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人往低处走《老子》天下第一(李零新作:我们的经典系列)

書城自編碼: 1451545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哲學/宗教哲學
作者: 李零
國際書號(ISBN): 9787108029010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日期: 2008-03-01
版次: 1
頁數/字數: 275/204000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126.7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边界之外:海外社会研究(第一辑)
《 边界之外:海外社会研究(第一辑) 》

售價:HK$ 82.8
好销售,不违心:在你的舒适区内拿订单
《 好销售,不违心:在你的舒适区内拿订单 》

售價:HK$ 70.8
阿富汗史:骑驰在风暴中的国度
《 阿富汗史:骑驰在风暴中的国度 》

售價:HK$ 117.6
背影2
《 背影2 》

售價:HK$ 82.8
她的罪名
《 她的罪名 》

售價:HK$ 59.8
巨变与突围:碰撞中的清帝国:1644—1840
《 巨变与突围:碰撞中的清帝国:1644—1840 》

售價:HK$ 93.6
变态心理揭秘
《 变态心理揭秘 》

售價:HK$ 59.8
非洲三万里(2024版)
《 非洲三万里(2024版) 》

售價:HK$ 81.6

 

建議一齊購買:

+

HK$ 111.3
《 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周易》的自然哲学 》
編輯推薦:
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老子》正好相反,它强调的是,甘居下流,不争上游。在这方面,它是天下第一。
古人讲道理,不爱下定义,行特爱打比方:《老子》有三个关键词,都是比方:玄牝(大道妈妈的生殖器)、赤子(小孩)和水。
执此读《老子》,豁然开朗。 
我们的经典,是现代人眼中最能代表中国古典智慧的四部书。
《论语》是儒家的代表,《老子》是道家的代表。讲人文,这两本最有代表性。
《孙子》讲行为哲学,《周易》经传讲自然哲学。讲技术,这两本最有代表性。
这四本书年代早,篇幅小,比其他古书更能代表中国文化,也更容易融入世界文化。
內容簡介:
本书是一部简明而精要的《老子》最新读本。《老子》睿智深刻,篇幅很短,意境很深。形式上、内容上、叙述逻辑上、文学手法上都很有特点。本书可以帮助读者精准而最少障碍地阅读并理解《老子》文本,真切地感受古典时代的人文气息,从而深入领悟和吸纳先秦子学的思想智慧。
關於作者:
李零,生于1948年,祖籍山西武乡县,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1977年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参与金文资料的整理和研究。1979年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考古系,师从张政娘先生作殷周铜器研究。1982年毕业,获历史学硕士学位。1982—1983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沣西队
目錄
自序
写在前面的话
上篇 道经部分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
 第十八章
 第十九章
 第二十章
 第二十一章
 第二十二章
 第二十三章
 第二十四章
 第二十五章
 第二十六章
 第二十七章
 第二十八章
 第二十九章
 第三十章
 第三十一章
 第三十二章
 第三十三章
 第三十四章
 第三十五章
 第三十六章
 第三十七章
下篇 德经部分
 第三十八章
 第三十九章
 第四十章
 第四十一章
 第四十二章
 第四十三章
 第四十四章
 第四十五章
 第四十六章
 第四十七章
 第四十八章
 第四十九章
 第五十章
 第五十一章
 第五十二章
 第五十三章
 第五十四章
 第五十五章
 第五十六章
 第五十七章
 第五十八章
 第五十九章
 第六十章
 第六十一章
 第六十二章
 第六十三章
 第六十四章
 第六十五章
 第六十六章
 第六十七章
 第六十八章
 第六十九章
 第七十章
 第七十一章
 第七十二章
 第七十三章
 第七十四章
 第七十五章
 第七十六章
 第七十七章
