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脆弱的力量(最受欢迎的5大TED演讲者、美国最具影响力女性之一布琳?布朗感动之作)

書城自編碼: 2357981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心理學心理百科
作者: [美] 布琳 布朗[Brene Brown Ph D] 著
國際書號(ISBN): 9787213060496
出版社: 浙江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4-05-01
版次: 1 印次: 1
頁數/字數: 204/129000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103.7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盘扣制作入门必备
《 盘扣制作入门必备 》

售價:HK$ 69.6
明朝大悲咒(第六届茅盾文学奖得主  《张居正》作者熊召政明史随笔)
《 明朝大悲咒(第六届茅盾文学奖得主 《张居正》作者熊召政明史随笔) 》

售價:HK$ 66.0
野村克也胜负哲学
《 野村克也胜负哲学 》

售價:HK$ 64.8
穿越中亚:从阿拉木图到大不里士
《 穿越中亚:从阿拉木图到大不里士 》

售價:HK$ 69.6
书人有七:思想的活力
《 书人有七:思想的活力 》

售價:HK$ 70.8
明朝帝王师(第六届茅盾文学奖得主  《张居正》作者熊召政明史随笔)
《 明朝帝王师(第六届茅盾文学奖得主 《张居正》作者熊召政明史随笔) 》

售價:HK$ 69.6
SaaS产品实践方法论:从0到N构建SaaS产品
《 SaaS产品实践方法论:从0到N构建SaaS产品 》

售價:HK$ 94.8
饥饿:全球食物分配体系崩坏现场
《 饥饿:全球食物分配体系崩坏现场 》

售價:HK$ 201.6

 

建議一齊購買:

+

HK$ 59.2
《 活出感性——直面脆弱,拥抱不完美的自己 》
+

HK$ 86.8
《 幸福原动力 》
+

HK$ 91.0
《 拥抱不完美:认回自己的故事疗愈之旅(台湾心理自助类图书销售第一名,出版半年加印12次。台湾叙事王子周志建告诉你不完美的人生才是真实的人生!) 》
+

HK$ 164.7
《 我是谁:成就人生的16种基本欲望(人类行为动机领域的革命者、著名心理学家史蒂文?赖斯研究力作;继马斯洛需求理论后最重要的动机研究成果;内含个性化的人格测验!) 》
+

