究者舞臺實踐等因素,這一研究範式並未成爲主流。
上世紀九十年代以來,有學者嘗試以戲劇編年的形式,展現中國戲劇史發展的全貌。可以説,這一嘗試爲戲劇史研究開拓了新的路徑,體現了不同於之前戲劇史研究的新思路、新方法,引起了戲劇研究界的注意。我以爲,這種編年體的戲劇史研究,以編年的方式,開放的結構,豐富的資料,全面、生動、立體地呈現戲劇史發展的原生態,其學術價值與意義不應低估。因爲在傳統的戲劇史研究中,研究者往往由於各種各樣的原因,對戲劇史的研究对象作出合我則取,不合則棄的主觀選擇,體現出較强的個人好惡。所以,讀者讀到的戲劇史往往是經過作者有意識遴選、加工後的戲劇史,很難做到全面客觀。閲讀這樣的戲劇史著,就如同跟團旅行:作者是導遊,讀者是遊客。導遊帶領遊客到預先設定的景點遊覽,而基本不會帶領遊客遊覽景區全貌。因此,這種戲劇史作者的權力,无疑部分遮蔽了戲劇發展的真相,導致戲劇史研究存在不少薄弱乃至空白之處。這種現象在整個文學史研究中,情況则更爲嚴重,因此前些年學界纔會有重寫文學史的呼聲。
以編年體研究中國戲劇史,在很大程度上發揮了史著紀傳體與紀事本末體之特長,將寫人與紀事相結合,真實呈現出戲劇發展的原貌。寫人,則將劇作家的生平經歷、人際交往、科舉仕途等和戲劇創作有關的情況作爲關注對象,進行較爲詳盡的考索;紀事,則把戲劇創作的具體情況,舉凡創作時間、本事淵源、刊刻情況、舞臺演出、作品評價、歷史影響等等,全都納入著述範圍。這種編年體的著述形式,真正能做到點與線的貫通,綫與面的交融,對系統梳理戲劇發展史脈絡,客觀凸顯戲劇發展的歷史風貌和演進特點,都有很大的幫助。但就目前已出版的編年體著作而言,似乎尚未盡如人意,尤其對作家、作品的著録尚不完備,對和戲劇相關的有關傳播、演出、本事淵源的梳理、評論與影響等仍可進一步補充。
華平同志的《明清傳奇雜劇編年史》力求彌補上述不足,力争有所突破。該書在大量完備、詳實的史料基礎上,系統而完整地展現了明清傳奇、雜劇客觀、真實的歷史風貌,進而顯現明清戲劇的發展歷程與演變規律。從時間上來看,他把明清傳奇雜劇編年史著述的時限,限定在明代洪武元年(1368)至清代宣統三年(1911),共544年的歷史。之所以如此,明清兩代是我國古典戲劇發展的鼎盛時期,作爲明清戲劇的主體樣式,傳奇與雜劇作家輩出,作品衆多,演出繁盛,呈現出極爲興盛的景象。從内容上來説,該書所包含的材料非常豐富,既有明清戲劇家的生平事蹟、交遊與劇作著述情況,戲劇作品的辨訂,又有作品本事流變的考察,歷代批評家的相關評價,作品的刊刻、存佚情況,還有舞臺演出與演員情況,戲劇的傳播與接受等等。就編寫體例而言,該書還對劇作家戲劇活動以外的行實酌情予以記述,史實部分則主要記載明清兩代與傳奇、雜劇發展密切相關的政治、文化諸方面簡要情況,力圖將與明清傳奇雜劇發展的各種史料加以研究與著述,進而全面、客觀地展示明清傳奇雜劇發展的歷史進程。
在我看來,華平同志的《明清傳奇雜劇編年史》有以下幾個特點:
文獻資料基礎紥實。明清兩代歷時五個半世紀,各類與傳奇、雜劇有關的典籍、文獻浩如煙海,大量史料往往又歧説紛紜,真僞雜糅,需要狠下考證辨析、去僞存真、去疑取信的功夫。如果没有扎實的文獻功底,是很難完成這樣一項極其艱鉅的任務的。華平同志通過對明清傳奇、雜劇有關資料的發掘、整理與研究,儘可能詳盡而準確地佔有史料,不僅有關戲劇作品、詩文集、曲論著作、戲劇選集等成爲資料的主要來源,而且相關的年譜、方志、碑記、筆記等方面材料,經過考辨後,亦予以採擇。對近現代以來的一些重要研究成果,他也儘量加以吸收。可以説,明清傳奇、雜劇發展歷程中的有關作家和現存作品,基本上得到了全面關注。其中,涉及不少作家生平事蹟、作品創作情況等考論内容,多有新的發掘和辨正。該書力求使本編年史寫作建立在扎實的文獻研究工作之上,全面而準確地把握傳奇與雜劇藝術的發展及其演變規律,其學術含量不言而喻。
戲劇史觀念客觀公允。演出、傳播是明清傳奇、雜劇作爲舞臺藝術的本質特徵。周貽白曾説:蓋戲劇本爲上演而設,非奏之場上不爲功。轉變戲劇觀念,更新戲劇史撰寫方式,將戲劇作爲一門涉及文學劇本、舞臺表演、觀衆接受的綜合性藝術加以關注,纔能真正把握住戲劇藝術的本質特徵。華平同志通過大力搜集、整理明清傳奇、雜劇演出方面的史料,加以綜合著録,彌補了長期以來輕視戲劇演出研究的不足,表現出宏闊寬廣的理論視野。同時,該書對明清傳奇與雜劇的選本、改編、流變、評價、影響等情況,亦予以大力關注,藉以拓展研究範圍,完善了明清傳奇雜劇的研究格局。