 第七十八章
 第七十九章
 第八十章
 第八十一章
附录
 附录一 老子传记资料
 附录二 《韩非子》的《解老》、《喻老》篇
內容試閱
第一章(今本第一章)
  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故恒无欲也,以观其妙;恒有欲也,以观其所徼。两者同出,异名同谓。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大义】
  这一章主要是讲道与物、物与名、人与物的关系。
  道与物的关系,是“无中生有”。道是无,万物是有。道生天地,天地生万物,这是比较完整的说法。但这里只讲道与物,没讲天地。
  物与名的关系,好像妈妈生孩子,小孩生出来,要起名字。天地万物的妈妈是道。万物未生,当然没有名;万物已生,才有名。
  道是终极的东西,无法言说,凡是可以言说的都不是道。万物有名,凡是可以一一命名的名,都不是永恒不变的名。永恒不变的名,只是一种勉强起的名,即抽象的名,概括的名。其实,也就是道这个词。
  人与物的关系,关键在一个欲字,无人则无欲,有人则有欲。前者是无我之境,后者是有我之境。万物生生不已,所有奥妙,都是万物本身的奥妙。这种奥妙,只有无欲,才看得到;有欲,看到的只是你所求,你所要。有用无用,全看有欲无欲。无欲,看到的是无用之物;有欲,看到的是有用之物。
  可道不可道,可名不可名,有名无名,有欲无欲,都是属于有无之辨。它们是同一种东西的两种不同叫法。这种东西就是道。道,就像一个又深又黑的大洞。这个大洞才是“众妙之门”,下文叫“玄牝之门”。(无中生有)
  【讨论】
  “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第一个“道”字和第一个“名”字,都是名词;第二个“道”字和第二个“名”字,都是动词。道作名词,指道路,动词是导,如《论语·学而》1.5的“道千乘之国”,“道”就是读为导。道作动词,还有一个含义是说,这里的第二个“道”字就是言说之义。名作名词,指名称;作动词,则指命名。古书,命与名常常通假。文中的两个“恒”字,今本改为“常”,是避汉文帝讳。常与恒不完全一样,常是经常,恒是不变,《老子》的说法是“独立而不改”(第25章)。恒很重要,在道论类的作品中,是表示终极性的概念,如上博楚简《恒先》,“恒先”,就是指道,今本《系辞》的“太极”,马王堆帛书作“大恒”,也是指道。今本“太极”是“大恒”的改写。帛书本,恒字很多,常字很少(只见于第16、52、55章),今本把恒字几乎全都改成常,是避讳改字,下同,不再说明。这里的“恒道”是最抽象的道,“恒名”是最抽象的名。
  “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道本来没有名(第32、37章说“道恒无名”,第40章说“道褒无名”),叫做“大”或“道”,是为了方便,勉强加上去的(第25章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可以为天地母。吾未知其名,字之日道,吾强为之名日大”)。古人讲“名”,往往与“形”有关。万物未生之始,还没有形,当然没有名;已生之后,则有一物必有一形,有一形必有一名,相生相克,生生不已。银雀山汉简《奇正》说,“故有形之徒,莫不可名。有名之徒,莫不可胜。故圣人以万物之胜胜万物,故其胜不屈”,这是形名之学的讲法。形名之学,也叫刑名之学,和法律讼辩有关,和治国用兵有关。形名是工具,可以控制物。“无名”是无,“有名”是有。王弼注:“凡有皆始于无,故未形未名之时,则为万物之始;及其有形有名之时,则长之育之,亭之毒之,为其母也。”“万物之始”,今本多作“天地之始”,这是误改,《史记·日者列传》引作“万物之始”,王弼注原本,从上引王弼注看,也是作“万物”,可见古本如此。今本把“万物”改成“天地”,大概是因为,传述者以为,道生天地、天地生万物,道与万物之间,不能没有天地。其实,此章重点是讲道与物、物与名、人与物的关系。道与物的关系,主要看有没有形名。道不可言说,不可名状。万物未生,无形无名;既生,有形有名。原文只讲道与物的关系,并不涉及天地。《老子》论道,常以妇女生子为喻。妈妈固然重要,但没有爸爸开头也不行。父与甫通,甫有开始之义,他才是开始。这个开头很重要。农村,老乡把生孩子叫种田,妈妈是田,没有爸爸播种,小孩生不下来。第21章提到的“众父”,其实就是万物的爸爸。“万物之母”,也是类似的比喻。道是母,万物是子。生小孩,要有爸爸参加,但没有妈妈,也没有小孩,既无其形,也无其名。只有等妈妈把孩子生下来,小孩才有名字。古代起名,都是由爸爸起,而且在男权社会里,都是子随其父。《老子》讲万物生化,妈妈只有一个,爸爸有很多,万物之名是随爸爸,有一物就有一名,有一名,就有一父,所以叫“众父”。《老子》以母喻道,除此章,还有第20、25、52、59章;以子喻物,见第52章。