HK$ 207.7
《 正义之心:为什么人们总是坚持“我对你错”(全球百大思想家、道德心理学革命者、畅销书《象与骑象人》作者、TED演讲人乔纳森? 海特最新力作;《纽约时报》畅销书;华远地产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任志强倾情推荐) 》
編輯推薦:
最受欢迎的5大TED演讲者、美国最具影响力女性之一布琳 布朗感动之作。
美国亚马逊超级畅销书、蝉联《纽约时报》畅销书超过18周。
第一本从脆弱、羞耻感的角度探讨爱、归属感与人生的著作,超过1400万人聆听的心灵震撼,2014年最直击人心的共鸣。
湛庐文化出品。
內容簡介:
我们常常困扰于那些负面的经历和情绪,如脆弱、羞耻、恐惧和自卑,甚至认为正是这些不完美让我们深陷于疲惫,阻碍了我们的成长。但在布琳?布朗看来,正是我们自身的脆弱赋予我们力量,“在充满危机和不确定的路上,当自我拉扯、纠结、恐惧缠绕你时,人生不完美的‘礼物’不期而至,拥有它们会让你全心投入生活。”请跟随布朗的步伐,俯拾人生旅程中的10个“礼物”,开启全心投入、全力去爱的人生吧!
關於作者:
最受欢迎的5大TED演讲者、美国最具影响力女性之一布琳布朗(BreneBrown)
她是TED大会最受欢迎的演讲者之一,其在2010年的演讲《脆弱的力量》(ThePowerofVulnerability)成为TED史上最受欢迎的5大演讲之一,视频点击量超过14000000人次。
美国休斯敦大学社会工作研究院教授,她历经12年,收集上万例“做自己”的真实故事,是从脆弱和羞耻感的角度研究爱、归属感与人生的第一人。
作为一位思想领袖、研究者、讲故事的人,她的研究成果被广为传播,《奥普拉秀》、CNN、ABC、NBC、美国公共电视网、《华盛顿邮报》、《纽约时报》等都争相报道。2009年,布琳布朗被美国权威女性刊物《休斯敦女性杂志》评为“2009年最具影响力的女性”之一。
目錄
序言一段勇敢的旅程I
前言全心投入的生活001
第一部分准备
不完美人生的旅途中,你最终将走向何处 你会遇见哪些阻碍 即使最无力的时候,你又拥有哪些力量 一趟充满勇气的旅程,你准备好了吗
01人生的必需
勇气、仁慈心、联结011
02人生的真谛
爱、归属感、自我价值033
03路途中的阻碍
羞愧、恐惧、脆弱045
第二部分启程
在充满危机和不确定的路上,当自我拉扯、纠结、恐惧缠绕你时,人生不完美的礼物不期而至,拥有它们会让你全心投入生活。
04不完美的礼物 一:别管别人怎么想
与真实的自己对话075
05不完美的礼物 二:不要完美主义
爱自己,才能爱别人085
06不完美的礼物 三:停止麻木与无力
重启灵性之门097
07不完美的礼物 四:放下不足和恐惧
获得感恩与愉悦115
08不完美的礼物 五:不确定,也没关系
发现直觉与信念129
09不完美的礼物 六:放下比较
开启创造力139
10不完美的礼物 七:摘掉疲惫的面具
重回玩乐与休息149
11不完美的礼物 八:让焦虑远离生活
冷静下来,获得内心平静159
12不完美的礼物 九:抛掉自我怀疑和“应该”
有意义的做事169
13不完美的礼物 十:形象放一边,偶尔失控一下
请欢笑、请歌唱、请舞蹈179
14最后的礼物191
【拾遗】冒险王和老实人197
【译者后记】203
內容試閱
第1章
人生的必需
勇气、仁慈心、联结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实践勇气、仁慈心和联结来培养自我价值感,而落脚点就在于实践。著名的女性主义神学家玛丽?戴利MaryDaly曾说过这样的话:“勇气是一种习性、习惯、美德,只有勇敢的作为才能使你充满勇气。正如只有在水里游泳,你才能学会游泳。只有大胆作为,你才能学会勇敢。”这个道理对于仁慈心和联结同样适用。当我们对自己和别人表示仁慈的时候,我们就拥有了仁慈心;当我们与外界建立了联系,我们就拥有了联结感。
在界定这些概念和解释它们的作用之前,我想先让你知道它们在现实生活中是怎样联合起来发挥作用的——答案就是实践。下面和你分享一下发生在我身上的经历,这些故事关乎唾手可得的勇气、“我会陪着你”的仁慈心以及让我们获得价值感的联结。