華平同志客觀公允的戲劇史觀念還表現在對傳統戲劇史著中二三流作家的關注。傳統的戲劇史往往按照劇作家創作成就的大小來排定作家、作品的位置,因此在某種意義上戲劇史就是名家、名作的歷史。那些被認定爲屬於二三流的作家與作品,很難在這樣的歷史格局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即便偶有提及,也多屬泛泛之論。如果我們採用不同的評價標準,或者换一個評價角度,也許發現那些所謂二三流甚至不入流的作家、作品,其實在不同的評價體系中,可能並不遜色於那些名家、名作,甚至在某些方面取得了名家、名作無法企及的成就。這種現象在戲劇史上也是不勝枚舉的。比如明代邵燦的《香囊記》,以時文爲南曲,麗詞藻句,對後世劇壇駢儷風氣的形成影響很大,因而飽受批評,評價不高,在後世的戲曲史中基本上無立足之地。但這部作品卻長期在劇壇上演出。明人潘之恆《鸞嘯小品》、潘允端《玉華堂日記》、馮夢禎《快雪堂日記》等都記載觀看本劇的演出情況,祁彪佳的《日記》記載他在崇禎五年十月、六年正月、十一年四月,分别於北京和紹興兩地,三次觀看本劇的演出。《金瓶梅》小说也有《香囊記》演出的描寫。一直到清末,蘇州大雅崑班還時常演出《看策》齣。另外,明代戲曲選本如《樂府菁華》、《玉谷新簧》、《堯天樂》、《八能奏錦》、《樂府紅珊》、《珊珊集》、《月露音》、《賽徵歌集》等收録選本劇的散齣曲文,由此可見本劇受到歷代觀衆的喜愛。正如華平同志所指出的那樣,作爲專爲登場的舞臺藝術,演出效果的優劣也許更能體現戲劇成就的高低。戲劇史家常常以爲這類作品只能放在案頭供人閲讀,不大可能奏之場上,但實際情形並非如。這也讓我們反思,對戲劇作品的評價如何纔能做到客觀公允,纔能符合歷史的實際情形。
在强化薄弱環節研究方面,該書也表現出了客觀公允的戲劇史觀念。衆所周知,在戲劇史乃至文學史研究方面,學界一度出現紮堆於名家、名作,做低效率重複勞動的現象,且出於研究需要,人爲截取有關歷史片段,造成了研究環節的薄弱。比如,戲劇史學者往往對元代前中期、晚明、清初關注較多,而對乾隆之後傳奇、雜劇餘勢期,特别是道光以後傳奇、雜劇的發展情況重視不夠。事實上,近代以來新的傳播媒介如報刊的出現,新的出版、發行機制的建立,域外文學觀念與文學藝術樣式的影響,帶來了傳奇與雜劇内容、語言、體制上的種種變化。如能加强對近代戲劇的研究,就會彌補明清傳奇、雜劇研究中的薄弱環節,就會完整地梳理出明清戲劇發展、演變的歷史軌跡。從這一點上來説,華平同志對清中葉後傳奇、雜劇給予了特有的關注,體現出過人的學術識見。
研究方法嚴謹細緻。華平同志遵循古代修史傳統,嚴謹、細緻地對待相關的史料記載,始終做到史有所出,論有所據。該書中全面、準確的史料按照年月日順序編排而成,客觀展現了明清傳奇、雜劇原生態的風貌特徵,並盡力拓展研究的範圍。在該書中,華平不過多地闡釋自己的研究結論,而是傾向於用事實本身來呈現明清傳奇、雜劇發展的歷史進程,以充分尊重客觀、真實的史實。具體而言,明清傳奇、雜劇的史實部分,一般綜合各種史料進行簡要的敘述;摘引某一史料加以説明、佐證,基本上徵引原始文獻,不作理論闡釋或發揮。涉及對某一問題、某一劇本等不同的評價、意見,則徵引、列舉多家觀點,以便讀者比較與判斷;對於近現代學者對同一問題的評價,則根據需要酌量録入,以資參證;所徵引的文獻,注重其原始性與權威性,並注明出處,以便檢索等等,這些都表現出華平同志撰著此書態度的嚴謹與細緻。
華平爲人質樸,治學勤奮,不尚空談,長於實幹,凡熟悉他的人恐怕都會有這樣的印象。在2008年完成八十萬字的《明清傳奇編年史稿》後,他緊接着又開始了新的跋涉。呈現在讀者面前的這部兩百萬字的《明清傳奇雜劇編年史》,既是他以往研究工作的自然延伸與拓展,更是他十餘年來埋頭學術、專心治學的心血結晶。而去年底剛剛獲得的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古今雜劇演變史及歷代雜劇文獻彙釋,則標誌着他這些年的學術積累得到了學界的肯定。因此,我們有理由相信,本書的出版不僅是華平個人研究成果的階段性總結,亦必將對中國戲劇史研究産生積極的推進作用,對此我們充滿期待。


二○二○年八月八日於華東師大一村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