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看懂世界格局的第一本书3:中国周边(揭秘美国三十年东亚战略布局、详解日本2030年“肢解中国”计划)

書城自編碼: 2356715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政治/軍事政治
作者: 王伟 著
國際書號(ISBN): 9787510829369
出版社: 九州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4-05-01
版次: 1
頁數/字數: 240/180000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79.0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献给皇帝的礼物:Wedgwood瓷器王国与漫长的十八世纪
《 献给皇帝的礼物:Wedgwood瓷器王国与漫长的十八世纪 》

售價:HK$ 127.4
东京札记
《 东京札记 》

售價:HK$ 151.0
大学问·明代国家权力结构及运行机制
《 大学问·明代国家权力结构及运行机制 》

售價:HK$ 139.2
蹇蹇录:甲午战争外交秘录
《 蹇蹇录:甲午战争外交秘录 》

售價:HK$ 57.8
佛教文化十八讲
《 佛教文化十八讲 》

售價:HK$ 89.7
背弃圣约:处于考验中的美国公民宗教(社会学名著译丛)
《 背弃圣约:处于考验中的美国公民宗教(社会学名著译丛) 》

售價:HK$ 46.0
卖掉法拉利的高僧
《 卖掉法拉利的高僧 》

售價:HK$ 70.9
次经导论
《 次经导论 》

售價:HK$ 177.6

 

建議一齊購買:

+

HK$ 109.2
《 关键时刻:中国改革何处去(中国改革路线的说明书。) 》
+

HK$ 117.0
《 赢在制空权(军界第一文豪刘亚洲将军2014年最新著作!) 》
+

HK$ 79.0
《 看懂世界格局的第一本书:蓝色战略(2013年时政类图书旗舰之作,把领海问题彻底摸清楚!彻底看懂新闻背后的真实内幕,彻底看清世界政治大棋局!杨锦麟、江晓原、张鸣等联袂推荐) 》
+