  “故恒无欲也,以观其妙;恒有欲也,以观其所徼”,今本“恒”作“常”,无二“也”字和“所”字,现代学者把它读作“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帛书本出来,可以证明这种读法是错的。这段话是讲人与物的关系。“故恒无欲也,以观其妙”,是说无人则无欲,无欲是无我之境,无欲才能坐观其变,尽得其妙。参看第34章:“万物归焉而弗为主,则恒无欲也,可名于小。”“恒有欲也,以观其所徼”,是说有人则有欲,有欲是有我之境,有欲必有所求于外物。今本为求整齐,删掉“所”字,味道就变了。“徼”,是动词,所以前面要有“所”字,音义同于要、邀,这里是求的意思,不是当名词讲的边界、终极等义。有欲看到的只是“用”,无欲看到的才是“妙”。
  “两者同出,异名同谓”,指无名的万物和有名的万物,同出于道,一个叫“无”,一个叫“有”,其实是一回事。这两句,今本作“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先补字,后改断句,面目全非。黑格尔的《逻辑学》,也是一开头先讲有、无、变。他也说有、无是异名同谓。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玄”有幽深莫测之义。《老子》喜欢把这个字加在很多字前面。如“玄牝”(第6章)是万物之母,这个大生殖器,是个无底洞;“玄鉴”(第10章)是幽黑的镜子,喻指人的心灵,“玄达”(第15章)是深不可测,“玄德”(第10、51、65章)是最深厚的德,“玄同”(第56章)是浑然无别。“众妙之门”,即第6章的“玄牝之门”。老子把它比喻为一个天地万物所出的大生殖器。
  汉代和魏晋,喜欢用数术、方技解老和用《老子》中的词汇作数术、方技术语,如:
  (1)《老子指归·君平说二经目》:
  智者见其经效,则通乎天地之数、阴阳之计、夫妇之配、父子之规、君臣之仪,万物敷矣。
  (2)《想尔注。佚文(《广弘明集》卷十三引《辨证论·外论》引):
  道可道者,谓朝食美也。非常道者,谓暮成屎也。两者同出而异名,谓人根出溺,溺出精也。玄之又玄者,谓鼻与口也。
  《想尔注》把人体的孔窍,如肛门、生殖器和鼻、口叫“道路”,并用这些“道路”解释“道”,真是荒诞之极,但荒诞有荒诞的来历。本身也是一种思想。
  第41章:“天下之物生于有,有生于无。”也可供阅读此章参考。
第二章(今本第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恶已;皆知善,斯不善已。有无之相生也,难易之相成也,长短之相形也,高下之相盈也,音声之相和也,先后之相随也,恒也。是以圣人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也,为而弗恃也,成功而弗居也。夫唯弗居,是以弗去。
  它和前一章不同,主要是讲有形有名,种种矛盾生,如美与恶、有与无、难与易、长与短、高与下、音与声、先与后。这些概念总是如影随形,种种变化由此生。万物变化,是万物自己蛮,圣人做的都是无为之事,说的都是不言之教,根本不去干涉它。开头不管,中间不管,结束也不管。万物生生不已,圣人听其白化,不居其功,反而有大功。(听其自然)
【讨论】
此章有简本。
  “恶已”,简本同帛书本,今本为求整齐,在前面加了“斯”字。
  “皆知善”,今本多作“皆知善之为善”,疑出《淮南子·道应》、《文子·微明》,这是古本的另一种写法。
  “斯不善已”,简本作“此其不善已”,帛书本作“斯不善矣”,今本作“斯不善已”。已是喻母之部字,矣是匣母之部字,读音相近。这里作“斯不善已”。已是句末语词,与矣同。
  “形”,王本为求通俗,改“较”,失韵,简本、何本、傅本同帛书本,不误。
  “盈”,今本避汉惠帝讳,改“倾”。
  “先后”,简本、龙兴碑、严本注(佚文)同,河本、王本、傅本改成“前后”。前后是空间概念,先后是时间概念,不一样。
  “恒也”,指永远如此,到处如此的东西。这是总结上文。简本、今本都没有这两个字。
  “圣人”,圣是聪明,天生聪明,绝顶聪明。古人说的圣人,本来意义上的圣人,都是上古帝王,有权有位,可以安民济众的人。如尧、舜、禹、汤、文、武,就是大家公认的圣人。这个词,《老子》特爱说,全书有24章提到,常作“是以圣人”如何如何,都是当作榜样,但没说到底是谁(见第2、3、5、7、12、23、27-29、34、47、49、57、60、63、64、66、68、72-74、79-81章)。圣人是古代的共同理想,除了《庄子》,没人反对。