不完美的演讲
不久前,一所公立小学的校长和家长联谊会的负责人邀请我给家长们做一场关于复原力与界限之间的关系的讲座。我当时正忙于向家长和学校收集全心投入生活的案例,所以觉得这次机会十分难得,以至于兴奋得有些不知所措。
当我踏进学校的礼堂,我对到场的家长听众感到十分陌生,他们似乎显得格外的焦躁不安,于是我向校长求助该怎么办,她耸了一下肩膀就走开了,家长联谊会的负责人也不做任何表态。我只好硬着头皮走进去。
当校长介绍我时,我就坐在前排的座位上,这种场合着实令我尴尬,每当介绍人对我极尽赞美之词的时候,我就感到很难受,恨不得马上逃离现场。
校长热情洋溢地喊道:“今晚你们可能不太乐意来聆听这个讲座,但是为了我们的孩子,我们必须听。布朗博士的讲座会改变我们的学校,也将改变你们的生活!不管我们乐不乐意,她都会帮助我们纠正错误!”
她嘹亮且极具煽动性的声音显得有些动气,仿佛是在介绍摔跤狂热大赛,就等我这个选手和闪光灯隆重登场。
在众目睽睽之下,我走上了讲台,真想一吐为快:“我感到非常不舒服,我很荣幸能够站在这里,但我不是来纠正谁的错误的。我不想让大家认为我能够在接下来的一个小时内改变整个学校的命运。”
但我始终没有说出口。我开始大谈特谈我的脆弱,我虽然是一个研究者但同时也是一个焦虑的父母,但在座的家长们好像不太买我的账,而是直勾勾地盯着我。
一位坐在前排的家长双臂紧抱在胸前,咬紧牙关,连脖子上的青筋都暴露了出来。每隔三四分钟他就换一次座位,还不时朝我翻白眼,再重重地叹一口气,他的叹气声比我听过的任何叹息声都要响亮,我甚至怀疑他是不是在叹息,因为那更像是在发出表示不满的“哼”的一声!邻座的家长对他的举动表现出很窘迫的样子,尽管大家对我仍然有种莫名的不满,但是无疑这位家长的做法让我们所有人都感觉相当难受。
作为一个经验丰富的老师和团体领导者,我知道应该怎么处理眼前的情境,也习惯于解决这样的问题。当别人给你添乱时,你只有两个选择:第一个是忽略他的存在;第二个则是稍作休息,私下询问他原因。当时我的演讲被他怪异的举动中断了,然后我做了一个再错误不过的决定:我居然试图打动他。
我开始提高音量并表现得生机勃勃,还引用了足以让现场的家长崩溃的可怕的研究数据,这一切仿佛是在声明:你最好乖乖地听我的话,否则你的小孩读到三年级就会辍学、到处搭便车、吸毒、干些危险的事。
完全不管用。
没有任何观众朝我点头或者咧嘴笑,我无异于激怒了另外250名早已不耐烦的家长。这真是惨痛的教训。试图打动或说服这样的听众永远是一个错误,因为这意味着你要用真诚来交换别人的认可。千万不要指望这种方式来体现你的价值,天啊,我是在白费工夫!
演讲一结束,我就急冲冲地冲到停车场,钻进车里。我的脸涨得通红,心也狂跳不已,感觉自己无地自容。我尽量不去回想刚才自己疯狂的举动,可是做不到,羞耻感像一场风暴向我袭来。
应战羞耻心
当羞耻感完全把我席卷的时候,我完全失去了立足点,觉得自己一无是处。我自言自语道:“我真是个笨蛋。我为什么会那么傻呢?”
对羞耻感的研究工作最大的好处就是我能立刻察觉到羞耻感的存在。首先,我清楚地知道自己感到羞耻时出现的生理反应——口干、感觉时间停滞、视野狭窄、脸红、心跳加速。这些痛苦的警示在我大脑里像慢动作一般地不断回放。
我也知道如何应付这些反常的举动:拿出勇气,面对它!每个人都拥有过去,我们需要一个信任的人分享自己过去的经历,我们渴望对方能带着一颗仁慈心来倾听我们的故事。我们需要勇气、仁慈心和联结,越快越好。
当我们拿出勇气,诉说自己的过去,羞耻感就会消失,它最害怕被倾诉——一旦被分享,它就无法存活。羞耻感喜欢隐藏在角落里,最可怕的是,当我们感到羞耻的时候,我们总是习惯把它埋在心底。一旦我们保持缄默,羞耻感就会肆意扩散。我必须大声告诫自己:“我得马上找人倾诉!布琳,勇敢一点!”
但是对于仁慈心和联结最困难的地方在于:我们不能随便找个人就倾诉。倾诉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有很多好朋友,但只有少数几个人是在我感到羞耻时愿意践行仁慈心的对象。