HK$ 100.7
《 看懂世界格局的第一本书 (全新修订, 畅销五十万纪念版,凤凰卫视当家主持杨锦麟、曹景行 著名学者江晓原、张鸣等联袂推荐) 》
+

HK$ 112.1
《 看懂世界格局的第一本书2(极限珍藏毛边书签名版) 》
編輯推薦:
大国博弈,正如邱吉尔所言:“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中国目前的处境,内有经济衰落、金融危机的困局,外有领土争端、军事战备的烦恼,如何在内忧外患中成功博弈并突围,将事关未来中国的兴衰与荣辱。《看懂世界格局的第一本书3》以中国与周边邻国政治博弈为核心,详尽地分析了东亚乃至世界格局的未来走势,也便于读者掌握与自己生活息息相关的国家行政、金融经济、民生领域的政策调整。
內容簡介:
在《看懂世界格局的第一本书》前两部总销量突破50万册之际,作者王伟再续精彩,从地缘政治、金融经济、军事战略三方面,分别讲述了中国与周边日本、俄罗斯、朝鲜、蒙古等邻国错综复杂的历史矛盾、领土争端、政治博弈等多角度的国际关系。全书用事实和数字说话,以全球金融时政热点为背景,既包括了美国发起“货币战争”、中日钓鱼岛之争、朝鲜半岛核危机、克里米亚脱乌入俄等焦点新闻背后的大国博弈,也涉及了中国“辽宁号”航母的战略意义、由抗美援朝和抗美援越引出的大国之战的三种模式等。详尽的资料,鲜明的观点,将大国博弈的阴谋和真相赤裸裸地展现给读者,让我们在深入浅出的说理中找到了影响世界格局变迁的历史规律。
關於作者:
王伟,自由撰稿人、投资公司顾问。大学期间曾替老师为本校国防生讲授军事理论课。2006年底开始为《舰载武器》杂志撰写战略时政方面的分析类文章,以历史和经济为视角,对国际战略问题进行分析,对内政经济亦有涉及。出版有畅销书《看懂世界格局的第一本书》《看懂世界格局的第一本书2》,累积销量突破50万册。
目錄
地缘政治之俄罗斯
话说俄罗斯(一)
2.5个卫国战争
叶利钦的选择
从溃败到后撤
统合有道
力自地起——强力部门对普京新政的推动
话说俄罗斯(二)
从“7500亿强军计划”看新普京时代
尚未消除的潜在威胁
地缘政治之日本
日本的“代理人”国策
近代日本为什么能免于被殖民
当不成“猎物”就当“代理”
“蝙蝠”效应
既是“拐杖”也是“枷锁”的美日同盟
三分外交,七分内政——简评日本成立国家安全保障会议
“体制问题”
“是,首相”
“再也不能这样过”
从“基本盘”看未来中国海军的定位——兼论中日危机
从地缘角度说说中国“需要什么”
“基本面”与海陆并重
“辽宁”号航母对中国的意义
地缘政治之朝鲜半岛
地缘视角下的朝鲜半岛——兼论中国的形胜之地
以地缘看中国
朝鲜半岛背后的“多米诺骨牌”效应
历史上中国对朝战略的两次失误
话说朝核危机
缘起
目的
损益
应对
说说开城工业园
地缘政治之外蒙古
大国的背面之阴
体量巨大的“小国”
远东地缘政治的应力点
“面团战术”
地缘政治之欧洲
欧洲的“战国棋局”(一)
“国”与“天下”
“螃蟹效应”
依“格”说“势”
欧洲的“战国棋局”(二)
疆界、国家、民族
“福祸相依”
政治经济
“土八路”的货币战争
首战不利——中央苏区时代的失败
土气没了,战斗力也没了
北海币与翼南币——美元游戏其实并不新鲜
货币战争,“正”字为本
从“黄金大溃败”说起
搅扰天下的“79号”
暴雨梨花针遇到擂鼓瓮金锤
金融危机与美国的对外战略
军事战略
从抗美援朝和抗美援越说大国之战的三种模式
“大国对抗”与“局部战争”
“狡兔三窟”与“孤注一掷”
从“影子”到“真身“的战争
克里米亚、乌克兰与俄罗斯
女皇的“嫁妆”
刀尖上的哲学
“山姆”的阳谋
说说“弹道导弹打航母”
现代战争中的“弩”
弹道导弹打航母“靠谱”吗?
尾声《八月八日》与不一样的战争观
內容試閱
“辽宁”号航母对中国的意义
就最现实的意义而言,“辽宁”号航母在未来几年形成战斗力之后,将极大的改善中国海军在南海地区的作战环境,之前由于距离较远,岸基作战飞机在南海最南端的留空时间是非常有限的。1988年“314”海战,中方在完胜越军之后依旧选择后撤,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头顶上一直开着天窗”,一旦越方战斗机来袭,海上的几艘中国护卫舰将凶多吉少。未来即便只有“辽宁”号一艘航母,相对于东南亚诸国的海空军实力,南海的力量天平也依然将大幅向中国一方倾斜。
从技术角度来说,“辽宁”号最大的意义在于它是一颗“种子”。从几千吨的驱逐舰到上万吨的船坞登陆舰再到六七万吨级的航空母舰,这并非是一个简单的放大,期间的工程复杂程度是成几何数量级在增加的,以美国海军为例,她拥有世界上最丰富的航母建造和使用经验,然而即便是这样,当年在对“中途岛”号航母进行改装的时候依旧出了岔子,致使舰体稳定性较之改装前大幅度下降,海况稍一恶劣舰载机就无非正常起降,最终“中途岛”号不得不提前退役了事;法国战后先后建造了“克莱蒙梭”、“福熙”两艘中型航母,可是在建造“戴高乐”号核动力航母的时候依旧出现了一大堆匪夷所思的失误,其核反应堆的外壳曾一度出现开裂,为此不得不重新加固补救,致使航母建成后排水量从最初设计的3万8千多吨增加到了4万多吨,航速则从设计的30节下降至26节,此后在试航中一个螺旋桨竟又意外脱落,如此种种不一而足。可以说,这个级别的大型工程完全靠理论计算是靠不住的,很多问题只有在多次反复的实际操作之后才能有直观的认识。