  “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干事都是干无为之事,说话都是行不言之教。《老子》提倡自然,反对人为,书中到处都是讲这一套想法。“为”是不循自然之理,人为干涉事物的发展变化。“无为”反之,是叫人去掉人为的东西,复归于自然。“居”,简本、河本、王本同,傅本作“处”。楚简、秦简,处作尻,与居有别,汉代始混淆,《说文·尸部》已把尻当居。今本“处”字,原来往往都是“居”字。下面不再重复说明。
  “万物作而弗始也,为而弗恃也,成功而弗居也。夫唯弗居,是以弗去”,种庄稼,养牲口,都要听其自然,听其自生,听其自长,不要揠苗助长,一口气喂出个肥猪。“作”有开始的意思,原文说万物开始生长,是万物自己在生长,你不要以发明者自居。“恃”是据有、持有之义。“居”也是占有的意思。弗恃弗居,听其自然,《老子》叫“玄德”。道外于人,是人所依所行;德存于心,是人所获所得。“玄德”是最高最深的德。第10章:“生之畜之,生而弗有,长而弗宰也,是谓玄德。”第51章:“生而弗有也,为而弗恃也,长而弗宰也,此谓之玄德。”有与恃,宰与恃,是类似说法。“弗”,否定副词,简帛文本,“弗”加于动词前,不加于形容词和副词前,仍有区别。今本往往以“不”代“弗”。“弗”和“不”的区别是什么?一般认为,“弗”是加在省去宾语的动词前或介词前,“不”是加在带有宾语的动词和介词前;形容词和副词前,也是加“不”而不加“弗”。“弗”作“不”,是避汉昭帝刘弗陵讳改字。古书中的弗、勿、不、毋、无等否定词,早期用法,古文字的用法,仍有区别,后来往往被混淆。它们,弗是帮母物部字,勿是明母物部字,音义相近。不是帮母之部字,毋同母,是明母之部字,音义相近。无是明母鱼部字,后世也和毋、勿相近。在传世古书中,它们常被换来换去,很难分辨其细微差别。“始”,简本作“怠”,帛书本、傅本作“始”,河本、王本作“辞”。古文字,怠、始、辞都是从台或从司得声(从心和台、司二字的合体),每每混用,这里作“始”。“成功”,简本作“成”,今本作“功成”。
  上博楚简《恒先》有一段话,可供参考:
  多采物先者有善,有治无乱。有人焉有不善,乱出于人。先有中,焉有外。先有小,焉有大。先有柔,焉有刚。先有圆,焉有方。先有晦,焉有明。先有短,焉有长。
  有万物就有矛盾,有矛盾就有先后,和上文一样,但它更强调先后。
第三章(今本第三章)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贷,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不乱。是以圣人之治也,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恒使民无知无欲也,使夫知不敢、弗为而已,则无不治矣。
  【大义】
  这一章主要是讲绝智去欲。前面讲过,有人就有欲。人,好名好利,一辈子,所有聪明劲儿,全用这上面了。尚贤,则争名;贵货,则夺利。《老子》认为,这是乱之所起。它认为,古代最聪明的帝王,都是采取愚民政策,让老百姓脑袋空空,不与人争高低,肚子吃饱,身体结实,能卖力气,而且最好一劳永逸地让他们傻下去,无知无欲,光知道什么是不敢干也不能干,就达到天下大治了。(绝智去欲)
【讨论】
“尚贤”,原作“上贤”。“上贤”即“尚贤”。《墨子》有《尚贤》篇,反对之。孔子亦尚贤,《老子》不尚贤。
  “难得之货”,稀有的财货。又见下第12、64章。
  “盗”,古人把侵犯财产罪叫盗,人身伤害罪叫贼。
  “不见可欲”,没见过钱的穷人,往往过不了金钱关,不见还朴实可爱,一见就穷凶极恶。孔子也有“无欲则刚”的思想,他说的“无欲”是求己不求人(《公冶长》5.11)。
  “使民不乱”,《淮南子·道应》作“使心不乱”,很多古书的引文都有这种写法,河本亦然,王本、傅本添字,作“使民心不乱”。
  “虚其心,实其腹”,参看第12章:“是以圣人之治也,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使夫知不敢、弗为而已,则无不治矣”,是说使民无知无欲,只是为了让他们知道什么是他们不敢做也不许做的事而已。大人教小孩,经常有很多警告,从小就讲,让他们一开始就不动为非作歹的念头。西方生活,什么东西都写着caution,到处都是precaution,也是这种用意。作者认为,愚民要从根子愚,不准他们干的事,要让他们连知道都不知道,想都不敢想,这才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这段话,想本作“使智者不敢不为,则无不治”,最接近帛书本。河本、王本作“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为无为”是后来加上去的。傅本略同河本、王本,末句作“则无不为也”,更远离本意。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