假如我们选错了倾诉对象,情况只会雪上加霜。我们需要稳固的联结关系,就像一棵扎根在泥土中的粗壮大树。谁都想避免以下的情形:
1.朋友听完你的倾诉之后,也替你感到羞愧。她的喘息增强了你的恐惧感,接下来是彼此间尴尬的沉默,你还要反过来安慰她。
2.朋友同情你而不是“感受你所感受的”即我了解你的感受,我和你有同样的感受,我会一直陪伴你。如果你想让“羞耻风暴”来得更猛烈些,不妨这样说:“噢,你这个可怜娃儿”,或者换个消极攻击的说法:“朋友,我只能为你祈祷。”
3.朋友渴望你是她在实现自我价值和真实表达方面的标杆。她帮不上你的忙,因为她对你的不完美感到失望透顶,你辜负了她的期望。
4.朋友忍受不了你的脆弱,于是埋怨你:“你怎么能让这种事发生呢?你当时在想些什么?”或者她谴责他人:“那个家伙是谁?真想狠狠地踹他一脚。”
5.朋友总是力求完美,规避负面情绪,被你说的故事弄得心里很不舒服,不想承认你的确做了些很糟糕的事,认为你在夸大其词。“你太夸张了,没有那么糟糕啦。”、“你其实已经做得很好了啊,你那么完美,人人都爱你。”
6.朋友弄不清什么是“联结”,抢走你倾诉的机会,她可能会对你说:“你那个算什么,我这个才惨呢。”
其实,这几种反应我在自己和朋友的身上都看到过,并不少见,也很正常,谁叫我们都是不完美而脆弱的人类呢?要做到真实和坦诚真的很不容易。尤其当自我价值感失衡的时候,我们很难做到对自我保持仁慈。
当我们寻求他人的同情,那个人必须足够强大,懂得变通,更重要的是,他可以包容我们的优势和缺点。能与信任的人分享挫折,我们应该感到庆幸。当我们寻求安慰时,我们要学会在对的时间里找到对的人,倾诉对的事。
(略)
勇气:敢于示弱的能力
勇气是我生活中的主旋律,我期望自己能充满勇气,庆幸自己已拥有的勇气,欣赏别人身上的勇气,也学习怎样才能变得更勇敢。勇气并没有使我与众不同,人人都希望自己变得勇敢。
我采访了许多人,他们向我展露了自己真实的一面——无论是坚强还是软弱。我发现全心投入生活的人们最大的共同点就是充满勇气,并不是指所有类型的勇气,而是平凡的勇气ordinarycourage。
勇气courage的词根是cor,在拉丁语中的意思是“心脏”heart。“勇气”一词最初有多种涵义,其最早的含义是“坦率地说出自己的想法”,久而久之,这个含义已经发生变化。时至今日,如今的“勇气”一词更接近于“英勇”heroic的意思。英勇当然重要,我们的确需要英雄。不过,我们似乎已经远离了“勇气”一词的初衷,即向他人坦陈内心的想法、感受以及经历无论好坏。英勇的性格常常让我们命悬一线,而平凡的勇气是将我们的脆弱表露出来。在当今社会,展现脆弱的意义非同寻常。
(略)
仁慈心:接纳自己和他人
为了准备关于羞耻这一研究课题的写作,我几乎翻阅了所有关于仁慈心的书籍。经过大量的采访研究,我终于在美国藏密比丘尼佩玛?丘卓PemaCho?dro?n的著作里找到了最佳契合点,在她所著的《转逆境为喜悦》ThePlacesThatScareYou一书中,她这样写道:“当我们实践如何表达仁慈心时,尝试去体验一下疼痛所带给我们的恐惧。仁慈心实践就是敢于冒险。它让我们学会放松,使我们温柔地靠近我们所恐惧的东西。”
我喜欢丘卓对仁慈心实践的解释,如果我们像考察“勇气”的词源一样来分析“仁慈”compassion这个词,我们就能了解仁慈最初的涵义并不是忍耐。“仁慈”来自于拉丁语中的pati和cum,它的意思是“去忍受......”。我相信仁慈并不是我们的基本反应,我们对自己或他人的痛苦的第一反应就是自我保护,责怪他人,甚至有时会为了保护自己而主观评判他人或者直接跳到“纠正模式”。
丘卓一针见血地指出人类自我保护的倾向,她认为我们必须以宽容的态度真实接纳我们所封闭的一切:“我们应从所有的经验——苦难、同理心以及残忍和恐惧中培养仁慈心。我们必须这么做,仁慈不是治疗者与伤者之间的关系,它是两个平等的人之间的关系。只有了解自己内心的晦暗,我们才能与别人的悲苦同在。当我们体察到彼此共同的人性,仁慈心才会成为现实。”