众所周知,“辽宁”号的前身是苏联的瓦良格号航母,在苏联解体时,它已经完工了约七成,之后被中国从乌克兰购买回来,这才有了如今的“辽宁”号航母。在瓦良格之前,苏联已经完成了三代共计六艘航空母舰,每一艘都根据前一艘的经验有所修正,而瓦良格号则是苏联军工数十年来在六艘航母建造、使用经验的集大成者,这就是说,我们的第一个航母工程有了一个不错的基础,很多东西一下子变得有迹可循,但同时这不是一艘现成的拿来就能用的船,我们的军工人员必须先从头到脚、里里外外把它先勘测一遍,之后不单要做完剩余的工程,还要根据中国海军的需要对大量苏制的设备直至船体结构进行改造乃至拆除重做,可以说单就工程量而言这未必比重做一条航母要小多少,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对于如何造航母中国军工做到了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这就为日后纯国产的航母建造埋下了一颗优良的种子。
不单是一个建造阶段,航母的使用同样要极其倚重于经验,且不说拿到手的资料能有多少,即便全部理论教材放到面前,没有实际操作一切同样为零。我们都知道,管理一个几十号人的小公司和管理一个上万人的大企业肯定不是一个概念,绝不是把人凑在一起就万事大吉,而是要让这万数来号人组成一个系统。一艘航母几十架不同型号的舰载机,上百个不同部门,几千名人员,数不清的仪器设备,要让这些有条不紊地运作起来同样需要不断的磨合才能实现,就那么三百多米的甲板,要完成舰载机的起、降、停泊,中间的调度、加油、挂弹,同时甲板下的机库里还正在同样忙活着舰载机的调度、维护,再下面还要有更多的人负责保障这些工作所需的电力、淡水??,不说这些,光是这些人的吃饭问题就可以让舰上的厨房三班倒二十四小时不停火,如此规模的组织管理只有在实际操作中才能练出来,而一个航母战斗群,乃至未来以航母战斗群为核心的机动舰队,它的组织复杂程度就更大了。如今的“辽宁”号航母,就是给了中国海军这样一个摸索的平台,在此基础上将最终建立起中国自己的航母组织运用体制,还将建立起驰骋于大洋之上的航母机动舰队。
这里还要多说一句,“辽宁”号作为种子的这个性质,也就决定了在未来它的应用未必会是一帆风顺的,必然要出现种种问题,有一些在我们看来甚至是惨痛的,而公众必须对此抱有足够的包容心。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当年“723”动车事故后的报道开了一个很不好的头,某些媒体以一次事故就要彻底否定一个新生事物,没有任何一个婴儿能在出娘胎开始就健步如飞,什么错都不犯的办法只有一种,就是什么都不做。即便是美国海军,凭借着几十年数十艘大型航母的使用经验,到现在每次出航都不可能保证6000多名舰员能够全部安全回来——每一次出海,都肯定要因为事故造成减员。按照美军的要求,每次舰载机起降之前,都必须提前起飞一两架直升机在附近盘旋,目的就是为了便于在舰载机坠毁时可以以最快速度搜救跳伞的飞行员。仅从我查阅的数据看,1955年一年美军航母因事故损失766架飞机,造成366人死亡,在经过半个世纪的磨合之后,到2005年依旧损失16架飞机,35人死亡,2008年损失14架飞机,死亡6人??,在百度上打出“航母”、“事故”两个关键字,会有一大堆新闻和图片等着你。有句话是“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而放到航母这类平台上而言,“平时”也很可能要“流血”,这就是客观规律,可以尽可能规避,但绝无可能完全杜绝。
既是“拐杖”也是“枷锁”的美日同盟
很少有人会提到:1937年,也就是“卢沟桥事变”爆发、日本开始全面侵华的那一年中,美国对日本出口额超过28亿美元,其中60%是石油(产品)、废钢材和钢——为了满足对日钢铁出口,当时连纽约的旧电梯都被拆下来直接卖到了日本;到1938年,美国仅向日本出口的飞机总价值就达1745.4万美元——1939年时一架零式战斗机的价格差不多合7万美元;日本侵华战争头三年中消耗燃油约4千万吨,其中70%由美国提供,而消耗掉的钢铁,一半来自于从美国进口的废钢材(另一半来自伪满)。
不仅如此,1941年4月,美、日签订了《日美谅解方案》,该方案规定:
一、美国承认日本对“满洲”东三省的占有权。
二、迫使蒋介石政府与汪精卫政府合并。
三、如果蒋介石不同意,美国将停止对当时重庆国民政府的援助。
从某种程度上说,日本的侵华战争在前期完全可以看作是美国支持下的“代理人”战争,本质上和之前的甲午战争、日俄战争是一样的。与英国人类似,美国政府对日本的支持同样不止是为了那么一点出口额,更大的意义在于打击英、法等国对远东的控制,同时对苏联在远东形成制衡。