以我为例,艾希莉愿意和我的痛苦同在,她不是站在那里帮助我或是安慰我,她只是用心地陪着我——互相以平等的身份——当我感觉难受的时候,握住我的手。
(略)
联结:关注、倾听与重视的来源
我给联结下的定义是:存在于人们之间的能量——当人们觉得自己被关注、倾听和重视时;当人们的付出与收获没有受到任何评判时;当人们从关系中获得支持和力量时。
在与艾希莉倾诉之后,我俩都能感受到强烈的联结。我知道自己被关注、倾听和重视。虽然我很害怕,但是我能找到需要的支持和帮助。我们都获得了力量和满足感。事实上,几个星期之后,艾希莉告诉我:“你给我打电话的那天我真是开心死了,那通电话对我有很大的帮助,你让我知道我不是一个人经历过那样的事,我很开心我也能帮到你,你能信任我真是太好了。”关系产生了联结。
事实上,从生物学上讲,我们天生需要联结。从我们出生的那一刻起,我们就需要联结,进而在情绪、生理、精神和智力上维护自己的生存。10年前,若有谁提出“我们天生需要联结”这个观点,肯定会被人看作是新潮概念。今天,联结的需要不仅仅是情感或者直觉,准确地说,它更是一门神经科学。
在丹尼尔?戈尔曼DanielGoleman所著的《情商:人际关系新论》SocialIntelligence:TheNewScienceofHumanRelationships中,他通过生物学和神经科学的最新成果证实了“我们天生需要联结”这一观点,我们的人际关系塑造了我们的生理结构和人生经验。戈尔曼写道:“即使是最司空见惯的情境在大脑中也能起到调控器的作用,启动我们的情绪。我们在情感上与某个人的联结越强烈,彼此间的相互作用力就会越大。”我们在人际关系中体验到的联结感同样影响大脑的发展和运转。
科技也是一种联结吗
我们需要联结的天性导致联结的缺乏会变得更加现实和危险。有时我们自认为具有联结感。例如,科技已经成为联结的冒名替代品,我们自以为与他人产生了联结,其实不然——至少这不是我们需要的联结方式。在科技的疯狂世界里,我们混淆了信息交流和情感联结。我们插上电源,并不表示我们就获得关注和倾听。事实上,这种交流方式意味着我们花更多的时间上网玩Facebook,而不是面对面地和在乎的人沟通。不知道有多少次,当我走进一家餐厅时,总会看到父母们在玩手机,而他们的孩子也正忙着发短信或玩电子游戏机。一家人像这样聚在一起又有什么意义呢?
当我们思考联结的定义时,很容易把它误以为是科技的联结。同时,我们必须放下对自我满足的迷思。联结的最大障碍之一就是我们所处的文化强调的“独”,我们认为成功不需要任何人。很多人都愿意伸出援手帮助他人,但是当我们自己需要帮助时,却犹豫该不该向别人求助。世界上似乎有两类人,一类是“提供帮助的人”,另一类是“需要帮助的人”,实际上每个人都是两者兼具。
从全心投入生活的人们身上我学到了他们的付出和收获,但更多的是:除非我们能够带着一颗开放的心接受别人的帮助,如若不然,我们就永远无法学会敞开心扉地付出。当我们对接受帮助做评判时,也在有意或无意地给提供帮助做评判。
多年来,我在家里一直扮演着助人者的角色。我能够帮他们解决危机、借钱给他们并提供建议。帮助别人总是能给我带来快乐,可每当我有困难的时候却不乐意向我的弟弟妹妹求助,尤其是经历了“不完美的演讲”之后更是如此。那时候,我不承认自己的慷慨相助和做评判有任何联系。但现在我终于明白,我之所以从来不需要别人帮助却总是帮助别人,是因为我能从中获得价值感。
在我崩溃的时候,我需要帮助。我需要有人给我支持、建议,并紧紧握住我的手。向家人的求助让心灵的隐痛得以释放,被阻塞的爱的能量又重新回到家里。我的生活可以崩溃,我也可以不完美,他们可以和我分享他们的力量与智慧。如果联结是人与人之间的能量,那么这股能量应该是双向流动的。
全心投入生活的人生旅程并不是走下坡路,而是一条我们有意选择的康庄大道。坦白说,这种观点也许有些违背当下的主流文化。主动说出自己的故事、感受别人的痛苦、在这个冷漠的世界里与他人真实地产生联结绝不是一时性起的事情。
实践勇气、仁慈心和联结就是面对人生,看着周围的人,可以坦然地说:“我好累。”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