前面提到过,西方列强对日本的支持,其实是一种先放水养鱼、再排水捞鱼的模式,这一点在美日之间体现得尤为突出:1941年美国开始在能源、橡胶等战略物资上对日本实现禁运。被釜底抽薪之后,日本顿时陷入到了一个进退维谷的窘境。前期凭借美国提供的各种资源和政治支持,日本的侵华战争已经成了一个超级大泡沫。侵华战争全面展开以后意味着天量的资源需求,而美国此时开始禁运则使得战争的“资源链”难以为继。此时,摆在日本面前的只有两条路:要么吐出此前吞下的利益,让美国人来低价抄底,这将意味着实际控制日本的军部势力将受到空前的冲击;要么就只能赌国运,对美发动战争,夺取东南亚地区的资源来弥补缺口。
而对美国人而言,无论日本人走哪条路最终的结果都不会坏。选第一条,美国的获利略小,但基本上没什么代价;选第二条,美国会付出代价,但两个国家的实力差距在那摆着,只要战争持续得久一点,日本战败就是必然的事情——按照山本五十六的说法,就是打六个月到一年问题不大,打两三年就没辙了。
后面的历史我们就再熟悉不过了。在笔者看来,与其说这是一场战争,不如说更像是一个成功的企业并购案例——先诱导你大肆拓展业务,减少你的现金持有量,再断掉你的贷款,一番折腾之后,你的就是我的,我的还是我的。不仅仅日本本土被美国占领,战争期间,中国的南京国民政府从亲英、法变成了亲美。同时英、法等国对东南亚乃至南亚的殖民统治由于日军南下而被瓦解,战后伴随这些地区的民族解放运动,英法等国势力几乎被彻底逐出,而留出的空间,很多最终都留给了美国人(如印尼、巴基斯坦)。
冷战期间,在地缘政治领域,日本在美国对华、对苏的遏制战略中所处的位置同样是无需赘述的。而事实上在全球经济领域,日本在某种程度上扮演的其实也是一个“代理人”的角色。日本在战后经济可以迅速复苏,除了其自身的因素以外,很大程度上也是有赖于美国在资金、技术乃至贸易政策的扶持。之所以如此,除了从经济上稳固日本这个冷战次前沿,另一层考虑可能也在于使日本和西欧形成相互制衡的态势——从国际分工角度讲,掌握了货币霸权的美国无疑居于金字塔的顶端,在它的下一层则是中高端制造业。随着美国国内虚拟经济的不断膨胀,美国对除军工和高科技产品之外的制造业流失大致是默认的。而这一块原本是法、德等国见长的,而由于欧洲国家毕竟都是老牌帝国主义,美国对她们的影响力终归有限,因此通过扶持日本,在国际分工的同一层级制造出两个分量差不多的对手相互平衡,显然更有利于美国坐稳老大的位置。
与之前英、美在地缘政治上用资源挟制日本一样,美国在经济领域同样有一样东西可以勒住日本人的脖子,那就是消费市场。相对于日本庞大的生产能力,她一亿多习惯储蓄的人口所能提供的消费能力是远远不够的,而这个世界上最旺盛的消费市场则是在美国——3亿多人靠借贷消费。伴随着冷战压力的减弱,美国随即开始对日本的又一次抄底。
1985年3月戈尔巴乔夫就任苏共中央总书记,苏联对西方政策开始迅速软化,同年9月美国迫使日本签署了著名的《广场协议》,以此强迫日元在此后十年内对美元升值近50%,而当时能拿捏住日本的,正是美国的消费市场——不听我的干脆你就不要卖。由此导致大量日资实体企业由于产品竞争力下降,企业由此陷入不得不大举出售股份和资产的境地,而通过收购这些优质资产获利最大的恰恰是美国资本。此后,由于实体经济不景气,大量资本流入日本楼市,导致地产疯狂膨胀,大量美资乘机进入日本楼市又捞了一笔。到了1991年,苏联已经进入解体的最后阶段,美国在远东已然全无压力,同年美资突然大举撤出日本楼市,日本房地产泡沫就此宣告破裂,至1993年日本银行坏账达6000亿美元,这之后日本迎来了长达15年的经济零增长,史称“平成不况”。而伴随着经济的失败,日本政界对美国的依赖也日益增强,由此导致日本右翼势力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一度甚嚣尘上。
当然,日本政界也并不是没人看透这一点。上世纪70年代,由于布雷顿森林体系奔溃,加之越战的拖累,美国的国势正处于战后的最低谷,对其“盟国”的控制力急剧减弱。在这个背景下,1972年田中角荣紧随尼克松之后开始了对话访问,之后中日间的贸易往来开始日益繁荣起来。除了地缘安全方面的考虑之外,田中的这个举动就是为了给日本在经济上寻找一个新的战略纵深,以减弱日本对美国的依赖。
对于这样“大逆不道”的行为美国当然是不能无动于衷的。除了利用“洛克希德丑闻案件”把田中角荣赶下台之外,在田中访华前夕的1971年,美国突然宣布,将法理上归属中国但实际上由美国人控制的钓鱼岛及周边海域的训练任务交给了日方,这样一来,一个主权争端便在中日两国之间被生生的造了出来,而这其中的“猫腻”,再明白不过了……
大致回顾一下这段历史,回过头再看如今日本以及背后的美国的种种举动,或许也就不再觉得太难琢磨了。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